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长廷祖墓祖居考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1-22辑合刊》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190
颗粒名称: 谢长廷祖墓祖居考述
分类号: D618
页数: 10
页码: 146-1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关于东山县发现台湾政要谢长廷祖墓的详细调查研究,包括对谢氏的世系问题、祖墓情况、祖居的发现和谢氏先祖的事迹等内容。这些内容详尽地描述了对谢氏历史的深入探索,以及所发现的墓葬、祖居和神主等实物。这些调查结果向人们展示了谢长廷的家族历史和祖籍地在东山县的重要证据。
关键词: 谢长廷 祖墓祖居 台湾历史

内容

2007年10月10日至12日,笔者率东山县政协文史委、台侨委和县台办、县文化局诸同志,在东山五常堂谢氏理事会秘书长谢玉三等同志协助下,对新发现的台湾政要谢长廷祖墓——铜钵净山顶清代“诰封武功将军”谢光玉墓、龙潭山南麓“诰授武功将军”谢建雍(绍周)墓进行深入的田野考察研究,同时又在铜陵镇顶街箭场发现谢氏祖居,并进行勘查考证,经细致的采访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最终认定台湾政要民进党谢长廷祖籍地就在东山县,其开台始祖故居“武功第”在东山县铜陵镇顶街箭场的事实。现将考查情况记述如下:
  一、祖籍地与世系问题
  有关台湾政要民进党谢长廷的祖籍地问题,近年多有争议,一说在漳浦,一说在南靖,更有说在同安,莫衷一是。现据台湾谢氏源流委员会寄请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谢氏委员会协助寻查谢长廷祖籍地的函件提供的可靠信息资料,说是在“诏安二十六都”,并提供了谢长廷的家族世系:
  “(开台祖)光玉——建雍(小名“虎鱼”)——陞源——庆瑞——五珠——泮水——仁寿、长廷”。
  台湾的资料表明:谢长廷先祖(开台祖)名字叫谢光玉;光玉之子谢建雍,小名虎鱼,清代在台湾澎湖任协台;建雍之子谢陞源,为沪尾(今淡水)守备(五品);陞源之子谢庆瑞;庆瑞有三子,季子叫谢五珠;五珠有三子,长子叫谢泮水;泮水有二子,长子叫谢仁寿;谢长廷是他的次子。
  东山五常堂谢氏理事会根据收集整理的《东山谢氏历代名人》资料和已发现的谢氏祖墓碑文内容,提供了有关谢长廷先祖谢光玉及其子谢绍周(建雍)坟墓在东山的信息资料及其家族世系:
  “光玉——绍周(俗名虎鱼佬)——蒲(出嗣)、陞源、士艾、陞魁——康、福、寿、宁”……
  东山的资料表明:谢光玉之子谢绍周;绍周有四子:长子谢蒲,出嗣,次子谢陞源,季子谢士艾、四子谢陞魁;其孙谢康、谢福、谢寿、谢宁”。
  对照东山与台湾两地的谢氏谱系资料,谢长廷的先祖(开台祖)第一世谢光玉和第三世谢陞源名字完全相符,然而第二世名字台湾方面是建雍,东山方面是绍周。我们从方志资料得知,东山清代有个谢建雍,曾任台湾安平副总兵,建雍与绍周尽管两地所称俗名基本相同,但是否同一个人,一是名一是字呢?文献史料均无表明。还有,谢陞源之子台湾方面只一个,叫谢庆瑞,东山方面是四个,叫谢康、谢福、谢寿、谢宁;谢庆瑞是否为其中之一,也是名与字之别呢?其余三个为士艾、陞魁所生?
  此外,台湾方面提供的资料说谢长廷祖籍地是在“诏安二十六都”。经查,东山于清雍正十三年起至民国五年(1916年)属诏安县辖,而人们常识中诏安只有一至五都,没有二十六都。我们再次查阅文献史料,发现《东山县志》(卷一,政区,44P,1994年版)载有:“东山岛宋时全属漳浦县安仁乡思政里。元袭宋制。明代,铜山所划属漳浦县六都,余者为漳浦县五都(明嘉靖九年划归诏安县五都)。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铜山所划属诏安县辖地,时,东山岛有17个保”。“铜山保(铜山、东坑尾)属诏安六都五图辖。”“民国五年(1916年),东山独立建县。”——原来,清代的诏安县尚有一个“六都”!所谓“二十六都”应是“六都”之笔误或口误。诏安六都即为旧时的铜山所及东坑尾,即今东山县铜陵镇。
  尽管以上实物资料似乎可以表明谢长廷的祖籍地就在东山,然而,某些别异的问题还须进一步查证。最重要的是,谢氏祖墓找到了,祖居又在哪里?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山谢氏谍谱至今无法找到,我们仅能从现存的实物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
  二、谢氏祖墓的情况
  在东山五常堂谢氏理事会同志的引领下,我们先来到铜钵净山院,沿院边小路登上净山,谢长廷的先祖谢光玉墓就葬在净山顶。墓葬整体现基本保存完好,墓身为葫芦形,土灰结构(俗称“糯米炼”),座东北朝西南,四周植有相思树,面对东山岛主峰苏峰山。墓碑为青石雕制,高63.5公分,宽42.5公分,厚11公分;碑上刻镌文字(竖排)——
  皇清(碑额)
  道光拾叁年癸巳梅月吉旦
  诰封武功将军光玉谢公之墓
  孙:陞、艾、魁;
  曾孙:福、寿仝立石
  考查完谢光玉墓,我们转到铜钵村西面的“西崎尾”的地方,谢长廷家族的开台祖谢建雍(绍周,绍州)墓葬在龙潭山南麓一处土名叫“石佛边”的地方(铜钵村口西铜公路西侧),为豪华型古墓建筑,占地面积约有200平米以上,墓葬整体现基本保存完好,土灰结构(俗称“糯米炼”),座北朝南,面对台湾海峡。墓埕开阔,现存有石烛、石墩、小石狮各一对(据说墓围内尚有一对大石烛旧时被盗走);墓碑为漳浦梁山青石雕制,雕有花边,宽96.5公分,高67公分,厚11公分,显然是显宦佳域。石碑曾被盗墓者撬过,倾斜,后经谢氏后裔发现扶正修复,故原为阴碑,现成阳碑。碑上刻镌文字(竖排)——
  皇清(碑额)
  道光癸已年梅月
  诰授武功将军绍周谢公佳域
  出嗣子:蒲;孝男:陞源、士艾、陞魁;
  孙:康、福、寿、宁立石
  墓碑刻载文字与东山五常堂谢氏理事会提供的资料文字没有差异。但此墓碑上刻书“武功将军绍周谢公”,这“绍周”到底是否即是建雍,还是没有发现任何文字可以说明。为了尽快弄清此一问题,我们交代东山五常堂谢氏理事会的同志,尽量想办法协助找到谢长廷家族的祖居和谢光玉、谢绍周的神主。
  三、谢氏祖居的发现
  10日中午,谢玉三先生挂来电话告诉我们,他们根据历年铜陵镇城脚箭场谢氏后裔都曾来到铜钵净山祭扫谢光玉墓和到龙潭山下祭扫谢绍周墓的线索,终于在铜陵找到谢长廷家族的祖厝并发现其先祖的神主牌。一会,我们赶往铜陵,来到位于铜陵镇顶街城脚箭场(即旧铜山所城脚下南门海边)门牌469号的一座古旧大厝,名叫“武功第”,由谢氏后代居住。
  自明以来,铜山所城(即今铜陵镇)为海峡军事重镇,同时也是岛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与人口中心。据传,“武功第”谢氏一脉于乾陞年间入现址开居。
  谢氏祖居“武功第”座北朝南,一厅四房“双眼”式清代建筑,总面积约140平米(尚有后落一座,旧时已转卖他人)。现存前座有大厅、左厢前后房、右厢前后房、大院、伸脚(左侧旧为马房)等。据说,过去的大厝前还竖有石旗杆。大厅门额灰塑匾题书“总戎遗泽”四个蓝色大字。与东山百姓所有家庭一样,祖居中堂挂有关帝神像。历经沧桑风雨,“武功第”部分虽经修缮,但故貌依然,中庭已显破败,居住于此的谢氏后代传人保守着这份古老的祖业。
  谢氏后人的长辈洪花(女,又名林香,现年94岁,大房)、李丝(女,现年81岁,二房)及其下一辈的邱许和尚等人接待我们,今年40多岁的邱许和尚告诉我们:谢氏先祖留居铜山“武功第”一脉后来无子嗣;到我曾祖父这代养有二女,一姓刘,一姓周,长大招婿进门以传谢氏香火。刘氏女招来的姓邱,与刘氏婚后不久即不幸去世,子嗣无传。刘氏只好又抱一姓许的“媳妇仔”来养,长大招进一位姓邱的男子,这姓邱的男子即今邱许和尚的父亲,故此,“和尚”既姓邱又姓谢,他与族亲们守着这份谢氏祖业,侍奉祖宗香火;年年清明都到铜钵上山扫墓祭祖。现居住在谢氏祖厝的共有两大房传嗣亲人,部分后代已发展到外面盖了新房。
  “武功第”大厅“公妈龛”上安放着谢氏祖宗神主。我们先请洪花老人上香,向祖上神灵说明来意,然后,小心翼翼地取下“谢光玉”和“谢建雍”的神主牌。
  谢氏开铜始祖谢光玉神主牌为樟木制,雕龙花边,上面板芯文字(阳刻,竖排,下同):
  皇清(牌额)
  诰封武翼都尉光玉谢公
  三品淑人端恪林氏
  孝男:建明、建雍 出嗣子林懋、螺生
  孙:陞、蒲、艾、魁 仝奉祀
  卸下神主面板芯,底板左侧墨书——
  生于乾隆庚午x月x日x时(具体月、日、时此略,下同——笔者)
  故父讳石字光玉行五
  右下侧另镶有一块红色贴板,上书——
  皇清(牌额)
  显妣待赠慈惠谢母林氏神主
  孝男:自西(建明)、自东(建雍)、
  出嗣:南(林懋)、自北(螺生)
  孙:蒲、艾仝奉祀
  二世祖谢建雍神主牌也是雕龙花边,上刻——
  皇清(牌额)
  诰授武功将军建雍谢公神主
  出嗣子:蒲
  孝男:陞源、艾、陞魁
  孙:福等仝奉祀
  面板因年久稍有变形,费了好多心思才卸下板芯,但见底板上书——
  生乾隆庚子四十五年x月x日x时
  父讳绍州公武义将军行一
  葬在卒道光辛卯十一年x月x日X时
  (笔者注:神主牌的“绍州”与墓碑上的“绍周”同音。)
  我们终于查证清楚,谢建雍的名讳就叫绍周(绍州),生于乾隆四十五年,即公元1780年,卒于道光十一年,即公元1831年。其父谢光玉生于乾隆十五年,即公元1750年(卒年无记载)。谢光玉30岁时生下建雍。谢建雍仅享寿51岁。从墓碑文字内容看,可能是他死后二年(道光十三年,即公元1833年),骨骸由其子孙迁回故乡安葬于现址,与其父亲谢光玉墓相距约1000米之遥。谢光玉、谢建雍父子的坟墓同一年月(道光十三年癸已梅月,即为公元1833年农历四月)修造。从立石的子孙名字看,极大可能是谢建雍之子陞、艾、魁带父亲骨骸回东山安葬,同一时间重修了祖父谢光玉的坟墓,故谢光玉墓碑上刻书:“孙:陞、艾、魁;曾孙:福、寿仝立石”
  从其祖墓碑文与神主牌记载的文字内容,我们看到,谢光玉生有四个儿子:建明、建雍、林懋(出嗣)、螺生(出嗣);谢建雍也生有四个儿子,长子蒲(出嗣)、二子陞源、三子士艾、四子陞魁;并有四孙:康、福、寿、宁(开台四世祖谢庆瑞应是其中之一的名讳)。谢长廷系谢陞源一脉的子孙。现在可以认定,谢长廷是东山铜陵(旧铜山)“武功第”谢氏一脉于清代入徙台湾的后裔,是谢氏开铜七世孙、开台六世孙。
  四、谢氏先祖的事绩
  铜陵顶街“武功第”因谢氏开居铜山的二世祖(开台一世祖)谢建雍被清朝廷诰授为“武功将军”而得名。同时谢建雍的父亲谢光玉(开铜一世祖)也被诰封为“武功将军”(又称“武翼都尉”)。
  谢建雍具体何时入台无从稽考,根据有关史料提供的信息推测,谢建雍大约于清嘉庆年间入伍赴台湾任职。所有方志均查无有关谢建雍入学科考的记载,唯《东山县志》(民国稿本,李猷明纂)记有“谢建雍,任台湾安平等处副总兵”一行文字。据此,谢建雍应是行伍出身,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极大可能是参加铜山营班兵出戍台湾,因立有战功而擢升将官,历任台湾安平(今台南)守备、艋舺(今台北)营水师参将、安平左营游击、澎湖游击、安平水师副总兵等职——
  查《福建通志》、《台湾省通志》、台湾《淡水厅志》等史籍,我们得知:谢建雍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分别先后在福建沿海和澎湖、台湾安平、沪尾(今淡水)、艋舺等地任外委、游击、守备、参将、水师副将等。《淡水厅志》(卷八)有记:嘉庆十三年,淡水厅添设艋舺营沪尾水师守备,“谢建雍,(嘉庆)二十年署”;“道光四年改升艋舺营水师参将”。台湾彰化《鹿港镇志》记:道光二年“八月,谢建雍由守备护理水师左营游击”。《重修台湾省通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4年版,刘宁颜编)载有:谢建雍,本籍福建,行伍出身,于1829年(道光九年)奉旨接替邵永福担任台湾水师协副将。是年五月,升艋舺营参将。
  另据《清实录·仁宗实录》载:清嘉庆二十二年十月(1817年),时任台湾守备的谢建雍因“拿获洋盗出力”“得旨嘉奖”,嘉庆帝赏戴花翎。《清实录·宣宗实录》也载有:道光六年(1826年),“台湾漳、泉、粤三籍民人械斗”滋蔓……已“升补澎湖游击的谢建雍带兵三百名,(从澎湖)渡台防堵。”此外,东山关帝庙(铜陵武庙)道光十二年所立《重修武庙碑记》上镌有“……安平左营游击谢建雍捐银二十二圆”的文字内容(谢建雍卒于道光十一年,武庙重修在道光八年即有募捐,碑记为重修完工后所立)。
  五、谢氏原籍的调查
  有关谢长廷家族开台始祖东山铜陵“武功第”谢氏的原籍情况,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至今尚无法查明。
  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对东山实行迁界禁海政策,逼迫全岛人民入徙漳州、潮州内地,岛上城居尽毁,文献尽失;康熙十九年(1683年)复界后百姓重返家园“十仅二三”,各姓牒谱所存无几。原传铜钵谢氏曾存一册族谱,经“文革”破“四旧”焚书,今虽多方努力寻找也不见踪影。有关“武功第”谢氏的原籍情况,现仅能从民间口传入手调查,说法有二:
  一说为东山五常堂谢氏由铜钵村开居进入铜陵的衍派。据东山谢氏五常堂新近编印的《铜钵村谢氏五常堂源流》资料言:明嘉靖年间,“海澄县三都石塘村(今厦门市海沧区石塘村)九世祖谢却公和漳浦县赤湖锦湖洋美石九世祖先后迁居诏安县五都铜山铜钵村(今东山县康美镇铜钵村)”,开张五常堂……“清朝初年,(五常堂另有一支)乌山派分迁铜山顶街(今铜陵镇顶街)……”(查锦湖洋美石《谢氏族谱》和海沧石塘《谢氏家乘》(乾隆间石印本)原始资料,东山铜钵五常堂由石塘谢氏九世和洋美石谢氏九世传入开基一说存有诸多疑异,需待进一步查证)。
  另一说为东山铜陵城内北门(铜山古城北门内)谢氏分支一脉于清初东山复界后从内地回迁铜山城外(即今铜陵“城脚”箭场,属顶街社区),开居“武功第”。据田野口碑所载:北门谢氏为明代铜山守御千户所驻城官兵谢氏后裔。查东山方志:原铜山百姓在明一代世袭军籍,多为驻防铜山城的莆仙(今莆田、仙游)籍官兵的后代。
  以上二种有关“武功第”谢氏原籍的说法至今均找不到任何原始确切的文字资料和实物资料可以证实,容待后考。
  (2008年8月改定)

知识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1-22辑合刊

《東山岛文史第21-22辑合刊》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山县委员会提案与文史委员会

本书记述了东山岛的文史资料,其中包括史海探幽、关帝文化、东山与台湾关系、铜海吟笺、人物春秋、岁月回眸的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小龙
责任者
谢玉
相关人物
谢长廷
相关人物
谢光玉
相关人物
谢建雍
相关人物
谢陞源
相关人物
谢庆瑞
相关人物
谢五珠
相关人物
谢泮水
相关人物
谢仁寿
相关人物
谢绍周
相关人物
谢士艾
相关人物
谢陞魁
相关人物
孙谢康
相关人物
谢寿
相关人物
谢宁
相关人物
林懋
相关人物
李猷明
相关人物
邵永福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东山岛
相关地名
东山区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铜陵镇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
同安区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
陞源
相关地名
泮水乡
相关地名
仁寿县
相关地名
安平县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安仁县
相关地名
铜山区
相关地名
五都镇
相关地名
铜钵村
相关地名
大石乡
相关地名
梁山县
相关地名
铜陵市
相关地名
所城镇
相关地名
台南市
相关地名
台北市
相关地名
澎湖县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彰化县
相关地名
鹿港镇
相关地名
武庙镇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潮州市
相关地名
上城区
相关地名
三都水族自治县
相关地名
石塘村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海沧区
相关地名
康美镇
相关地名
海沧区
相关地名
石塘镇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