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油车巷十八支引魂竿说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山文史資料第十四·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149
颗粒名称: 从油车巷十八支引魂竿说起
其他题名: 东山海洋气象事业话今昔
分类号: P4
页数: 3
页码: 63-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东山岛在解放前缺乏气象设施,导致台风袭击时渔民死伤无数。解放后,政府重视发展渔业生产和气象事业,设立台风警报站和气象站,并提供气象服务。经过30多年建设,东山县气象台拥有先进设备和技术力量雄厚的团队,提供长、中、短期天气预报、情报服务和专题研究。
关键词: 东山县 气象事业

内容

解放前,东山根本没有气象设施。上了年纪的人都会记得”油车巷十八支引魂竿”那件令人悲伤的往事。那是在四十年代的一个夏季的某日,强台风突然袭击东山岛海面,因没有气象预报,东山渔船惨遭洗劫,渔民死伤无数,仅城关码头街“油车巷”的二十多户渔家,就有十八个渔民同日葬身大海。十八户死难者家属都拿着引魂竿到海边为亲人招幡引魂,哭声悲天恸地,那情景,就是铁石心肠的人见了也要伤心落泪。
  昔日的东山岛,渔港破烂不堪,港里没有避风设施,岸上没有气象设备。连收听风情预报的收音机也少得可怜。因此,每当遇到台风袭击,船破人亡的事故屡屡发生。当时渔区流传一首民谣“渔民出海,背靠棺材,何日才能免祸灾?”曾任东山县长的楼胜利先生,虽然也曾多方筹资募款,在后澳湾筑了防波堤让渔船避风,但不几年又毁于风浪之中。
  1950年5月东山解放后,人民政府重视发展渔业生产,关心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先后拨款数千万元,帮助渔民修筑海堤,建设避风港和新渔港,解除风灾祸害。特别是重视在渔区发展气象事业,解放初就在九仙山顶和文公祠山顶设立台风警报站,天天为渔民预报风情。1953年,由于军事上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在东山城关建立了气象站,1958年,气象站下放给地方。1959年扩建为东山县海洋水文气象台。后改为东山县气象台。经过30多年建设,现已成为一个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国家基本站,也是福建省三个专业气象台之一。其内配备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能够保证测报工作质量的各种仪器,有无线电台7部、气象传真收片机4部、电传打字机4部,有用来统计、计算、分析各种气象资料的不同型号计算机共3台,有可以随时与其它气象台、站直接通话、讨论天气预报、传递气象信息的高频无线电话,还有比较先进的气象探测仪器如电接风向风速计、强风仪、遥测自记雨量计、湿度计、温度计、气压计、日照计等。
  东山县气象台拥有一支以气象师、助理气象师和技术员为主体的技术力量,分设预报组、测报组、填图组、服务组。工作人员坚持昼夜值班,按规定的时次、种类和有关电码,观测、编发定时和补充定时的绘图天气报告,进行气象观测记录和统计整理,按时完成各种表报的编制。目前,东山气象台的测报工作人员已能较有把握地观测云、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蒸发、地湿、水平能见度,以及雨、雾、露、冰雹、龙卷风、沙尘暴、闪电和大风等天气现象。还可以通过电台、传真机和电传机,接收到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日本东京等地发出的国内外各种气象信息,接收华东区域雷达图和卫星云图等,并且通过处理、计算和分析,作出东山地区长、中短期天气和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情报服务,及时向领导部门和人民群众提供信息,向有关生产单位进行有偿专业服务,并对台风、大风、暴雨等项目进行专题研究。向福州、厦门、汕头、广州、宁波等地的广播电台提供播发的气象情况,向浙江、广东、福建的海军、空军基地以及民航部门编发每个小时的航空天气报告和危险天气通报,同时向广州、福州、厦门、漳州、汕头等地编发台风联防报、降水报和重要天气报,还为国家气象局报送月报表和年报表。
  东山气象工作人员数十年如一日,每日24小时从不间断地坚持监测各种气象因素,及时准确地向有关方面发报气象消息,为各业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及时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为渔民及时发报风情,保证生产安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96.12.1

知识出处

东山文史資料第十四·十五辑

《东山文史資料第十四·十五辑》

本书收录了水调歌头·香港回归感赋、七律·欢呼香港回归、临江仙·迎香港九七回归、七律·庆香港回归、东山建县始末、八十年的路、1950年后到东山岛视察的中央和省领导人、纪念东山建县八十周年诗词一束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孙用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