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回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1-22辑合刊》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206
颗粒名称: 岁月回眸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22
页码: 219-2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作者在1960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在厦门大学生物学系从事教学工作,1972年调到东山鲍珠站,此后主要在福建和广东从事鲍科研与生产工作。鲍是一种贝类,具有食用、药用、育珠和制作贝雕的价值。作者也回忆了与谷文昌的交往,谷文昌是东山县的一位组织部长,他的勤奋与无私精神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谷文昌纪念馆展示了谷文昌的生活用品和事迹,让人回忆起他艰苦创业的精神。
关键词: 鲍科研 谷文昌 谷文昌纪念馆

内容

鲍缘
  陈达昌
  1960年我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在厦门大学生物学系从事教学工作,1972年调到东山鲍珠站,此后至今主要在福建和广东从事鲍科研与生产工作(1984年12月至1993年曾在东山县人大常委会任职)。我的一生与鲍结下深深的情缘。
  鲍,自古以来俗称鲍鱼(各地方有不同叫法),在生命科学中属于生物其中的一种。其实它不是鱼,是一种单壳贝类。鲍的全身都是宝,其经济价值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食有价值。鲍的足部肌肉厚实,肉质细嫩滑脆无丝,清香味美,营养丰富,肉质干品中蛋白质含量40%,肝糖33.7%,脂肪0.9%,并含维生素与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我国自古就把鲍列为海味“八珍”之冠。据考古工作者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长山群岛的贝丘人,就以鲍鱼作为食物之一。二、药用价值。鲍的贝壳中药称“石决明”,是我国医药史上应用很早的药材。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即记载:“鲍可平血压,治头晕、目花症”。现代中药书报道:鲍肉、壳兼可两用,配合其它中药能主治高血压、老年高血压头痛、眩晕、急性结膜炎、目生白翳、夜盲症、小儿疳积、坐骨神经痛。肉煮食还有调经、通燥、利肠作用。更有研究者从鲍网中提取强抗菌力的“鲍灵Ⅰ”,强抗病毒力的“鲍灵Ⅱ”与兼有抗菌抗病毒能力的“鲍鱼Ⅲ”,国外临床应用方面已获得突破性进展。三、育珠价值。鲍也可与珍珠贝一样育出真珠来,其真珠色彩比珍珠贝所养更为光彩夺目,价值更高。四、制作贝雕及镶嵌工艺价值。鲍贝壳腹面的珍珠层色泽光彩夺目,比其他贝类的珍珠层更迷人。因此用它做贝雕或镶嵌工艺的材料,更受人们青睐。
  为了发展我国中药材生产,保障人民健康需要,1970年,国务院六个部委联合提出“鲍鱼养殖及石决明代用品的研究”课题;确切地说,这是一整套“南药”科研计划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鲍是属于动物性的“南药”种类之一。因为我国“南药”资源有限,生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制造中成药的原材料需要。当时国际上两个超级大国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要从国外进口药材谈何容易,况且当时我国的外汇储备也非常有限。因此,政府决定采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群策群力,大搞科研,发展我国自己的药材生产基地。
  就在当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卢豪魁、陈木、陈世杰同志,经过全国沿海鲍的资源和鲍的种类调查之后,带着“鲍鱼养殖及石决明代用品的研究”课题来到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避风港的珍珠场(养殖珍珠贝和育珠实验场),并与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的陈炳能、谢开恩、张如玉(后来由吴秀玉代替)以及东山县鲍鱼珍珠贝培苗实验站(简称鲍珠站)所有人员,即三个单位组成福建鲍鱼试验组,明确规定鲍珠鲇是东山县级研究机构,由县政府直接派人领导,从事鲍的人工育苗攻关试验。
  东山鲍珠站于1970年建站伊始即进行鲍的人工育苗试验,初次试验首选鲍种是东山沿海产的杂色鲍。经全体同志的辛勤努力,翌年(即1971年),鲍的人工育苗攻关试验在我国首次获得成功,育出了19只杂色鲍苗。然而,首试成功来得并非容易,其间及以后都碰到许多困难和问题……
  1972年,东山县的领导为了加强鲍珠站的科技攻关力量,特别是组织部长朱兰根同志了解到我是厦大生物学系的教师,有专业特长,于是将我从南靖县(1969年我被厦大下放到漳州市南靖县奎洋公社永溪大队当蹲点宣传队员)调到东山县鲍珠站。
  初到东山,心想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可在工作实践中得到充分发挥,如鱼得水,浑身上下都铆上劲。有时碰到困难问题,心里又想,我回国之前生活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回国后分别在广州、厦门以及北京生活过,都是繁华的大都市,热闹非凡。突然来到这个沿海偏僻的地方,岛上四周除了大海和木麻黄林,就是一片风声和海潮声;特别是晚上或上级科研人员工作后回单位去了,更是感到工作和生活上有一种强烈的反差。冷静思考后,我的理想告诉我,自己从印尼回国来,要的不是享受,而是要和祖国人民一道同甘共苦,艰苦奋斗,参加创建一个人类最美好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想到这,心情又慢慢平静下来,决心立足本职,爱一行,学一行,钻研一行,成就一行。
  东山鲍珠站原是珠贝场,总占地面积约150m2,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只有几付插核育珠的工具,30m2的插核室,一张2m2的长桌和几张靠背椅。上级科研人员来了之后,上级领导部门才每年调拨一些经费来,一边鼓励我们努力搞鲍的科研,一方面扩建实验室。
  我和鲍珠站全体人员(包括上级科研人员)团结在一起,同学习、同工作、同生活。当时站里没有自来水,也没有电,喝水、用水要靠大家轮流到田间水并挑水回来用。晚上没有电,用汽灯点着照明搞鲍的人工育苗。初期,由于站里没有蓄养亲鲍,每年到了人工育苗季节,不论干部、工人、科技人员都要在育苗当天晚上分头到铜陵镇街头采购亲鲍,或者晚餐后骑上自行车,带上鲍篓,拿把手电筒照路,沿着砂石路直奔二十几公里外的歧下村组织捕鲍。我们等歧下的老妇女乘小木船渡过对面的西屿岛捕鲍回村收购完毕,经常已是晚上十一二点,回到站里已是第二天凌晨一二点了。为了不让亲鲍死去,科技人员还要一鼓作气连夜进行鲍的人工育苗试验。
  最初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工作起来非常不合人意,因此拖的时间比较长,往往要搞到凌晨4点半左右甚至通宵达旦,才能收工。我为了想更多、更快、更好地掌握育苗技术,在上级科研人员分组轮流去做之际,却自愿连续跟班做下去。
  …………
  我到鲍珠站后制定了一套科研计划,即第一步完成杂色鲍人工育苗。育苗成功后,搞杂色鲍人工放流种苗以及人工养成商品鲍。第二步从北方(大连或山东)引进皱纹盘鲍亲鲍,目的:(1)增加南方的鲍种;(2)进行杂色鲍与皱纹盘鲍的远缘杂交;杂交后代(a)可能创造出新品种;(b)变成杂种优势(不育品种)。
  以上科研计划有的上级科研人员已经在做;有的准备实施;有时提出来后,大家一致赞同,1973年底实施了,即到大连引进皱纹盘鲍亲鲍,及翌年春育出皱纹盘鲍苗。但上级科研人员对搞杂色鲍人工养成商品鲍一致反对,当时我明确表态,上级科研人员可以不搞,我们东山县鲍珠站要搞。
  上述科研计划,我在福建鲍鱼试验组全体会议上讲述,1973年在鼓浪屿召开的鲍鱼试验组扩大会议上(即邀请了东沈大队封岛养鲍社员参加)我发表过;还有在厦门市集美召开的全国南药科研交流会议上我也阐明过自己的计划。这是我一贯坚持要实施的计划。
  我在厦大生物学系教了好几年书,也曾参与几个资源调查,到了鲍珠站后,我和站里的干部、工人和科技人员打成一片,一起讨论科研计划,一起参加鲍的人工育苗,一起总结试验成果。不论是份内份外的工作,只要是对鲍的科研工作有利的事,我都能主动去做,而且要求做好。
  在鲍的人工育苗过程中,鲍的生物饵料种类和培养方法是很重要的。所以在每年鲍的人工育苗前必须事先培养好生物饵料,保证鲍幼体在匍匐后有足够的藻类供其舐食。为了寻找到本地种的底栖附着性硅藻,我和陈世杰到东山沿海海岸线沙滩上、在避风港养殖竹筏上、在抽水管内壁(刮下的污秽物上)等地方苦苦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被我们找到了。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把它培养起来,不断地大量繁殖起来,提供鲍幼体的舐食才是最重要的。最初,饵料组的同事们一次又一次进行试验培养,效果时好时坏;有时培养得好好的,但过了一周却整片整片掉落死亡;或者污染了致害生物,逐渐脱落下来。最后通过不辞辛苦的实践、思考,总结经验与教训,终究取得了成功。这是帮助鲍幼体提早附着,促进快速生长,提高存活率、出苗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1975年,“南药”科研领导小组为了及时巩固科学成果,总结科研经验,在龙溪地区芗城招待所二楼会议厅召开了全国“南药”科研经验交流会。会上,我代表福建鲍鱼试验组作了鲍的人工育苗经验交流发言。
  此间,为了科研工作的方便,我在公余还学会了划浆、摇橹以及驾驶挂机船。1980年,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来东山鲍珠站拍摄科教片《鲍鱼》时,还是我驾驶挂机船送他们到对面屿去呢。
  在30多年的鲍科研生涯中,我亲自蓄养过的鲍种类有:杂色鲍、皱纹盘鲍、西氏鲍、绿鲍、红鲍、九孔鲍。
  做了几种鲍的人工育苗:杂色鲍的人工育苗(成功)、皱纹盘鲍的人育苗(成功)、九孔鲍(杂色鲍的要种)的人工育苗(成功)。
  做过一些杂交试验:杂色鲍与皱纹盘鲍杂交(育出壳内有皱纹的杂色幼鲍)、皱纹盘鲍与黑鲍杂交(成功)、九孔鲍与黑鲍杂交(未见效果)。
  采用过几种刺激因子:变温刺激法(成功)、干露+流水刺激法(成功)、紫外线直接刺激法(成功,在东山曾普遍采用)、紫外线+H202刺激法(成功)、活性碳刺激法(在广东汕尾健生鲍鱼有限公司使用成功)。
  九孔鲍周年(12个月)人工育苗试验(在广东汕尾粤水鲍鱼养殖场,成功做了1到11个月都能育出一定的苗)。
  简化鲍的人工育苗工艺流程试验(1994年起至今,我在各鲍鱼场育苗使用的方法)。
  光合细菌喂养幼鲍试验(1998至2005年在几个鲍鱼场使用)。
  鲍放置在无水空池中,从池面喷淋杂色幼鲍养殖试验(试验结果可行,主要要解决不能使管道堵塞)。
  东山县铜陵镇避风港内筏式吊养皱纹盘鲍、杂色幼鲍养殖试验。
  在室内蓄养皱纹盘鲍亲鲍直至自然排放精卵的试验(1973年11月至1974年4-5月)在东山鲍珠站。
  在东山东沈海区投放自制鲍礁的试验。
  在东沈海区标志放流杂色与九孔幼鲍试验(试验结果,放流地点的选择有很大关系)。
  周年(12个月)培养底栖硅藻试验(成功)。
  用底栖硅藻干制成人工饲料喂幼鲍试验。
  剥掉杂色鲍贝壳养殖试验(目的是为了观察伤口能否愈否,新壳是否能重新长出)(试验结果,伤口可治愈,长出石灰质,生活一个多月后死亡)。
  生态式育九孔鲍苗试验(在广东两个鲍鱼场试验成功)。
  杂色鲍昼夜活动的观察(观察到很生动的活动特点)。
  附着器改革试验(1974年沿用至今的既便宜又可靠,而且到处可买的塑胶薄膜)。
  1997年,我在广东省汕尾市捷胜镇粤水鲍鱼养殖场。这养殖场新建不久,只先建了养成池,还没有建育苗池,可该场的领导急着要育苗。在有关单位和个人的配合下,我和同志们克服种种不足的条件,在24小时之内顺利完成了育苗工作。经过半年的精心管理,最后育出2cm以上九孔鲍苗50万粒以上。这次初战告捷,博得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好评。领导看到我的技术实力,1998年春该场第二期建设工程开工,专门依照我的设计方案建设育苗池和育苗室(漳州市水产局长林振泰和其他同志,特别是东山县人大常委会的何土福副主任、陈自强、林启长等同志也来这里看过这花园式鲍鱼场)。1999年春,我又在新的育苗池中育出250万粒九孔鲍苗。该场领导还请了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等领导同志参观了我育出的鲍苗以及询问了有关其他问题。广东省委书记观看我育的鲍苗的照片,被制成“国庆50周年成就展广东馆纪念封”的封面照片。其他照片也列入汕尾市招商的投资指南中。我感到非常荣幸。
  回忆起用紫外线代替变温刺激的初期,我面临着受人歧视和眼睛受到伤害的威胁。用紫外线作刺激因子,这是我偶然从辽宁一水产刊物中看到的,我便迫不及待并马不停蹄地与卢和成同事赶到泉州医科大学要他们转让给一支紫外线灯管回来。但是如何刺激法?用多大剂量?那本刊物中没有说明。如何能为鲍创造一个优良的新品种来,能否用紫外线水面直接刺激亲鲍排放精卵,这是我日思夜想的问题。在实验中,面对别人不理解的异样眼光,我并没有动摇和退缩。自1978年以来,我以科学的钻研精神,多次采用别人没有用过的紫外线直接水面刺激亲鲍的方法,进行反复实验,最终获得成功,并运用于广东省汕尾陆丰、福建省莆田市以及东山本地。
  采用紫外线直接照射亲鲍的方法,刚开始使用时因为没有经验,没有穿戴防护用具,结果把眼睛照红搞肿了,火辣辣的,闹的几天都睁不开眼,整个脸部和手臂也烫伤了,发红了,县水产局局长朱联生同志还问我是怎么回事呢?后来有了经验,工作时注意防护就不再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1998—1999年我在广东省汕尾市东坑健生鲍鱼养殖场期间,采用光合细菌喂养幼鲍,取得成功。两年共为该场育出九孔鲍幼鲍2cm以上超过440万粒。
  1989年,占地20000m2新的东山鲍珠站建成。我们喜迁新居,从铜陵后澳搬到虎崆澳,开始了新的工作。在第一座育苗室的二楼,蓄养着西氏鲍、绿鲍、杂色亲鲍。二楼西侧控温室内还在作红鲍幼鲍的养殖试验。楼下的大池里,养育着众多的杂色幼鲍。
  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为东山带来对台小额贸易的大好商机。从渔民的小额贸易发展到台商看好东山沿海从事鲍养殖业的投资环境。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台商在东山县康美镇东沈村海边与陈城镇山东村海边投资兴建了鲍鱼养殖场,从此为东山引进了九孔鲍和九孔鲍的养殖经验。
  1994年伊始,我意识到当时东山各个鲍鱼场每个场只有几十口育苗池和商品鲍养成池,规模都很小,总产量也有限,这样很难把鲍的养殖业尽快形成市场化。于是,我首先向周围推广育苗工作和简化育苗工艺流程,使养殖专业户容易掌握以及节约育苗的资金和降低生产苗种成本。我先后为白埕林火顺怡和鲍鱼养殖场、山口陈进顺鲍鱼场、山口陈学进鲍鱼场、湖仔尾谢响生鲍鱼场、陈城镇山东村鲍鱼场、冬古冯显茎、王绍炎夫妇鲍鱼场、湖仔林鹏发鲍鱼场等(约为当时全县1/3的鲍鱼场)培育鲍苗。如此,全县九孔鲍鱼种和商品鲍生产量马上大增,接着我又想着如何为东山的九孔鲍大量产出后寻找买主,打开销路拓展市场。
  广东陆丰市水产公司看好东山的鲍养殖业前景。白埕怡和鲍鱼场林火顺曾与我到陆丰市与该市水产公司领导看场地,准备在陆丰建养鲍场。后来广东汕尾市捷胜镇东海鲍鱼养殖场的香港老板吴鸣清先生找到我,要聘请我为该场育苗。那时我有两个打算:一是为东山县九孔商品鲍和鲍苗打开销售渠道;二是了解汕尾市捷胜镇鲍的养殖环境是否适合养鲍。经了解,知道汕尾市委书记彭禹贤同志对养鲍业非常重视,他一方面大力宣传,一方面积极支持投资者在该市捷胜镇沿海发展鲍鱼养殖事业。在后来三五年时间里,捷胜镇沿海先后建起10座有一定规模的鲍鱼养殖场。最大规模也是最现代化的,有半自动化养殖设备的东坑汕尾市健生鲍鱼养殖有限公司,由澳门老板钟小健先生兴建,当时总投资3000万元,其它场的投资也在千万元以上。
  我到汕尾市捷胜镇后,好多的鲍鱼场都在抓紧施工。先建成的都从搞养成商品鲍入手。因此,他们需要大量的九孔鲍苗。我便把东山的九孔鲍苗介绍给他们。我说:“东山的九孔鲍苗健康,生长快,价格也比较便宜。”当时东山县产的九孔鲍苗的确是好,生长快,死亡率很低,价格也比走私来的苗便宜。经过他们的试养,确实证明我的话没错,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就把东山的九孔鲍苗销路迅速打开了。随着鲍鱼场越来越多地建成,需要大规模育苗,需要许许多多的九孔鲍亲鲍。我又向他们介绍东山的九孔亲鲍,而且也曾亲自跟运输车回东山采购,并为他们育苗。如此其他场也跟着到东山收购亲鲍,就这样,东山鲍的销路畅通了。后来又随着汕尾鲍鱼场的顺利发展,鲍的生产量成倍增加,知名度越来越广,又加上健生鲍鱼有限公司在广州市开辟了专营九孔商品鲍的日夜经销批发市场,每天都根据需要量,整车整车的商品鲍源源不绝从东山运往广州市场销售。总之,鲍鱼场发展到一定规模,能产出足够数量的商品鲍。一年四季都有鲍的来源后,专门采购、运输鲍的二手贩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鲍的大市场也就形成了,鲍的二盘商,日夜穿梭在闽粤交通线上。2000年6月,我离开汕尾市健生鲍鱼养殖有限公司时,该公司已经能年产80吨商品鲍和1000多万粒九孔幼鲍。
  为了发展鲍的事业,为了发展鲍市场的明天,我两次差一点死在广东汕尾市的鲍鱼场。一次是在捷胜镇东海鲍鱼场,该场海水蓄水池建完后场长对我说,到蓄水池上去测一测水质。当时上下蓄水池都用竹楼梯,因竹楼梯不够长,放得很陡。当我测完海水水质下楼梯时,脚一踩空即从两层楼高的水塔顶掉下来。那一瞬间,我耳朵只听到场长和海边游客的呼喊声,以后便什么都不知道了。等我苏醒过来,人已倒地上,所幸只是碰伤了额头和腿骨,因我摔下来的那瞬间抱到了抽水管,人沿着抽水管滑到了地面。第二次是,建鲍鱼场的地址是雷区,新建场未安装避雷器就开始生产。我到该场的第一年,该地区遭遇特大雷雨。当时我和董事长、场长、值班人员都在值班室研究生产问题。我坐在窗口下,突然一束强烈的雷电闪光直冲下来,只听到振耳的爆炸声和嗅到臭烧焦味外,我什么都不知道了。第二天再去检查时,才发现昨晚的雷电先击到我坐的窗口上,然后反射到鲍鱼养殖网上,把网烧成一口直径50cm的大洞。雷电再击低一点,我就“一命呜乎”了。
  从1972年至今,我几十年如一日,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工作和生活的条件与环境多艰苦,都难不倒我的坚定信心……终于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在鲍的科研与发展养殖事业上取得可喜的成果。
  当我们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时,党组织和有关部门都给予及时宣传报道,给我们很大的鼓励,增强我们的信心和勇气。
  为了及时宣传和推广鲍的科研成果,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互相争着要拍《鲍鱼》科教片。因为北影先到东山,最后由北影制成了《鲍鱼》科教片在全国放映。与北影同来的《人民画报》社的领导同志,采访回去也写了一篇文章配一组照片,刊登在《人民画报》上。
  1978年,我代表东山鲍珠站出席了福建省科学大会,会上我领回了国家颁发的全国科学大会奖状。同年我又以归侨代表身份,出席第二次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代表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并被荣幸地邀请上人民大会堂主席台,坐在中央领导同志后面,聆听中央领导同志胡耀邦和廖承志作报告。
  我们的科研工作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关怀。福建省委书记廖志高和项南同志,先后来到鲍珠站视察指导。尤其是项南书记,还特地到我们的住宿地看望,我非常感动。在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间休息时,项南书记还和我及龙海县委书记郑福全同志一起合影留念。
  我从印尼回来报效祖国,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生活在国外的父母先后辞世时,我都没能回到他们身边尽孝,这是长存在我心中的一道深深的愧疚。
  (编者注:本文根据原东山县人大副主任陈达昌同志《鲍缘》文稿摘编整理,由于篇幅有限,部分内容做了删节。)
  东山岛漫记
  章济川
  “一唱雄鸡天下白,东山旧貌换新颜”。东山岛于1950年5月12日解放。我与老伴张敏芳(时是县卫生院助产士,后为主管医师,已退休)曾在这块土地上参加过战斗,把东山视为第二故乡,并留下很多美好的记忆。长期以来,我很想重访东山岛。2005年4月11日至17日,有幸实现期盼已久的愿望,期后漫记如下:
  参观“二馆”
  (一)谷文昌纪念馆
  新建的谷文昌纪念馆,位于东山赤山林场内,面向西北,位于谷文昌公园北侧,西邻谷文昌陵园。这是一座醒目的淡白色精致建筑,与碧空绿林浑然一体。
  参观前夜,我回忆起52年前,谷文昌从城关区调任中共东山县第一任组织部长的情景。他是河南省林县人,石匠出身,为当时北方南下东山干部中年龄最长者。他来县委会,我们生活在一起,他与妻子史英萍,住在二楼晒台上搭起一间简易平房里,不过10多平方米,除一张床铺,一套办公桌椅外,就没有多大的生活空间了。谷文昌文化不高,但学习却非常认真,夏天,他每晚在煤油灯下,戴上老花镜,一只手拿着巴焦扇,另只手拿手帕,一边看文件,一边在不断地擦汗,其情其景使我敬佩不已。我特别交代通讯员,一定要保证开水供应,一定要敦促他按时休息。谷文昌不搞特殊化,与我们一起吃“大灶”,小厨房只能做饭菜,无处就餐,每人一份饭菜,自由找地方吃饭,有时谷文昌与我们一起蹲在地下,边吃边聊。因公下乡,在机关食堂吃完早餐后,各自乘一辆自行车赶往目的地,中午回不来就在老百姓家吃,打张饭票条到所在的区政府去报销。晚上赶回来就餐,遇到饭菜凉了,他就叫交通员去热一热。谷文昌在干部中威信很高。干部们见到他无话不说,由于他为人善良,又平易近人,身先士卒,严以律已,有些干部的思想问题在他言行的感化下自行迎刃而解,当时百业待兴,备战、备荒还要土改、反霸,干部来自四面八方,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团结战斗在一起,工作没有礼拜天,晚间照常加班。
  有工作就做,不讲条件,一直到做完做好为止。有时在业余时间,我们青年干部组织球类比赛或在办公室下棋或打扑克,谷文昌只当旁观者,不当参与者。当时是供给制,衣物按标准领取,谷文昌的零花钱不多,都由史英萍同志代办。纪念馆里展出他生前使用的公文包、笔记本、锄头、煤油灯等历历在目,这些物件让人想起当初,谷文昌无私无畏艰苦创业的踪迹。其中有一张谷文昌穿者呢大衣的全身大照片,文中简介说,他一辈子就买这件呢大衣。是的,谷文昌于1981年1月30日在漳州因病逝世,我与其遗体告别时,他身上穿的就是这件呢大衣。
  在纪念馆还介绍到1954年谷公任中共东山县委书记时,东山岛风沙肆虐,吞噬很多农田和村庄,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地带,他和县委一班人,带领东山人民,决心根治风沙,发誓“不根治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几经挫折,终于找到适宜抗风固沙的木麻黄树种,一场“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的战斗打响了。经多年奋斗,全县四百多座山头,三万亩沙滩全部披上绿装,三十多公里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山的生态环境。当年,风沙重灾区,曾称“乞丐村”的山口村,营造了一条绵延数十里,面积达23000亩的“绿海”,山口村自然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变,告别了饥饿的苦难生活,告别了几代人“乞丐”生涯的历史,现已变成“幸福村”。
  中共福建省委、漳州市委号召掀起学习谷文昌同志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2002年7月下旬,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同志到东山岛,就谷文昌事迹进行专题调研,写出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每年清明节,东山岛的群众都自发地带着鲜花、水果、祭贡品和纸钱到谷文昌雕像前来祭拜,有些群众边祭拜,边坦然地问:谷公,现在我们都富裕起来了,您那里有钱花吗?有吃的吗?群众带着感恩之情来祭奠这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物。谷文昌是我的老上级,是良师益友,我家与谷文昌家已结成三代人的友谊。为此,我特在纪念馆前留影,以寄哀思。
  (二)寡妇村展览馆
  “寡妇村展览馆”六个镏金大字是原文化部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题写的。位于康美镇铜钵村,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一座三层的小楼,总投资400多万元。1996年4月26日,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的郝建秀来“寡妇村”参观后,心情格外沉痛,动情地说,这是历史造成的人间悲剧。当场建议在这里建一座敬老院,在她的关注和支持下,该馆于1999年8月7日落成。展览馆记载着1950年5月10日,国民党反动军队从东山败退时,为扩充兵源,就在东山岛疯狂抓丁,共抓走4700人,当时全县不上8万人口,其中铜钵村就抓走了147名壮丁,一夜之间91名青年妇女成了“活寡妇”,因而被称为“寡妇村”。这场浩劫,深深烙进了几代人的心灵。
  一进大厅,两侧现出古铜色浮雕,一侧是《浩劫》,再现当年抓丁悲惨场面;另一侧是《团圆》,再现台湾老兵回乡与亲人团圆的幸福场面。
  二楼主展厅,展览内容分为“人间浩劫”、“旷世悲歌”、“海峡曙光”三大部分,主要用历史照片、实物、模型、配以电声光效果,展示铜钵村50多年的沧桑巨变。有人、有事、有物,很形象,很有说服力。该馆展出的“寡妇村”悲惨历史,曾经震惊世界,曾有美国、日本、前苏联等十几个国家的新闻记者来此访问、采访。在影视厅里,可观看到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调查栏目播出的专题片《寡妇村走过从前》以及《影视中的东山》等,都展现了寡妇村历史巨变的真实情景。
  现在,“谷文昌纪念馆”、“寡妇村展览馆”已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观看“二桥”
  (一)八尺门大桥
  八尺门位于东山岛的西北部,与云霄县陈岱镇隔海相望,历史上是东山岛通往内陆距离最近、最主要的海峡渡口,宽600米,深20米,海面狭长,水深流急,险滩暗礁密布。1959年国家投资173万元,新建一条长620多米的跨海实堤。“海堑变通途”,破历史地把孤岛与内陆联接在一起,从而结束了进出八尺门海峡靠渡驳的历史,为东山岛的发展、建设和海防事业起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70年代初,东山与云霄人民共建向东渠引水工程,飞架东西,如长龙卧海,可谓“桥上架桥”。历时三年,投资470多万元,投入400多万工日,为东山人民送来了“救命水”,《人民日报》、《福建日报》均报道了云霄与东山两县人民大协作,共建向东渠的业绩。当时,我下放在云霄县,曾为向东渠运送石头,为此感到自豪。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需要,原先的八尺门海堤已在一定程度上变为死海湾,船只无法通航,海水不能对流,影响养殖业生产和交通往来。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大桥进行了升级改造,在海堤不远处,国家投资4000多万元,新建了一条垮海大桥,高30多米,长约一公里,宽17米(四车道),预计不久可以投入运行。并对原海实堤,由800多米长度,拦腰截断300米,以解决海水对流和航运的难题。两头留下约500米的海堤,修成两个码头。“向东引水渠”的高架渡槽,经改进后原地不动,继续发挥它的功能。这个方案,是准、快、省的最佳方案,是东山人民的一大妙笔。
  (二)大产跨海大桥
  东山大产古渡口与诏安林头古渡口隔海相望。近年来,又新建了一座垮海大桥,国家投资5560多万元,总长800多米,高30多米,宽17米(四车道),它是漳诏高速公路分岔口通向东山岛唯一的进出口,也是东山通向大陆的第二条陆岛通道,现已运行。原从东山岛八尺门去汕头的行线,现改为由大产大桥行车,可节省约20公里路程。实践证明,现在的大产大桥行车次数要比八尺门海堤行车次数要多。它是东山人民建设东山的又一奇迹。
  这座大桥的建成,不仅对加强我国东南沿海突出部的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进一步改善海岛交通,为推进闽粤台经贸合作,加快东山旅游港口城市建设,将发挥重大作用。
  八尺门大桥、大产跨海大桥,向东引水渠,三条“彩虹”是东山岛人民直奔小康的“彩虹”,是发展海峡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的“彩虹”,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彩虹”,这三条“彩虹”将会在漳州地理版图上展现。
  访东明寺
  东门屿是我国四大名屿之一(另三大名屿为厦门鼓浪屿、温洲江心屿、台湾兰屿),这里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众多。最吸引人的要数东明寺了。游人不断,香火旺盛。
  船至东门屿,我们从北侧进门,在石门楼旁边,立着由原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题写的“东明寺”寺牌。石门两旁雕塑两尊小沙弥,称“听潮童”。肩上各趴有一只小老鼠,意思是小沙弥在静心听潮,念佛参禅,已入仙境,连小老鼠也感化了。
  东明寺前殿是“天王殿”,供奉弥勒佛和四大天王。殿前临海,只有一米多远。据主持释道裕称,该寺是全国海拔最低的寺庙,海拔只有60公分,几乎与海平面持平了。多年来,无数次的天灾,它均安然不动。在天王殿的右前方,有一座卧佛坛,供着一尊释迦牟尼的卧像,身长3.3米,重量三吨多。由一整块的汉白玉雕成,面貌慈祥,神态逼真,可谓全国之最。东明寺主殿“万佛宝殿”,殿内墙壁上共有佛像一万尊,殿内悬挂着赵朴初题写“参最上乘”牌匾。殿内供着九尊大型的汉白玉佛像,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及文殊、普贤两尊菩萨。两边墙上塑有十八罗汉像。万佛临海,气势雄伟。
  万佛殿的后面建有藏经阁,收藏着很多佛经,殿内还供奉一尊玉佛,是释迦牟尼青年时的雕像,也是汉白玉的,加工清细,非主持批准,此殿门不能随便打开,也是全国之最。
  藏经阁后面,依山正在施工新建三层的八卦楼。这样,从天王殿向后面看,临海依山,两个大殿,一殿比一殿高,两旁正在修建人行道石阶。在最临海处的石壁上刻着一个巨大的“佛”字,一看就知道,是佛教圣地。气势恢宏,设计合理,一目了然。
  东明寺原是座小庙,自1987年,释道裕禅师率僧渡海,拓荒开山,扩建东明寺,据称已投资1千多万元,建筑面积近7000多平方米。资金是自筹自支,现有80多人(僧50多人),还收养社会孤儿10多个,全部包吃包住包穿,每月还发些工资。
  释道裕主持,年过半百,身体健康,接待热情,有问必答,他具有中医绝招,曾多次去缅甸,为爱国爱佛教的华人看病,广交朋友。经有关部门批准,接收友人赠送汉白玉大小佛像数十吨,大的三吨多,小的很小,为国为佛建了奇功。释道裕主持与我们座谈,很善谈,他联系实际说了很多“安与宁”的佛理。我问他,生活有无特殊化,曰:“与众僧同吃”,并主动约我参观他的卧室,卧室简单朴素,睡的是单人床,兼办公室,存放的除办公、生活用品外,都是与“佛”有关物品,可见是全身投入佛教事业,无私无我。他现在是市政协常委,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市、县佛协会长。
  2004年国务院召开各界创新与发展座谈会,佛教界仅有两个人出席,其中就有释道裕禅师。
  走访海魁水产企业
  东山岛刚解放时,工业几乎是空白点,仅有家小电厂(县委机关夜晚点的是煤油灯)和一家石板印刷厂,几十个工人。
  4月16日上午,我们一行三人,专访了地处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海魁水产集团,集团老总陈振魁先生早在楼下等待。该集团已是水产加工龙头企业,2004年有下属七个分公司,总人数2000多人,总部800多人,产值1.3多亿元,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有鱼、虾、蟹、贝、鱿、藻六大类共80多种系列名优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主要是美国、欧共体和日本、韩国等国。座谈中,陈振魁老总当场从冰柜里拿出多种塑料袋包装的250g水产样品,质量新鲜,加工精细,每袋出厂价仅人民币5元,可供4口之家一盘的美味佳肴。
  当他知道我曾在漳州罐头厂当过法人代表,漳罐Q3名牌创始带头人时,好象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似的,谈得更为投机了。该集团靠“诚信”创品牌,挺进大世界。通过商检部门的注册,首先取得出口经营权,主动按照HACCP和IS09000体系国际质量与管理认证的要求,不断改进软硬条件,创造“海魁”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取得欧盟认证资格。特别是近年来在美国通过HAD认可,吸引外资在美国成立代办公司,使该集团的商品,一进美国,马上转移到各超级市场,做到商品一转到位,加大了企业的利润。
  搞食品加工如果不会搞综合利用,就赚不了大钱。我们过去加工柑桔罐头,对柑桔搞综合利用的收入,可换取柑桔的原料。此话题引起双方的共鸣。憨实敦厚的陈总说:一只螃蟹,取壳后可在身上取出三种部位,其卖价,每公斤4美元至10美元不等,大腿肉价更高,分别出口四个国家,其蟹黄专卖日本,蟹壳经加工,可制成甲壳素,化工原料,利润可观。
  渔民出身的陈振魁董事长19岁当民兵,改革开放初期他个人出资800元下海搞海蛰皮加工,差点翻了船。在实践中,他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自己搞智力投资,了解国际贸易知识和法规,已取得高级经济师职称,在现代信息化社会里,应运自如。他认为,出生逢时,正好赶上改革开放的第一班车,其次是抓品质,创品牌是企业第一生命线。今年该集团产值估计可达两个亿,再破历史记录。
  忆旧怀念
  1950年5月12日清晨,解放东山的战役一结束,由县委书记郭丹、县长张书田、公安局长申保成等三人组成的中共东山县委班子,带领100多位干部,迅速奔赴工作岗位。当时中共东山县委机关就进住了城关区,(现东山县工商联)二层的楼房。楼上三间房,东房为县委书记郭丹的办公室兼卧室,中间是会议室,西房是秘书室,后面晒台上有一间小平房,不久谷文昌调任组织部长,小平房就是谷文昌和史英萍夫妻的寝室。楼下三间房,是我们办公室全部工作人员的动转场所,当时我接任县委秘书时就住在朝东的房子里,既当办公室又兼卧室。还有王有同志也在这里当收发兼油印。这次在东山期间,几经周折,终于找到这座小楼房,面貌仍旧,我与老伴欣然在此拍照。为此,我建议由有关部门申请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可与距离较近的寡妇村展览馆配套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
  意外的收获是,在县委办公楼的隔壁,原图书馆少儿图书阅览室,新楼后面一座宙宇式的空间的老房,我一眼认出是原县委的礼堂。一见到礼堂,便记忆起我与老伴张敏芳50多年前的“钟爱”。1950年春节,乘县委机关欢聚一堂欢渡春节之时,由谷文昌同志主婚,我与老伴就在这里举行婚礼,结婚照片的原址历历在目。时隔52年,再次合影留念,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路经现图书馆时,不觉使我回忆在50年代时,文化活动场所一片空白。郭丹同志命我专程去漳州,找中共龙溪地委宣传部鲁光科长,批准我选了两位挑夫挑了各种书籍,随挑夫回东山城关后,即将此书全部交县文化馆负责人朱必学同志,东山县图书馆就这样建立起来。
  刚解放,东山县几乎没有什么产业工人,单枪匹马的县工会主席赵国林就在城关举办以店员工会会员为主体的工作夜校,他聘我为政治文化教员,我求之不得,马上走马上任。充分利用青年工人活动的平台,除完成教学计划外,结合青年特点,大力开展当时形势与青年运动方向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发展团员,建立第一代的团组织。实践证明,这批青年团员,逐步变为预备干部,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运动中,提拔一批又一批的干部,经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考验,他们中间有的曾担任地、市主要领导干部,有的担任处、科级干部,现均已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东山县退休干部很活跃,成立各种老协会,仅城关(现铜陵镇)就有五六个。老税工协会刘彭生同志知道我来东山西埔,他一天三次来宾馆探访,约我到他家坐一坐,邀请有关老同志来聚会,友谊难推。东山原店员工会团支书,城关老年协会罗青松同志也争请宴会。原东山县委书记李景堂同志又来了邀请电话。为了扩大接触面,决定次日与城关老协会全部离退休老同志欢聚一起共游东明寺,他们有原县委书记、副县长、银行行长、纪检书记、海关关长、人事、财政、邮政局等局局长等等,当我们见面时,相互握手,互相祝福、问好,真情地回顾半个世纪的友谊。游览了东明寺,一起摄影留念,一起与法师座谈,不觉时至中午,在铜陵镇风味美食城里,互相干杯、互祝安宁、健康长寿。在返途中,使我最大安慰的是,这批解放初期受党培养教育的干部,没有听到一位在革命途中“倒下去”的。不禁使我为解放初期的工人夜校叫好。
  惦记“校友”
  东山县刚解放时,全县仅有一所初级中学,全校师生100多人,设在城关镇关帝庙内。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把学校当成“财富”,当时县委命我在主持团县委工作的同时,兼任该中学的政治教员(参加接管工作),青年人意气奋发,我身着军装,腿绑“裹腿”,脚穿布鞋,腰挂手枪,及时到位。在了解情况后,坚持学校以学为主,结合中心任务,适时开展形势与任务、青年运动方向和团章的一系列教育,并适当组织师生参加社会活动。通过实践,考验、考核出一批青年积极分子,建立第一个学校团支部,分期吸收了邱杨旗、孙英龙学生和青年教员方耀铿、欧盈茂等人入团。这批同志与我建立起革命友谊。这次访问,几经周折,了解到原团支书邱杨旗,参加工作多年后,曾任县检察院检察长;方耀铿老师担任过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们已离开人世,我为他俩伤心,为他俩致哀!因革命工作需要,原团支委孙英龙未等到初中毕业,就调到团县委工作,后为县博物馆馆长,高级职称,也已退休,因联系不上无法见面,甚是遗憾。欧盈茂老师,是高级教师,厦大生物系毕业,也退休了,身患疾病,不能出门,只能通过电话、通信方式联系,他送我一本由他主编的《学笔》书籍和福条。我向他介绍以人为本的健康之道,每天要坚持念好八字经,即思想(要平衡),药物(要辅助),饮食(要适当),运动(要坚持)。要笑对人生,做到“八字经”,争取“老死”是正常的。“病死”是无知的,时而听他到的欢声笑语。
  当时的东山中学,规模虽小,但教师队伍素质较高,接受能力较强,通过党的政策和任务教育,提高了他们的爱国爱教水平,经过他们培育的学生,多数是好样的,学生中有经济困难的我们就发动大家赞助,如此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如原团干黄赛英,大学毕业后在某县当中学校长;李立士经深造后,于80年代在三明市当了市长。
  2005年6月写于漳州
  (注:作者曾首任共青团东山县委副书记)

知识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1-22辑合刊

《東山岛文史第21-22辑合刊》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山县委员会提案与文史委员会

本书记述了东山岛的文史资料,其中包括史海探幽、关帝文化、东山与台湾关系、铜海吟笺、人物春秋、岁月回眸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