东山与台湾谜坛纪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5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274
颗粒名称: 东山与台湾谜坛纪事
分类号: I207.78
页数: 9
页码: 181-189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东山岛与台湾的灯谜文化及其历史渊源。文章通过讲述东山岛的灯谜活动历史、与台湾的谜缘关系以及两岸谜事活动的交流情况,展现了中华谜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两岸文化交流的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东山岛 台湾 灯谜文化

内容

东山岛是沿海文化昌盛之地,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由于古代的移民及其文化风习的播迁,东山岛也是台湾同胞的重点祖籍地。作为国粹的灯谜,雅俗共赏,老少咸宜,自古以来生动地反映于东山与台湾的文化交融中,不论是市井百姓,还是文人墨客,抑或巨贾大款,都乐此不疲。
  谜事活动历史悠久
  灯谜古称“灯虎”、“文虎”,是东山岛人年节假日、茶余饭后娱乐消遣的“精神快餐”。早在明清时期,曾经分别隶属于诏安县和漳浦县的东山岛就盛行灯谜这种雅俗共赏的文艺娱乐形式。在谜事活动中,涌现出杨观吉(美山人)、马兆麟(铜陵人)等不少猜谜高手。杨观吉(1592~1667),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湖南长沙知县,后升兵部主政。杨观吉自小天资聪明,有一年新春,他随母亲到外祖家拜年,看到当地举办灯谜会,便好奇地凑上前围观。谜会上有一个画谜,画面是一个鬼伏在石头上睡觉,有个樵夫在用斧头用力砍柴,要求猜俗语二句。杨观吉很快就猜中此谜:“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意为是人的话就要劳动,不可贪图安逸(自在)。而那个安逸自在睡觉的就是鬼(不成人)。俗语出自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第九卷:“谚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此言虽浅,然实切至之论,千万勉之。”清代曹雪芹著的《红楼梦》第八十二回中也有这一复句式俗语:“自古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你好生记着我的话。”杨观吉善猜灯谜之事,民国本《东山县志》中曾有记载。
  清末民初,东山岛谜坛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东山县志》中记载:“清末民国初,猜谜活动盛行。每逢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城乡常举办灯谜活动。民国时期,城关灯谜爱好者自觉献物,组办猜谜会,给猜中者发奖品。”从史料透出的信息,自古以来灯谜就是东山岛民众喜闻乐见,盛行不衰的艺术形式。
  东山与台湾谜缘密切
  由于地缘、亲缘的关系,东山与台湾素有过从甚密的谜缘,两岸文同源、谜同宗、风相从、人同谊,为中华谜学的继承和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东山岛是历代大陆移民台湾最多的岛县,目前东山有台属5800多户3万余人,在台湾的东山籍乡亲及其后裔约有20多万人,接近东山岛本土总人数。旧时每年新春佳节,台湾同胞经常过来对岸祖家东山过节猜灯谜。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东山岛举办灯谜会,大多是商家与谜人联合出谜征射,也有台湾同胞带来灯谜联欢猜射。
  有这样一段轶闻:有一年,台胞陈先生回铜陵镇老家过年,元宵节是城镇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当时的节俗时兴个人出资举办灯猜会,陈先生就在自家店铺前悬谜征射。其中,有一条单字灯谜,谜面只有一个“朕”字,要求猜东山岛一个店号,奖品是陈先生随身带来的一块手表。那时候手表是贵重且时髦的商品,有手表可戴者寥若晨星,于是吸引了很多猜众。元宵节过后,此谜仍未被猜中,出谜的台胞陈先生吩咐家人说,饭是煮给人吃的,谜是出给人猜的,做人要守信用,今后不管何时被猜中,都要兑现奖品。数月后,在台湾的陈先生收到家里人来信,言及生活拮据悬谜未破,提出把手表变卖聊补经济局促。陈先生接信即复:“万万不可,人应以信为本。”直到翌年元宵节,此谜才被一个演员猜中。原来,谜底是旧时东山岛一家名为“君记”的鱼行。“君记”二字拆开为“君、言、己”,与谜面“朕”扣合天衣无缝,只因陈先生疏忽没有标明“燕尾格”,才久未破谜。
  1988年,笔者采访回老家铜陵镇的台湾著名画家陈洪甄先生,1990年也采访老家西埔镇的台湾“丽声业余潮乐研究社”林向瑞先生。他们回忆说,旧时东山岛有静观文虎社、会文研究社等灯谜组织,逢年过节出谜征射,他们经常去围观凑热闹,渐渐地爱上灯谜。上世纪四十年代,陈洪甄、林向瑞先生旅居台湾后,经常参加新春佳节和中秋节在公园、广场、庙前举办的猜谜活动,收看台湾“华视”、“中视”、“台视”三家电视台的有奖猜谜节目。回忆家乡东山和台湾的谜事活动,陈洪甄先生说:“有一年元宵节,我在台北一个庙前猜中好几条灯谜,有一条我记得一清二楚,这是一条字谜‘半牀斜月十分深’,猜‘将’字。”他还介绍说,台湾的谜会开猜形式与东山岛大同小异,同样有“灯猜头”的猜谜习俗,猜谜时要先念谜文后报谜底,猜中谜底响鼓三声,然后取谜笺连同奖品送与猜中者,若猜不中但离题不远则击鼓边,勉励猜射者再思考。
  元宵谜会轰动两岸
  自古以来,每逢元宵节,台湾同胞经常驾舟过岸到东山岛赏灯会“打灯猜”(即猜谜),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两地中断了数十年的灯谜会猜活动。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打破两岸隔绝的状态。此后常有台湾渔民和东山渔民在同一个渔场捕鱼、同一条航道运输。台湾渔船还常常在东山岛避风、修船、求医、补充给养。东山与台湾的渔民兄弟劳作之余,不时船靠船一起品茶猜谜。言语间,台胞们常流露出要与大陆谜界人士交流谜艺的愿望。
  1984年2月16日是传统的元宵节,节前几天,东山县政协从台胞接待站了解到,正月里大风天数多,有台湾渔船就近停靠东山岛渔港避风。为了让台湾同胞在东山岛欢度元宵佳节,消除隔阂,增进感情,东山县政协别出心裁想到了用猜灯谜联谊这一形式来与台湾同胞开展节日联欢。该年2月11日,县政协向龙溪地区(漳州市前身)8县市灯谜组发出邀请函。当时,东山县仅有1个灯谜组,人数也不是很多。笔者虽非该组成员,但因经常参与灯谜会,常向国内灯谜刊物、报刊灯谜栏目投稿,这便引起主办方的关注。
  对笔者比较了解的县灯谜组组长朱定坚先生便带着县政协的邀请书找上门来,要我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制作一些猜射难度适中,反映海峡两岸同根同源题材的灯谜。我接过由县政协打印的这张粉红色的邀请书一看,上面写着“东山与台湾海峡两岸人民同宗共祖,血缘相亲。自古以来,每逢传统节日,两岸人民经常来往庆贺,情深谊长。为了发扬优良传统,增强两岸人民的思想感情,促进文化交流,欣逢元宵佳节来临,我们决定举办‘台湾海峡两岸灯谜会猜’活动。届时恭请您出席参加指导。”制谜对我来说不是难事,我用两天时间就制作了几十条,记得其中有这样几条:台湾人的根(带数量名著)——谜底:陆本《家》;分明是要去汕头(台湾地名)——谜底:日月潭;海峡两岸同一宗(字一)——谜底:涤;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影片名二)——谜底:《亲骨肉》、《龙种》;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县名二)——谜底:古浪、安塞。
  龙溪地区8县市的灯谜高手也精心制作了许多灯谜佳作,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其中有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题材,如:海岛渔民盼统一(骊珠格),——谜底:泊人.乐和;化干戈为玉帛(外国名著一)——谜底:《战争与和平》;大陆台湾应统一(县名二)——谜底:两当、共和;两岸统一日,分离结束时(带数量农机)——谜底:陆台联合收割机;合作的呼声响遏行云(音乐名词二)——谜底:连结音、高音。有思亲怀乡的题材,如:梦魂常向故乡驰(称谓一)——谜底:思想家;少小离家老大回(列国人名二)——谜底:子游、孟之反;涕迹斑斑桑梓心(故事片二)——谜底:《泪痕》、《乡情》;一衣带水隔夫颜(聊斋志异篇目一)——谜底:湘裙。有台湾同胞熟悉的台湾题材,如:日光岩(台湾地名一)——谜底:阳明山;牡丹斗艳(台湾地名一)——谜底:富贵角;春笋吐翠(台湾地名一)——谜底:新竹;日月潭边意千里(县名二)——谜底:明水、怀远;无限风光在险峰(民族名二)——谜底:高山、雅美。有憧憬祖国统一愿景的题材,如:待到统一日,炎黄子孙俱欢颜(故事片名三)——谜底:《团圆之后》、《中华儿女》、《笑》。有消释疑虑、联谊联欢的题材,如:海峡渔民表寸衷(电影演员二)——谜底:于洋、陈以心;相逢一笑泯恩仇(县名二)——谜底:乐会、和顺;元宵佳节喜相逢(词牌名一)——谜底:人月圆;元宵留影喜上眉梢(音乐名词二)——谜底:节拍、和声。
  灯谜会猜活动组委会于开猜前向各位来宾发送油印的粉红色入场券。上面填写座号,为防假票,就近临时向县图书馆借盖业务章。
  2月16日(元宵节)和17日夜,灯谜会猜如期在东山台胞接待站二楼宽敞大厅举行。40多名台湾渔民和居住在东山岛上的台胞、台属、各界人士,以及龙溪地区8县市灯谜组织代表共300多人欢聚一堂,猜谜联欢,共度佳节。
  会猜活动悬谜近400条,由龙溪地区8县市灯谜组负责人轮流主持。谜台上方横挂着“海峡两岸灯谜会猜”的醒目会标,两侧悬挂着长幅谜联,上联是:“甲子庆初年,和暖春风,万户灯花遍照江山新景色”。下联是:“上元迎盛典,团圆明月,一声谜鼓联欢海峡故乡情”。这是东山县灯谜组负责人、台属陈秋顺先生精心撰作的,联语可猜17个县名(谜底:吉首、温、青、满城、辉、光化、华容、建始、文昌、环、朗、通、乐都、合水、梓潼、潼关、同心。),起到了很好的应景作用。这副谜联使台胞们感到亲切、温馨,拉近了两岸同胞的距离。他们中有的掏笔记下这副独具特色、引人注目的谜联。
  灯火辉煌,谜笺焕彩。两岸同胞同坐大厅一起猜谜联欢,说的同是闽南话,喝的同是功夫茶,就连报猜方式也与台湾如出一辙,台胞们高兴地说“在东山打灯猜就像在台湾一样”,共同的乡音,浓烈的亲情,把两岸同胞的心紧紧地牵连在一起,相互之间倍感亲切,整个会场洋溢着两岸一家亲的和谐气氛。
  台胞们也准备了一些具有乡土特色的灯谜与大陆谜友交流,如:“君子之交”(台湾地名一)——谜底:淡水;“花开长不败”(台湾地名一)——谜底:恒春;“初次开业”(台湾市名一)——谜底:新营。“落叶归根”(台湾地名一)——谜底:知本。
  这次会猜,为台胞所熟悉的谜目(如台湾地名、俗语)较多,因此,他们倍感亲切,中鹄者不少。有几位台胞则“合功破曹”,专心猜射“灯猜头”。他们有的凝神而思、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查阅资料,经过几番探索,灯猜头终于被摘取。这时,整个会场沸腾起来,喝彩声、鼓掌声、鞭炮声连成一片。与会代表啧啧称赞台胞不乏“智多星”。台胞得到了贵州茅台酒、福建乌龙茶、上海中华烟和内蒙的发菜等奖品。他们说,我们一定把这些祖国大陆名优特产带给台湾亲友品尝,让他们也分享这份难得的口福。
  头天晚上猜谜活动持续到翌日凌晨一时,台胞们仍然兴致勃勃,毫无倦意。第二天晚上也一直猜到深夜。当主持人宣布谜会结束时,台胞们仍旧沉沉浸在谜海中,乐而忘返。最后,主持人挂出了一条结束谜“后会有期”(猜故事片名二),大家猜出谜底《希望》、《重逢》后,台胞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谜场。
  1984年元宵节由东山县政协牵头举行的“海峡两岸灯谜会猜”是新中国成立35年来,大陆与台湾谜友公开接触、交流谜艺的一次盛会,谜事交流新闻一时引起轰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福建人民广播电台以及一些报刊对这次盛会纷纷作了报道,《知识窗》杂志第4期刊发了笔者采写的长篇通讯《海峡两岸同胞的灯谜盛会》。
  1984年台胞吴炎真先生首次回到老家东山正赶上“海峡两岸灯谜会猜”,当年他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万千地说:“我参加了海峡两岸灯谜会,当我看到一条‘少小离家老大回’打一句成语的灯谜,顿时万语千言涌上心头,我激动地顺口喊道打‘叶落归根’。话音刚落,只听得‘咚、咚、咚’三声鼓响,全场爆出一片喝彩声,我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仿佛觉得,那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掌声都在向我祝贺,祝贺我这飘零的落叶归了根”o1994年出版的《东山县志》第474页“政协主要活动”一节记载了这一难忘的文化交流事件:“县政协还配合有关部门,利用各种方式加强与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的联系。其中有1984年举办的海峡两岸同胞元宵节灯谜活动……。”
  光阴似箭,倏忽29年过去。当年的参与谜会者有的已“驾鹤西去”,有的已“往事如烟”。由于笔者对灯谜有偏爱又热衷收藏,至今仍珍存着1984年元宵佳节“海峡两岸灯谜会”的一张入场券,这张独特的入场券,见证了两岸同胞血缘同脉文缘同根的情谊,记载了县政协在开展两岸文化交流往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2012年12月

知识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5辑

《東山岛文史第25辑》

本辑《东山岛文史》计收文稿35篇,总约21万字,共分为《东山·金门·澎湖三岛论坛论文选》、《海峡两岸关帝文化》、《黄道周文化》、《海峡长风》、《侨乡旧忆》、《史海钩沉》、《文化春秋》等栏目。着重于对东山县涉台关系史料、两岸关帝文化史料,黄道周文化史料、华侨史料、民俗和其他方面史料的深入调查挖掘,不断追寻发现,同时加以研究考证。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长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