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乡贤黄象新戍台史绩及其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5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272
颗粒名称: 铜山乡贤黄象新戍台史绩及其它
分类号: K825.2
页数: 9
页码: 156-164
摘要: 本文是关于黄象新在台湾平乱和戍澎期间的基本情况的研究文章。文章详细介绍了黄象新在平台期间的军事行动以及在戍澎期间的重要职务和贡献,并提及了他在戍守台湾海峡和发展地方文化方面的努力。
关键词: 黄象新 军事行动 贡献

内容

1997年,东山县铜陵镇“艺埕黄”后裔在家中发现三份金黄色绢书,绢书上有“奉天诰命”大字,其下是汉文和满文各半的文字。从文字中可见“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由于黄象新之祖先三代“气储祥丕”、“积善在躬”、“勤篇令仪”、“三傅育奇才”而使“福建澎湖水师协标右营游击黄象新”“树丰功于行阵业者闻孙”;因此皇帝“赠尔为武翼都尉”云云。经专家鉴定,此绢书确为皇帝圣旨,即清廷于清嘉庆五年(1800)对黄象新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三代的封赠圣旨。2011年4月,又有人在东山县铜钵村前荒草中发现黄象新父母合葬墓的墓碑。碑文有黄象新父亲黄瑞圃被清嘉庆皇帝敕封为“武显将军”、其母林氏被授予“二品夫人”的文字,时间为“嘉庆丙寅年(嘉庆十一年,1806)重修”。
  这黄象新是何等人物,为何朝廷如此重视而封赠至其祖宗三代?
  据清陈振藻《铜山志·人物志·弁翰》及有关文字记载:黄象新为铜山人,“由行伍戍台得拔外委,升把总,历升浙江黄岩总兵官”;乾隆五十二至五十三年在台湾平林爽文民乱中,因战功卓著,由守备升游击,最后官至澎湖水师协副将(即澎湖前营都督,职等为正二品),成为台湾清廷统治时期这阶段扼守台湾海峡的重要武将。正是黄象新在平台和戍澎中的重要作用,才得到清廷的如此重视。
  本文意在探讨黄象新在平台和戍澎期间的基本情况。
  先说黄象新在平台期间的情况。
  清代乾隆中后期,台湾军政腐败,贪官横行,单驻台总兵柴大纪就贪污金银各五六万两;加之台湾知府孙景燧取缔天地会,逮捕会党,终于导致爆发林爽文造反事件。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二十九日(阴历,下同,)造反军攻下彰化,杀台湾知府孙景燧和理番同知长庚等,进驻彰化县衙门。林爽文在彰化被推为盟主,建元“顺天”,自称“盟主大元帅”。十二月初一,北路的王作、李同也率众响应,杀死淡水同知。又向北攻下新竹竹堑城,完全控制了台湾北部。而后,南部的庄大田响应造反,自称“南路辅田大元帅”,于十二月十三日攻下凤山。造反军达到高潮的时候,人数多达十几万,台湾全岛除了南部台湾府、诸罗(翌年改为嘉义),中部海港鹿港(隶属彰化县)外均被造反军占领。
  台湾的民乱,引起清廷的惊惶,急忙派兵平乱。
  在平乱的起始阶段,即乾隆五十二年正月,闽浙总督常青闻台湾民变,急派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平和人,袭其祖黄梧爵为一等海澄公,累官水师提督)和福建陆路提督任承恩率清军4000人(其中水师提督黄仕简领水师铜山、金门兵2000人;陆路提督任承恩领长福、兴化兵2000人)征台。
  正月初四日,水师提督黄仕简统领本标游击邱维扬、孙全谋,守备黄象新(守备是黄象新在平乱起始阶段的官职)、督标水师参将潘韬、南澳游击李隆、金门守备曾绍龙等35员,兵2300名至台湾府。海坛镇总兵郝壮猷亦统领台协副将丁朝雄、长福营参将那穆素里、金门游击陈元等30员军官,兵1700名继至。初六日,陆路提督任承恩率兵2000名至鹿仔港。自此,东渡的清军在黄仕简和任承恩的带领下,与林爽文的军队展开了失地争夺战。
  争夺战中,黄仕简认为凤山在台湾府的南边80里处,如果凤山不收复,就没办法清除切近军政中心台湾府的林爽文造反军。因此派副将丁朝雄、参将那穆素里、游击陈元等带征兵1500人收复凤山;游击蔡攀龙、参将瑚图里带兵700人协助。同时因为府城为全台根本,不可无重兵守御。游击孙全谋,其带兵500人,随黄仕简居守;其周边为:守备黄象新、曾绍龙带征兵1200人分驰草店尾(今台南县中兴里与兴农里处)、柴头港(就是现在的台南市西门);台湾城守营参将宋鼎镇、游击左渊、王天植等领兵分守七门。
  经过苦战,清军先后收复诸罗县城、凤山县城。但造反军不甘心失败,组织力量反攻,希望收复这两座城池。三月初三日,黄仕简遣守备黄象新带兵500人疾驰诸罗增援。黄象新的队伍刚到诸罗,就得到凤山陷落的消息,于是黄仕简急忙调回黄象新的部队回府城。由于清军收复的失地到三月初六日被南方的庄大田的造反军攻占。民心大为失望,民间有歌谣唱道:“黄公(黄仕简)大臣,提督军门,一策莫展,寸步不行。”
  但是,军事统帅黄仕简的失策而导致的清军在军事上的败绩,不能掩盖黄象新在清军中的重要地位和平乱起始阶段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平乱战争的第二阶段,即闽浙总督常青率军平乱阶段。清廷见黄仕简的军队无法取胜,遂命令以闽浙总督常青为将军,以江南提督蓝元枚、福州将军恒瑞为参赞,率8000人渡海前往救援。紧接着,发生一场关键的战役,即府城攻守战。
  乾隆五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南北造反军会合,号称10万,大规模进攻府城台南。总督常青闻讯,急命游击蔡攀龙(金门人)固守桶盘栈,游击邱维扬、守备黄象新固守柴头港,守备曾绍龙固守草店尾,自佩弓弩赴大东门督战;又令守备王天植守小东门,参将那穆素里保护春牛埔城脚,都司罗光照守小南门,参将宋鼎、左渊等防守大、小北门。府城的百姓1万人也协助清军作战。
  但造反军人多势众,战事逐渐不利于清军。在清军力量逐渐不支之时,以庄锡舍为首的造反军投戈请降,致使造反军力量削弱,结果双方力量出现均衡,战事处于僵持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清军统帅长青采纳总兵柴大纪之议,即分兵三路并进。四月十五日,参将潘韬、守备曾绍龙、黄象新带水师金门兵1100人往诸罗。十六日,这支军队到达木栅,道路受阻,改由鹿耳门觅海船取道笨港至诸罗县。二十三日,黄乔带凤山溃兵300名至大溪乾,造反军获知,自大武陇南下扑杀官兵,官兵不能进。有萧垄、麻豆各庄乡民闻官兵被造反军队阻拦,合众助官军,造反军才退走。官兵到麻豆时,造反军力量变得更加强悍。这时,清军在黄乔已经无法守御,向长青告急。常青令总兵柴大纪就近支援。柴大纪派游击杨起麟、李隆、守备黄象新带兵800人,并鹿仔草(即鹿草乡,在今嘉义市西南)、盐水港(在今台南县西北部)、下加冬(今台南后壁乡嘉冬村)、哆啰啯(今台南东山)各乡义民随往救麻豆(在今台南市中部偏西)。
  五月十一日,等到这支军队到达盐水港,麻豆已被造反军攻占。而后,双方各有胜负,但造反军人数越来越多。无奈,清廷从福建、广东、浙江等地也先后不断增兵,但还是无法扑灭造反军的火焰。到了八月十八日,清军首领副将贵林、蔡攀龙和参将孙全谋随守备黄象新驻盐水港。十九日,杨起麟留守备黄象新兵700人守盐水港,自领600名精兵至鹿仔草,与邱能成合兵。同日,造反军进攻清军大营,署知府杨廷理同黄象新率兵民与造反军鏖战于草麻园。八月二十八日,鹿仔草被造反军攻占。这时,盐水港四面均为造反军所占领,维盐水港仍由守备黄象新在坚强防守,并收鹿仔草溃回之败兵。
  时由此可见,在清军与造反军恶战且处于危急之时,黄象新是被做为强将戍守在要害之处,进而可知黄象新在平台中的中坚作用。
  九月初四日,造反军乘胜进攻盐水港,先前到达的福州将军恒瑞率兵抵御。交战中,侍卫富克精额中炮死,但造反军仍无法攻下盐水港。十四日,造反军再次组织进攻,守备黄象新等带兵再次击退进攻者。恒瑞欣赏黄象新等人的英勇作战,特给予赏戴用花翎(花翎,在乾隆期间,为亲贵大臣所戴用,或有显赫军功者也可以戴用的饰物。花翎为孔雀羽所做,在清朝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五品以上军官方有资格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级、赏赐军功),以资奖励。
  可见,在闽浙总督长青率领下的平乱战役中,黄象新总是被放在重要的守御岗位上,在战事危急的时候发挥重要作用击退造反军,并因此得到越级提升。
  在平乱战争的第三阶段,即陕甘总督福康安率军平乱阶段。由于常青所部在府城、诸罗同造反军的交战,还是无法取胜。乾隆遂命爱将陕甘总督福康安(字瑶林,号敬斋,姓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之第四子)为平台大将军,与参赞大臣海兰察共率绿营8000人,(根据《福康安列传》载,五十二年秋八月,诏以康安为大将军,领侍卫内大臣超勇侯海兰察为参赞,率领队大臣普尔普等120余员,调湖南兵2000,广西兵3000,贵州兵2000,四川屯练兵2000计9000名往平之)于十一月二日从崇武蚶蚶江出师,上岸后再招团练6000人,总兵力14000人,与林爽文3万兵力对峙。
  由于盐水港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将军福康安令普尔普带盐水港、鹿仔草之师打通府城的道路。十一月十六日,普尔普至盐水港,带同翼长乌什哈达、游击黄象新等(这时黄象新被提拔后的新军职),带兵2000人,又随带王国志所领义民2000人南下,战于茅港尾,又战于湾里溪,都取得胜利,最后,府城至嘉义(此时诸罗已改名嘉义)大路都被打通了。
  由此可见,在清军通往平台胜利的道路上,仍然少不了黄象新。十二月四日,清军自平林进发,于五日至集集埔。黄象新在于造反军的战斗中杀死其头目徐英、陈骋等,获首级数十。
  乾隆五十三年正月,双方先后交战于八卦山、牛稠山和大里代。福康安先后收彰化、嘉义。林爽文败走水沙连(今南投县鱼池乡)等地。正月初四日(1788年2月10日)福康安在于老衢崎(今苗栗县竹南镇崎顶里一带)生擒林爽文(林后被处死于京城)。二十四日清军攻克凤山,庄大田逃往琅峤(今恒春),於风港被擒。林爽文民乱终于告平。
  就清军而言,其第三阶段的平乱,很是顺利。许多人都把平乱的巨大胜利归功于军事统帅福康安,而福康安却耿耿感恩于铜山关帝庙之关帝,这是什么缘故呢?
  原来,福康安的赴台平乱,得到铜山关帝的指点和保佑。在当今的铜山关帝庙正殿前,有一块福康安敬送关帝庙“清嘉勇候福康安奉铜山关圣帝君颂文匾”,可以说明这一切。匾额书云:“大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余奉圣命提兵平台,屯师铜山。其时军威炽盛,兵骄将勇,自诩旗开之日,必荡寇平魔。尝闻铜山关圣帝君威灵丕振,上安社稷,下庇黎民,灵签神妙,有求必应,未深信也。余拟于九月发兵,叩关帝,求灵签,数卜不得杯。遂按己意出兵,果出师不利,风浪阻遏于中途,无功而返。始警而惕,关帝圣明,罔欺也。复诚敬再谒圣庙,得签六十二首:百人千面虎狼心,赖尔干戈用力深;得胜回时秋渐老,虎头城里喜相寻。签语奥妙,中藏玄机,难明其意。依关帝示,十月再次举师,果顺水顺风。登鹿港,决敌斗六门,解诸罗之围。大里代告捷,小半天歼敌。占凤山,驱琅口,斩敌克地。胜虽胜矣,争战酷烈,始料之未及也。乾隆五十三年十月,余奉召回京,夜航迷雾弥空,船触虎头山,顿悟关帝签语,一丝不爽(一丝儿也不违背。爽:差失,违背),即回舟铜山,趋圣庙,再叩再谢。关帝圣明,余深铭感。特颂文镌匾,志其事,传示后人。时大清乾隆五十三年阳月谷旦(即1788年农历十月)协办大学士陕甘总督嘉勇候福康安盥洗敬献。”(注:“清嘉勇候福康安奉铜山关圣帝君颂文匾”之原匾于“文革”间遗失,2000年5月由漳州关帝信众修复。几经寻访考证,尽力于近原貌,循原意。但福康安“屯师铜山”,与其出师地点有别,按《平台纪事本末》记载,福康安出师“十月壬戌(二十八日),自蚶江崇武澳放洋”。——笔者注)
  “清嘉勇候福康安奉铜山关圣帝君颂文匾”所载的史实,向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信息:在平定林爽文民乱中,福康安率师东渡的成功是由于得到铜山关帝庙关帝的指点;平定林爽文能取得成功,是由于关帝的圣明;福康安对铜山关帝,在认识上有由原来的“未深信”到“关帝圣明,余深铭感”的过程。
  以上是在台湾平乱中黄象新的情况;再说黄象新在戍澎期间即和平时期的情况。
  在平台战役中战功卓著的黄象新,后经福康安向乾隆皇帝举荐,又被清廷调往台湾海峡的咽喉之地澎湖,任台湾澎湖协标右营游击(职等仍为从三品)据《钦定平定台湾纪略》卷五十八载: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二日(甲辰),福康安、鄂辉同奏乾隆皇帝之奏疏称:“福建水师提标左营游击黄象新,打仗出力,堪以调补澎湖协右营游击。”又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奉旨接替潘韬,于台湾地区担任澎湖水师协第五十九任副将(即澎湖前营都督,职等为正二品,隶属於台湾镇的澎湖水师协,协内最高长官为副将),成为台湾清廷统治时期这阶段扼守台湾海峡的重要武将,并统帅两标水营,数千名水师兵勇。任上的黄象新,积极投入地方民俗文化建设,据《澎湖厅志·卷二》载,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捐建澎湖的风神庙(在妈宫澳城隍庙东,时任水师副将);乾隆五十六年,捐修武忠祠(在妈宫澳协署西海边);乾隆五十六年,捐修真武庙(在妈宫澳。祀北极真武上帝,前厅由澎协黄象新等捐修);乾隆五十七年,捐建澎湖天后宫(在妈宫澳)。黄象新台湾地区担任澎湖水师协副将的这个职务,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由李南馨接替。
  鉴于至目前为止所发现的资料的欠缺,笔者尚未更详细地了解黄象新在戍澎期间如何“树丰功于行阵业者闻孙”,因此竭诚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多提供此类信息,更希望对黄象新在戍澎期间所起的巨大作用加以进一步研究,以彰显其功德并激励后人。
  本文参考资料:
  《钦定平定薹灣纪略》清·乾隆五十三年廷臣奉敕撰
  台湾文献丛刊《平台纪事本末》(成书时间不详)
  《台湾通史》第28节《林爽文之役》
  《澎湖厅志》清·林豪纂修
  《清史稿.福康安》卷三百三十,列传一百十七,柯劭态等
  台湾文献丛刊·第213种《海滨大事记》,作者:林绳武、魏源、杨廷理、赵翼
  《历届澎湖水师协副将》
  维基百科《林爽文事件》
  百科名片《林爽文》
  搜搜百科《林爽文》
  中国台湾网:杨笑《林爽文》

知识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5辑

《東山岛文史第25辑》

本辑《东山岛文史》计收文稿35篇,总约21万字,共分为《东山·金门·澎湖三岛论坛论文选》、《海峡两岸关帝文化》、《黄道周文化》、《海峡长风》、《侨乡旧忆》、《史海钩沉》、《文化春秋》等栏目。着重于对东山县涉台关系史料、两岸关帝文化史料,黄道周文化史料、华侨史料、民俗和其他方面史料的深入调查挖掘,不断追寻发现,同时加以研究考证。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定泗
责任者
黄象新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