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复台与东山北极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1-22辑合刊》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191
颗粒名称: 郑成功复台与东山北极殿
其他题名: 《歌颂郑成功复台的两则重要史料》节选
分类号: K248.405
页数: 5
页码: 156-1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王忠孝,明朝进士,与郑成功合谋抗清,曾率众抗清失败后投奔郑成功。移居台湾,康熙五年去世。他在台湾纪录郑成功收复台湾及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播过程。他所写的《东宁上帝序》详细描述了郑氏崇拜玄天上帝的历史。
关键词: 郑成功 东山北极殿 台湾

内容

王忠孝,宁长儒,号愧两,惠安沙格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六月二十三日生(阴历,下同),清康熙五年(1666年)四月二十八日卒于台湾。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初授户部主事,隆武立,授光禄寺少卿,后擢为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与郑成功共事隆武帝。顺治三年(1646)清兵入闽,隆武亡后与成功合谋抗清,忠孝鸠众5000余人于惠安、莆田一带举兵抗清,失败后于顺治五年(1648)入厦依附郑成功。顺治十年(1650年),永历帝敕授忠孝为兵部右侍郎。康熙二年(1663年)清兵克金厦,忠孝先避居铜山(今东山县),康熙三年郑经招忠孝同往台湾,于三月初十日开洋,泊澎湖一月,四月初十日抵东宁,于康熙五年卒于台湾,享寿74岁。遗有《惠安王忠孝全集》十二卷(手抄本),该集保存有许多关于郑成功抗清和复台的重要史料,其中忠孝渡台后所写的《东宁上帝序》,是歌颂郑成功驱荷复台伟大业绩与记载台湾北极殿和东山北极殿香缘关系的重要史料,现转录如下:
  《东宁上帝序》——
  孔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乎矣。又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盖先王以神道设教,事涉玄幻,义则昭著。是故惠迪吉,从逆凶,福善祸淫之理,应若桴鼓,则务民义者,乃所以敬鬼神,是则设教者意也,岂世俗徼福之见哉。
  东宁僻处海东,向为红夷所据,土夷杂处,散地华人莫肯措止矣,间有至者,多荷锄逐什一之利,衣冠之侣未闻也。
  赐姓抚兹土,华人遂接踵而来,安平东宁,所见所闻,无非华者,人为中国之人,土则为中国之土,风气且因之而转矣。是以向者地屡震,而今宁谧;向者春无雨,而今沾濡。天心之明,示人以意也,而况于神乎。
  迩者总戎林君,提兵入内地,舟泊铜陵,见荒庙中有真武尊像在焉,遂奉以东。其同事黄君者,铜人也,曰:此吾里夙所敬者,神与人若相巧然,遂有建庙之募,属余为之引。余从不能作募,言以自家力不能舍,未有劝人舍者,独以东宁庙宇绝稀,偶有庄严显设,殊足起人敬畏,则此举亦创见也。
  语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旦晚鼎构一新,凡莅土者,与夫协建者,骏奔者,洋洋如在上,在左右焉,而又绎不可度,矧可射之旨,敦务义之实修,尊尊长之风,将见神人允洽,民物安阜,宁翳东土磐石,乎式廓旧疆,兴复始基之矣。于是为引。
  《东宁上帝序》首先指出了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及荷据时期台湾的基本状况。其次,歌颂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及郑氏对台湾的开发。再次,指出郑氏在台湾推广中华文化,移风易俗。郑成功光复台湾后,随着大量军队和移民的渡台,中华文化中的通俗文化和民间信仰首先在台湾传播开来。移民不但带去了风俗习惯等大陆民俗文化,也带去了大陆的民间信仰,在台湾盖起一批寺庙。郑氏时期在安平地区就先后建起土地庙、天后宫、慈济宫、关帝庙、龙山寺、灵祐宫等30多处庙宇,崇祀土地公、妈祖、保生大帝、关公、观音等民间信仰的神祗。特别是郑氏抱有抗清复明的宗旨,对明朝的保护神玄天上帝尤其崇祀,先后在台南盖起灵祐宫(小上帝庙)、北极殿(大上帝庙)等数座上帝庙,王忠孝特为其作《东宁上帝序》。《台湾县志》载:“郑氏踞台,因多建真武庙,以为此邦之镇云”。因此中华文化,首先随着民间风俗和民间信仰而在台湾传播开来。
  此外,《东宁上帝序》为郑氏在台湾特别崇祀的台南玄天上帝庙的建立年代及建立的过程,留下了珍贵的记载,可补充台湾府县志记载的不详,并可纠正其他有关文献记载的错误。如蒋毓英的第一部《台湾府志》载:“上帝庙在府治东安坊,伪时建,祀北极大帝,内有明宁靖王楷书匾额:威灵赫奕四字”。高拱乾:《台湾府志》记:“上帝庙一在府治东安坊,最为久远,郡守蒋毓英捐俸重修,庙宇焕然”。二书均未记建庙的具体年代。范咸:《台湾府志》载:“元帝庙,即真武庙,康熙二十四年知府蒋毓英修,高耸甲于他庙。一在镇北坊,总镇张玉麟渡台遭风,梦神披发跣足自樯而降,风恬抵岸,因重新之,后为知府蒋毓英祠。”又《附考》记:“元帝庙在东安坊者,称大上帝庙,郑氏所建,康熙年间重修。在镇北坊者称小上帝庙,郑氏所建,康熙三十七年重修”。直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四月《大上帝庙四条街桐(铜?)山营公众合约》碑仍记:“本庙之建,不知始自何时”?但1971年6月出版的《台湾省通志》却明确记载北极殿、灵祐宫均建于永历二十五年,即康熙十年(1671年),70年代发表的其他论文亦多沿此说,记康熙十年建。但根据王忠孝《东宁上帝序》,可证实上述记载都是错误的。忠孝系于康熙三年(1664年)四月渡台,康熙五年(1666年)四月去世,而上帝庙系忠孝到台后才开始兴建的,并为之作序。“迩者,……遂有建庙之募,属余为之引”。故建庙时间肯定在康熙三年四月之后,康熙五年四月之前,即在康熙四年(1665年)前后建成,《台湾省通志》等书记载康熙十年建,显误。
  台南上帝庙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道光十八年(1838年)五月所立《大上帝庙桐(铜?)山营四条街公众合约》碑内记:“询诸父老,或云有桐[铜]山人携带神袋到此灵感,里众乃为建庙;或云明裔朱氏名懋收来其地祀神灵感,里众乃以其地建庙,兼塑其像于西廊。二说未知孰是?”但《东宁上帝序》对此已做了明确回答:“迩者,总戎林君,提兵入内地,舟泊铜陵,见荒庙中有真武尊像在焉,遂奉以东。其同事黄君者,铜人也,曰:“此吾里夙所敬者,神与人若相巧然,遂有建庙之募,属余为之引。余从不能作募,言以自家力不能舍,未有劝人舍者。独以东宁庙宇绝稀,偶有尊严显设,殊足起人敬畏,则此举亦创见也。”可见系郑氏军官林某及其部属铜人黄某到铜山铜陵(今东山县铜陵镇),从迁海后已荒芜的东山上帝庙中,将上帝神像接奉到台南镇北坊建庙崇祀,即今台南市民族路208巷31号的开基灵祐官(小上帝庙),郑氏政权见玄天上帝系明朝的保护神,旋于东安坊建北极殿(大上帝庙)崇祀(今台南市民权路89号)。《序》中所言总戎林君,应系指郑氏镇将林陞,他于康熙四年负贵镇守澎湖等岛屿,时常到沿海铜山等处侦察,经部属铜人黄某介绍上帝的灵验,遂有将上帝神像移祀台南之举动。查铜陵大庙头,明成化四年(1468年),由总兵黄廷标倡建北极殿,祀玄天上帝。林陞即将此庙的上帝神像移祀台湾。可见,台南的上帝庙并非由铜山民众携神袋来台崇祀,亦与明裔朱氏无关。
  大小上帝庙建立后,历经多次重修,小上帝庙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经总镇张玉麟重修。大上帝庙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经知府蒋毓英重修,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里众重建,雍正八年(1730年)知县唐孝本勘断庙左旷地一所起盖店屋20间,将年纳地税银供该庙香灯费之用。咸丰四年(1854年)、同治二年(1863年)、1927年、1947年、1960年又经多次重修,崇祀不衰。
  现存大上帝庙中的“威灵赫奕”匾,系明永历二十三年(康熙八年,1669年)由宁靖王朱述桂所题,乃台南市最古最具历史价值的匾额。另有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由福建分巡台湾厦门道陈璸所题“辰居星拱”匾。小上帝庙存有道光十五年,(1835年)由贵州陈炳极所书“赫声濯灵”匾,另有总理职员詹廷贵之“天枢北极”匾。不但郑氏时期对上帝十分崇祀,以后历代亦崇祀不衰。不但台南市建有多个上帝庙,全台湾各地亦纷纷建庙崇祀。据统计:1918年全台湾有172座上帝庙,1930年有197座,1960年有267座,1966年有270座,1975年有375座,1981年有397座,庙宇数目不断增加,至今崇祀不衰。

附注

【文章出处】:郑成功网站 【文章作者】:陈在正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教授。 【整理】:刘小龙引自07/08/2004/华夏经纬网

知识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1-22辑合刊

《東山岛文史第21-22辑合刊》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山县委员会提案与文史委员会

本书记述了东山岛的文史资料,其中包括史海探幽、关帝文化、东山与台湾关系、铜海吟笺、人物春秋、岁月回眸的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在正
责任者
王忠孝
相关人物
郑成功
相关人物
蒋毓英
相关人物
高拱乾
相关人物
张玉麟
相关人物
林陞
相关人物
唐孝本
相关人物
朱述桂
相关人物
陈璸
相关人物
陈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东山岛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
铜山区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
澎湖县
相关地名
东宁市
相关地名
东山区
相关地名
海东市
相关地名
安平县
相关地名
铜陵市
相关地名
台南市
相关地名
东安区
相关地名
铜陵镇
相关地名
台南市
相关地名
郑氏镇
相关地名
大庙镇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贵州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