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寄寓思乡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1-22辑合刊》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193
颗粒名称: 花卉寄寓思乡情
其他题名: 重访东山籍台湾著名画家陈洪甄
分类号: J203
页数: 4
页码: 165-1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东山县举办的台湾著名画家陈洪甄画展。陈洪甄先生的作品展示了他70年来的精品画作,其中包括了许多花卉题材的国画。陈洪甄是一位在台湾享有声誉的画家,他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际展览并获得大奖。他擅长多种艺术形式,通过一笔画、国画和水墨画等表现出花卉的美丽和生命力。陈洪甄先生的画作在海内外赢得了赞誉,他用花卉画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爱国思乡的情感。
关键词: 花卉画家 台湾 陈洪甄

内容

由福建省东山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文体局联合主办的“陈洪甄画展”,2007年6月下旬在风光秀丽的东山岛举行。展出台湾著名画家陈洪甄从艺70年来的精品画50幅。画展之前,陈洪甄的弟弟陈锣先生送我两本陈洪甄先生在台湾出版的作品集《陈洪甄画选》和《陈洪甄回忆录》。我开卷一阅,里面有不少人们喜闻乐见的花卉题材国画。陈洪甄是我20年前就采访过的台湾著名老画家之一,欣阅这两本来自海峡彼岸的作品集,我尤感亲切,并重新唤起我对陈洪甄画家的忆念。
  今年85岁高龄,蜚声海内外的陈洪甄先生是福建东山岛人。在台湾数十年间,他拥有台湾中华教育部美育委员、台湾美展审查委员、世界艺术家联合会名誉会长和艺术顾问等好多显赫的头衔。他擅长国画、版画、一笔画、水墨画、文字造型画等,作品多次被选赴国际性展览,荣获过好多大奖,有上百幅佳作被日本、南朝鲜、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数十个国家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团体收藏。海峡彼岸,有“陈氏之作品风格,开创了台湾画坛新局面”之评价,可见其画技水平不同凡响。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东山岛是个只长风沙不长草的地方,上朔近百年间,被“风妖沙虎”吞噬了13个自然村、1000多座民房,埋没了2万多亩农田。生于斯长于斯的陈洪甄先生倍加珍爱花卉,重视以种花养卉来美化生活、陶冶性情。同时把花卉的生命延长在他的笔下。1988年元月(农历丁卯年腊月),他回到故乡福建省东山岛探亲谒祖,我慕名前往采访,他拿出一幅刻有兰花的版画,兴奋地对我说:“没想到阔别数十年后,居然还能从故居找到我少年时创作的兰花作品,我要把它带回台湾给儿孙们留念……”原来,陈洪甄先生青少年时代就对兰花情有独钟,这次回家,他侄儿向他求画,他画的也是一幅题为《王者香》的兰花图。我当场看他作画,只见他在画桌上展平宣纸,调匀墨汁,挥舞几下画笔,一丛姿态潇洒,迎风舒展的兰花便跃然纸面。笔者接触过不少画家,他们都有兰花难画的同感,因为画兰笔笔精要,不可多也不可少,讲究的是笔不连意连,在若有若无之中见劲骨。然而,陈洪甄先生画兰花却运笔那么娴熟,那么神似,可见他对兰花有较深了解。聊谈起来,果然如是,他在谈到自己对兰花的印象时说:“如果说牡丹是以艳丽多娇为胜,那么兰花就是以清幽素雅著称了。然而,牡丹取悦于人的是花,兰花则花、叶、香无不惹人喜爱……”陈洪甄先生的一席话可谓对兰花见解精辟。
  陈洪甄先生用一笔画创作的花卉图是他的独特艺术表现手法,在海内外画界广受赞美。他在创作一笔画花卉时,一气呵成,其速度之快、比例之当、画面之美令人叹为观止,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1972年,陈洪甄先生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当时香港“中国艺术院”院长曼石先生看了他的一笔画花卉图后,留言写道:“其作品新颖别开生面,另创新路”。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则题赞:“悦目赏心,诚可谓琳琅满壁,美不胜收。”陈立夫先生生前还题词:“文以载道,艺以弘德”赠赞陈洪甄先生(见图)。在一顶顶桂冠、一声声赞语面前,陈洪甄先生没有居功恃傲,而是精益求精,刻意求新。为达到雅俗共赏,吸引更多的花卉和国画爱好者,陈洪甄先生创作花卉图时,有时会别出心裁地在笔头蘸两种颜色,如红、蓝色,起笔时下面的红色表现较多,逐渐双色合为紫色体现,最后以上面的蓝色收笔,这种新创意显现出颜色变化在花卉表现上的又一奇趣美。
  以花卉寄情托意,表明自己爱国思乡的心迹,是陈洪甄先生的又一从艺习惯。他多次参加在祖国大陆举办的画展,其中充溢花卉之芳香,花卉之秀色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创作来源于生活”,为了画好花卉,陈洪甄先生经常深入到大自然、生活中去观察花卉的一枝一叶,禽鸟的一举一动,去对景写生以掌握其生长规律与微妙变化。这一切,使他把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夫融入到新的图式与新的精神表现之中,形成了花鸟画鲜明的艺术特点与个人风格。故而他的花卉画鲜活生动,有着雅中有俗、俗中有雅的灵气和趣味。可谓不求个性而个性卓著、不图创新而新意盎然。1994年,他捐赠福建省东山县博物馆41幅佳作中,特意挑选了《梅花》、《荷叶》、《梅雀图》、《莲塘清趣》、《添薪搜落叶》等近一半花卉题材画作。近日,我在欣赏《陈洪甄画选》、《陈洪甄回忆录》两本画册时发现,其中的花卉画精品更是不少,如《荷》、《瓶花》、《松崖图》、《螃蟹兰》、《牡丹花》、《莲塘图》、《莲花图》、《梅花图》、《高风亮节》、《花下渔舟》,等等。
  常言道: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晚年的陈洪甄先生备加关心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关心海峡两岸的文艺交流。他的那颗不老的心一直牵念故乡的一花一卉,偌多花卉画无不透射出“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情便是家乡的不了情结。他多次在与大陆的弟弟陈锣通电话中,用他无改的乡音殷切提到:“争取在90岁寿诞时,回大陆老家再举办一个大型个人画展,并把自己从艺的经验体会传授给画友”。笔墨留香美,花卉寄情思。爱好花卉盆景的陈洪甄先生晚年惜时如宝,不遗余力地用生花妙笔寄托乡思,他创作的《归渔图》、《飞鸟恋旧林,人老思故乡》等画作,无不流露出他拳拳爱国志,殷殷思乡情。行文至此,笔者忽然想起乔羽填词的一首名曲《最美不过夕阳红》,用来赞扬陈洪甄先生晚年的生活和创作,想必还是恰当的:“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阵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

知识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1-22辑合刊

《東山岛文史第21-22辑合刊》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山县委员会提案与文史委员会

本书记述了东山岛的文史资料,其中包括史海探幽、关帝文化、东山与台湾关系、铜海吟笺、人物春秋、岁月回眸的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长华
责任者
陈洪甄
相关人物
乔羽
相关人物
陈立夫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东山岛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
菲律宾
相关地名
新加坡
相关地名
马来西亚
相关地名
香港特别行政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