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保祯与黄道周的交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1-22辑合刊》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202
颗粒名称: 蔡保祯与黄道周的交情
分类号: I207.2
页数: 6
页码: 200-2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蔡保祯是明未诏安五都南湖人,工诗善文能画。黄道周是明末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两人相识于明万历四十年,并结为好友。蔡保祯的著作有《柳溪集》,黄道周曾为其作诗《蔡方平先生赞》和《蔡清溪先生行状》。
关键词: 蔡保祯 黄道周 东山

内容

蔡保祯(1570~?),字端卿,号柳溪,明未诏安五都南湖(今东山县湖塘村)人。工诗善文能画,他的著作主要有《柳溪集》一书(现存民国三年抄刻本),有的收入《四库全书》中《孝纪》十六卷。蔡保祯是个有名的孝子,当时乡人谓之“孝子公”。
  黄道周(1585~1646),字幼平、幼玄,号石斋,铜山所深井村(原属漳浦县,今东山县铜陵镇深井)人,明末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蔡保祯与黄道周有着深厚的友谊,系莫逆之交。仅从笔者所收集的部分资料,便可以窥见一斑。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蔡保祯的父亲蔡方平(字君衡,号清溪。曾任浙江淳安县知县,享有“廉光浙水”盛誉。)去世,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葬于大帽山二尖南面。当时,蔡保祯在大帽山蓄发守墓3年,于万历甲寅年在村里建造“永慕堂”缅怀其父品德。万历皇帝闻讯,下旨召蔡保祯进京面圣。明崇祯十二年,皇帝钦封蔡保祯为孝子,“永慕堂”敕封为“孝子祠”,现被东山县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蔡保祯在大帽山结庐守墓期间,黄道周闻知,特地步行40里拜访蔡保祯,在山上拜祭蔡方平墓及遗像,并作了一首题为《蔡方平先生像赞》的诗:“蕤凤修冠,跃龙隐麟;匪择阿阁,何耽要津。节鸣亦足,屈言为伸;东方诫子,陶令谋身。拔薤共薰,佩兰自纫;丰玉荒谷,行车悬琛。两期授缨,十年葛巾;冬日之冬,如春斯春。庚桑尔师,虞曦爰臣;昔云柳下,今见先生。”并自跋云:“淳安公懿德修范,远近所宗。道周生晚,不得亲承杖履,及与伯子端卿游,得拜遗像,梁木介丘,依然如即。能赞一词,自谓过矣!”蔡保祯与黄道周相见恨晚,无所不谈。他们相识这一年是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期间,黄道周奉上所作《秋后筑垣遂成土室得诗十首》与蔡保祯交流。这是他在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筑室东郭(又称东皋、浦东,宅基即今黄道周纪念馆馆址)时作的。该诗后来收录在蔡保祯晚期著作《柳溪集》卷首。《东山县志》(民国本)上说:“其遗诗文不载入《黄漳浦集》者,尚有《秋后筑垣遂成土室》律诗十首,《蔡方平先生赞》一首,载在《柳溪集》。“而《黄道周纪年、著述、书画考》上称这”是今仅见的”。
  自此以后,两人成了好朋友,经常联络,情谊日笃。
  不久,黄道周写了《蔡清溪先生行状》。这是一篇很有史料研究价值的文章,它不但记载了蔡保祯的父亲生平的许多往事,而且追述了其家传略,特别是对其始祖的描述:“其先有金溪大学士者,唱道碧浦,遂家之……”可见,至今子孙遍及漳浦、云霄、广东、台湾,乃至东南亚的蔡氏始祖金溪大学士元鼎公,曾生活在今湖塘村。
  四、五年后,黄道周为《蔡端卿集》作序:“蔡端卿,方今褐玉之彦,情逾其貌,文逾其名。质之往哲,桓君山之疏笃,潘安仁之藻妙,以昔当兹,未之能过。顾时未之尚也……端卿远海高丘,阔目荡胸,至性所吐,蔚为文章,包橐古今,回翔若游龙。然端卿犹过自谦托,不欲以文藻掩其至行,故使世希见者,而独晦迹于澹荡竦峙之间……端卿与仆家,相去不四十里,相晤以来,才四、五年……端卿似谓仆有他采,欲摩荡而就之,然仆实多惭,自谓与端卿如玑与璧,虽集百藻,欲置璇行,犹望序间,宛然辞之……”可见黄道周对蔡保祯的才华是很赞赏的。洪思注该文:“端卿,庐墓孝子也,名保祯,诏安人,隐于柳溪之上,日以著书自娱。其友林忠简公为之刻《孝纪》一书。有《集》数千卷,不肯轻示于人。黄子高之。”崇祯三年(1630年)正月,黄道周在赴京途中,过吴门(今苏州市)时与蔡保祯会面,并重书《蔡清溪先生行状》。洪思注:“盖蔡端卿之亲。端卿者,孝子也。神宗王子初,与子交,便以此为请。时子方补诸生,草草与之。烈皇庚午,子将往官京师,与端卿相见于虎(田羽人彡)舟中。已去之二十载,旧草颇有缺失,再书归之,谓端卿曰:欲使后人知吾夙契也,旧草不复更定。”
  崇祯六年至八年(1633-1635年),黄道周在漳浦北山、漳州榕坛讲学期间,蔡保祯曾撰《寄赠黄幼玄》一篇与黄道周。当时黄道周学问已博赡精深,相从问业弟子很多。文中对黄道周推崇备至,道出倾慕之情,想拜在门下,相从问业。文中载:“有如今日幼玄词宗,钟山川之秀,应李、杜之名。学遍索于酉藏,望预隆于甲第。移孝作忠,骚传湘、楚之悲;被质以文,词架于齐、梁之上。金玉逊其润,河海比其虚。迹探罗、浮之奇,声驰南海;胸具云、梦之富,人是西京。将文昌之府,待其司盟;中秘之书,入而挹管。故郑辂思斯文领袖,蒋道力人伦鉴衡。每言出而鼎重,共怀虚而推谷。誉起公卿之间,名动京师之表。……某生当长卿之时,居接尼丘之里,实有天幸,获炙卿云。挹汪波于叔度,附仙舟于元礼。诚千载之一时,三生之大幸矣!……至若斗山在望,门墙可依,愿执经于雪庭,受铸于冶人,斯诚夙心而未敢请者也。……窃自忘期固陋,谨将正于匠宗。率尔操觚,用作雉贽。“文未题款:明铜山南湖蔡保祯拜撰。”
  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道周为蔡保祯《孝纪》作序:“蔡端卿,有道之士也,所著《孝纪》十六卷,问序于不肖十载矣,未有以应之。不肖诚自忖,少惭文疆,长愧皋鱼,惴惴焉奉先人遗体,常恐不克自保,或辗转沟壑,或付钺钅质鼎镬,为先陇羞,及一二知己之所恨叹。是以临文嗟悼,抱经潸然,不敢以餐饭茹痛之言,溷告于斗极之下。……常恨鲁莽不足以窥测渊微,扶承圣化,有感于端卿之言,叹裨救之已迟,服膺不懋也。乃复挥涕于简端,言念前贤,若其有知,应使汗青载吾鼎简矣。”洪思注:“……时黄子方以论杨嗣昌,陈新甲夺情廷杖归,乃对之挥涕为之序。……”
  明亡以后,在隆武元年(1645年),黄道周被任为首辅,在抗清途中,曾寄书与蔡保祯,请他出山。蔡保祯为此作《石斋寄诗招还,次韵答之,并为劝驾》二首,表达他的心意。
  其一:“徒作牛马走,何当云鹄师。山川修且阻,风雨更难持。人匪空桑产,俦无故梓思。感君缄远意,挥泪读来诗。”其二:“远翮随风下,途穷半是贫。因寻向子约,故负孟家邻。衰草伤寒露,名花及早春。东山如不出,何以慰伊人。”
  在黄道周任道辅(相当于宰相、丞相)期间,蔡保祯极为关注和配合。曾作长篇七言诗《悲燕京》,回顾十多年来内忧外患的悲痛历史,对恢复失土寄以希望。诗云:“巍巍北阙奠燕京,成祖诏谋燕翼宏。百代规模恢天统,九庙英灵壮帝城。黄巢无赖一草寇,侯景小丑谬争中。逆竖叛臣通贼谋,九重城阙中霄仆。励精图治帝谋恢,满腔热血竟成灰。天翻地覆鬼神哀。一十七年圣天子,自甘身为社稷死。洛蜀党人斗似牛,长安士女奔如猪。永巷无人戎马驰,咸阳宫阙人离离。当日师旅饥无食,历朝宝藏盗贼资。寇退虏来祸更凛,此座可惜谁称联。旧臣半作胡家官,千门万户皆左衽。草莽老臣哭断肠,西山有薇尚属商。廷中忠烈几人死,回首中原作战场。金陵王气今犹在,拥戴上公谁为宰。补天炼石伊人功,尝胆卧薪尤百倍。”
  为响应黄道周号召,争取广大民众支持,蔡保祯进行了讲约宣传。其中《东山讲约》写道:“江水苍苍,风沙茫茫;豺狼载道,燕雀处堂。苍苍江水,茫茫风沙;帝泽未艾,我无以为家。辑我乡矣,睦我邻矣,圣谕谆谆,伊谁之民矣!有酒盈樽,有(肴阝)盈(规鬲);教之诲之,无二尔心。”
  在抗清途中,总兵郑芝龙兄弟拥兵专权,黄道周出师失利,蔡保祯忧心而作《闻警》:“燕京从失守,钟(竹虚)日迁移。朝士日新贵,群谓类小儿。虏氛天地黑,磷火战场驰。丞相专征伐,将军委路歧。中原皆左衽,岩垒罕完师。寇迫门庭近,声闻风鹤悲。四方多喜乱,一木讵能支。时事良堪叹,杞忧徒尔为。”
  隆武二年(1646年),蔡保祯误闻黄道周被俘后绝食而死,悲痛而作《哭黄石斋相公》:“天高不可问,可问亦奈何。文章徵虹玉,国靡风波。气节昂霄汉,世道成江河。虞夏忽已殁,离黍起悲歌。尼父生周未,王室等朝那。时事已如此,谁挥鲁阳戈。报国心独苦,出师鬓转皤。成则为灵武,不成为王殁。以身与社稷,肯作依与阿。正气在天地,日生永不磨。首阳今犹昔,上林无雁过。求仁而得仁,子卿安足多。”
  后来他得知黄道周在南京就义,沉痛而作《重哭黄石斋相公,次临终韵》四首。
  (一)白虹当日腹,朔气何萧萧。海岳因风靡,星辰入幕摇。出师丞相表,授秘子房桥。国气关天运,成仁非一朝。
  (二)兴朝凭只手,矢志不谋身。凤至叹衰德,麟殂动圣人。疾风伤板荡,烈日乍倾论。青史留芳誉,无惭君与亲。
  (三)轻生非所尚,得正义之关。臣力从兹竭,主忧谁为删。遭逢多缺陷,料理有余闲。到处堪藏魄,无烦忆故山。
  (四)高山悬白日,旷代表丹心。有友上封事,无从挽陆沉。星辉析木次,品俊首阳阴。生死交情在,空怜正气吟。
  蔡保祯与黄道周的交情堪称莫逆,是生死之交。黄道周就义后,当清初鼎革,虽发令严,有留发不留头之律,蔡保祯抗节不回,隐居大帽山。“身隐将写文,一言关风纪。”从以下几首诗可以看出他抗清的志向和爱国的心迹。
  《白誓》:七十七年依日月,当身当世易乾坤。头颅如许生何益,霜鬓知非死可存。彭泽有心书甲子,陈东无计复中原。冠绅尽属胡家宰,消息传来暗断魂。
  《自悼》:谁教文物地,而作犬羊乡。断发非吾愿,通民只自伤。虽无官守责,却有师父坊。惆怅怀千古,何居不首阳。
  《题门》:我今避世兼辞宅,誓不下山不见客。死即埋之此山中,白云为记休题石。
  《读汉蔡勋传》:(勋,平帝时为眉阝令。)王莽欲臣之,逃匿山中。中郎六世祖,不事二姓君。去国同流水,入山栖密云。
  《帽山坟庐早起即事》:晚年云壑最相宜,况有松花养素姿。单枕鹤凉朝早起,三泉人老夜归迟。说降但写零丁去,绝吭终留赵地悲。勉为纲常须药物,不因精魅辄争欺。

知识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1-22辑合刊

《東山岛文史第21-22辑合刊》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山县委员会提案与文史委员会

本书记述了东山岛的文史资料,其中包括史海探幽、关帝文化、东山与台湾关系、铜海吟笺、人物春秋、岁月回眸的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蔡亚忠
责任者
蔡保祯
相关人物
黄道周
相关人物
蔡方平
相关人物
蔡清溪
相关人物
蔡端卿
相关人物
潘安仁
相关人物
林忠简
相关人物
黄子高
相关人物
王子初
相关人物
钟山川
相关人物
郑辂思
相关人物
蒋道力
相关人物
黄子方
相关人物
杨嗣昌
相关人物
陈新甲
相关人物
孟家邻
相关人物
燕翼宏
相关人物
郑芝龙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东山岛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
湖塘村
相关地名
铜山区
相关地名
铜陵镇
相关地名
清溪乡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淳安县
相关地名
浙水乡
相关地名
淳安县
相关地名
金溪县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君山区
相关地名
柳溪镇
相关地名
苏州市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南海区
相关地名
文昌市
相关地名
斗山镇
相关地名
东山区
相关地名
长安区
相关地名
咸阳市
相关地名
西山区
相关地名
中原区
相关地名
灵武市
相关地名
上林县
相关地名
南京市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
密云区
相关地名
三泉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