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咸饼和金门贡糖与祖地东山的关帝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5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257
颗粒名称: 澎湖咸饼和金门贡糖与祖地东山的关帝缘
分类号: K295.7
页数: 7
页码: 36-42
摘要: 福建东山关帝庙为中国五大关庙之一、东南沿海关庙首着,其关帝圣灵香火延播海峡两岸,影响遍及闽、粤、浙、台及南洋海外。自古以来,东山全岛百姓共奉关帝为“祖”,故历史上从东山传承过海的澎湖咸饼和金门贡糖都与祖地东山的关帝祖爷结有不解的情缘。
关键词: 澎湖咸饼 金门贡糖 祖地东山 关帝缘

内容

提要:福建东山关帝庙为中国五大关庙之一、东南沿海关庙首着,其关帝圣灵香火延播海峡两岸,影响遍及闽、粤、浙、台及南洋海外。自古以来,东山全岛百姓共奉关帝为“祖”,故历史上从东山传承过海的澎湖咸饼和金门贡糖都与祖地东山的关帝祖爷结有不解的情缘。
  关键词:澎湖咸饼、金门贡糖、祖地东山、关帝缘。
  福建东山关帝庙为中国五大关庙之一、东南沿海关庙首着,建庙600余年来,关帝圣灵香火延播海峡两岸,影响遍及闽、粤、浙、台及南洋海外。东山人最为敬奉关帝,入清之后,全岛百姓共奉关帝为“祖”,尊称为“帝祖爷”,即是最高的家长神,故凡遇生死、祸福、功名、利禄、升学、考试、婚姻、生育、建宅、迁移、置业、诉讼等大小事情,必到关帝庙求签问卜,请“关老祖爷”主意决断或点拨消解。因此,历史上从东山传承过海的澎湖咸饼和金门贡糖,也都与祖地东山的关帝老祖爷结有不解的情缘——一、得灵签澎湖开饼铺
  明中期以后,即有不少铜山(东山)人渡海移居澎湖。入清后,铜山人先后在澎湖开办了“云珍”、“亦发”、“干利”、“合利”、“兴盛”、“清心”、“泉利”等多家糕饼店。其中,有一家店号叫“盛兴”的咸饼铺,坐落于离澎湖马公岛铜山关帝庙不远处的顶街(今仁爱路旁),店铺门前有棵老榕树,店面虽然不大,却是门庭若市。澎湖的饼产很多,有梅干菜、冬瓜糕、花生酥、海苔酥等等,但首推要算令人垂涎的“盛兴咸饼”。盛兴饼铺拥有百年老店的信誉与独特风味,名闻全台湾及东南亚各地。
  这饼铺即是闽南铜山(东山)人朱盛于同治三年(1864年)渡海到澎湖所开设。朱盛出身于铜山城内朱氏望族,据《铜陵下街朱氏族谱》所载:下街朱氏因在康乾年间出了“叔侄三侍卫”而闻名邑里。此后的朱氏家族中多有人经商,亦有多人渡海移居台澎。年轻的朱盛考中秀才后无意继续读书,就在铜山城内开设“游鼎盛兴”商号,制作糕饼也兼卖南北杂货。不久因太平天国之乱,便将商铺转与他人经营,自己随做班兵的亲友去了澎湖,起初在妈宫(马公)北甲开个杂货店,卖米卖茶,生意也算一般。据说,那年朱盛思想改行做别业,改做什么好呢,一直犹豫不定。反正生意不是很好,便回到铜山探亲走走。临回澎湖的那天早上,到原来饼铺看望新的陈姓头家,临别,新头家送给一大包咸饼,说:“带回尝尝新吧,这咸饼很好销,试试看。”
  从原来老家饼铺出来,朱盛又想起改行的事,就特意转到关帝庙问签请示关老祖爷主意。敬香过了,卜了三个笠杯,抽得第二十九签《司马温公嗟困》,签诗云:
  祖宗积德几多年,源远流长庆自然;
  若更操守无倦已,天须还汝旧青毡。
  解签人问明来意,说道:这支签嘛,签序为“丙壬”,属“上上”好签。你回去后若决意改行,事当如意,终有发达。但要修心积善,方得源远流长,不可变易祖德。签诗中有“旧青毡”者,暗喻旧行。你还旧行来做最好。运乃失而复得,否而复泰也。你看,这“丙壬”的“壬”字,你改回原来的一横,不就成了“丙王”(饼王)码?
  回到澎湖,仔细想想关帝爷开示的签意,看着从铜山老家带回的咸饼,朱盛忽然悟到什么,就想利用自己原来所操技艺,改旧行重开饼铺。意犹未决,又到澎湖铜山关帝庙问关帝爷,竟然连得三对祥杯。于是决定重操旧行改开饼铺,并用铜山老家“游鼎盛兴”旧店号的后二字“盛兴”为新店号,寓意“游鼎”在东山“盛兴”在澎湖,以寄心念并祈发达。
  朱盛拿出从铜山老家带来的咸饼,尝尝试试,细细研究配料和做法,着意再作创新,于是动手研磨,制作出与众不同品味的“盛兴”咸饼——这文饼以面粉、胡椒粉、猪油与芝麻、葱花烘焙而成,薄薄的,选料精细、做工实在,吃起来香脆无比,入口即化,且口留余香;饼又分荤、素两种,供不同口味的人选择。
  盛兴饼铺开张后,其咸饼一出炉上市,就大受澎湖的闽南人,特别是铜山人的青睐,名噪一方,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饼名传遍澎湖,饼香飘过台湾……
  朱盛以研制咸饼成功而发迹,同时也兼营一些甜式糕饼。
  此后,朱家饼铺坚持以铜山饼食传统手工制作方法,配以自家精制的馅料,经别样烘焙,生产出独一无二的盛兴饼食,而且坚持每天现做现卖,并依季节改变配方比例,以适应当季口味。盛兴朱氏饼业一代传承一代,自朱盛之后,又历经朱鼠、朱耀、朱文杰等四代经营,迄今传至第五代,已有140多年历史,愈加兴盛发达。据说,这盛兴咸饼还深受台湾先“总统”的肯定和垂青呢。
  话说当年朱盛在澎湖成就“饼王”事业之后,为了报答祖家关帝恩德,曾经特意回到铜山拜谢关帝祖爷。道光年间铜山关帝庙重修,盛兴朱氏也虔心捐资题缘。澎湖铜山关帝庙每年五月十三给关帝做生日,盛兴朱氏后裔必到庙里给关老爷敬香祝寿,同时,盛兴饼食也成为关老爷喜爱的一道供品。
  如今盛兴咸饼已成为澎湖岛的观光名产。澎湖马公市的盛兴饼铺旁边建有“朱盛文物纪念馆”——朱氏饼铺第五代传人朱宏釮先生为纪念祖先朱盛从铜山入澎经营糕饼业,将历代祖先留下的制饼器具、版模及制饼相关资料等文物,加上自己收集的古玩珍品,兴建了一座纪念馆。人们来到这里,即可从中看到海峡两岸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
  二、遵圣意贡糖入金门
  与东山一苇可渡的金门岛,自古有“海上仙洲”、“桃源胜景”之美称。人们来到金门岛上旅游,在观赏了岛上美丽风光之后,无不争先购买金门的“三件宝”——贡糖、高粱酒和菜刀。这著名的“金门三宝”当中,高粱酒和菜刀自是金门地地道道的土特名优工艺产品,而贡糖有人说是由厦门的师傅所传入,其实,这贡糖祖家就在东山,至今金门最著名的名记贡糖老板就是东山人。
  话说闽南东山岛铜陵城的石笋池边,自清代以来居住着张姓一大望族,世代以行医出名。谁知这张氏传到第九世,第三大房五房有个张泽,却另辟蹊径,于民国初年在铜山后街尾开张了一家“泰利发”糕饼行,其制作的贡糖,因香、酥、松、脆而很快闻名遐迩。与当时东山的“瑞珍”一品糕、“建昌”花生管、“礼记”豆沙饼、“源兴隆”梅干菜、“寿全堂”宋金枣等,成为一方土特优名吃,驰誉海内外。
  这贡糖为古时候朝廷贡品,是皇帝喜爱的茶料零食,所以称“贡糖”。人们最喜欢用它做“茶配”、“酒配”。东山人祭拜关帝神明,供品里免不了有贡糖之类,每逢关帝老祖爷的圣诞节庆和纪念日,供桌上摆放着一包包这张氏贡糖,香喷喷的叫人闻之馋涎欲滴。
  不久,铜陵石笋池张氏十世孙、第三大房二房的张命,承父(叔)辈之业,在铜山另外开张一家“名记”糕饼店(寓意家族所传之闻名店号),其制作的贡糖、酥糖、口酥等名噪一时。民国年间,时值抗战前夕,国势动荡,百业维艰,名记糕饼虽好,但毕竟岛内市场小,生意平淡。据说一日张命的母亲备了好多贡糖和糕饼,来到关帝庙进供上香,卜问家业前途,抽得一支灵签,关帝爷圣意点明:眼下百般不济,若有图谋,宜向他乡,虽有波折,但日后可见辉煌。
  东山人自古都奉关帝为祖,最是崇信关帝爷,既然圣意如此,于是,为谋取更好的发展,张命遂告别父母,去到厦门,凭自己的好手艺受雇于厦门“伍丰”糕饼行。由于他制作的贡糖一炮打响,大为利市,一时享誉一方,深受老板器重。谁知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张命被征调去金门修飞机场。也是命中缘份所定,修完机场,张命落居于金门;因只身漂泊他乡无倚无靠,遂过继金沙镇斗门陈氏为子,改姓名为“陈世命”。之后便在金门开起糕饼行,挂用东山老家“名记”糕饼的老招牌;其生产的贡糖、酥糖和酥糖碎等很快声名鹊起,生意蒸蒸日上。于是,这东山“名贡”在金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渐渐名闻遐迩,香飘四海了。
  金门“名记”糕饼经过几十年不断打拼进取,现已发展为“名记”贡糖食品大公司。张命(陈世命)在年老之后把事业交由大儿子陈(张)奇作掌管经营,继之由三子金庆接手经营,至今仍保持最初的老字号——“名记”贡糖第一老店。“名记”贡糖传到第二代花开多枝,不断发扬光大,尤其由四子陈金福创建经营的“陈金福号”“名记”贡糖更是颇具规模独具风骚而冠压群芳。“名记”贡糖在保留传统口味的工艺上,又创新出咸贡糖、椒盐贡糖、猪脚贡糖、芝麻贡糖,还有猪脚酥、竹叶酥、地瓜酥、花生酥、香芋口酥、海苔酥、芝麻酥、子弹饼等几十个优质品种。这金门贡糖口感细腻,质酥味香,地道纯正,作为金门名优特产之一,与高粱酒一并被列为“台湾一百大食品”,成为广受海峡两岸四面八方游客青睐的绿色食品和健康茶点,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金门“名记”贡糖传人不忘祖地东山关帝老祖爷的福佑恩德,按祖家风俗,在家中和老店都供奉着从东山分香的关帝老祖爷圣像,每日晨昏香火侍奉,并在平时用最好最新鲜的贡糖糕饼进贡给关帝老祖爷品尝。2002年,陈(张)金庆、金福兄弟携家人跨海回东山祖地寻根谒祖,特意与东山铜陵石笋池张氏族亲一起到关帝庙隆重盛祭关老祖爷。
  参考文献与资料来源:
  《东山与台湾》刘小龙编著,海风出版社,2002年版;
  《海峡关帝传奇》刘小龙著海峡书局2012年版(出版中);
  东山《铜陵下街朱氏族谱》2004年编,2012年印刷;
  东山《铜陵石笋池张氏家史探源》(铜陵石笋池张氏族谱)2000年编;
  笔者田野调查笔记:
  东山铜陵老渔民黄歹访谈实录(2002年);
  东山铜陵石笋池张氏裔孙张永楚访谈实录(2011年12月);
  金门贡糖传人陈(张)金庆、金福兄弟访谈实录(2012年3月6-11日);
  百度网搜“澎湖盛兴咸饼”、“朱盛文物纪念馆”。

知识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5辑

《東山岛文史第25辑》

本辑《东山岛文史》计收文稿35篇,总约21万字,共分为《东山·金门·澎湖三岛论坛论文选》、《海峡两岸关帝文化》、《黄道周文化》、《海峡长风》、《侨乡旧忆》、《史海钩沉》、《文化春秋》等栏目。着重于对东山县涉台关系史料、两岸关帝文化史料,黄道周文化史料、华侨史料、民俗和其他方面史料的深入调查挖掘,不断追寻发现,同时加以研究考证。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小龙
责任者
刘小龙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