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关帝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5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261
颗粒名称: 海峡两岸关帝文化
分类号: K295.7
页数: 42
页码: 91-132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海峡两岸的关帝文化,包括对东山关帝庙的历史考析、海峡两岸关帝文化旅游节的纪实报道以及台湾到东山关帝庙朝圣谒祖的记事等内容。
关键词: 关帝文化 海峡两岸

内容

从神到人
  ——东山关帝庙《公立关永茂碑记》考析
  陈立群
  摘要:东山关帝庙《公立关永茂碑记》,记载着清初朝廷不把铜山人纳入户籍,而铜山人统一认关帝为祖,以虚拟的“关永茂”为户主入籍,获准后聚众于庙内订公约,立碑石。虽为公约,字里行间却隐藏着铜山人鲜为人知的血泪史。自立碑之时起,关帝始“从神到人”,成为铜山人的祖先。这种返祖现象便赋予碑刻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它是中国民间关帝信仰中返祖现象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民间信仰文化中不可多得瑰宝,也是研究中国民间信仰、清初政治、军事与户籍赋役的珍贵实物资料。对于铜山,它是关帝信仰划时代的里程碑,标志着铜山关帝信仰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更高境界。
  关键词:东山关帝庙,碑刻,考析
  东山关帝庙,原称:铜山关帝庙,位于东山县铜陵镇东部的岵嵝山腰,依山而筑,濒临大海,气势磅礴。该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具有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而且是台湾众多关帝庙的香缘祖庙。该庙于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有数通明清时期的碑刻,其中《公立关永茂碑记》为《台湾外记》作者江日升所撰。因内容仅为一则乡里公约,碑文少有剔藓描丹,碑前又长年放置他物,故很少引人瞩目,更不要说加以研究了。数年前,笔者在建立文保单位档案时拓下了碑文,仔细辨读,颇觉字里行间,大有文章。本文则根据已有的相关文献,对该碑作一番考析,试图揭示其立碑的历史背景、历史原因、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并以此请教于诸位方家。
  一.公立关永茂碑记
  《公立关永茂碑记》立于东山关帝庙二进东侧回廊,镶嵌于廊壁之上。石碑材料为花岗岩,通高228、宽89、厚19厘米。碑首委角,边饰回纹,额书:“公立关永茂碑记”。碑文竖行楷书阴刻,共19行,计617字,字迹清晰可辨。碑心留有两个浅坑,据说是抗战时期日本轰炸留下的弹片痕迹,使碑文至少有15字缺失。现将碑文照录如下,以供参考:
  公立关永茂碑记
  考之上世,吾铜乃海外岛屿,为渔人之寄足,民未曾居焉。迨明初,江夏侯德兴周公沿边设立,以此壤接粤境为八闽上游之要区设为所,以铜山名之,调兴化莆禧众来守此城。官与军咸袭封,是为军籍,里甲丁粮,世莫之闻。至国朝定鼎,凡天下卫所仍旧无易,惟闽地炽於海氛故弃之。是有籍反散而为无,天下岂有无籍之人乎?故莘庵陈公於康熙四十年将铜地户口编入黄册,而铜自此有丁粮之事焉。然泛而无宗,傍人门户实非貽燕善策。
  因闻诏邑有军籍而无宗者,共尊关圣帝君为祖,请置户名曰:“关世贤”,纳粮输丁大称其便。五十年编审公议此例,亦表其户名曰:“关永茂”,众咸为可,遂向邑候汪公呈请立户。蒙批准关永茂顶补十七都六图九甲,输纳丁粮不但得画一之便,且幸无他户相杂,是散而复聚,无而又有,将来昌炽可甲於前第。迩因查县府司户册有一户“关永茂”,即黄启泰等,其间大有移花接木、藏头露尾之虞。夫事方三载即如此互异,又安能保其后来不无舛黠辈从中滋弊,蚕我子孙乎?於是公诸全人,当神拈阄,分为七房。小事则归房料理,大事则会众均匀。叔伯甥舅,彼此手足,并无里甲之别,终绝大小之分。不得以贵欺贱,不得以强凌弱,苟有异视萌恶,许共鸣鼓而攻,此方为无偏无党,至公至慎。爰立石以垂不朽。
  大房:游继业、游琨玉、吴葛□□□□□江欧□□绍宗、蕃衍、洪庄文、桑傅谢康范苏
  二房
  三房:郑禎吉、唐绵芳、李玉承□□□廖光彩、吴日新、何兴隆、田兴邦、张发祥
  四房:陈思明、思聪、温思、恭思□□敬、思问、思难、思义
  五房:姚嘉謨、翁万年、蔡□□□马栋、崔国禎、朱天庆、孔阳、曾徐郭龚沙董杨颜詹石顾
  六房:林世发、世强、纪刚、世毅、发祥、发端
  七房:黄士温、士良、士恭、士俭、士让
  康熙五十二年岁次癸巳阳月级旦
  珠浦东旭氏江日升撰
  撰碑者江日升,不愧为《东平纪略》、《台湾外记》的作者,笔力不凡,言简意赅,短短六百余字碑文,却包含了太多的信息。它涉及铜山(今东山县铜陵镇)历史、地理与人文,揭示了立碑的历史背景与历史原因等等。尤为精彩的还在于碑题,本来这仅仅是一则民里公约,却不拘泥于习惯格式,抓住事件的中心,以“关永茂”点题,赫然醒目,发人深思。虽无明言,却已强烈地暗示着一种饱受磨难、飘忽迷茫中寻找归宿的深深渴望、一种久远而深厚的虔诚信仰。这两点在后面还会述及。
  碑文云:“迩因查县府司户册有一户“关永茂”,即黄启泰等,其间大有移花接木、藏头露尾之虞”。此应为立碑的近因,同时也一语道破了清代初期户籍与赋役制度的弊端。
  户籍与赋役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清虽承明制,但并非一承不变。例如,明代及清顺治初,军籍人丁并不交纳丁银,也不编审。“军丁的编审之例始于顺治十二年(1655)”。[1]是年饬令各卫所闲丁,按年编审纳银为帮贴之费。康熙十三年(1674),三藩之乱,军费开支浩大,清廷为筹饷,将军丁编审范围扩大到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省。四年后,江西、广东、浙江、福建、湖广也接到命令,“将卫所屯丁亦照州县人丁例一体编征”。[2]。
  这一变化,对当时以军户为多数的铜山人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铜山自明初设守御千户所,“调兴化莆禧众来守此城。官与军咸袭封,是为军籍,里甲丁粮,世莫之闻”。[3。]要命的是朝廷在这里并没有实行“卫所屯丁亦照州县人丁例一体编征”的政策,而是干脆削去军籍,又按旧例不编入民籍。故有“是有籍反散而为无,天下岂有无籍之人乎?”,[4]的悲叹。铜山遂成了大清的弃民,走投无路,前景渺茫。
  直到康熙四十年(1701),知县陈汝咸才将铜山(时隶属漳浦县)统为一户,以寄户的形式入册。据载:“陈汝咸,字莘学,号心齐,鄞县人。康熙辛末进士。三十五年由翰林庶吉士出知漳浦。以浦邑赋役不均,定二百家为一保,保二十甲,户实其丁口。编审日,通计阖县城丁若干,均编足额,立亲供单,每户田粮各填注实产,分限自封投柜。根租一田三主,详定大租,量给价值,田归业主,于是奸胥无所飞洒,强宗巨猾无所隐占诡寄包收,哀户孱民无所赔累。自明季来百余年积弊一清。”,[5]然而,此非长久之计。因为“并诸户而统为一户,遇编审之年,所谓亲供皆里长一人所自造。……其有势之人,必寻有里长衰弱之图立户,谓之顶班。无势者虽田连千顷,不得不受人节制,至单寒小姓,更无论矣!……完粮必经伊手,每丁必多收一二钱,每亩必多收四五分,皆相习为固然,……户内殷实与谨厚之士皆被其累。”[6]然而,此时的铜山实际上尚无真正属于自己的户籍。故碑文云:“泛而无宗,傍人门户实非貽燕善策。”最终,竟然以关帝后裔“关永茂”为户主,统铜山各姓为一户,呈请编审,且获准“关永茂顶补十七都六图九甲,输纳丁粮不但得画一之便,且幸无他户相杂,是散而复聚,无而又有,将来昌炽可甲於前第。”[7]从此,铜山人民不再是遭人歧视与蹂躏的弃民。
  品读碑文,知作者有过人的文笔、学识与才华。但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不能不对碑文中两处笔误作一校正。碑文:“故莘庵陈公於康熙四十年将铜地户口编入黄册”的莘庵陈公,指的是时任漳浦知县的陈汝咸。《漳州府志》载:“陈汝咸,字莘学,号心齐,鄞县人。”《漳浦县志》、《铜山志》等也有相同记载。可见“莘学”是陈汝咸的字,并且是“莘学”而非“莘庵”。
  另外,“康熙四十年将铜地户口编入黄册”之说可能有误。所谓黄册,即户口册籍,明朝实行兼户籍与赋役为一体的黄册制度。据考证,“清承明制,人丁编审与土地黄册互为表里。明清之际动乱,户口册籍毁于战火,赋役征派失去依据。顺治建国伊始,统治者即以‘丁人土地,用财赋之根本’,恢复明代编审旧制。”[8]五年进行一次人丁编审,十年进行一次攒造黄册,称“五年编审,十年大造”但两套制度并行给地方带来巨大的负担,尤其是黄册的攥造,越来越成为耗费浩大而无实际意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康熙七年诏令停止黄册攥造,题准“直省钱粮,每岁终巡抚造送奏销册一本,开载地丁款项数目,又造送考成册一本,开列已完,未完分数,又五年编审,造送增减丁户册籍,立法祥尽,其每十年造黄册,繁费无益,停止攒造。”[9]可见,康熙四十年不可能再攥造黄册。也许,黄册制度自明初实行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人们已经习惯于将户籍档案称为“黄册”了。
  尽管如此,却丝毫不影响该碑珍贵的历史价值。
  二.历史背景与历史原因
  对于隐藏在碑刻后面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原因,江日升是十分清楚的。但他在碑中仅以“惟闽地炽於海氛故弃之”一语带过,可以想象,当时的政治环境是不允许他多说的。因此,要解读这方碑刻,便不能不对铜山那段特殊的历史有所了解。
  铜山位于东山岛东部,濒临台湾海峡,东海与南海在此交汇,自古便是闽南地区的通商港口,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清之际,铜山是郑成功抗清复明、收复台湾的主要军事基地之一,又是后来遭遇康熙年间“迁界”浩劫的重灾区。这就是《公立关永茂碑记》立碑的历史背景与历史原因,而这一切均可在江日升的《台湾外记》中找到大量翔实的记载。
  早在顺治二年(1645)五月,“国姓与师莅铜”,[10]郑成功首次来铜山。三年后的顺治五年(1648),一年中他竟三次到铜山。江日升云:顺治五年(1648)五月,“郑成功据同安,以丘、林状猷、金作裕兰将守之,自领大队舟师铜山,候永历旨,以便会合恢复”[11];同年“八月,成功在铜山,整顿船只,训练士卒,候广西永历信到”;[12]八月“五日方抵金门,侦报同安已破……遂移师镇海、铜山”。[13]。
  郑成功在铜山修造战船,训练水师,募兵措餉,招贤纳士。铜山人民对郑成功予以坚决的拥护与巨大的支持。有不少仁人志士投身到郑成功的事业,并为之流血牺牲。据《东山县志》载,郑成功收复台湾时,铜山就有五百多青壮年加入他的队伍。郑成功之后,铜山仍然是郑经进可攻、退可守的重要军事基地。郑氏父子依凭铜山这一可靠而坚强的基地,进退自如,与清廷周旋长达36年之久;铜山人民义无反顾地给予无私的支持,为抗清复明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故有南明大臣赞叹道:“铜为忠义文献之区,孤城抗战,我国家三百年深仁厚泽之报,仅得于铜。”[14]因此,清廷为剿灭郑氏集团,多次用兵,恨不能一举踏平铜山;也因此,后来对铜山实行“迁界”时,采用“焦土政策”的残酷手段。
  铜山“迁界”始于清康熙三年(1664)“甲申鼎革,天下非复明有弘隆建国不及二载,我铜为郑藩所据者几二十年而城郭宫室依然如故。不幸于顺治间,闽之部院李公率泰倡移海之说,兵部苏纳海主其议,是以康熙三年甲辰,西平藩统大兵勒移铜山百姓,先数日或买舟,或从陆尽逃窜于漳潮内地,兵乃于三月十三日过陈坪渡,十四十五日摧城焚屋,致二百六十余年花锦文献之地,一旦邱墟,不能不令人涕泪交颈也。”[15]对此,江日升有更详细的记述:“率泰知郑经已遁台湾,即移舟师到铜山。驰令各岛暨沿边百姓,尽移入内地。逢山开沟二丈余深、二丈余宽,名为‘界沟’。又沟内筑墙,厚四尺余,高八尺(一丈),名为‘界墙’。逢溪河,用大木椿栅。五里相望,于高阜处置一炮台,台外两烟墩,二(三)十里设一大营盘,营将、千(总)、把总率众守护期间。日则瞭望,夜则伏路;如逢有警,一台烟起,左右各相应,营将各挥众合围攻击。五省沿边如是。是时界弁兵最有权威,贿之者,纵其出入不问;有睚眦者,拖出界墙外杀之。官不问,民含冤莫诉。人民失业,号泣之声载道;乡井流离,颠沛之惨非常!背夫、弃子、失父、离妻。老稚填于沟壑,骸骨白于荒野。更甚者督迁官兵,还乘机肆行掠夺,情景悲惨,不忍卒闻。““[16]
  尽管朝廷颁发“迁界禁海令”:不准寸板入海,货物不准进出,越界者不论远近,格杀勿论。但仍有一些铜山人为了配合郑经的斗争,冒死潜回自己的家园。实际上,自“迁界”至“复界”的16年间,东山岛虽然已成荒岛,但仍经常控制在郑经手里。据载:“康熙九年(1670)三月,郑经又派军镇守这已破碎不堪的铜山岛。十五年(1676)十一月再派铜山人陈骏音为漳浦铜山所安抚司。……康熙十六年(1671)四月,郑经又派奇兵镇黄应等军屯铜山、五都。六月廿四日再派刘国轩、何祐率领水师驻铜山,继续揭起抗清义旗。”[17]
  直到康熙十九年(1680)二月,郑经退守台湾,部将朱天贵叛变,铜山这个最后的抗清据点才被拔除。同年四月,清廷宣布“复界”。七月,铜山人民才陆陆续续回到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家园,而“散而归者,十存二、三。”[18]
  明清交替的历史风云、惨绝人寰的“迁界”浩劫,给铜山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史家叹道:“孰知天命靡常,甲申一易,而防倭之人变为勤王之师矣;歌乐之区变为哭泣之野矣;文章之子弟变为忠贞之肝胆者,悉以歼绝无遗矣。呜呼!周蔡苦心之所经营明朝,数百年之所培养,一旦而弃置无余,可悲孰甚焉。虽然,铜之兴,明兴之也。自明兴之而自明废之,废亦何憾,最可惜者,铜之众殉明之众也,铜之乡殉明之乡也。铜之众殉明者既已寂寞无知矣,铜为殉明之乡又焉能知之故。”[19]这正是铜山人民不幸命运的真实写照。
  虽然铜山人民终于重返家园,但因清廷对铜山人民敌视与歧视,既削去铜山人原有的军籍,又不将其编入民籍,严重损害了铜山人的利益与尊严。铜山人成了无籍之民、大清弃民甚至是非法之民。没有什么比失去公民基本权利与尊严更为痛苦,为了摆脱这种痛苦,铜山人民苦苦挣扎了二十余年,直到康熙四十年才看到了希望。
  至此,隐藏于碑刻后面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原因,似乎清晰了然,但问题并未完全了结。铜山人如何争取入籍?为何以“关永茂”立户?立碑除了具公约的实际功能外,还蕴含何种更为深刻的意义?这不能不发人深思。
  三.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
  如上所述,一则民里公约,却以“关永茂”点题,虽无明言,却已强烈地暗示着一种饱受磨难、飘忽迷茫中寻找归宿的深深渴望、一种久远而深厚的民间信仰。对此,一则流传久远的传说或许可以说明问题。
  “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对东山仍然采取放弃蔑视的态度,不予承认,不予注册入籍。相传,关帝闻讯后,策马前往漳浦,向县令陈汝咸辩诉,取得县令同情,表示向康熙皇帝奏议。回庙后,又托梦岛上各大姓族长,敦促各姓到关帝庙开会,商议申请入籍事宜。各族族长立即会集庙中,悟得关帝托梦缘由,无不感恩戴德,稽首跪拜,立誓愿做关帝裔孙,并立‘关永茂’名字为注籍户主。在县令陈汝咸的帮助下,迄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东山人民方被批准承认为清朝子民,豁减赋税使役。因此,东山人民对关帝信仰越来越深刻。为了感激关帝恩泽,从注册之日开始,家家户户悬挂关帝画像,作为自己祖先奉祀,并订定每年五月十三、六月廿四日,为全岛人民谒庙向关帝祝嘏典祭日子。”[20]
  现在,东山人确实视关帝为自己祖先,男女老幼皆称关帝为“帝祖”,家家户户悬挂关帝像于正中,先辈灵牌反而列于两侧,完全以祭祀祖先的仪式加以奉祀。再说,碑文云:“於是公诸仝人,当神拈〓,分为七房”,说明确实曾在关帝庙里举行会议,况且又立碑于庙内。
  因此,除了关帝策马与托梦的情节外,该则传说实际上是一小段可信的口传历史。
  当时,铜山人民所忠诚的明朝已经灭亡,郑氏集团给予的希望业已破灭,清廷又将他们遗弃。于是,他们自然而然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本来就是保护神的关帝身上。因此,他们更愿意真正成为关帝的子孙,希望关帝不仅仅是神,而是能够真正出来保护他们的人。也因此,便有了以“关永茂”立户的想法。明清时期,关帝信仰兴盛且普及朝野。也许,正是铜山人民虔诚的关帝信仰感动了知县,才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无论如何,“关永茂”事件,足以表明铜山人民对关帝的信仰程度。
  铜山人民崇拜关公,有其特殊的原因。东山是海岛,生业以捕鱼为主,而海上作业风险大,渔民们很需要“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义气,这与关公的“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时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忠义思想正好相合。因此,渔民尤其信仰关帝,必置关帝神龛于船中。另一方面,东山这孤岛,历史上倭患不断,在抵御外侵、保卫家园的战争中,更需要“忠勇仁义”这种精神力量。因此,关帝信仰早就深深地扎根于铜山人民心中。
  有人认为:“铜山自古受关帝忠义思想熏陶,产生了诸多仁人义士,诸如为节义而殉节的大学士黄道周,与张献忠作战而受磔刑献身的七省军务陈瑸,与张献忠作战被剐献身的四川巡抚陈士奇,与李自成部将贺锦作战被磔献身的甘肃巡抚林日瑞等,都是东山人。又据明清泉南夏琳元斌《海纪辑要》(卷一)载:永暦暦五年春二月(1651),清巡抚张学圣会提督马得功袭厦门,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曾樱不肯受辱自杀。其门人陈泰冒险出其尸殯於金门,陈泰就是铜山人。”[21]甚至认为:“郑成功选择铜山做为反清复明的军事筹备基地,客观上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即可以借助铜山关帝来保护他的军队,统一思想,激励士气。”[22]
  铜山如此久远而虔诚的关帝信仰,是一片深厚的精神沃土。这片精神沃土培育了铜山人忠义仁厚的人文性格,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公立关永茂碑记》。
  在劫后百业待兴而又人心涣散的铜山,这一通碑刻不仅具有规范行为、建立秩序的现实意义,更有团结乡众、凝聚人心、恢复尊严的现实意义。立碑后的铜山人民,便开始团结一致,重建家园,逐渐开创了新的昌盛时代。如果说,这通碑刻是铜山人民命运的转折点,那么,在推动铜山人民命运转变并前行的巨大力量中,关帝信仰一定是其中之一。
  然而,更为深刻的意义,还在于它向世人公布了关帝“从神到人”的宣言。
  众所周知,中国关帝信仰经历了“从人到神”的发展过程,而这里却出现了“从神到人”的返祖现象。当然,这并不意味从神完全变为人,这里的关帝虽成了铜山人的“帝祖”,但同时还是神。这就类似于希腊神话中人神相近、人神混杂、人神合一的特征及其强调人性、价值与尊严的人本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思想。而这种思想最终发展并演变成西方的“文艺复兴”。这个类比未必恰当,但这种“从神到人”的返祖现象,为中国民间的英雄人物崇拜源于祖宗崇拜的理论提供了直观的力证。同时,它以具体生动的实例,说明作为民间信仰的关帝信仰,与宗教的区别就在于它的崇拜对象既有神的威严,又具有可亲近的人的感情。实际上这种返祖现象普遍存在于诸多民间信仰的心理活动中,多以模糊的想象或意念形态内敛于心中。而这通碑刻却明确了那种想象或意念并使之外化,变成活生生的事实。在这个意义上,这通碑刻是中国民间关帝信仰中返祖现象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民间信仰文化中不可多得瑰宝。它对研究中国民间信仰、清初政治、军事与户籍赋役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对于铜山,这通碑刻是划时代的里程碑。它标志着铜山关帝信仰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更高境界。
  第三届海峡论坛·第五届漳州旅游节·第二十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纪实
  关促会
  第三届海峡论坛·第五届漳州旅游节·第二十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于6月12—15日在美丽的东山岛隆重举行。节庆活动由漳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旅游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福建省文化厅、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建省闽台交流协会共同主办。东山县人民政府、漳州市旅游局、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漳州市文化与出版局、漳州市台办、共青团漳州市委以及台湾的旅游、农业、宗教团体共同承办。
  应邀出席本届盛会的嘉宾有: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克辉、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李祖可、福建省政府原副省长曹德淦、东海舰队原副司令员黄江、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省文化厅厅长宋闽旺、福建省旅游局局长郭恒明、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厅长王聚仁、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吴玉辉;漳州市领导陈冬、吴洪芹、江玉平、杨建平、游婉玲、林晓峰、杨怀榕、谭培根、陈易洲、李珊珊、王耀泉、黄浦江、沈元坤、许少钦等。台湾向阳公益基金会主席廖正豪、台湾工党主席郑昭明、金门县长李沃士、澎湖县长王乾发和漳州市台商协会会长廖万隆等22位海西各地台商协会会长及台湾各界代表、知名人士、青年团体800多人前来参加各项活动。来自国家、省、市领导,海峡两岸文化名人、书法名家,台湾、东南亚关帝信众和知名人士,台湾东山籍“第二、三代”乡亲,海内外旅游业界、知名企业家等计3000多人欢聚东山,共襄盛会。40多家境内外新闻媒体前来报道节会盛况。
  海峡对岸各界知名人士心系东山关帝文化节盛会,分别以各种形式表达对节庆活动的良好祝愿——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发来贺词:“巍巍帝德、福佑中华”;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发来贺词:“佑国佑民”;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黄敏惠发来贺词:“帝德巍我”;台湾前法务机构负责人廖正豪题写贺词:“义薄云天”;中国国民党中常委黄昭顺女士发来贺词:“展露风华”;高雄市福建省同乡会等台湾社团发来贺电:热烈祝贺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并恭祝大会圆满成功!
  本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被列为第三届海峡论坛的活动项目之一,也是第五届漳州旅游节的重点活动项目。节庆旨在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海峡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的战略目标,以关帝文化为桥梁和纽带,增强两岸民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努力将节庆办成弘扬关帝文化的盛典、联谊交流的盛会、经济合作的盛事、两岸交流的平台。节庆活动以“缘系关帝、和谐两岸”为主题,举行一系列海峡两岸共同参与的文化、旅游、经贸活动——
  台湾“第二、三代”寻根谒祖活动:6月12日下午,2011年第3号热带风暴“沙莉嘉”余威未息,原来密布于东山岛上空的阴云突然散去,展露出灿烂的霞光。台湾“第二、三代”东山籍同胞150余人跨过海峡,寻根谒祖来到东山故里,他们先行来到铜陵关帝庙,晋谒东山百姓自古共奉的关帝老祖爷,拉开了第二十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节庆活动的第一道帷幕。
  两岸青年东山沙滩嘉年华:6月12日晚,由共青团福建省委、漳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漳州团市委、东山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两岸青年沙滩嘉年华活动在金銮湾景区金紫荆广场举行,150多位东山籍台胞“第二、三代子女”,与东山、漳州等地的500多名青年欢畅聚会,载歌载舞共庆盛节。晚会在激光舞、民族舞、两岸乡土歌曲演唱、乐器演奏、特技表演和群体互动中高潮迭起,充分体现了“缘系关帝,和谐两岸,同宗共祖一家亲”的主题。
  “第二、三代”台胞省亲恳谈会:6月13日上午在马銮湾华夏大酒店举行的“第二、三代”台胞省亲恳谈会,东山与台湾两地老中青三代亲人齐聚一堂,共叙亲情乡情。东山是台胞重点祖居地,是大陆去台人员最多的沿海岛县。仅1950年就有4000余人去了台湾。现台湾东山籍后裔同胞(含历代)约有20余万人。参加寻根谒祖活动的150多名东山籍台胞“第二、三代子女”,在恳亲座谈会之后,参观和学习东山传统文化和技艺贝雕制作、金钱肉加工、唱歌册、铁枝木偶表演等活动,深刻了解了东山与台湾两地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渊源关系,通过交流和参与,加深了对祖国和祖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黄道周学术研究系列活动:东山是明末武英殿大学士、爱国民族英雄、著名理学家、书法家、教育家、文化巨子黄道周的出生地。6月13日上午,举行黄道周纪念馆新馆开馆仪式、黄道周书画与尺牍精品展、东山黄道周研究会成立仪式和黄道周学术研讨会。首届海峡两岸黄道周学术研讨会在金銮湾大酒店二楼多功能厅举行,由国家图书馆、福建省文化厅、漳州市人民政府、厦门大学国学院联合主办,东山县人民政府与漳州城市职业学院联合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师范大学、香港大学等单位及研究机构的黄道周研究专家学者70余人相聚石斋故里,共同探讨明末大儒黄道周博大精深的学术文化内涵。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77篇,涉及黄道周易学研究、黄道周思想研究、黄道周生平史实与交游研究、黄道周诗文研究、黄道周书画研究和关于黄道周的文化传播学研究等广阔领域,对海峡两岸黄道周研究必将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首届福建书法兰亭奖作品展:由东山县人民政府与福建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福建书法兰亭奖作品展”于6月13日下午在东山文博中心揭幕。同时举行颁奖仪式和书法名家交流笔会等。参加该项活动的有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奋武、副主席吴乃光、柯云翰等50多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以上书法名家,入选参展作品200件,其中有29人35件作品获一、二、三等奖,展示了我省书法艺术创作的崭新阵容和最高实力水平,在节庆期间为两岸文化交流搭建了一个精美大美的艺术窗口。
  《走进东山·旅游胜地海岛明珠》首发式:6月13日,由福建省炎黄研究会、福建省作家协会联合组稿编辑,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海峡书局出版发行的大型纪实图书《走进东山——旅游胜地东海明珠》在金銮湾大酒店举行首发式。2010年关帝文化节期间,福建省炎黄研究会、福建省作家协会组织我省20多名著名作家到我县开展文学创作采风活动,关注和支持东山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旅游海岛建设。该书以纪实散文和报告文学的形式,赞美东山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展示了东山人民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尽显时代风流的英雄气慨,抒写了东山人民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先行夺胜的辉煌篇章。
  欢迎晚宴:6月13日晚上6点,中共东山县委、县人民政府举办欢迎晚宴,欢迎和感谢各级领导、两岸及海外嘉宾、各界新老朋友来到美丽的东山岛,亲临“第三届海峡论坛、第五届漳州旅游节、第二十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盛会。欢迎晚宴分别在金殿海景大酒店、金沙大酒店、扬波酒店、财政培训中心、华夏大酒店、金銮湾大酒店、金阳光大酒店、新典酒店、百亿新城度假村等酒店同时举行。海内外各界嘉宾朋友欢聚一堂,畅叙友谊,共谋发展,举杯把盏,同祝节庆盛会取得圆满成功。
  《海峡情》焰火晚会:6月13日晚上8点,金銮湾“夜色阑珊,火树银花,流光璀璨,星河灿烂”;东山岛“盛喜临门,高朋满座,激情无限,快乐无眠”。在金紫荆广场举行的“海峡情”盛大焰火晚会,以火的热情、光的交响、美的旋律,庆贺两岸盛会,喜迎八方宾朋。晚会共分《两岸亲缘永续》、《东山赶超崛起》、《共创和谐繁荣》、《实现新的跨越》四个篇章,热烈绽放的团团彩焰,阵阵礼花,让海峡两岸及海外同胞一同在火树银花的照耀下,燃烧激情、放飞梦想、祝福更加美好的明天。
  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开幕式:霞光灿烂的夏月,美丽的东山岛花团锦簇,一派节日盛装。6月14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五大关庙之一的东山关帝庙广场红毯铺地,彩门高张,红幅满挂、汽球飘悬,洋溢着浓烈的喜庆气氛。上午8时30分,第三届海峡论坛·第五届漳州旅游节·第二十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在龙狮欢舞,鼓乐喧天,阵阵礼炮声中隆重举行开幕仪式。
  开幕式由东山县人民政府县长吴达金主持。当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克辉宣布节庆活动开幕,广场上一时鼓乐齐鸣,礼炮飞鸣,漫空礼花绽放。
  中共漳州市委书记陈冬在开幕式上致辞说:“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是全国重点对台交流项目,是本届海峡论坛漳州负责主办的五个项目之一。举办关帝文化旅游节,既是东山的节日,也是漳州的盛事”,“我们期待,各位嘉宾、各界人士以节为媒,抓住用好《海西发展规划》和ECFA实施的重要机遇,拓展漳台交流合作的渠道、领域、层次,推进两地产业深度对接、文化深度交流、民间深度互动,努力把漳州构建成为吸引力更强、功能更加完善的两岸交流合作重点先行区!”
  中共东山县委书记王毅群致辞说:“东山是台湾关帝文化的发祥地。一年一度的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是联结两岸亲情的纽带,是密切交流合作的平台,是检阅东山一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时间节点。”他说:本届盛会必将鼓舞东山在新的起点上再接再厉、阔步前行!“十一五”期间,东山迈上“项目突破、发展提速、排名晋位、干群普惠、决战决胜”的新台阶;十二五”,东山将“以工业立今天,以旅游谋未来”,锁定当前目标“建设生态旅游岛”、长远目标“建设国际旅游海岛”,凝心聚力,心无旁鹜,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同贺关帝千秋圣诞,共谋两岸和谐发展。”台湾代表前法务机构负责人廖正豪致辞说:“关帝文化是海峡两岸的共同神缘,从东山繁衍至台湾的虔诚香火,六百多年传承不断,在海峡两岸、世界各地广为传播……今天,对关帝圣君的景仰,成为两地民众的一种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来到东山,我们倍感亲切。台湾与东山一水相连,语言相通,风俗相同,骨肉相亲,近年来又在交往合作、和谐双赢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来到东山,我们倍感高兴。看到东山持续办了这么多届关帝文化旅游节,让关帝的香火更加鼎盛;看到东山的城市越来越漂亮,发展越来越红火”。“来到东山,我们倍感期待。期待更进一步携手合作、互利双赢,一起打造“海峡旅游经济圈”,实现两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关帝祭祀庆典:随之举行祭典仪式。充满庄严、肃穆、祥和气氛的广场舞台上,身着盛装的400余名男女舞生组成仪仗方阵,进行精彩的献礼表演。一面“关”字龙旗迎风呼啸,“忠、勇、仁、义”五彩锦帜横空,威风战鼓震天动地,闪亮大刀辉映日光,恢弘的场面激荡人心。一曲《浩然正气歌》凌霄贯日,声逐海峡浪潮。仪仗队用祭仪和艺术完美兼融的“乐舞春秋”,向关圣帝君千秋圣诞献礼祝嘏。典雅的舞姿、阳刚的舞步,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威武神英,展现了东山人民的历史风采。
  祭典开始。震天礼炮响起,东山关帝庙鸣钟九响,擂鼓三通;广场上鼓乐齐鸣、彩焰升空。关帝庙前高香龙烛,供品如山。山西运城关帝庙、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荆州关帝庙与宜兰礁溪协天庙、高雄文衡殿、嘉义开元殿、台湾日月潭文武庙、澎湖关帝庙、金门关帝庙等海峡两岸各大关庙主委肃装洁服,排列就位,持香跪叩,举行“三献礼”晋祭仪典;东山县海峡两岸关帝文化促进会会长刘小龙宣读了祭文。
  嗣后,钟磬响起,梵音如潮,海峡两岸高僧举行祈福法会。袈裟缁流,共诵经赞,同祈两岸和平,国泰民安!
  关帝文化踩街活动:庆典过后,海峡两岸共2万多民众举行迎关帝出巡的盛大民俗文化踩街活动。一时,铜陵古城锣鼓震天,鞭炮动地,旗帜遮云,锦嶂蔽空,各社区、各宫庙、各团体以及周边县市出动各种艺棚阵头,龙腾狮舞,管乐喧阗,阵容格外壮观。龙旗,宫灯;金童玉女,香花经果;水族舞,秧歌舞,八仙阵,大头尫,凉伞舞,跑旱船,扇舞,剑舞;福首灯,福首彩;周仓将军神轿,东山铜陵帝君神轿、台湾关帝神轿;台湾龙旗队和锣鼓队等等;一路礼炮惊天,百姓倾城而出,浩大声势震撼人心。
  奠基剪彩献礼活动:节庆期间,东山共有总投资58.7亿元的25个奠基、剪彩献礼项目。奠基主要项目有10个,总投资52.2亿元。其中旗滨玻璃四期项目,总投资28亿元,建设两条玻璃生产线及配套;总投资15亿元的君悦·金銮湾项目;总投资8亿元的新新帝景国际星城等。剪彩项目15个,总投资6.5亿元。主要项目有投资2.08亿元的疏港公路二期;投资1.35亿元的漳州沿海大通道东山段等。各项目工地彩门高搭,旗帜飞扬,锣鼓喧天,鞭炮轰响。各级领导、各界嘉宾笑脸洋溢参与各处献礼活动。
  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14日下午在金殿大酒店举行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本届节庆共有来自新加坡、台湾、港、澳和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客商带来总投资351.3亿元人民币的13个项目在会上签约。其中:外资项目5个,总投资5.9亿美元;内资项目8个,总投资313亿元人民币。现场签约项目有5个:东山光伏及玻璃新材料产业园,总投资150亿元人民币;环岛旅游景观大道及配套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名胜大酒店,总投资2.5亿美元;金港游艇公园,总投资2亿美元;侏罗纪高科技游乐主题公园,总投资1亿美元。
  东山-金门-澎湖三岛合作论坛:6月14日上午,首届东山金门澎湖三岛合作论坛在东山金沙大酒店举行。东山、金门、澎湖三县的领导、政要、有关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如何加强三岛经济、文化、旅游合作的课题进行深入研讨。漳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出席了论坛。
  东山县县长吴达金、金门县县长李沃土、澎湖县县长王乾发分别作了主旨发言。东山、金门、澎湖同为“海峡金三角”的海岛县,一水相隔,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同、商缘相通,资源互补。在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交融的背景下,三岛之间开展经济、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的优势凸显,潜力巨大。生态旅游资源是三岛的共同优势,发展生态旅游是三岛面临的共同课题。通过旅游合作,共同提升旅游产业整体素质,做大做强海峡旅游市场,推进三岛的区域合作。三岛将定期轮流举办论坛,以论坛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共同推动两岸三地“东金澎经济合作圈”的形成。会上,专家代表也进行了发言。
  论坛上,三方还互赠礼品,宣读“东山共识”,三岛旅游协会会长签署“三岛旅游发展合作协议”。
  嘉宾参观游览活动:节庆期间,节庆执委会特地组织海内外嘉宾参观了东海岸公共保税仓、疏港公路、大产跨海大桥、西前公路、西铜景观大道、文博中心大楼、城市绿化美化片林、生态旅游岛滨海旅游综合体、庄园国际大酒店、马里兰大酒店、旗滨·领海国际、光伏及玻璃新材料产业园、海之星水产食品、闽台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等东山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并组织游览了AAAA级风动石风景名胜区、马銮湾景区、金銮湾景区、塔屿景区、九仙山郑成功水操台、清代戍台班兵墓、闽台民俗馆等旅游景区景点。
  全县欢乐周活动:此外,节庆期间举办全县欢乐周活动,各镇区举行群众性文艺演出和广场文体表演。风动石景区内关帝庙前举办东山县国家级非遗项目东山歌册、南音、潮州音乐、铁枝木偶等传统文艺展演。
  随后,东山关帝庙连棚庙戏接着开演。按传统礼俗,关帝圣诞千秋吉庆期间,海峡两岸及海外同胞纷纷请戏为关帝爷祝嘏,闽南各地剧团戏班争先献演,一连几十台大戏,锣鼓笙箫,歌舞不断,至农历六月廿四日(“关帝生”)过后方才落下帷幕。
  第三届海峡论坛·第五届漳州旅游节·第二十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以海峡两岸同尊共奉的关帝文化为载体,以文化为媒、经贸唱戏,突显漳州和东山特色,突出两岸交流互动和合作双赢。比较以往各届关帝文化旅游节,本届活动内容更为精彩、规模更大、规格更高、效果更好。进一步增进了台湾同胞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有力地推进闽台文化、旅游、经贸、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为正在崛起赶超的东山吸引关注的眼球、汇聚旺盛的人气、带来无限的商机;为弘扬关帝文化,促进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开启新的篇章。
  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
  关帝文化旅游节纪实
  关促会
  (一)
  东山是台湾关帝信仰的发祥地,位列全国五大关庙之一的东山铜陵关帝庙是台湾上千座关帝宫庙的香缘祖庙,被誉为“海峡第一关庙”。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倍受海峡两岸及海外华人的关注。由东山县人民政府主办,以“缘系关帝、和谐两岸”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于2012年6月30日至7月5日隆重举行。节庆到来之际,东山岛上到处花芳草绿,披红挂彩,一派节庆的盛装。通往关帝庙的西铜朝圣景观大道沿途多处竖起彩虹门,彩旗飘扬,鼓乐、鞭炮声震海峡长空。
  东山自古是祖国东南沿海的英雄岛。明代武英殿大学士、爱国抗清民族英雄、文化巨子黄道周即出生于岛上关帝庙旁的铜陵深井村。黄道周道德文章闻名天下,其书法艺术被誉为“晚明第一人”。6月30日上午,本届节庆首场文化活动《林仲文书黄道周诗文选》作品展先行在县文博中心大楼揭开帷幕。
  30日下午,来自海峡两岸的近千名台湾优秀青年代表和东山各界青年欢聚在东山金銮湾庄园海滨公园,举行“庄园·御海沙滩嘉年华”活动。该活动作为第七届两岸青年联欢节·海峡西岸漳州行、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关帝文化旅游节主体活动之一,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融合性,其街舞、歌曲联唱、互动舞蹈、个人才艺秀等节目轮番上演,非常活泼和精彩。
  当晚6时,东山岛金沙大酒店、金殿大酒店、金阳光大酒店、金典酒店、扬波酒店、漳州财政(东山)培训中心、龙祥酒店等各大酒店举行欢迎晚宴,前来参加关帝文化盛节的海内外嘉宾欢聚一堂。
  晚宴之后,第二十一届东山关帝文化节庄园烟火晚会在金紫荆广场举行精彩的表演,绚丽璀璨的万树烟花把东山岛的夜空装扮得格外迷人。焰火表演共分为《迎宾》、《喜庆》、《奋斗》、《风采》、《辉煌》五个乐章,燃放各类高空礼花弹三千余发,中空艺术盆花二万余发。节目精彩纷呈,大气磅礴。美丽、热烈的烟花点亮海峡夜空,赢来海内外嘉宾和东山百姓的阵阵欢呼喝彩。
  (二)
  夏月阳光明媚,海峡风暖波平。7月1日上午8点,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隆重举行庆典开幕式。铜陵关帝庙广场人山人海,万众欢腾。
  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副主任陈明义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节庆盛会开幕。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曹德淦,全国政协委员、空军指挥学院原院长刘太行将军,东海舰队原副司令黄江将军,中华台商总会会长廖正豪,国台办交流局处长肖洪,省台办巡视员、省闽台交流协会副会长韦忠慈,驻漳某部参谋长余卫华,省旅游局副局长郑维荣、省经贸委副主任艾来提·木合买提,团省委副书记宿利南,省物价局副局长赖文达,省海洋渔业厅副巡视员梁火明,省国投党委书记、省政协常委丁仕达,金门县副县长吴友钦,桃园县议长李晓钟,台中市议会副议长、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陈天汶,台湾民意代表陈根德,漳州市领导人陈冬、吴玉辉、谭培根、许荣勇、刘茂青、陈汉夫、黄耀光、吴景辉、黄双庆、何红孙,漳州师院党委书记林晓峰、泉州师院党委书记赵捷,漳州市台商协会名誉会长何希灏,省、市、县及相关部门领导,大陆和台湾各主要关帝庙的信众、文化界知名人士,各地投资商和台商及海外有关人士共3000多人参加开幕式。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副主席林丰正,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台湾政要为本届盛会发来贺电、贺匾。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中华台商总会会长廖正豪,分别发来“福佑四方”、“义薄海天”、“德泽广被”的贺匾。
  东山县人民政府县长黄水木主持了庆典开幕式。
  中共东山县委书记张翼腾致欢迎辞,他说:“东山是一个自然有大美的旅游胜地、人文育俊彦的海天福地、资源多物产丰富的蓝色宝地。”“关帝文化是东山独特资源和宝贵财富。经过多年努力,一年一度的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已成为联结两岸亲情的精神纽带、密切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检阅东山发展的时间节点。”“在东山进入新一轮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关键期。我们将围绕打造“魅力东山、幸福家园”的美好愿景,加快实施建设生态旅游岛和海洋经济强县两大战略目标……合力谱写东山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壮美篇章!”
  中共漳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汉夫在开幕式上致辞,向海峡两岸及海外同胞介绍了漳州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态势。他说,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全面实施,漳州与台湾在文化、教育、旅游、民间信仰等领域的交流更加大有可为,在石化、钢铁、电子、光电、农业等产业的合作前景更加广阔。
  “一水闽台缘,两岸兄弟情”。从台湾特意赶来参加节庆活动的中华台商总会会长廖正豪在开幕式致辞中说:“关帝圣君集儒、释、道于一身,文治、武功、人品堪称楷模。台湾同胞返乡寻根谒祖、共襄盛举,必将进一步弘扬关帝文化、增进两岸人民友谊。”
  开幕式上举行了关帝祭祀典礼。震天礼炮响起,东山关帝庙鸣钟九响,擂鼓三通。一时鼓乐齐鸣、彩焰升空。在庄严、肃穆、祥和的气氛中,祭典表演开始。金黄色“〓”字大旗和“忠”、“勇”、“仁”、“义”、“礼”、“智”、“信”的彩帜,在呐喊声中呼啸而出,挥舞于海空。身着古典盛装的四百余男女舞生组成祭典仪仗方阵,进行精彩的献礼乐舞表演。典雅的舞姿,阳刚的舞步,“乐舞春秋”,庆颂关圣帝君千秋圣诞。
  随之,福建东山关帝庙、山西解州关帝庙、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荆州关帝庙与台湾、澎湖、金门多家关帝宫庙主要负责人及海外各方信众代表共行“三献礼”祭仪。漳州市商会副会长、东山海魁水产集团董事长陈振魁先生继十八、十九届担任祭典主祭之后,再次担任本届祭典主香人。
  庆典过后,两岸民众举行一年一度的迎关帝出巡盛大民俗文化踩街活动。东山岛铜陵古城锣鼓震天,鞭炮动地,旗帜遮云,锦嶂蔽空,各种艺棚舞阵,管乐齐鸣,百姓倾城而出。台湾关帝文化协会组织108人的文艺阵头团队专门赶来参加文化踩街。迎关帝出巡文化踩街活动共有2万余众的壮观阵容,浩大声势震撼人心。
  (三)
  庆典开幕式过后,相继开展系列节庆活动——
  《海峡关帝百像》和《海峡关帝传奇》首发式暨海峡两岸关帝文化座谈会在马銮湾财政培训中心举行。由福建省著名作家、东山县海峡两岸关帝文化促进会会长刘小龙历时七年潜心编撰的两部关帝文化专著《海峡关帝百像》和《海峡关帝传奇》举行隆重首发式。国台办、海风出版社、省、市台办和东山县的领导、两岸文化专家学者及各界代表近200人出席了首发式活动。并向台湾、金门、澎湖地区即海外的嘉宾、关公后裔和两岸学生代表赠送了这两部专著。《海峡关帝百像》和《海峡关帝传奇》一以摄影图片为主,一以故事文字为主,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史料性、知识性和可读性强特点,全景式、多角度地阐述海峡两岸关帝文化和东山关帝信俗的发轫生成、发展经过及其历史作用与现实意义,并展现了东山岛上“家家都是关帝庙”这一举世罕见的民俗文化奇观,同时反映了两岸地缘同域、血缘同脉、文缘同根、商缘同源、法缘同本的密切关系。这两部专著的出版,为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献上一份厚礼。县人大副主任方丽芬主持了首发式活动。随之举行海峡两岸关帝文化座谈会,东山县委统战部部长林良海、县政协副主席刘小龙、北京大型文学刊物《十月》前主编王占君、福建省社科院研究员刘登翰、海风出版社社长焦红辉、漳州市图书馆馆长张大伟等分别在会上作了发言。
  重要项目奠基和剪彩献礼活动在岛上各项目工地举行。本届节庆期间同时举行总投资69.33亿元,共40个项目的奠基、剪彩献礼活动。其中,奠基项目20个,投资55.39亿元;剪彩项目20个,投资13.94亿元;工业项目8个,投资32.9亿元;旅游项目4个,投资31.8亿元;基础设施项目11个,投资2.98亿元;民生项目17个,投资1.66亿元。主要工业项目有总投资10亿元的旗滨玻璃800t/d超白光伏基片新生产线点火剪彩,有旗滨玻璃总投资17亿元的第七线、第八线及金太阳光电项目奠基;主要旅游项目有总投资30亿元的央企中信金銮湾旅游项目奠基;主要基础设施项目有投资1.44亿元的西埔城区路网、投资1.3亿的谷文昌大道一期项目剪彩通车。
  东山旅游、经贸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金殿大酒店举行。本届节庆期间签约项目共24个,总投资104.85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项目8个,总投资2.3467亿美元;内资项目16个,总投资89.97亿元人民币。此次签约项目涉及海洋文化产业、生态旅游、光伏及玻璃工业、水产品精深加工、生物科技等。其中,外资项目、投资1.66亿美元的苏峰山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园,计划建设闽台文化区、滨海度假酒店、登山健身观赏区等。内资项目、总投资27.12亿元人民币的关帝文化产业园开发建设项目,计划建设关帝文化广场、关公雕塑、文化主题酒店及海上文化酒吧、印象·东山大型室外实景文艺演出、配套商住项目;内资项目有计划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的矿泉湖旅游综合体项目,拟建设高星级酒店、旅游商业地产、旅游度假开发及配套等。主要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有投资8亿元人民币的海之星水产食品深加工二期项目及投资1.5亿元人民币的海马胶囊等海洋生物制造项目等。
  7月1日晚,答谢晚宴过后,海峡两岸青年庄园之夜联欢晚会在金銮湾庄园海滨公园举行,东山岛沉浸在节庆欢乐祥和的气氛中。
  (四)
  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期间,节庆活动组委会还组织海峡两岸及海外嘉宾参观了旗滨玻璃、东海岸保税仓、庄园国际、马里兰五星级大酒店、疏港大道、湿地公园等十几个东山重点项目,领略东山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雄迈景象,游览了aaaa级风动石风景名胜区、马銮湾景区、金銮湾景区、塔屿景区、九仙山郑成功水操台、清代戍台班兵墓、闽台民俗馆等旅游景区景点。
  从7月2日开始至7月5日,东山关帝庙广场的黄道周纪念馆前举行庙会活动。庙会分别先后举办了东山县国家级非遗项目东山歌册、南音、潮州音乐、铁枝木偶等传统文艺展演,吸引了海内外大批观众。此外,7月6日起,东山关帝庙庙戏开演。按传统礼俗,关帝圣诞千秋吉庆期间,海峡两岸及海外同胞纷纷请戏为关帝爷祝嘏,闽南各地剧团戏班争先献演,一连几十台大戏,锣鼓笙箫,歌舞不断,至农历六月廿四日过后方才收场。
  第二十一届东山关帝文化节凸显民间、对台、文化、旅游四大亮点,是海峡两岸各界及海外同胞的大聚会、大交流和大融合,进一步增进了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了解,增进了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推动了两岸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
  台湾到东山关帝庙朝圣谒祖记事(续)
  2011年
  1月07日,台湾玉二妈萧镇煌先生等74人;
  1月09日,台湾中华妈祖联合会许来发先生等120人;
  2月20日,台湾台中市建国路(圣母宫)胡进水先生等16
  人;
  2月22日,台湾金门旅游团14人;
  2月23日,台湾关帝文化交流促进会黄滢茹女士等4人;
  3月04日,新竹旅游团林思明先生等23人;
  3月11日,台湾永和秀和宫41人;
  3月15日,南投县旅游团16人;
  3月18日,台湾旅游团杨宏行先生等26人;
  3月22日,台湾南阳义学29人;
  3月25日,彰化市太极恩主寺詹仁胜先生等36人;
  4月7日,台南柳营区东安宫陈木顺先生等12人;
  4月12日,新北市顺圣宫游漳顺先生等22人;
  4月14日,台湾旅游团15人;
  4月17日,台湾旅游团蔡文川先生等54人;
  4月25日,苗栗显化宫邱乾鑫先生等50人;
  5月04日,新北市旅游团穆念波先生等23人;
  5月04日,嘉义溪口开元殿叶松海先生等38人;
  5月06日,南投县警察退休协会邹文忠先生等18人;
  5月07日,台湾领先假期旅游团李玉其先生等26人;
  5月11日,彰化(福海宫、圣文宫、玄武宫)吴雅云女士等154人;
  5月28日,新北市开元佛殿叶敏捷先生等185人;
  5月29日,台中开天七凌堂蔡美惠女士等11人;
  6月08日,台湾旅游团姚明扬先生等36人;
  6月10日,屏东县代天府董启钟先生等16人;
  6月13日,日月潭文武庙张德林先生等5人;
  6月13日,彰化公所寺庙室(彰化市市长)、彰化市公所寺庙室主任邱建富、林大先生等29人;
  6月13日,礁溪协天庙吴朝煌先生等68人;
  6月13日,宜兰冬山昭灵宫王泰滨先生等19人;
  6月13日,金门县烈屿乡公所洪成发先生等30人;
  6月13日,嘉义市天后宫萧镇煌先生等20人;
  6月13日,台北县棒球协会陈秀卿女士等27人;
  6月13日,台湾关帝文化交流促进会黄滢茹女士等16人;
  6月13日,高雄文衡殿陈文彬先生等36人;
  6月13日,中华爱国同心会周庆峻1人;
  6月13日,山西伏魔夫子总庙张政弘先生等8人;
  6月30日,台湾金山三界坛圣德宫37人;
  7月01日,台湾澎湖县朝圣团张明道先生等20人;
  7月04日,台湾慈龙禅寺32人;
  7月10日,嘉义朝拜团李国胜先生等20人;
  7月14日,台北永和区中正路翁荣正先生等19人;
  7月20日,台湾南兴宫17人;
  7月22日,澎湖南管乐团何荣泉先生等22人;台湾旅游团吴清湖先生等9人;
  7月29日,台湾彰化彰邑威惠宫开漳圣王庙34人;
  8月02日,新竹桃园朝圣团42
  8月10日,台湾艺术大学传统艺术研究所林保杭先生等18人;
  8月19日,台湾朝圣团9人;
  8月30日,台北县旅游团陈胜彦先生等36人;
  9月04日,台中朝圣团黄团明先生等20人;
  9月04日,台湾成功大学萧世裕先生等20人;
  9月07日,彰化南瑶宫陈明有先生等113人;
  9月08日,彰化南瑶宫许淇斐先生等50人;
  9月08日,彰化市朝拜团邱建富先生等86人;
  9月08日,彰化南瑶宫老二妈会林钰沂等39人;
  9月08日,彰化南瑶宫天上圣母老四妈会巫文雄先生等41人;
  9月08日,彰化南瑶宫36人;
  9月08日,彰化南瑶宫王振福先生等550人;
  台湾屏东县朝圣团朱崟瑄先生等22人;
  9月21日,台湾旅游团14人;
  9月22日,台北朝圣团杨燕彬先生等14人。
  9月24日,台北旅游团彭32人。
  9月24日,台南安南龙凤宫蔡天远先生等30人。
  9月27日,南投县旅游团洪铭辉先生等37人。
  10月12日,基隆市旅游团蔡天远先生等37人;
  10月19日,基隆市旅游团樊沛文先生等23人。
  11月01日,台湾慈航念佛会杜凯先生等33人。
  11月11日,台北南音社陈思赐先生等60人。
  11月28日,台湾朝圣团26人。
  11月29日,台湾旅游团李超群先生等39人。
  12月26日,金门欧厝欧阳氏宗教会欧阳金城先生等20人。
  2012年
  2月09日,台湾关公文化协会李先生等32人;
  2月12日,台湾旅游团李泳证等28人;
  2月24日,台湾人文协会刘剑彪等34人;
  2月25日,台中玄天宫陈明辉等30人;
  3月02日,彰化市旅游团谢锡全等26人;
  3月11日,新北市金山虚空圣宝殿简瑞宏等20人;
  3月15日,嘉义县旅游团53人;
  3月16日,台南市旅游团16人;
  3月17日,桃园县旅游团林毅等27人;
  3月18日,新店旅游团方政钦等22人;
  3月18日,台湾翎扬旅游团吴雅芸等22人;
  3月18日,新竹无极王爷庙7人;
  3月19日,台湾五毅府张天和等11人;
  4月07日,屏东旅游团张雅铃等22人;
  4月11日,台湾竹园福海宫杨德赐等130人;
  4月11日,南投南天宫黄小琳等35人;
  4月20日,宜兰罗天协天宫18人;
  4月24日,台北旅游团林俊德等26人;
  4月24日,云林县拱兴宫林月美等29人;
  4月27日,苗栗县旅游团杨瑶香等12人;
  5月13日,新北市开元佛殿许葆良等38人;
  5月16日,台湾旅游团王佳四率18人;
  5月24日,高雄市前金区陈社样等16人;
  6月13日,新北市板桥区黄金坚等20人;
  7月01日,日月潭文武庙张德林率5人人;
  7月01日,彰化公所寺庙室(彰化市市长)、彰化市公所寺庙室主任邱建富、林大猷等21人;
  7月01日,礁溪协天庙主委吴朝煌等83人;
  7月01日,金门县支会洪国正等36人;
  7月01日,嘉义市天后宫萧镇煌等21人;
  7月01日,台中市玄天宫陈庚声等20人;
  7月01日,台北县棒球协会陈秀卿等46人;
  7月01日,嘉义布袋港经济文化促进会蔡武璋等9人;
  7月01日,台湾关帝文化交流促进会黄滢滢茹等106人;
  7月01日,高雄文衡殿陈文彬等20人;
  7月01日,山西伏魔夫子总庙张政弘等11人;
  7月01日,台湾中怡精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杨毅融等4
  人;
  7月01日,台北慈恩宫周桐尧等22人;
  7月01日,金门县民政局蔡建铸等46人;
  7月01日,中华台商爱国党任培厚等10人;
  7月01日,台北东山同乡会孙剑魂等31人;
  7月01日,台南市东山同乡会翁振堦等8人;
  7月01日,台湾圣师府张建发等29人;
  7月01日,台湾义联集团魏国生等2人;
  7月01日,高雄同乡会陈来兴等6人;
  7月01日,澎湖县政府15人;
  7月07日,台湾旅游团吴莉琦等29;
  7月22日,嘉义市巡威殿池王府陈忠格等33人;
  7月22日,新北市泰山区天妙宫吴清水等46人;
  9月12日,台北中山区许士强等25人;
  10月12日,嘉义苏先生等11人;
  10月13日,台北旅游团柯先生等23人;
  10月21日,高雄文衡殿马运宏等12人。
  11月03日,台北普恩宫主委朱忠志等21人到东山关帝庙
  分灵关帝圣像一尊入台北供奉。
  铜山关庙赋
  余定辉
  东海之疆,南闽之陲,铜山峙临碧涛而蟠镇海门,关庙我屹岬端而雄守城东。神德昭昭,灵威赫赫,声播两岸,名遐九州。蓬莱奇岛,仙峤名刹,谒者蜂聚,游者云集矣!
  关帝者,英雄神也。驱赤兔,舞青龙而降魔伏虏;扶炎汉,佐熙明而彪炳玄黄。忠勇仁义聚于一身以至德成圣,神泽灵佑施于万世而至善为神。黎庶顶礼膜拜,于羽化后立庙祭之。历朝褒称敕封,由候而公而王而帝而圣,至极而无以复加之矣。自是神迹久昭、灵氛长降,正气凌霄而万民齐仰,香火分灵而四海同祀。唐“开漳圣王”率部拓疆闽南,关帝圣火初馨铜山。逮明洪武二十年,江夏候周德兴建铜城,置水寨,抗倭卫民,择城东建关王祠,香烟鼎盛,玉阶摩肩,石途接踵。为广彰神德,弥布祥霖,乡贤信士于正德三年募众捐资、扩制鼎建,阅四年而竣成。斯后,十数甲子,香火长葆,声名愈彰。
  庙屹岵嵝山东麓,襟山依岭、携洋派水。登临而仰瞻霞云,鹰击长穹,感宇宙之无穷;降径以俯瞰浪雪,鲸跃广波,慨汪洋之何极。背倚南溟“龙嵴”,五姥会巅顶;面鉴文峰塔屿,浮图砥海东。左摇“仙桃”风动石,罗列东璧、崇文二书院;右遗“石斋”故里居,毗连市井、商贾诸衢巷。远眺郭外海湾港流,船艟竞渡、归帆渔歌;近观周边抗倭故垒,城蜒危崖,雉堞连亘。晨望东屿浮曦,海门日出照精忠;暮赏苏峰沉阳,山岛雾收舒正气。白滩奇礁,千鸥掠水,枕流听涛,而看不尽潮起汐落,似史河迴曲奔腾;青山兀石,百鹭鸣翠,面天迎风,而观无数燕去雁来,犹人间跌宕仆兴。山雨海氛,悟沧桑之有情;蜃屿琼波,觉造化之无藏。山秀水明,地灵人杰,此独聚天地之精华也,冥然中亦关圣之泽佑乎?
  斯庙我伟,依岗峦之势而撷蓬莱之奇丽,层次错落,磅礴壮观,状若青龙舞涛;圣殿崔嵬,衬海滨之景而掠晶宫之瑰美,飞檐流丹、画栋连锦,形似海蜃出波。庙之气概,“翚飞鸟革,矢棘跂翼”;庙之规势,“宫庭巍然、廊腰缦回”、雕甍秀闼、“阶级峻绝、中肃阃门、外高华表、僧舍翼然”,置局有序而气魄堂皇。庙之内蕴,匾额联撰,雅秀肃穆。咸丰帝御匾,高悬顶中;黄道周楹联,分挂双柱;龟趺碑文,丹篆宝书;达官名士,颇多题刻。庙之外饰,瓷塑石雕,木刻彩绘,缤纷绚丽。或龙翔风翥、或禽飞兽奔、或人物栩生、或山水妙肖。殿前雕陛,盘龙翻腾,驾云吐珠,峥嵘露角。“太子亭”表,陡耸伟拔,重檐复宇,凌空夺目。更兼院内抱石古榕、髯裹根;百年奇树,香馨“七里”。漫寺芳菲而遍野苍翠,天成佳景而神尊人怡。是以远近府邑,慕名纷沓。祈者颂扬、赛者歌赞、卜者称羡、游者乐悦。昔贤曰:“虽古滕王阁,莫是过也。”今者论山川形胜、庙寺奇瑰亦名冠八闽而登“国榜”。
  此庙显圣迹,斯神驻英魂。沐灵光而灵敷海国,洒慈霖而慈护黎民。乡梓颂传:蹈波降飓,拯挽危樯;挥刀屠魔,保民平安;指迷释惑,解困济难。忆往昔,戍台兵丁,携像祈安,辄日受叨圣佑;移垦同胞,蓝缕筚路,常称承蒙帝庇;郑成功驱夷复台,盛赞护军大德;施琅从兹东征,极崇济师宏功。自是,香火分灵,进祀台岛。金身同尊,炉丹共香,衍播广远。叹近代,战乱纷争,问流连波却两岸睽隔,追宗同祖而骨肉分离,历数十年而锥心切肤久矣!然神缘维系,关帝信仰构搭彩虹、架建道桥,越海临铜寻根朝圣者络绎不绝,追源谒祖,交流往来终汇大潮。但祈春暖化冰,樊篱尽撤,海堑变通途,民族行一统,此亦关圣之愿也。
  斗转星移、风驰云越。斯庙天长地久,此神日照月辉。寺有“觉世真经”,勒碑警人,奉圣为范:尽忠尽勇,守节守义,务廉务孝,至诚至信。信众拜临,屡获悟醒:富贵者不骄奢,当善施少欲;困顿者不丧志,宜添勇奋前;为官者不贪腐,应清廉亲民;黎庶者不懒蛮,该勤劳朴真。圣灵恩泽被四海,关帝文化弘五洲。车水马龙,皆为谒圣之客;祝嘏典祭,尽怀赤子之心。镇国守疆、靖海护航、佑民勉官、彰善瘅恶,为铜城关庙帝君之伟德;而广庇两岸,敦和促统,亦之善举也。
  2007年11月

附注

注释: [1][2]《清朝文献通考》卷十九,户口一。 [3][4][7]见《公立关永茂碑记》碑文。 [5]清·沈定均修、清·吴联薰增纂、今人陈正统整理《漳州府志》26卷,宦绩3,中华书局,2011年4月。 [6]清《漳浦县志》(卷八赋役志),漳浦县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2004年12月。 [8]聂红琴:清代前期的户籍与赋役,《史林》2001年第1期。 [9]《康熙大清会典》卷24(户部八,赋役一)。 [10]清·陈振藻《铜山志·卷六·选举志》,(油印本)东山县图书馆印。 [11][12][13]清·江日升《台湾外志》卷六。台湾,智扬出版社。 [14]清·陈振藻《铜山志·忠匡伯张公德政碑》(油印本)东山县图书馆印。 [15]清·陈振藻《铜山志》(追志铜山人物序)(油印本)东山县图书馆印。 [16]清·江日升《台湾外记》卷之六,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17]林友辉:清初铜山三次迁界史话,《东山文史资料》,第8辑,1989年10月。 [18]李猷猷明总纂《东山县志》(民国稿本)卷二·大事记。 [19]清·陈振藻《铜山志·明铜山所志》,(油印本),东山县图书馆印。 [20]陈汉波:东山与台湾关帝文化缘系小考,《东山文史资料》第10辑,1993年8月。 [21][22]林定泗:郑成功东山史迹考,《第二届金门一澎湖一东山三岛交流论坛论文集》金门县政府编印,2012年5月。

知识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5辑

《東山岛文史第25辑》

本辑《东山岛文史》计收文稿35篇,总约21万字,共分为《东山·金门·澎湖三岛论坛论文选》、《海峡两岸关帝文化》、《黄道周文化》、《海峡长风》、《侨乡旧忆》、《史海钩沉》、《文化春秋》等栏目。着重于对东山县涉台关系史料、两岸关帝文化史料,黄道周文化史料、华侨史料、民俗和其他方面史料的深入调查挖掘,不断追寻发现,同时加以研究考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