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岛香花僧音乐浅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1-22辑合刊》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180
颗粒名称: 东山岛香花僧音乐浅探
分类号: J608.2
页数: 5
摘要: 这是一篇关于闽南香花僧佛教派别及其音乐赞调的文章。文章介绍了香花僧的来源、意义以及音乐赞调的形成与发展,并描述了其在宗教仪式和民间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指出香花僧音乐赞调面临失传的危机,呼吁社会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文章充分展现了香花僧音乐对于民间文化和宗教传统的重要性。
关键词: 香花僧 佛教音乐赞调 传承与保护

内容

在闽南佛教界至今仍保留有一种几乎绝迹的特殊的佛教派别——香花僧。据1994年出版的《东山县志》记载:“明末清初,南少林武僧道宗(万五、达宗),从兴化来铜山组织开展‘天地会’活动。此组织以僧侣为业作掩护,取名‘香花僧’,旨在‘反清复明’。”可见,闽南香花僧的发祥地就在东山,而后向闽南和海外衍播发展的。何谓“香花”?一、佛典《大疏演奥钞卷一》单独解释:“香”为精进之义;“花”为万善之行。“香花”由此可解释为:精进万善之行。二、“香花”又称“香花佛事”,是指流传在闽南地区的一种佛教科仪。
  东山香花僧音乐的形成与发展
  佛教认为,音乐有“供养”、“颂佛”作用。《法华经·方便品》云:“歌呗颂佛德,乃至一音,皆已成佛道。”据传东山香花僧音乐赞调的形成,一方面源于明朝年间由泉州大开元寺常岌和尚法裔寂静禅师传入的。寂静禅师以寺庙为课堂,招引僧众,传授唱念,渐渐得以发展。另一方面是明清时期,东山港海运业较为发达,莆田、泉州一带商贾云集东山并传入南音和梨园戏曲。佛曲、南音、梨园戏唱腔传入东山后,经历代僧侣不断改进、渗入,尤其是引腔转接、高低引韵和经词装饰语气方面,吸收了戏曲传统曲牌的精华,并与本地民歌相结合,使之腔调韵味更具浓郁的地方色彩,板式品种更为丰富,乐器组合更为多样,演奏手法运用更为完善,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东山香花僧音乐赞调。
  东山香花僧音乐赞调不仅用以弘法传教,也广泛应用于当地的婚丧喜庆,与民间日常生活相融和,因此成为社会音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僧侣们不但在岁时节日举行俗讲,组织社邑,定期斋会唱念;常聚寺内,传授唱念,赏花唱戏。此外,僧侣们还不辞劳苦,游行村落,以最通俗的形式劝善化恶。如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他们2入一组手拿法器,沿街串巷,为居家举行“洗佛”和“唱香花佛歌”活动,为民众祈求安康幸福,艺僧们高超的音乐技艺和他们的善举受到民众的欢迎,久而久之一些常听者也会唱念香花佛歌。东山香花音乐赞调有100多首,且独创了香花板《焰口》及所有大小法会的全套唱诵。创作上,香花僧侣们以民间古典或宫廷乐曲改编而成,优美的歌词,动人的乐谱,以此来传诵佛教,弘扬大乘宏愿。香花僧还在闽南一带独创了农历七月的“无遮法会”、“孟兰盆会”、“蒙山施舍法会”等佛教轨仪。
  东山香花僧独创的香花僧音乐赞调,分为“北赞”和“南曲”两种。北赞以“禅和板”为主,南曲以“香花板”为主。北赞主要用于功课唱念,采用闽南语发音,旋律以庄严徐疾低昂、婉转悠扬见长,绕有雍容清雅之风,但曲调较为平稳,板拍比较原则。唱词有忏会、赞偈、佛曲、金刚卷、祈祷、祝诞等。赞曲有《炉香赞》、《祈祷赞》、《药师赞》、《赞佛偈》、《戒定真香》、《伽蓝赞》、《祝诞赞》等,一般应用于做红喜事,如“做醮”、“庆成”、“开光”、“祈安”、“谢土”、“安龙”、“供天”等;南曲即“香花板”主要是应民间要求,赴世俗佛事所咏诵,故又称“本地板”。其曲调拍子变化多样,有快板、慢板、倒踏板、赶板、谣板之分。香花板是一种节奏活泼紧凑、氛围热烈,情绪昂扬的乐曲,其旋律具有跳跃性,且装饰音和加花音较多,再加上在法器的配合,故显得更加欢快、热烈。曲目有《水车歌》、《三奠酒》、《五尊佛》、《相思引》、《海会音》、《大挑》、《小挑》等等,一般用于做白事,如“割阄”、“引亡魂”、“入殓”、“超度”、“打水湖”、“转藏”、“打地狱”等。几百年来,香花僧音乐一直盛行于东山、平和、漳浦、云霄、诏安等地并流传至台湾地区。
  东山香花僧音乐赞调唱诵时,均配以法器、乐器演奏,法器有引磐、鼓、木鱼、大磐、大小钹、大钟、碧板、唢呐等,艺术风格与梨园戏相似。而笛套锣鼓以唢呐为主奏,古朴、幽雅。由于板式节奏灵活多变,层层推进,并以催奏形式塑造高潮,使之达到淋漓尽致的效果,更显得和谐悦耳,深具南派韵味。1955年12月,东山古来院香花僧正勋、宗麒禅师应邀赴京汇报表演了东山香花僧音乐,受到表彰。至今宗麟禅师儿子家里仍珍藏着这张奖状。
  东山苦菜寺和古来院历代僧人始终坚持以“祖训”为宗旨,以香花为佛事,上传下接,始终保持唐朝佛教音乐原汁原味的唐韵风格。相继涌现出正勋、宗麒、宗麟、长命、正达、定贞、心芳、贺莲、养溏、舜贤、拱清禅师等一批德高望重、造诣很深的香花名僧,在闽南一带颇有影响。
  东山香花僧音乐的现状
  自古以来,香花僧音乐和许多曲艺一样,均依靠师徒“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进行传授,其曲谱全以手抄本传世。据东山苦菜寺常住发僧宏净介绍,目前东山香花僧音乐赞调已濒临失传。如北赞中的《五更叹》:“一更漏声悲,孤灯独照灵帷……二更冷清清,空阶少个人行……三更月朦胧,亡灵一去无踪……四更别离多,人生能有几何……五更夜将阑,香烧烛尽灯残……”《十报恩》:“一报天地盖载恩……二报日月照临恩……三报国王水土恩……四报爹娘养育恩……五报祖师传法恩……六报护法护持恩……七报坛那都承供……八报八方施主恩……九报九祖生净土……十报十类早超生……”曲调沉郁、哀婉、缠绵,颇有佛家悲天悯人的情怀。遗憾的是,这些佛歌已经失传。此外,北赞中的《三斟酒》、《一生浮世》、《生死事》、《地狱天堂》、《冷淡家风》、《不念荣华》、《静住幽居》、《一盏孤灯》、《独坐孤峰》、《森木林》、《北赞咒语》;南曲中的《牙鼓令》、《剔银灯》、《玉皎枝》、《浪淘沙》、《下山词》、《北赶》、《园内花》、《三教道情》等许多佛歌也已经失传和濒临失传。
  “汉宫幽怨胡笳恨,千古谁识角徵音”。东山香花僧音乐赞调,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曲艺风格,成为闽南一带香花僧音乐的发祥地。由于赞调深受地方语言和地方音乐的同化和影响,吸收和渗透而独具一格,成为闽南地方民间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保留了我国古代音乐许多活化石资料,是我们研究民间音乐的极为难得的宝贵资料。然而一批有造诣的老香花僧相继去世,他们掌握的丰富艺术精华也随之失传,加上抗日战争时期和“文革”的摧残,那些珍贵的香花僧佛歌《曲谱》和手抄本被付之一炬。改革开放后又没有及时进行搜集、整理和保护,使之受到很大的冲击而濒临灭绝!在东山苦菜寺,笔者亲眼目睹宏净和尚珍藏的这些佛歌手抄本,可惜这些佛歌有词无谱。目前,东山只有苦菜寺香花僧在颂佛功课和应民间要求赴世俗佛事等活动中,依然保留着唱念香花僧音乐赞调,但因后继乏人而面临失传,前景堪忧。如今,能较全面懂得香花僧音乐赞调者已是为数不多,抢救难度很大。在苦菜寺只见宏净和尚依然执着,无怨无悔,积极抢救。笔者呼吁对香花僧佛教音乐的搜集、整理、抢救、研究,已是当务之急,建议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给予保护,这对继承和发展民间音乐文化遗产,对研究南少林与天地会历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2007年12月

知识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1-22辑合刊

《東山岛文史第21-22辑合刊》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山县委员会提案与文史委员会

本书记述了东山岛的文史资料,其中包括史海探幽、关帝文化、东山与台湾关系、铜海吟笺、人物春秋、岁月回眸的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黄辉全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东山岛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