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湖南行程初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5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269
颗粒名称: 黄道周湖南行程初考
分类号: K248.3
页数: 7
页码: 145-151
摘要: 本文详细考证了黄道周的行迹和其在湖南常德的经历。文章通过引用古籍和文献,对黄道周被贬戍、与杨家相遇、行至常德等事实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致力于完善黄道周的传记资料,并希望激发更多研究者对黄道周文化的关注。
关键词: 黄道周 行迹 考证

内容

根据国家图书馆《黄道周行迹示意图》可知,黄道周的行迹,东至绍兴,西至九江,南至广州,北至北京,范围不可谓不广。不过像黄道周这样或遭远戍,或与大旅行家徐霞客共处,或常与他人远足之人,其踪迹仅限于此吗?笔者存疑,对黄道周行程做了若干考究,以为他到过湖南常德。
  1646年,黄道周在南京监狱写的《告辞十八翁》组诗中提到:“生平所历黄山、白岳、匡庐、九华、浮丘、龙首、穹窿、玄墓、洞庭、三茅、天目、径山、西陵、委宛、天台、雁宕、罗浮、怀玉,一十八翁,要当一一谢之。生死千秋,未必再晤,风雷楮墨,载其精神,亦使众山闻之,谓我不薄也。”此段文字,可以说历数他到过的各大名山大川,从字里行间也可以看出他觉得能够游览这么多的名山大川,可以无憾了。
  然而,笔者曾在湖南常德诗墙上看到一首诗,是杨山松写给黄道周的。具体如下:
  己卯黄石斋先生遗戍过常贻赠(其二)
  幅巾小艇意何如,有客遥闻载后车。
  阿堵着人公未免,重门不闭我真疏。
  今朝应信弓无影,借箸空愁马骇舆。
  不禁天真纷烂漫,顿教疑案扫无余。
  杨山松,字长苍,武陵(今常德)人,杨嗣昌长子。“中国常德诗墙”(建议说具体点,即诗墙是何时何人建的,在常德的哪个方位等)被称为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的艺术墙,其中“百代沧桑”部分主要是反映常德历史风云,时代变迁的诗词,其中包括历代常德历史名人的诗词,杨山松的《己卯黄石斋先生遣戍过常贻赠(其二)》就在其中。已卯年即崇祯十二年(1639年),“常”即今之常德。从标题可以看出:崇祯十二年的时候,黄道周在被贬戍所的途中经过常德。
  又据清《嘉庆常德府志》卷三十九载,据杨氏家谱记(这里最好用原文),明代阁部杨嗣昌夫人尹氏贤而有识。己卯(1639)年,黄道周因弹杨嗣昌等人而触怒皇上,被贬謪到州(今怀化黔阳一带),路经武陵(今常德),而武陵正是杨嗣昌的家乡。杨夫人尹氏听说后,便叫杨山松等几个儿子去迎接黄道周,并设宴热情款待,使双方消除了私家嫌隙。此诗当作于宾主见面之后的酒宴之中。
  再又据清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邓显鹤在他的《沅湘耆旧集》卷第三十七选录了杨山松的这首诗,全文是:
  乃者吾翁真拜赐,异时夫子直非沽。
  奭犹有意疑公旦,奚却由来举解狐。
  门户何曾分蜀洛,圣朝不仅责都俞。
  恭承一笑留溪上,排闼吾当罪捋须。
  幅巾小艇意何如,有客遥闻载后车。
  阿堵着人公未免,重门不闭我真疏。
  今朝应信弓无影,借箸空愁马骇舆。
  不禁天真纷烂漫,顿教疑案扫无余。
  作者邓显鹤同时又做了按语,具体如下(引文应加双引号):
  “弱翁得罪东林,无如石斋先生之甚。今读长苍诗,知先生遣戍过常时犹存问其家,留诗贻赠,则先生胸中已坦然无芥蒂矣。先生大贤,岂肯匿怨修好?即长苍奇士,又岂忍背其老父借以引重者?其诗具在,可云开怀无愧词矣。窃疑两家当日已如青天白日,净扫阴翳。而哆然爱憎之口,又从后而张之,可胜叹哉!”又按:《杨氏家谱》载(若是原文,仍应加双引号):“阁部夫人尹氏贤而有识。己卯,黄公石斋以劾太傅谪沅州,道经武陵,有为危言以恐之者,遂幅巾小艇问渡杜山。夫人闻之,呼诸子曰:‘汝辈当往迎迓!’第排闼直人,倾倒与语,即家事米盐琐屑,不须护伏。黄公以是摩诸郎顶,大笑而别。”据此条,诗意更明了。
  黄道周遭遣戍过常德并受到杨家热情接待一事,在湖南广为流传,清代湖南人左宗棠在给儿子的信中也提及此事。《左宗棠教子书》中记载:“明杨武陵与黄石斋先生不协,石斋先生劾其夺情,本持正沦。后谪戍黔中,行过汪渚,惧其家报复,微服而行。武陵之子长苍山松闻之,亟往起居,怡然致敬,呈诗云:‘乃者吾翁真拜赐,异时夫子直非沽。奭犹有意疑公旦,奚部由来举解狐’后两韵不复记忆,《沅湘曹旧集》中可取视之,此可谓知敬其父以及父之执者,吾与侯所争者国事兵略,非争权竟势比,同时纤懦妄生揣拟之词,伺直一晒耶?”(《沅湘曹旧集》即《沅湘耆旧集》)左宗棠在这里举黄道周、杨嗣昌之例子是为了说明自己和曾国藩的矛盾是因为国事,而非个人恩怨,要自己的儿子向杨山松学习,要“敬其父以及父之执者”,就像杨山松敬重黄道周一样敬重曾国藩。
  《常德嘉庆府志》、《沅湘耆旧集》、《左宗棠教子书》等三本古籍足以证明,黄道周确实到过湖南常德,杨嗣昌长子杨山松确实宴请了黄道周,并作诗相赠。
  那么黄道周是何时去的常德。我们来分析一下黄道周1638年9月因弹杨嗣昌一案被贬,至1640年5月黄道周因解学龙一案被捕这20个月左右的时间的行程:
  1.被贬(1638年9月):(崇祯)十一年九月黄道周因弹杨嗣昌一事被贬江西,此事黄道周在《感恩疏》中提到“戊寅九月荷罪降谪”。
  2.在徐州泗亭(1638年秋):根据阎尔梅《黄山集》载:“戊寅秋,石斋黄公论杨武陵夺情被谪,微服过泗亭。”可知。
  3.在大涤山(1638年11月至1639年1月):十一年十一月到大涤山,并做《大涤书院告李忠定公朱文公文》,十二年正月在大涤山做《修像告先圣文》,可从黄道周在大涤书院所做的两篇文章找到依据。
  4.在福建仙游(1639年2月):根据黄道周的《枫亭逢曾叔祁示诸近作诗以答之》一诗可知道他崇祯十二年二月在福建仙游枫亭。
  5.在漳浦(1939年3月?1639?):北京保利公司在“北京保利2012春季拍卖会”上关于黄道周《松石图》题注的解读是:己卯春三月,黄道周偶作于七半阁。笔者怀疑其中的“七半阁”为“九串阁”的误读。其一,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九串阁”在黄道周行草中,看起来颇像“七半阁”;其二考察黄道周的号、书斋等均无“七半阁”这一称呼,另《黄子年谱》也有记载:“十二年已卯,先生五十有五。复还山守墓。以前疏批旨‘有朋串’之语,乃于石养山中垩庐之下,别构数椽,以列大雅。左曰‘十朋轩’……右曰‘九串阁’……”,因此可以推断黄道周《松石图》的题注应该是:己卯春三月,黄道周偶作于九串阁。那么说,此时黄道周应该是在漳浦石养山墓地。
  从以上时间及地点可以看出,黄道周被贬后,坐水路从京杭大运河到杭州,在大涤山讲学,然后径直回家。然(作者?)《黄子年谱》中对黄道周十一年被贬之后至十三年被捕之前的记载,仅仅是在北山守墓,其余均未提到。
  考诸黄道周在崇祯十二年的其他事情有几个行迹不能忽略。
  其一,被贬沅州,途经湖南常德,并受到杨家的热情款待。在此,笔者虽未能考证黄道周是为何被贬,何时被贬,但至少说明1639年的时候黄道周到过常德,并非一直在墓地。
  其二,与丁介之同游齐山。汪春才先生的《齐山山名源考》中提到:齐山为“池山”之说始于明黄道周,(黄道周)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左右,到池州,游齐山,改齐山为池山,赋诗数首。据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吴非在所著《齐山歌》中称:过去丁煜公曾见过黄道周改齐山为“池山”的诗文,现已失佚。其文字仅存《阻雨泛舸池山》数绝句中。但墨迹仍在。吴非还做歌记之,其歌曰:“齐山立名说既久,何人探奇辩今古?几十百年但相沿,漳浦先生义别取……”文中所提的《阻雨泛舸池山》,也有称之为《初入九华阻雨同丁介之泛舸池山》,在《黄漳浦文集》中的称之为《齐山二章》。根据刚才的路线分析,《齐山山名源考》中所说的“十二年左右”,应该是黄道周于崇祯十二年三月回墓地之后才去的。
  其三,赐环(放逐之臣,遇赦召还)入都。黄道周《夷犹八章》的诗序中写道:“又十二年丙子,予赐环入都。”十二年丙子(即十二年十二月),黄道周被赐环入都,虽然文中没有言明为何被赐环,但至少可以证明黄道周并不是向《黄子年谱》所说的那样一直在墓地呆着。
  其四,在塘栖与吴伟业、冯元飚等相遇。《梅村全集·附录二·吴梅村先生年谱》:“(崇祯)十二年事卷中:奉使封延津、孟津两王于禹州。过汴梁、登孝王台。漳浦黄公南还,先生与冯司马遇之塘栖舟中,出所注易授先生。”塘栖在今之南京附近。吴伟业是在十二年七月“奉使封延津、孟津两王于禹州”,故文中“漳浦黄公南还”,可能是黄道周十二年十二月赐环入都后归家之说。那估计就是(崇祯)十二年十二月底,且这个“入都”的“都”应该是陪都南京,否则时间上说不过去。
  根据(崇祯)十二年期间黄道周先生行迹的补遗,先生在1639年3月至1639年12月这八九个月时间内的记载是空白的,我们大体可以推测出这段时间内黄道周先生的大概行程:1638年被贬江西后,通过京杭大运河,经徐州亭等地到达杭州,然后取道大涤山,最后在1639年2~3月到达漳浦。之后又因故被贬湖南沅州,后来赐环的诏命下来了,于是通过沅江进入洞庭湖,再入长江,道经池州,并游览了齐山,最后来到南京。八九个月的充裕时间及从所知区域便利的交通条件来看,黄道周完全有时间从漳浦赶赴湖南,然后再赶到南京。
  以上均属于个人推测,但可以确切地说,黄道周西行之足迹,不仅仅止于江西九江,而是远到湖南常德,甚至更远。至于为何被贬湖南、何时去、如何去、与何人去,这些都有待下一步考证。
  行文至此,仅为抛砖引玉,“有所望于诸公”,谨希望有兴趣的研究者能够继续研究下去,有知道始末的研究者可以一起来补充完善,进一步修订《黄子年谱》,更好地弘扬黄道周文化。

知识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5辑

《東山岛文史第25辑》

本辑《东山岛文史》计收文稿35篇,总约21万字,共分为《东山·金门·澎湖三岛论坛论文选》、《海峡两岸关帝文化》、《黄道周文化》、《海峡长风》、《侨乡旧忆》、《史海钩沉》、《文化春秋》等栏目。着重于对东山县涉台关系史料、两岸关帝文化史料,黄道周文化史料、华侨史料、民俗和其他方面史料的深入调查挖掘,不断追寻发现,同时加以研究考证。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火坤
责任者
黄道周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