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人民移居开发台澎的史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山文史資料第十四·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169
颗粒名称: 东山人民移居开发台澎的史迹
分类号: D618
页数: 3
页码: 194-1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东山岛与台湾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历来是漳南重镇。根据文献资料,东山人民有六次迁移台湾的经历。其中,宋祥兴元年东山人民因避元兵屠杀大批迁往澎湖,而后转入台湾;明嘉靖年间,铜山游兵因戍守需要大部分留居台、澎;崇祯初年,闽省闹旱灾,郑芝龙鼓励闽南人赴台开垦渡荒;明末郑成功抗清复明,东山人为之效力;施琅平台后,解除海禁,福建沿海各地均有人移居台澎,其中又以铜山人为多;1949年至1950年5月初,国民党军撤离大陆,退踞台湾时抓走东山子弟近4000人。
关键词: 东山县 人民移居 台湾

内容

东山岛,与台澎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历来是漳南重镇,并多次遭受战祸的洗礼。至今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中有所记载,但残缺不全。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的发达,考古事业的发展,人们才逐渐发现东山在一万多年前是和台湾连接在一起的,有一条陆桥横贯于两地之间,称“东山陆桥”。东山先民古越族人就是通过陆桥迁徙台湾,成为高山族一支族经同化而告消失。在陆桥上发现的古人类残骸化石,经碳测证实和台湾台南左镇人血缘相似,证实了东山先民和台南左镇人是同一族系。然而,汉族的东山先民,又何时迁移台湾,和高山族人共同开发台澎呢?根据文献资料的记载,东山人民有六次迁移台湾。
  第一次是宋祥兴元年(1278年),武翼都尉陈源霖(漳浦赤湖人)护宋帝昺入浦,奉旨领水师镇驻东山,卡咽喉水道。二年四月(1279年),元兵攻东山,都尉因兵寡粮绝,血战捐躯。东山人民为避元兵屠杀,大批人驾舟逃往澎湖,而后转入台湾,与土著共同开发台湾。清范咸编修的《台湾府志》亦印证“台湾土著种类各异,有土著者,有自海飘来。及宋时零丁洋之败,遁亡至此者,聚众以居,男女分配。”这是有关东山人民最早移居入台的文字记载。
  第二次,是守台、澎大批铜山游兵奉关帝入台。明嘉靖年间,铜山水寨增设游兵营,管辖台湾淡水、凤山、澎湖。铜山岛民户有三丁者抽一服役,参加水操戍守,三年期满,换班退役。当时,参加水操员丁,胸前挂“铜陵关圣帝君”香火,祈保平安;挂天后宫妈祖香火,祈保海航无事;挂吴真人香火,祈求消灾不染疾病。退伍后,大部分游兵留居台、澎,与土著结婚,开垦蕃社荒野,建庙尊祀关帝,建起东山关帝信仰文化传播台湾的第二站。
  第三次,崇祯初年,闽省闹旱灾,郑芝龙向福建巡抚建议,提出愿以“一牛三银”鼓励闽南人赴台开垦渡荒。东山港西、湖尾、康美等村的陈、林、黄、何、王村民相继移居台湾,姓林的在澎湖建林投村,姓陈在台南建田中央湖尾社,建起家族亲谊,互济互助,聚众垦荒建村,传衍子孙。
  第四次,随军入台,明末郑成功以金、厦、南、铜为抗清根据地,铜山有议之士组织家乡子弟,接过黄道周抗清复明旗帜,参加郑氏抗清行列,随军入台。郑成功的中书舍人陈骏音,东山人,入台后,忠诚于郑氏父子,没有贰心,紧密配合陈永华,筹谋帷幄,为开发台湾,发展农业,建设文化教育事业,立下功勋,成为开发台湾功臣之一,台南功臣庙有其神位。
  第五次,施琅平台后,再次把东山与台湾航道连接起来。清政府解除海禁,福建沿海各地均有人移居台澎,其中又以铜山人为多。嗣后,官兵驻防,就地娶妻生子,安家立籍。”东山名儒陈百衡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游览台湾,因博学多才,被邀任延平教谕。他大兴教化,设立痒序,广纳庶民子弟入学,促进台湾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铜山人陈池,清光绪年间累升武略骑尉澎湖左营。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帝国主义进攻澎湖,宋将周振邦不战而逃,陈池孤军奋战;但清政府腐败无能,割地求和。陈池知事不可为,忍痛解甲,蛰居澎湖,后因殇国忧民而殁。其孙陈锦泉为台湾名医;曾孙陈弘仁,为台湾著名检察官,深受人民爱戴。
  清末及日踞时期,东山人在澎湖经营饼业,如亦发,云珍、乾利、合利、兴盛、清心、泉利等大饼店,出产铜山名饼,销售全台,且联合成立全台饼公会。
  第六次,1949年至1950年5月初,国民党军撤离大陆,退踞台湾时,抓走东山子弟近4000人。四十多年来,各有不同变化,大部分离开军旅生活,留居在台湾各县、市、村庄,建家立业。据调查,东山人深知科学文化知识重要性,节衣缩食,竭力培养造就子女成才。现在在台二代子女有9628人,居博士、硕士、学士者1512人,其中有成就的科研人员268人,教育界172人,商业界1194人,事业技工2146人;共计具备大专程度5911人,占总人数的61.3%,他们对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都起着一定作用。

知识出处

东山文史資料第十四·十五辑

《东山文史資料第十四·十五辑》

本书收录了水调歌头·香港回归感赋、七律·欢呼香港回归、临江仙·迎香港九七回归、七律·庆香港回归、东山建县始末、八十年的路、1950年后到东山岛视察的中央和省领导人、纪念东山建县八十周年诗词一束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汉波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