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之最——苏峰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島文史第24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236
颗粒名称: 东山之最——苏峰山
分类号: K928.3
页数: 3
页码: 209-2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苏峰山是漳州东山岛的一座山峰,高274米,濒临东海。苏峰山是古代“东山人”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经官方考古人员发掘,发现苏峰山区有新石器时代的化石和陶器。苏峰山具有壮烈凄美的故事,相传南宋末年,相陈宜中、宗正少卿陆秀夫、元帅张世杰等保护宋室幼小的帝王赵昰和赵昺沿海逃难时,选择苏峰山区域为避难所,在苏峰山东面濒海处安营扎寨,建设行宫,传名“东京”,布告天下,招贤纳仕,大张旗鼓,整顿兵马,练兵备战,伺机东山再起、收复失地,在苏峰山地区偏安一时。
关键词: 东山县 苏峰山 东山岛

内容

据《八闽通志》等有关史料记载:漳之东有一岛,岛上有一青翠高耸之山,为全岛最高峰,名曰苏峰山,亦名川陵山,矗立于岛之东方,故将此岛叫东山岛,也叫陵岛。
  苏峰山,高274米,濒临东海,乃为东山地理山脉行龙中龙之一分支尽头。苏峰山是古代“东山人”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经官方考古人员发掘,发现苏峰山区有新石器时代的化石和陶器,说明早在3—4千年以前苏峰山区就有人生存。纵观苏峰山之概貌,其山脊主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脉行走七八百米两端突然皆跌入海底,形成两头悬崖峭壁,但两个侧面皆伸展出若干生动的支脉,让苏峰山之生气由此滋长,使苏峰山不致单薄、瘦削、贫瘠,而是颇为挺拔、险峻、壮美。俯视如雄鹰展翅飞翔于银滩碧海之上,竖观如挺拔尖锐宝塔屹立于天地之间。特别是从铜山古城观之,可见半月形的海湾弓起一座尖锐如锥之山刺向天穹,形状十分秀丽雄峻。清代铜山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教育家马兆麟由此赋有“苏柱擎天”、“苏峰拱秀”等名句,至今仍常为本县居家门匾所题用。苏峰山景点众多,有皇帝殿、狮子头、狮子戏球、猴子掩目、石观音、水仙童、雷破石、犁头石、龟石、美娘子洞、灵蛟坑、顶腰、下腰、大险、小险、甜水泉、牛仔礁、猪母礁等十八景,钟灵毓秀。
  苏峰山具有壮烈凄美的故事。话说南宗末年(1277年),相陈宜中、宗正少卿陆秀夫、元帅张世杰等保护宋室幼小的帝王赵昰和赵昺沿海逃难时,选择苏峰山区域为避难所,在苏峰山东面濒海处安营扎寨,建设行宫,传名“东京”,布告天下,招贤纳仕,大张旗鼓,整顿兵马,练兵备战,伺机东山再起、收复失地,在苏峰山地区偏安一时,故有“苏峰山下好避难”之说法。此间,亲营村人司礼监潘穆齐响应宋室号召,积极前往投奔,途中被元兵截杀,故我县又有“亲营太监赴斩”的流传。“太监”之说实为“司礼监”之误。现相邻之亲营山麓的“司礼监潘穆齐墓”还保存完好,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且说无耐南宋必竟天数已尽,其宗室在苏峰山地区居住数月,有一天整个水寨突然陷落海底,于是南宋宗室不得不迁往广东南澳,故我县民间又有“沉东京、浮南澳”之说。后宋室又逃往崖山,最后全军覆灭于崖山,陆秀夫抱赵昺投海自尽,宋朝宣告灭亡。
  苏峰山早就建有寺庙,明代有姓张的和尚在苏峰山东面山坡上建造寺庙,取名“苏峰岩”。清代乾隆八年梧栊村九世祖林氏到苏峰岩旁边开店,售货于过往渔民,而后在此成家建村,遂称“苏峰岩村”。后人为方便,简称“岩仔村”或“岩仔”,这便是“岩仔”村名的由来。古时的苏峰岩,由于选址不当和管理不善等原因,没能使香火旺盛和延续,而导致破败荒废。苏峰山顶还存有古代烟墩山遗址,是明代军民抗倭和清代郑经抗清的烽火台,保存着远古的记忆,令人追思遐想。
  现在人们在苏峰山东南腹地,重新选择风水宝地,按大规模、高标准,重建苏峰佛寺。这是佛祖的启示,是众望所归,是岛内外善男信女的一大喜事。苏峰寺背枕苏峰主山,左右两边有主山分枝包缠,堂局舒适,面向大海。虽为横龙透气之地,而玄武、青龙、白虎、朱雀四应俱全;且该寺坐乾向巽,左前方有甲山高拱,甚为得位,故苏峰寺堪称一处不错的风水宝地。该寺计划总投资3亿元,此规划设计为至今全县寺庙最高标准。现已建成前殿、中殿、前段两边厢房,以及前面停车场、水池等,至2010年已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投入义务工2万多工。主要集资倡建者为后姚村住寺俗家弟子姚亚孙等,首任住持为汕头咏春禅苑住持释秒光兼任。苏峰寺现已初具规模、渐展气格,香客越来越多,香火越来越旺。
  苏峰山西南麓也于解放初期建有“马仁庙”,供奉朝拜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军队之勇猛先锋马仁的英灵。此庙地点甚为奇巧,建于苏峰山区峡谷中一细长弯转支脉的尽头,即“下山蛇”之舌信。其庙小巧得体、精彩别致,香火也很旺盛,与苏峰山东面的苏峰寺一路相牵、连成一带,神庙与佛寺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令人神往。
  苏峰山也是我县爬山登高等户外运动的最佳去处。现在已有东面(苏峰寺边)和西面(马仁庙边)两条道路可以登临山顶,这两条道路行走起来较为“平稳”安全;北面还有一条“小道”可以通往山顶,此路较为惊险,一般人不敢由此通行。晴天,登临苏峰山顶,四周的山、海、城、乡,自然与人文,静物与动态,五颜六色,尽收眼底,则有一览无遗、气象万千、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感觉。现在来苏峰山爬山锻炼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苏峰山,将越来越彰显其自然与人文的神奇魅力,吸引人们前来朝拜、观光、健身、休闲,旅游业前景美好。

知识出处

東山島文史第24辑

《東山島文史第24辑》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山县委员会提案与文史委员会

本书分为刊首絮语、东山崛起——建设国际旅游海岛、庆祝建国6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海峡两岸关帝文化、海峡长风、史海钩沉、文化春秋、铜海吟笺、稿约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耀平
责任者
马兆麟
相关人物
张世杰
相关人物
陆秀夫
相关人物
赵昰
相关人物
赵昺
相关人物
陈宜中
相关人物
潘穆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