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神缘(补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島文史第24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232
颗粒名称: 海峡神缘(补续)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7
页码: 174-1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铜山北极殿是东山县铜陵镇的一座古庙,主祀玄天上帝,是台湾、澎湖众多北极殿的香缘祖庙。自明代起,东山商渔船便穿走于台湾海峡,并陆续有人入台垦农或经商;嘉靖年间铜山水寨官兵游戍澎湖;万历年间铜山营将士戍守澎湖、台湾。不断有人祈请北极殿玄天上帝香火到台澎各地分灵建庙。
关键词: 东山县 铜山 北极殿

内容

铜山北极殿
  铜山北极殿,位于东山县铜陵镇下田街大庙头,为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极殿主祀北极大帝、亦称玄天上帝、真武大帝,俗称上帝公,为明朝廷奉祀的最高神祇。明成化四年(1468年)总兵黄廷标倡建铜山北极殿,除主祀玄天上帝之外,配祀伽蓝公和注生娘娘与注寿娘娘。建成后数经修葺,增筑厢房,拓宽庙前场地,规模更添壮观,故被称为“大庙头”,为东山十大古庙之一。
  铜山北极殿为台湾、澎湖众多北极殿(亦称真武庙、上帝公庙)的香缘祖庙。自明代起,东山商渔船便穿走于台湾海峡,并陆续有人入台垦农或经商;嘉靖年间铜山水寨官兵游戍澎湖;万历年间铜山营将士戍守澎湖、台湾。不断有人祈请北极殿玄天上帝香火到台澎各地分灵建庙。
  明末郑成功屯师东山,康熙三年,郑军从铜山撤往台湾。清军攻入铜山后实行“迁界”(迁海)政策,全岛荒废。翌年,曾负责镇守澎湖等岛屿的郑成功部将林陞到大陆沿海等处侦察,一日到铜山,至北极殿,见庙宇破败,听其部属铜山人黄某介绍铜山玄天上帝灵验,遂将庙中玄天上帝金身神像奉请上船,回台湾后移祀台南,即今台南北极殿,又称台南大上帝庙(事载明末王忠孝《东宁上帝序》:“迩者总戎林君,提兵人内地,舟泊铜陵,见荒庙中有真武尊像在焉,遂奉以东。其同事黄君者,铜人也,曰:此吾里夙所敬者,神与人若相巧然,遂有建庙之募,属余为之引。”)。
  尤其是澎湖东甲北极殿,系由明末从东山铜陵分灵人澎所建。至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澎湖水师协标右营游击黄象新(东山人,官至广东水师提督)等曾劝捐重修。台湾日据末期,澎湖东甲北极殿被盟军飞机炸毁。1947年间,由东山人驾船奉铜陵北极殿玄天上帝金身神像入澎再布香火,又从东山购运杉材入澎修复东甲北极殿。此后,澎湖上帝公神威显赫,香火日盛,并衍播台湾其它地方。东甲及红毛城两社民众共拥该庙为主庙。
  入清代以后,随着东山与台湾两地往来更为频繁及东山班兵入戍澎湖台湾,北极殿分香入台尤盛。现澎湖及台湾彰化、嘉义、台南、高雄、屏东等地北极殿及奉祀玄天上帝的宫庙,其中大部份香缘承袭于东山。
  铜山北极殿曾为明末清初南少林与天地会在东山进行反清复明秘密活动的地点之一。康熙三年(1664年)三月,清兵攻入铜山,杀人山积,逼逐全岛“迁界”,据传当时住持北极殿的南少林老和尚宁死不屈,惨遭尸首分身,至康熙十九年(1680年)“复界”,其头颅犹在庙中,百姓将其殓入“金斗瓮”,在前殿设坛供祭,尊称为“孤魂由主”。民国二十年(1931年)后,北极殿增祀宋大峰祖师、三坪祖师和华陀爷,并设置明末东山为国殉难的四忠臣——黄道周、陈瑸、陈士奇、林日瑞的神位牌。过后,地处海边的东山真君宫因遭台风大潮侵袭,其奉祀的保生大帝神像也曾一度移奉北极殿。
  北极殿自明代建成以来,因地处城区中心,香火鼎盛。入清后,北极殿为铜山所城士庶举办善事和祭祀活动的场所,历朝皇帝驾崩,士庶丁忧国殇,均于此设置灵堂举行祭奠,故清代曾设万寿宫。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铜陵北极殿由地方慈善人士及华侨捐资,设置“东安善堂”,成为东山民间慈善机构。此后,该庙在施贫济困,收容难民,抚恤孤寡,施医济药,抚育弃婴与施赈棺木,建筑义冢,收埋无主尸骸等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社会的工作。特别是在东山三度抗战和1953年“7.16”东山岛战役中,为清扫战场,处理战后有关事宜做了较为突出的好事善举,受到政府表彰。
  1966年破“四旧”运动兴起,北极殿被废,同时东安善堂停办。1988年北极殿恢复重修,香火日盛,闽南、粤东及海外喜缘不断。东安善堂同时复办,施赈救灾慈善活动深得民心,并协助海峡两岸的地缘、文缘关系考察工作,为清理远古人类及动物骨骸化石,提供了服务。
  新时期以来,台澎信众多次组团到东山铜陵北极殿晋香谒祖,隆祀玄天上帝。自1997年以来,澎湖信众多次组团到东山北极殿晋香谒祖,隆祀玄天上帝,并多次捐资重修祖庙。2009年11月2日,东山组团74人敬奉上帝公金身神像,到澎湖参加马公东甲北极殿入火落成庆典活动,东山上帝公金身神像在澎湖巡境,受到隆重奉祀。2010年1月16日,澎湖信众27人奉送上帝公金身神像返回东山,进一步增进海峡两岸民间往来和宗教文化交流。
  现铜山北极殿存有当年入澎分灵的玄天上帝金身神像。其建筑面积432.56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有前殿、拜庭、大殿、左右厢房、走廊等。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前殿为亭楼式构筑,大门檐额悬挂雕花鎏金匾:“北极殿”;亭楼上方为闽南特色工艺彩瓷剪贴雕饰“双龙戏珠”、“八仙八骑”及汉唐人物故事造型群塑。大殿匾额为原题仿制木质黑漆鎏金大字:“金阙化身”。神殿两边立鼓础梭形大圆石柱,上刻对联:“水德渊源流炎海,帝威显赫耀南天”(道光丁未年监生沙大扬敬题)。大殿内另有额匾二块,一为“法著南天”,一为“法云普遍”,均为原题仿制。另有石柱刻联:“帝乃星辰四海咸知拱北,德高华岳千秋共祝如南”(道光丁未年生员汪如衢、信士汪如衔、汪如耀敬奉)。拜庭中有一对四角石柱,题刻:“道光丁未乡耆黄献珍敬答谢”。尚有新雕四根青石蟠龙大柱,其中一对为台湾基隆泉籍同胞陈永升先生所敬送。前殿额匾:“玄灵通天”。殿中圆柱石刻对联:“北极耀钧天帝德巍峨八表星环紫阙,南溟朝圣地神威赫奕三台日丽丹霄”。大门两边石柱刻联为“奕奕灵光九野星辰齐拱北,巍巍至德千秋士庶共蒙庥”(道光丁未年桂月谷旦立)。
  今北极殿又于大殿跨院右厢廊修建清元宫(原址在九仙山观音亭),奉祀普提祖师(俗称老仙祖)和南斗、北斗星君及三宝佛与哪吒三太子。其原来部分神祇香火亦于明清时期传播入台。
  附注:王忠孝,宁长儒,惠安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初授户部主事,隆武朝授光禄寺少卿,后擢为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与郑成功共事隆武帝。顺治十年(1650年),永历帝敕授兵部右侍郎。康熙二年(1663年)清兵克金、厦,忠孝先与郑成功夫人董氏和宁靖王朱术桂等避居铜山(今东山县铜陵),康熙三年同往台湾,两年后卒于台,享寿74岁。遗有《惠安王忠孝全集》十二卷(手抄本),该集保存有其渡台后所写的《东宁上帝序》,是歌颂郑成功驱荷复台伟大业绩与记载东山北极殿和台湾北极殿香缘关系的重要史料。《东宁上帝序》全文见《东山岛文史》2008年总21-22合辑。)
  (本文原载《海峡神缘——东山岛寺庙概览》,因发现新的史料今作修改补充——笔者)
  铜陵水仙宫
  铜陵水仙宫,位于东山县铜陵镇澳雅头(旧称太平澳)的中澳坪海滨,即今硅砂码头西侧。据传为铜山十大古庙之一。明清时期其香火远播台湾台南、笨港、澎湖等地。
  据《铜山志》载:“水仙宫,在太平湾水湄石磬山,明建海防同知,前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至本朝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署总兵詹(六奇)公重建,至光绪丙申年(公元1590年)参将窦壮齢修改正门为偏门。”《东山县志》(民国稿本)卷十《名迹志》载:“水仙宫,在后澳(此地名有误,应为大澳,与澳雅头接壤处——笔者注)海边,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为海防同知衙;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署总兵詹公重建,后祀五水神,故名。”
  铜陵水仙宫自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迄今已有604年历史。澳雅头原为明代铜山水寨泊舟地,水寨官兵赖海神妈祖和水仙王神灵佑助护航征戍澎湖、台湾。入清后,澳雅头与大澳同为闽南、粤东与台澎渔船商舶往来驻靠要港。故铜山军民择此地建水仙宫奉祀水神以镇海安澜。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郑成功之子郑经率大部军民从铜山撤往台湾,水仙宫香火随之东渡入台。清军攻入铜山后实施迁界政策,全岛荒废。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东山复界后水仙宫恢复庙祀,随着两岸恢复通航通商,东山渔船和商户又不断把香火传入台湾澎湖。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东山县国民政府破除迷信时,铜陵水仙宫又废;不久由民众修复。文化大革命时再度毁废。2008年由铜陵善士、顺来发公司董事长、县政协委员谢定发先生捐资恢复重修,水仙宫得以重兴。复兴后的铜陵水仙宫主殿供奉新雕的水仙五王神像,另奉一尊旧时遗存的水仙王神像),殿前嵌有石雕额匾:“水仙王宫”。并配对联:“一帝二王两大夫,招祥降福赐太平”;宫庙大门联为:“水国列尊王灵圣长佑,仙宫镇古澳海波不惊”。
  海峡两岸民间的水仙宫,大多奉祀大夏圣帝(禹帝),白盟尊王(奡王)、西楚尊王(楚王)、忠烈尊王(屈平大夫)、五盟辅王(伍员大夫)。
  因水仙宫主祀神为大禹帝,故个别地方又称“大禹庙”,其配祀募王、楚王、伍大夫与屈大夫,合称“一帝二王两大夫”。这五位历史人物死后都飞升为水神,是行船航运者的守护神。千百年来,闽台沿海百姓崇功报德,多在海边港口码头处设宫立庙,奉祀水仙五王,以护庇航旅平安。
  禹帝:即夏朝开国君主大禹。禹帝为国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人,根除黄患,造福于民。三千年来为百姓万民所崇敬,是为水神之首。
  募王:为夏朝寒浞之子寒募,力大无穷,善于水战,甚至可以陆上行舟,乐于水上助人载物,传说船就是奡王所发明。奡王死后常显灵济世,为众所钦。
  楚王: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争霸,兵败不忍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最后刘邦赢得天下和帝位,项羽却赢得英雄的美名。
  屈大夫: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著名爱国诗人,因忠谏被贬,投汨罗江尽节完忠。
  伍大夫: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伍员),因忠谏爱国,反遭赐死,浮尸于江。后人感念其忠孝节义,奉祀膜拜。
  各处水仙宫中供奉的水仙五王多称大禹、寒奡、项羽、屈原和伍子胥,也有所奉水仙五王称大禹、屈原、伍子胥、王勃和李白;或称大禹、屈原、伍子胥、李白和鲁班——李白,唐代大诗人,溺江而逝,有“诗仙”、“酒仙”之称。王勃,唐初文坛四杰之一,因渡海溺水致亡。鲁班为木匠始祖,造船之神。个别地方的水仙宫仅奉禹帝一神。
  现台湾多地建有水仙宫——始创于康熙五十四年的台南水仙宫,所奉祀之神与东山岛的铜陵水仙宫一样,即为大夏圣帝、白盟尊王、忠烈尊王、西楚尊王、五盟辅王。据闽台方志所载,水仙王常显灵赫奕,解船民之危,著神绩于海:“凡洋中遭风浪危急不可保,惟划水仙一事,庶能望救,其法在船人披发蹲舷,空手作拨棹势,假口钲鼓声,如五日竞渡状,即墙倾舵折,亦可破浪穿风,疾飞抵岸,则其灵应如响,亦甚殊绝。”

知识出处

東山島文史第24辑

《東山島文史第24辑》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山县委员会提案与文史委员会

本书分为刊首絮语、东山崛起——建设国际旅游海岛、庆祝建国6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海峡两岸关帝文化、海峡长风、史海钩沉、文化春秋、铜海吟笺、稿约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文时伟
责任者
郑成功
相关人物
王忠孝
相关人物
黄象新
相关人物
黄道周
相关人物
陈瑸
相关人物
陈士奇
相关人物
林日瑞
相关人物
汪如衢
相关人物
汪如衔
相关人物
汪如耀
相关人物
黄献珍
相关人物
陈永升
相关人物
宁长儒
相关人物
朱术桂
相关人物
谢定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东山组团
相关机构
东山县国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