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东山关帝庙·台湾关帝信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山文史資料第十四·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159
颗粒名称: 关公·东山关帝庙·台湾关帝信仰
分类号: B933
页数: 8
页码: 120-1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关公神是由三国时期蜀国武将关羽神化而来的。他是一个武艺高强、正直勇敢、忠诚义气的形象,被人们崇拜和信仰。在福建、台湾等地,关公庙建造和关公的信仰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这种信仰源于民众对海上贸易和生活安全的需要,同时也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利用和宣传。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关公的信仰在台湾得到更多关注和发展。
关键词: 关公神 关羽 台湾信仰

内容


  谁都明白,关公神是由关羽神化来的。
  关羽字云长,今山西解虞县人,三国时蜀国武将,相貌堂堂,膂力过人,年青时就练就一身好武艺。平时见义勇为,好打不平,常常因此给家里父母招来许多麻烦。父母怕他在外面闯祸,常把他关在家里,可怎么也关不住他。一次,关羽偷偷出门,看见县令的小舅子强娶民女,借势欺人,民女的父母受欺,抱头痛哭。关羽见了怒不可遏,拿着剑冲入县衙,当场杀了县令和他的小舅子,而后只身逃去潼关。关于这件事,《三国志》记载说,关羽于东汉末年亡命奔涿郡时,刘备正在招兵买马,积蓄力量。关羽与张飞一道前往投靠刘备。他们一见如故,立誓共生死,情若兄弟。此即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桃园三结义”。官渡之战前,刘备与北方的曹操曾有战事,刘备战败,关羽被俘。曹操眼见关羽作战勇敢,甚看重他,封他为汉寿亭侯,可关羽不干,仍去投奔刘备。刘备派他守荆州,其间他曾率军攻打曹营,水淹七军,斩庞德,一时威震华夏。后来,东边的孙权派员率军偷袭荆州,关羽自恃勇敢,骄傲轻敌,结果兵败,自己被杀,死于今湖北当阳玉泉山,死后被追封为壮缪侯。当地民众在他死处为他立祠以祀,以示对他崇敬和怀念。
  宋元明清,中国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城市日益繁荣,有些地方还发展起了商品经济,与此同时,社会风气也发生了变化。农村中破产的农民纷纷到城市寻找生活出路,为了保护自己,他们以各种形式组织起来,桃园三结义和关公的忠义思想,成了参加各种组织的人的精神支柱,关公信仰和关公崇拜成了一种社会现象。封建统治者为了收买民心,也顺着民情,不断加封关公,明清以后加上《三国演义》的影响,关公名声愈来愈大,崇拜的人愈益增多,到处建造恭祀关公的庙宇。各阶层、各行各业的民众,多向关公顶礼膜拜。
  人们总是崇奉自己认为值得崇奉的历史人物,把他们奉为神仙加以祭祀。关公正是这样被奉祀起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关公是一位五常兼备的武圣人,所谓千里寻兄可谓仁,华容释曹可谓义,秉烛达旦可谓礼,水淹七军可谓智,单刀赴会可谓信。对这样五常兼备的武圣人,人们崇拜他乃是很自然的。
  民众尊崇关公,封建统治者也褒封关公。因此,死后的关公其头衔多得令人数不清。民间除了通称关公,还有关帝爷、夫马公、武圣公、武王等,并把他与至圣先师孔子并肩而立,共奉于文武庙中。儒家顺着民意,称关公为文衡帝君、关圣帝君、关夫子,甚为褒崇。道教向把为民众做过好事、善事的历史人物尊为神灵,加以崇祀,对关公自无例外,尊之为伽蓝神、协天大帝、武安尊王、翊汉天尊、荡魔真君、伏魔大帝等,并以左玉皇称之,与玉皇平起平坐,以示尊崇之甚。佛教也不稍让,尊之为护法伽蓝、盖天古佛。关公成了万民同仰、三教共尊的超级偶像。这在中国还是为数不多的。
  二
  福建崇祀关公神当不迟于唐代,那是与汉人开发福建同步的。汉人开发福建,始于晋盛于唐。或说唐代陈政、陈元光父子开发福建南部时从中原带来关公神像,引来奉祀关公的香火,首先在闽南一带奉祀关公。宋元明福建逐步得到全面开发,经济得到巨大发展,与此同时,奉祀关公神遍布八闽大地。
  在福建奉祀关公神的活动中,引人注目的可提东山铜陵关帝庙。
  东山铜陵关帝庙也称武庙,座落于铜山古城东门,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历史记载,铜陵关帝庙与铜山城一起建造于明初洪武年间。为了防止倭患,洪武二十年(1387年),建造了铜山古城,并立祠以祀,祠曰保安堂,规模较小。到了明正德三年(1508),人们对保安堂加以扩建,历四年时间,至正德七年(1512)建成,庙名关王庙,依山临海,纵一百二十尺,横五十一尺,“王宫巍巍,廊腰缦回,阶级峻绝,中肃间门,莫是过也”。人称之为八闽关庙之冠,附近民众多前往烧香燃烛朝拜,远近府县民众亦多闻名而来祈祷问签,“祈者颂”,“问吉凶者赞羡”,“游玩者乐”,可谓盛况空前。
  铜山关帝庙建造后,历明、清、民国,多次修葺,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关帝庙修造后,一直是东山民众信仰关帝、崇祀关帝的活动场所。
  信仰,这是人们对无形力量、理想、学说、宗教神灵的敬崇和信服。而信仰的出〓山先是信仰者的要求,其次是被信仰对象值得人们信仰。东山民众对关公的信仰正是这二者的统一。这是东山地理环境和东山民众生活要求所需要的。
  东山地处海岛,民众多跟海洋打交道,或出海捕鱼,或从事海上经商活动,或出海从事其他工作,总之,离不开海洋。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在原始的海上交通条件下,面对大海的波涛,不免感到神秘和畏惧,人们除了加固行船,还希望有一种能救海难、保安全的力量帮助大家,以战胜各种灾难。而历史上不时出现的倭患和出没无常的海盗,也常常给人们带来许多麻烦,除了组织起来共同抵抗倭患的侵扰,对付海盗的抢劫,人们也希望有一种力量能帮助大家。而传说中的关公力大无比,能斩妖灭怪,保民平安。这正是东山民众所需要的。人们毫不犹豫地信仰关公。关公成了东山民众心里的一种依托,成了他们从事海上活动的一种动力。
  这是一种信仰,有人说是迷信。两者确实很难截然加以区分。在科学不发达,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年代里尤其是这样。如果撇开字面的争议,那我们可以这么说,东山民众崇奉关公,出自与自然作斗争的需要,出自与倭寇作斗争的需要,出自防海盗的需要,一句话,出自求平安的需要。
  也许东山民众开始时并未想到,他们信仰和崇祀关公的做法,加强了海峡两岸同胞的关系和联系。
  三〓现
  大体说,宋元明清间,随着大陆族移民到台开发宝岛,关公的信仰也从大陆传到了台湾。
  不久前的统计数字表明,台湾地区奉祀关公的庙宇——通称关公庙、关帝庙、武庙等,达350多座,其中以台南、宜兰、苗栗为最多。最古老的关公庙多集于台南一带,香火最盛的大体可数台北的行天官,关公神像最高大的是新竹青草湖后山普天官里的恩主公。恩主公系台湾前几年新塑的关公神像,高120尺,如果连同太师椅的座台也算上去,超过了150尺。这尊关公神像身着绣龙刺凤战袍,端坐太师倚上,气宇轩昂,犹如栩栩如生的天神下凡。
  台湾同胞对关公的信仰是普遍的,对关公的祭拜是隆重的。
  说到台湾同胞对关公的信仰和祭拜,自不能不说它与福建的关系,不能不说它受到福建的影响。
  台湾奉祀关公是与福建移民开发台湾同时,最初大体多只是烧香恭祀。最早建庙奉神像恭祀的,有说系于明永乐年间,时泉州移民从泉州土门关公庙分灵到彰化建庙以祀,因此有人称彰化的关庙为台湾的“开基武庙”。到了明万历年间,又有人从东山奉关公神像到凤山建造关帝庙以祀,文衡殿就是当年为恭祀从东山分灵的关公而建造的。这大体算是台湾南部最早的关帝庙了。不过,有明确记载的,台湾建造关帝庙的时间是十七世纪中叶郑氏政权时代,这是福建移民在台南建造的“祀典武庙”,是为东山关帝的分灵,当年依附于郑氏政权的明室宁靖王朱术桂还特地为这武庙写了“今古一人”的匾额。清政府统一管理台湾后,更多的福建移民来到台湾从事开发和建设,更多的人从大陆关帝庙分灵到台地建庙以祀,大多是从东山关庙分香的,这主要因为东山离台湾近,水上交通方便。
  奉祀关公神,在开发和建设台湾过程中曾起过积极作用。
  早期从大陆到台湾从事开发的,主要来自祖国东南沿海的闽粤二省民众。他们在开发台湾过程中,自始就在克服天灾、人祸中进行。在天灾面前,移民们感到无能为力,于是求诸超自然的力量,求诸神的力量。他们希望能得到神的帮助,以战胜各种天灾,因此向神灵烧香、做拜拜。他们崇祀从家乡带来的神灵,崇祀妈祖,为了航海安全,崇祀保生大帝和王爷神,为了除病消灾,崇祀关公,除了求平安,更多还在于崇敬他的人格。
  在台湾,关公一开始就是移民们的精神依托,而建造关公庙宇,除了奉祀关公神,曾有个时候还是移民们聚会和办事、联络的场所。平时,人们互保互助,交换信息以及防盗、治安、交易和通婚联姻等,多半在关庙或其他庙宇里进行。关公庙和其他庙宇成了相当一部分移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中心,团结合作的纽带。关公庙以及其他庙宇在台湾开发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不说自明。
  后来,随着台湾的进一步开发,随着台湾人口的增加和商业活动的频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益复杂,生意关系和人际交往,需要讲求信用,讲求义气,而人们向来认为关公最讲信用、最讲义气,这样,继续崇拜关公在商品社会仍是人们的需要,有人崇拜关公为了发财致富,为了赚钱;有人崇拜关公是因看到社会上人情淡薄,回味结义情深寄托情思。这就是为什么在台湾历史发展过程中关公庙愈建愈多,人们对关公神愈信愈诚。
  关公被台湾同胞看成最有神力的神灵,各行各业、各阶层的人员多信仰他,向他顶礼膜拜。在清代,人们看到,许多不满清政府统治的人,每把关公抬出来以鼓舞反清斗志,人们在关公神像前歃血为盟,团结以赴,因此关公成了反清起义者团结战斗的象征。在清代的台湾,人们经常可见“结拜兄弟”,“盟兄弟”,“换帖兄弟”等,那都表明台胞对关公的崇拜。
  人民群众崇拜关公,统治者不好阻止,只好因势利导,加以利用。他们大力宣传关公忠勇精神,一方面可用以鼓励斗志,以发挥清兵的勇敢精神,去镇压那些反对清政府的人;另一方面,又可以把群众中的一些人甚至多数人引导到效忠封建王朝方面来,可谓一举两得。因此,清政府在台湾的统治者多半是积极支持各种奉祀关公的活动。
  人民群众崇拜关公,封建统治者也利用关公,所以,在台湾对关公的祭祀愈益隆重。
  何止历史如此!近几十年来西风东渐,洋气日盛,道德堕落,社会混乱情况日益严重,中国故有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维护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免引起广大台胞的关注,人们又想到关公的高大形象,再求诸关公神灵。在奉祀各种神像的同时,特别突出了关公神。
  台湾同胞信仰关公,从其有组织地祭祀关公中不难看到。
  台湾同胞祭祀关公通常通过组织“关圣帝会”来进行,信仰关公的人是“关圣帝会”的成员,每个成员都有义务缴纳会费以充作祭祀之用,并轮流充当炉主负责组织各次的祭祀活动。
  祭祀关公一般在农历五月十三日进行。祭祀时除了烧香、燃烛、做拜拜,有时还专门聘请戏剧团体到有关的关庙演出中国传统戏,以增添热闹气氛。最有意思的,有些台胞专门选择祭祀关公的日子在关庙前举行结拜或结盟仪式,并互相换帖。
  台湾同胞对关公的信仰表现出如此虔诚,这是他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
  (作者系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知识出处

东山文史資料第十四·十五辑

《东山文史資料第十四·十五辑》

本书收录了水调歌头·香港回归感赋、七律·欢呼香港回归、临江仙·迎香港九七回归、七律·庆香港回归、东山建县始末、八十年的路、1950年后到东山岛视察的中央和省领导人、纪念东山建县八十周年诗词一束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其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