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人民共仰黄道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島文史第24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231
颗粒名称: 闽台人民共仰黄道周
分类号: K825
页数: 7
页码: 167-1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东山岛和台湾岛在人缘、地缘、血缘、文缘等各方面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黄道周作为一个历史上具有高尚气节的知名学者,在台湾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人缘、血缘、文缘关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东山县 闽台人民 黄道周

内容

一代完人黄道周
  黄道周(1585~1646年),字幼玄,号石斋,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初九生于漳州府漳浦县铜山所深井村(今东山县铜陵镇公园街辖),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五日,以身殉国。临终寄语:“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他是明末著名儒学大师、教育家、诗人、书法家、文化巨子、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被列入中国历代100位名臣之一。
  黄道周5岁就学于铜山崇文书院(今黄道周纪念馆),少年家贫,9岁开始学做文章,10岁会做古文词,14岁游学广东博罗,获“闽海才子”称号;少年常在铜山海中东门塔屿读《易经》、《离骚》。《明史》载:“铜山有孤岛,中有石室,道周自幼坐卧其中,故学者称为石斋先生。”18岁写作《畴象》8卷。23岁致力讲学著作,25岁携母迁居漳浦县城。这年写成《易本象》4卷,32岁撰写《春秋撰》,35岁作《三易洞玑》
  黄道周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38岁中进士,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朝任吏部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一生勤于讲学、著书立说、学识渊博,为后代留下宏富的文化遗产,著述有127种(侯真平教授《黄道周纪年著述书画考》)。黄道周“文章道德名天下”。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其“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学问直接周孔,为今古第一。”清乾隆帝赞他:“立朝守正,风节凛然,……不愧一代完人。”《明史》赞他“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清代学者蓝鼎元评价他:“旷世伟人,全闽师表。”在漳浦有黄道周讲学处黄道周墓;东山有黄道周纪念馆、黄道周故居及黄道周公园。
  黄道周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道德情操和学识文章,一向为世人所敬重,不仅大陆人民世代传颂,而且台湾同胞也世代景仰。弘扬黄道周精神,继承黄道周业绩,为海峡两岸同胞所认同。
  黄道周族人分移台湾
  东山岛和台湾岛在人缘、地缘、血缘、文缘等各方面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黄道周作为一个历史上具有高尚气节的知名学者,在台湾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人缘、血缘、文缘关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铜陵黄道周的子孙后裔有许多人于明清时期移居台湾,繁衍子孙,黄姓是迁移台湾的东山岛第二大姓。他们的后裔在台湾繁衍,使人口逐步增加。如黄道周的侄儿、举人黄骧陛,曾在郑成功父子政权中担任职务。连横先生《台湾通史》载:“黄骧陛,字陡甫,大学士黄道周从子也,天资醇笃,读书数百回乃成诵,诵即焚之,终身不忘。明天启四年举于乡,设教里中,及门多成才。北都陷,与里人林兰友合纠义族抗贼(即抗清一笔者注),及福建破,浮海入台,与徐孚远诸人旅浪凭吊,久亡卒。”黄骧陛出生于铜山黄道周故居深井村。清军入关后南下,唐王朱聿键入福州,黄道周拥之建立南明政权,号隆武。黄道周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招募义师北上抗清兵败,慷慨就义于南京,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当时福建为清军占领,隆武帝死难。黄骧陛与里人林兰友率义军旅投奔郑成功帐下,他曾在郑军中担任文职,后随郑成功部队渡海入台“驱荷复台”。因而与南明抗清义士徐学远诸人旅浪凭吊,久之卒于台湾。
  当年黄道周许多族人、后裔为了抗清,跟随郑成功及其子郑经入台,参加“驱荷复台”后,又积极参与垦荒建设宝岛。一直到清末民国期间、建国前夕,还有不少黄姓乡亲包括黄道周后裔家族,迁移台湾。早在明代中、末期,明政府即抽调铜山、浯屿等水寨官兵戍守台湾澎湖;清代设立班兵轮戍台澎制度,铜山营子弟多赴台澎轮戍,也有不少东山黄姓乡亲、黄道周后裔族人被派去戍卫,如黄象新,澎湖水师协右营游击,戍台有功。
  在台湾的东山黄道周后裔族人,和家乡一样,尊称黄道周为“黄圣人”,不忘“石斋故里是吾家”(石斋为黄道周号),台湾一些东山籍乡亲家中挂有黄道周像,以教育子孙后代不忘本源。
  现住在东山铜陵的台籍台胞黄友恭先生,系在澎湖出生,他的祖辈早年从铜山黄道周故里深井村迁移到澎湖定居开基,其父黄文华于三十年代从澎湖回东山故里祭祖,并娶铜山姑娘林银杏,生下友谦、友让二子,住5年后再返澎湖,又生了五子二女,除友恭11岁从澎湖送回东山老家外,其余六个兄弟都分衍传播澎湖、台北、高雄各地。黄文华喜唱昆曲,曾在铜山后街“隆和”昆曲馆学艺,他把昆曲也传到澎湖。他还会做木工,结婚时自己做了一张雕刻精美的眠床,至今还留友恭家成为两岸石斋后裔来往密切的历史见证物。
  台人景仰黄道周
  据台湾出版《寺庙志》记载,台湾民众为了纪念民族英雄黄道周的高尚节义,在郑成功时代,就在台湾建庙奉祀,以供千秋景仰。九十年代,笔者一行赴台进行文化交流,实地考察了台湾民众纪念黄道周的史迹,现记述如下。
  在台北市艋舺康定路11—13号,座落着一座奉祀黄道周的庙宇,名曰“晋德宫”,也称“黄府将军庙”。该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据台湾民众传说,系由一黄氏移民由福建奉灵入台,在艋舺竹巷尾(即今台北市汉口街二段康定路口),先搭盖一间小庙奉祀。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将军统一台湾时,民众为避免清政府责罚,故将黄道周庙改为“助顺将军庙”,以作掩护,名曰“晋德宫”,并配祀福德正神及谢、范二将军,继续进行奉祀。同治元年(1862年),一姓李信徒有感于神灵显应,便筹建庙宇,经过台胞努力,1921年和1983年扩大重修建庙宇,并增建钟鼓楼,树碑石,以重信仰。
  晋德宫是一座琉璃瓦与混凝土结构的民族风格的庙宇,屋檐飞脊,雕梁画栋、木雕、石刻精美,十分壮观。正殿崇祀黄道周座像,庄严肃穆,栩栩如生,偏殿配祀关圣帝君、文昌帝君和观音佛祖。庙前走廊右旁,树立一石碑,镌刻“助顺将军略传”(即黄道周传略)。宫庙还有台湾同胞为纪念歌颂黄道周而撰写的楹联:
  仗节死危疆热血未寒半壁河山长饮恨,
  结缨全大义灵旗来下治黎庶沐浴余辉。
  忠烈壮千秋只今庙貌峥嵘何处是逊清宗社,
  雄心在故国到底江山无恙今人想大汉威仪。
  助龙驭以启疆想当年事功彪炳,
  顺烛津而建庙愿斯世灵爽召回。
  该庙香火鼎盛说明台湾同胞敬仰黄道周。台湾人民和黄道周在台后裔为纪念先贤高风高亮节,在淡水、宜兰等地也都建有黄道周庙。淡水镇黄氏宗亲早在光绪年间就从艋舺“晋德宫”分灵,在淡水镇濒河北岸(今中正路)建起“晋德宫”,亦名“黄府二将军庙”,庙内神龛树一匾曰:“海涯泽波”。该庙虽小而香火十分鼎盛。
  1994年4月5日,笔者一行访问台湾岛,进行文化交流,笔者以东山黄道周纪念馆馆长身份,在台北会见了晋德宫、将军庙管理委员会理事长82岁黄顺茂及副理事长翁坤山等3位老先生,双方亲切相聚交流,促膝谈心,双方饶有兴趣地交流了黄道周有关文化情况,进行了黄道周学术交流,并互相赠送照片、“节义千秋”书法,以及笔者编《黄道周故事集》等,气氛十分热烈、融洽。是一次东山与台湾的黄道周文化交流聚会。
  笔者从台湾回来后,该庙又派了一位姓黄的学者到东山黄道周纪念馆找我交流黄道周学术。黄先生十分了解和熟悉黄道周的史迹,并亲口背诵台北黄府将军庙的楹联给我记,解释说:这些庙楹联,反映了黄道周的爱国精神,充分表示了台湾人民包括黄氏后裔对黄道周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也体现了台湾与东山密切的血脉关系。他说得很激动,他说,台湾人民十分敬仰黄道周的爱国精神和道德文章。今天他来东山参观黄道周纪念馆和交流黄道周文化也充分说明这点心意。
  一些台湾黄姓乡亲写信来向我述说台湾人民敬仰黄道周,要我寄些黄道周像的照片给他们纪念,我也先后寄了几次黄道周像照片给台湾乡亲。
  由此可见,黄道周与台湾关系甚为密切,两岸共仰黄道周,黄道周业绩和精神在两岸同胞中广为弘扬。
  海峡两岸黄道周文化交流
  海峡两岸频繁进行黄道周文化交流。早在1985年3月9日,黄道周诞辰400周年,漳浦县就举办一次黄道周学术研讨会,有厦门大学、龙溪地委宣传部及各县代表80多人,收到论文14篇。会后出版《黄道周研究论丛》。1995年3月9日,黄道周诞辰410周年,东山县隆重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举办海峡两岸黄道周学术研讨会,参加活动有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新加坡东山会馆、新加坡康美林代联谊会、台湾黄道周后裔的专家学者、东山各界人士1000多人。其中海峡两岸学者100多人,收到论文40多篇,这是一次海峡两岸学者交流黄道周文化的大型活动。会后由笔者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黄道周研究文集》。
  2006年11月26日,由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在漳州主办的黄道周学术研讨会,有海峡两岸的北京、广东、湖南、湖北、河北、江苏、四川、福建、台湾及新加坡、香港、澳门的同胞和省市领导共300多人参加,征集学术论文60多篇,由黄剑岚主编、张永忠、孙英龙副主编,崇文书局出版《黄道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选登54篇论文。三次学术会距离周期为10年。三次海峡两岸黄道周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弘扬黄道周爱国精神。
  台湾族人寻根谒祖深井村
  石斋故里深井村,座落于铜陵镇东北隅铜山古城旁,现仍居住着黄道周的后裔,至今已繁衍20多代,从深井村传衍到铜陵的南门、观仔顶、铜钵村等地姓黄的也有好几千人。深井村前面,由县人民政府竖立一块文物保护碑,上镌“黄道周故居”字样,碑后面叙述黄道周生平。附近有“黄道周故里石”、“黄道周纪念馆”,展出黄道周史迹图片及部分文物。
  台湾黄道周的后裔常前来东山寻根谒祖。近年来,海峡两岸学者对黄道周学术的研究和交流开展得非常活跃。以称黄道周为“黄圣人”后裔为荣的台湾黄姓宗亲,怀着对先贤的敬仰之情,纷纷前来黄道周故里寻根谒祖,缅怀先贤,借以加强对祖家的密切联系。1983年仲秋,一个由10多位台湾籍同胞组成的寻根谒祖旅行团,从北京一路南下,来到东山岛寻根。旅行团中有一位名叫黄易涛的女士,一到东山岛,就急切地打听黄道周故里,她告诉人们说:“我在台湾的父亲已经84岁了,他说我们是明朝大学士黄道周的后裔,是在明末清初移居台湾的。交代我们一定要设法找到祖地。”黄易涛女士在台湾父亲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黄女士来到深井村有幸拜会了黄氏宗亲,饱览了先贤留下的许多文物古迹,并兴趣勃勃地留影纪念,把珍贵的照片带回台湾给老爸看。台湾黄道周庙及黄姓宗亲也曾到漳浦县寻根谒祖,参观黄道周讲学处等。
  近年来,仍有不少台湾黄道周族人乘参加关帝文化旅游节之机,一同参观瞻仰黄道周故居,缅怀先人的丰功伟迹。
  两岸人民共同弘扬黄道周爱国主义精神,继承黄道周的业绩,更密切两岸同胞的血脉关系,一代传一代。

知识出处

東山島文史第24辑

《東山島文史第24辑》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山县委员会提案与文史委员会

本书分为刊首絮语、东山崛起——建设国际旅游海岛、庆祝建国6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海峡两岸关帝文化、海峡长风、史海钩沉、文化春秋、铜海吟笺、稿约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孙英龙
责任者
黄道周
相关人物
徐霞客
相关人物
蓝鼎元
相关人物
于明清
相关人物
黄骧陛
相关人物
郑成功
相关人物
林兰友
相关人物
徐孚远
相关人物
朱聿
相关人物
郑军
相关人物
徐学远
相关人物
郑经
相关人物
黄象新
相关人物
黄友恭
相关人物
黄文华
相关人物
周传略
相关人物
黎庶
相关人物
余辉
相关人物
黄顺茂
相关人物
黄剑岚
相关人物
张永忠
相关人物
孙英龙
相关人物
黄易涛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厦门大学
相关机构
龙溪地委宣传部
相关机构
北京故宫博物院
相关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
相关机构
新加坡东山会馆
相关机构
福建教育出版社
相关机构
明朝大学士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