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1-22辑合刊》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207
颗粒名称: 鲍缘
分类号: S968.31+5
页数: 11
页码: 219-2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该人是一名从事鲍科研与生产工作的人员,对鲍的经济、食用、药用和工艺价值有深入了解。在福建和广东地区从事鲍的人工育苗和杂交试验,取得了一些成功,也面临了一些困难。获得了一些相关领导的认可和好评,并有一些成果被展示和记录。
关键词: 科研 人工育苗

内容

1960年我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在厦门大学生物学系从事教学工作,1972年调到东山鲍珠站,此后至今主要在福建和广东从事鲍科研与生产工作(1984年12月至1993年曾在东山县人大常委会任职)。我的一生与鲍结下深深的情缘。
  鲍,自古以来俗称鲍鱼(各地方有不同叫法),在生命科学中属于生物其中的一种。其实它不是鱼,是一种单壳贝类。鲍的全身都是宝,其经济价值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食有价值。鲍的足部肌肉厚实,肉质细嫩滑脆无丝,清香味美,营养丰富,肉质干品中蛋白质含量40%,肝糖33.7%,脂肪0.9%,并含维生素与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我国自古就把鲍列为海味“八珍”之冠。据考古工作者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长山群岛的贝丘人,就以鲍鱼作为食物之一。二、药用价值。鲍的贝壳中药称“石决明”,是我国医药史上应用很早的药材。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即记载:“鲍可平血压,治头晕、目花症”。现代中药书报道:鲍肉、壳兼可两用,配合其它中药能主治高血压、老年高血压头痛、眩晕、急性结膜炎、目生白翳、夜盲症、小儿疳积、坐骨神经痛。肉煮食还有调经、通燥、利肠作用。更有研究者从鲍网中提取强抗菌力的“鲍灵Ⅰ”,强抗病毒力的“鲍灵Ⅱ”与兼有抗菌抗病毒能力的“鲍鱼Ⅲ”,国外临床应用方面已获得突破性进展。三、育珠价值。鲍也可与珍珠贝一样育出真珠来,其真珠色彩比珍珠贝所养更为光彩夺目,价值更高。四、制作贝雕及镶嵌工艺价值。鲍贝壳腹面的珍珠层色泽光彩夺目,比其他贝类的珍珠层更迷人。因此用它做贝雕或镶嵌工艺的材料,更受人们青睐。
  为了发展我国中药材生产,保障人民健康需要,1970年,国务院六个部委联合提出“鲍鱼养殖及石决明代用品的研究”课题;确切地说,这是一整套“南药”科研计划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鲍是属于动物性的“南药”种类之一。因为我国“南药”资源有限,生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制造中成药的原材料需要。当时国际上两个超级大国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要从国外进口药材谈何容易,况且当时我国的外汇储备也非常有限。因此,政府决定采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群策群力,大搞科研,发展我国自己的药材生产基地。
  就在当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卢豪魁、陈木、陈世杰同志,经过全国沿海鲍的资源和鲍的种类调查之后,带着“鲍鱼养殖及石决明代用品的研究”课题来到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避风港的珍珠场(养殖珍珠贝和育珠实验场),并与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的陈炳能、谢开恩、张如玉(后来由吴秀玉代替)以及东山县鲍鱼珍珠贝培苗实验站(简称鲍珠站)所有人员,即三个单位组成福建鲍鱼试验组,明确规定鲍珠鲇是东山县级研究机构,由县政府直接派人领导,从事鲍的人工育苗攻关试验。
  东山鲍珠站于1970年建站伊始即进行鲍的人工育苗试验,初次试验首选鲍种是东山沿海产的杂色鲍。经全体同志的辛勤努力,翌年(即1971年),鲍的人工育苗攻关试验在我国首次获得成功,育出了19只杂色鲍苗。然而,首试成功来得并非容易,其间及以后都碰到许多困难和问题……
  1972年,东山县的领导为了加强鲍珠站的科技攻关力量,特别是组织部长朱兰根同志了解到我是厦大生物学系的教师,有专业特长,于是将我从南靖县(1969年我被厦大下放到漳州市南靖县奎洋公社永溪大队当蹲点宣传队员)调到东山县鲍珠站。
  初到东山,心想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可在工作实践中得到充分发挥,如鱼得水,浑身上下都铆上劲。有时碰到困难问题,心里又想,我回国之前生活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回国后分别在广州、厦门以及北京生活过,都是繁华的大都市,热闹非凡。突然来到这个沿海偏僻的地方,岛上四周除了大海和木麻黄林,就是一片风声和海潮声;特别是晚上或上级科研人员工作后回单位去了,更是感到工作和生活上有一种强烈的反差。冷静思考后,我的理想告诉我,自己从印尼回国来,要的不是享受,而是要和祖国人民一道同甘共苦,艰苦奋斗,参加创建一个人类最美好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想到这,心情又慢慢平静下来,决心立足本职,爱一行,学一行,钻研一行,成就一行。
  东山鲍珠站原是珠贝场,总占地面积约150m2,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只有几付插核育珠的工具,30m2的插核室,一张2m2的长桌和几张靠背椅。上级科研人员来了之后,上级领导部门才每年调拨一些经费来,一边鼓励我们努力搞鲍的科研,一方面扩建实验室。
  我和鲍珠站全体人员(包括上级科研人员)团结在一起,同学习、同工作、同生活。当时站里没有自来水,也没有电,喝水、用水要靠大家轮流到田间水并挑水回来用。晚上没有电,用汽灯点着照明搞鲍的人工育苗。初期,由于站里没有蓄养亲鲍,每年到了人工育苗季节,不论干部、工人、科技人员都要在育苗当天晚上分头到铜陵镇街头采购亲鲍,或者晚餐后骑上自行车,带上鲍篓,拿把手电筒照路,沿着砂石路直奔二十几公里外的歧下村组织捕鲍。我们等歧下的老妇女乘小木船渡过对面的西屿岛捕鲍回村收购完毕,经常已是晚上十一二点,回到站里已是第二天凌晨一二点了。为了不让亲鲍死去,科技人员还要一鼓作气连夜进行鲍的人工育苗试验。
  最初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工作起来非常不合人意,因此拖的时间比较长,往往要搞到凌晨4点半左右甚至通宵达旦,才能收工。我为了想更多、更快、更好地掌握育苗技术,在上级科研人员分组轮流去做之际,却自愿连续跟班做下去。
  …………
  我到鲍珠站后制定了一套科研计划,即第一步完成杂色鲍人工育苗。育苗成功后,搞杂色鲍人工放流种苗以及人工养成商品鲍。第二步从北方(大连或山东)引进皱纹盘鲍亲鲍,目的:(1)增加南方的鲍种;(2)进行杂色鲍与皱纹盘鲍的远缘杂交;杂交后代(a)可能创造出新品种;(b)变成杂种优势(不育品种)。
  以上科研计划有的上级科研人员已经在做;有的准备实施;有时提出来后,大家一致赞同,1973年底实施了,即到大连引进皱纹盘鲍亲鲍,及翌年春育出皱纹盘鲍苗。但上级科研人员对搞杂色鲍人工养成商品鲍一致反对,当时我明确表态,上级科研人员可以不搞,我们东山县鲍珠站要搞。
  上述科研计划,我在福建鲍鱼试验组全体会议上讲述,1973年在鼓浪屿召开的鲍鱼试验组扩大会议上(即邀请了东沈大队封岛养鲍社员参加)我发表过;还有在厦门市集美召开的全国南药科研交流会议上我也阐明过自己的计划。这是我一贯坚持要实施的计划。
  我在厦大生物学系教了好几年书,也曾参与几个资源调查,到了鲍珠站后,我和站里的干部、工人和科技人员打成一片,一起讨论科研计划,一起参加鲍的人工育苗,一起总结试验成果。不论是份内份外的工作,只要是对鲍的科研工作有利的事,我都能主动去做,而且要求做好。
  在鲍的人工育苗过程中,鲍的生物饵料种类和培养方法是很重要的。所以在每年鲍的人工育苗前必须事先培养好生物饵料,保证鲍幼体在匍匐后有足够的藻类供其舐食。为了寻找到本地种的底栖附着性硅藻,我和陈世杰到东山沿海海岸线沙滩上、在避风港养殖竹筏上、在抽水管内壁(刮下的污秽物上)等地方苦苦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被我们找到了。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把它培养起来,不断地大量繁殖起来,提供鲍幼体的舐食才是最重要的。最初,饵料组的同事们一次又一次进行试验培养,效果时好时坏;有时培养得好好的,但过了一周却整片整片掉落死亡;或者污染了致害生物,逐渐脱落下来。最后通过不辞辛苦的实践、思考,总结经验与教训,终究取得了成功。这是帮助鲍幼体提早附着,促进快速生长,提高存活率、出苗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1975年,“南药”科研领导小组为了及时巩固科学成果,总结科研经验,在龙溪地区芗城招待所二楼会议厅召开了全国“南药”科研经验交流会。会上,我代表福建鲍鱼试验组作了鲍的人工育苗经验交流发言。
  此间,为了科研工作的方便,我在公余还学会了划浆、摇橹以及驾驶挂机船。1980年,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来东山鲍珠站拍摄科教片《鲍鱼》时,还是我驾驶挂机船送他们到对面屿去呢。
  在30多年的鲍科研生涯中,我亲自蓄养过的鲍种类有:杂色鲍、皱纹盘鲍、西氏鲍、绿鲍、红鲍、九孔鲍。
  做了几种鲍的人工育苗:杂色鲍的人工育苗(成功)、皱纹盘鲍的人育苗(成功)、九孔鲍(杂色鲍的要种)的人工育苗(成功)。
  做过一些杂交试验:杂色鲍与皱纹盘鲍杂交(育出壳内有皱纹的杂色幼鲍)、皱纹盘鲍与黑鲍杂交(成功)、九孔鲍与黑鲍杂交(未见效果)。
  采用过几种刺激因子:变温刺激法(成功)、干露+流水刺激法(成功)、紫外线直接刺激法(成功,在东山曾普遍采用)、紫外线+H202刺激法(成功)、活性碳刺激法(在广东汕尾健生鲍鱼有限公司使用成功)。
  九孔鲍周年(12个月)人工育苗试验(在广东汕尾粤水鲍鱼养殖场,成功做了1到11个月都能育出一定的苗)。
  简化鲍的人工育苗工艺流程试验(1994年起至今,我在各鲍鱼场育苗使用的方法)。
  光合细菌喂养幼鲍试验(1998至2005年在几个鲍鱼场使用)。
  鲍放置在无水空池中,从池面喷淋杂色幼鲍养殖试验(试验结果可行,主要要解决不能使管道堵塞)。
  东山县铜陵镇避风港内筏式吊养皱纹盘鲍、杂色幼鲍养殖试验。
  在室内蓄养皱纹盘鲍亲鲍直至自然排放精卵的试验(1973年11月至1974年4-5月)在东山鲍珠站。
  在东山东沈海区投放自制鲍礁的试验。
  在东沈海区标志放流杂色与九孔幼鲍试验(试验结果,放流地点的选择有很大关系)。
  周年(12个月)培养底栖硅藻试验(成功)。
  用底栖硅藻干制成人工饲料喂幼鲍试验。
  剥掉杂色鲍贝壳养殖试验(目的是为了观察伤口能否愈否,新壳是否能重新长出)(试验结果,伤口可治愈,长出石灰质,生活一个多月后死亡)。
  生态式育九孔鲍苗试验(在广东两个鲍鱼场试验成功)。
  杂色鲍昼夜活动的观察(观察到很生动的活动特点)。
  附着器改革试验(1974年沿用至今的既便宜又可靠,而且到处可买的塑胶薄膜)。
  1997年,我在广东省汕尾市捷胜镇粤水鲍鱼养殖场。这养殖场新建不久,只先建了养成池,还没有建育苗池,可该场的领导急着要育苗。在有关单位和个人的配合下,我和同志们克服种种不足的条件,在24小时之内顺利完成了育苗工作。经过半年的精心管理,最后育出2cm以上九孔鲍苗50万粒以上。这次初战告捷,博得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好评。领导看到我的技术实力,1998年春该场第二期建设工程开工,专门依照我的设计方案建设育苗池和育苗室(漳州市水产局长林振泰和其他同志,特别是东山县人大常委会的何土福副主任、陈自强、林启长等同志也来这里看过这花园式鲍鱼场)。1999年春,我又在新的育苗池中育出250万粒九孔鲍苗。该场领导还请了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等领导同志参观了我育出的鲍苗以及询问了有关其他问题。广东省委书记观看我育的鲍苗的照片,被制成“国庆50周年成就展广东馆纪念封”的封面照片。其他照片也列入汕尾市招商的投资指南中。我感到非常荣幸。
  回忆起用紫外线代替变温刺激的初期,我面临着受人歧视和眼睛受到伤害的威胁。用紫外线作刺激因子,这是我偶然从辽宁一水产刊物中看到的,我便迫不及待并马不停蹄地与卢和成同事赶到泉州医科大学要他们转让给一支紫外线灯管回来。但是如何刺激法?用多大剂量?那本刊物中没有说明。如何能为鲍创造一个优良的新品种来,能否用紫外线水面直接刺激亲鲍排放精卵,这是我日思夜想的问题。在实验中,面对别人不理解的异样眼光,我并没有动摇和退缩。自1978年以来,我以科学的钻研精神,多次采用别人没有用过的紫外线直接水面刺激亲鲍的方法,进行反复实验,最终获得成功,并运用于广东省汕尾陆丰、福建省莆田市以及东山本地。
  采用紫外线直接照射亲鲍的方法,刚开始使用时因为没有经验,没有穿戴防护用具,结果把眼睛照红搞肿了,火辣辣的,闹的几天都睁不开眼,整个脸部和手臂也烫伤了,发红了,县水产局局长朱联生同志还问我是怎么回事呢?后来有了经验,工作时注意防护就不再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1998—1999年我在广东省汕尾市东坑健生鲍鱼养殖场期间,采用光合细菌喂养幼鲍,取得成功。两年共为该场育出九孔鲍幼鲍2cm以上超过440万粒。
  1989年,占地20000m2新的东山鲍珠站建成。我们喜迁新居,从铜陵后澳搬到虎崆澳,开始了新的工作。在第一座育苗室的二楼,蓄养着西氏鲍、绿鲍、杂色亲鲍。二楼西侧控温室内还在作红鲍幼鲍的养殖试验。楼下的大池里,养育着众多的杂色幼鲍。
  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为东山带来对台小额贸易的大好商机。从渔民的小额贸易发展到台商看好东山沿海从事鲍养殖业的投资环境。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台商在东山县康美镇东沈村海边与陈城镇山东村海边投资兴建了鲍鱼养殖场,从此为东山引进了九孔鲍和九孔鲍的养殖经验。
  1994年伊始,我意识到当时东山各个鲍鱼场每个场只有几十口育苗池和商品鲍养成池,规模都很小,总产量也有限,这样很难把鲍的养殖业尽快形成市场化。于是,我首先向周围推广育苗工作和简化育苗工艺流程,使养殖专业户容易掌握以及节约育苗的资金和降低生产苗种成本。我先后为白埕林火顺怡和鲍鱼养殖场、山口陈进顺鲍鱼场、山口陈学进鲍鱼场、湖仔尾谢响生鲍鱼场、陈城镇山东村鲍鱼场、冬古冯显茎、王绍炎夫妇鲍鱼场、湖仔林鹏发鲍鱼场等(约为当时全县1/3的鲍鱼场)培育鲍苗。如此,全县九孔鲍鱼种和商品鲍生产量马上大增,接着我又想着如何为东山的九孔鲍大量产出后寻找买主,打开销路拓展市场。
  广东陆丰市水产公司看好东山的鲍养殖业前景。白埕怡和鲍鱼场林火顺曾与我到陆丰市与该市水产公司领导看场地,准备在陆丰建养鲍场。后来广东汕尾市捷胜镇东海鲍鱼养殖场的香港老板吴鸣清先生找到我,要聘请我为该场育苗。那时我有两个打算:一是为东山县九孔商品鲍和鲍苗打开销售渠道;二是了解汕尾市捷胜镇鲍的养殖环境是否适合养鲍。经了解,知道汕尾市委书记彭禹贤同志对养鲍业非常重视,他一方面大力宣传,一方面积极支持投资者在该市捷胜镇沿海发展鲍鱼养殖事业。在后来三五年时间里,捷胜镇沿海先后建起10座有一定规模的鲍鱼养殖场。最大规模也是最现代化的,有半自动化养殖设备的东坑汕尾市健生鲍鱼养殖有限公司,由澳门老板钟小健先生兴建,当时总投资3000万元,其它场的投资也在千万元以上。
  我到汕尾市捷胜镇后,好多的鲍鱼场都在抓紧施工。先建成的都从搞养成商品鲍入手。因此,他们需要大量的九孔鲍苗。我便把东山的九孔鲍苗介绍给他们。我说:“东山的九孔鲍苗健康,生长快,价格也比较便宜。”当时东山县产的九孔鲍苗的确是好,生长快,死亡率很低,价格也比走私来的苗便宜。经过他们的试养,确实证明我的话没错,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就把东山的九孔鲍苗销路迅速打开了。随着鲍鱼场越来越多地建成,需要大规模育苗,需要许许多多的九孔鲍亲鲍。我又向他们介绍东山的九孔亲鲍,而且也曾亲自跟运输车回东山采购,并为他们育苗。如此其他场也跟着到东山收购亲鲍,就这样,东山鲍的销路畅通了。后来又随着汕尾鲍鱼场的顺利发展,鲍的生产量成倍增加,知名度越来越广,又加上健生鲍鱼有限公司在广州市开辟了专营九孔商品鲍的日夜经销批发市场,每天都根据需要量,整车整车的商品鲍源源不绝从东山运往广州市场销售。总之,鲍鱼场发展到一定规模,能产出足够数量的商品鲍。一年四季都有鲍的来源后,专门采购、运输鲍的二手贩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鲍的大市场也就形成了,鲍的二盘商,日夜穿梭在闽粤交通线上。2000年6月,我离开汕尾市健生鲍鱼养殖有限公司时,该公司已经能年产80吨商品鲍和1000多万粒九孔幼鲍。
  为了发展鲍的事业,为了发展鲍市场的明天,我两次差一点死在广东汕尾市的鲍鱼场。一次是在捷胜镇东海鲍鱼场,该场海水蓄水池建完后场长对我说,到蓄水池上去测一测水质。当时上下蓄水池都用竹楼梯,因竹楼梯不够长,放得很陡。当我测完海水水质下楼梯时,脚一踩空即从两层楼高的水塔顶掉下来。那一瞬间,我耳朵只听到场长和海边游客的呼喊声,以后便什么都不知道了。等我苏醒过来,人已倒地上,所幸只是碰伤了额头和腿骨,因我摔下来的那瞬间抱到了抽水管,人沿着抽水管滑到了地面。第二次是,建鲍鱼场的地址是雷区,新建场未安装避雷器就开始生产。我到该场的第一年,该地区遭遇特大雷雨。当时我和董事长、场长、值班人员都在值班室研究生产问题。我坐在窗口下,突然一束强烈的雷电闪光直冲下来,只听到振耳的爆炸声和嗅到臭烧焦味外,我什么都不知道了。第二天再去检查时,才发现昨晚的雷电先击到我坐的窗口上,然后反射到鲍鱼养殖网上,把网烧成一口直径50cm的大洞。雷电再击低一点,我就“一命呜乎”了。
  从1972年至今,我几十年如一日,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工作和生活的条件与环境多艰苦,都难不倒我的坚定信心……终于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在鲍的科研与发展养殖事业上取得可喜的成果。
  当我们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时,党组织和有关部门都给予及时宣传报道,给我们很大的鼓励,增强我们的信心和勇气。
  为了及时宣传和推广鲍的科研成果,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互相争着要拍《鲍鱼》科教片。因为北影先到东山,最后由北影制成了《鲍鱼》科教片在全国放映。与北影同来的《人民画报》社的领导同志,采访回去也写了一篇文章配一组照片,刊登在《人民画报》上。
  1978年,我代表东山鲍珠站出席了福建省科学大会,会上我领回了国家颁发的全国科学大会奖状。同年我又以归侨代表身份,出席第二次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代表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并被荣幸地邀请上人民大会堂主席台,坐在中央领导同志后面,聆听中央领导同志胡耀邦和廖承志作报告。
  我们的科研工作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关怀。福建省委书记廖志高和项南同志,先后来到鲍珠站视察指导。尤其是项南书记,还特地到我们的住宿地看望,我非常感动。在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间休息时,项南书记还和我及龙海县委书记郑福全同志一起合影留念。
  我从印尼回来报效祖国,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生活在国外的父母先后辞世时,我都没能回到他们身边尽孝,这是长存在我心中的一道深深的愧疚。
  (编者注:本文根据原东山县人大副主任陈达昌同志《鲍缘》文稿摘编整理,由于篇幅有限,部分内容做了删节。)

知识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1-22辑合刊

《東山岛文史第21-22辑合刊》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山县委员会提案与文史委员会

本书记述了东山岛的文史资料,其中包括史海探幽、关帝文化、东山与台湾关系、铜海吟笺、人物春秋、岁月回眸的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陈达昌
责任者
李时珍
相关人物
卢豪魁
相关人物
陈木
相关人物
陈世杰
相关人物
陈炳
相关人物
谢开恩
相关人物
张如玉
相关人物
吴秀玉
相关人物
朱兰根
相关人物
林振
相关人物
何土福
相关人物
陈自强
相关人物
林启长
相关人物
李长春
相关人物
卢和成
相关人物
朱联生
相关人物
陈学进
相关人物
王绍炎
相关人物
林鹏发
相关人物
林火顺
相关人物
吴鸣
相关人物
彭禹贤
相关人物
钟小健
相关人物
胡耀邦
相关人物
廖承志
相关人物
廖志高
相关人物
郑福全
相关人物
陈达昌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东山岛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东山区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
铜陵镇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
广州市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歧下村
相关地名
鲍回村
相关地名
大连市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集美区
相关地名
芗城区
相关地名
汕尾市
相关地名
沈海区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汕尾市
相关地名
捷胜镇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辽宁省
相关地名
陆丰市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
铜陵市
相关地名
陈城镇
相关地名
山东村
相关地名
陆丰市
相关地名
香港特别行政区
相关地名
澳门特别行政区
相关地名
广州市
相关地名
东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