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历史与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122
颗粒名称: 东山历史与文物
分类号: K877
页数: 7
页码: 64-70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东山岛丰富而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包括从古至今的人类活动、文物发掘、历代统治情况、重要事件和文物保护工作等内容。
关键词: 历史 文物 东山岛

内容

东山岛地处祖国东南沿海,是明代闽海五大水寨之一,也是福建省主要侨乡、台胞祖地,岛上众多名胜古迹引人入胜。祖先以智慧和汗水,在这里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从东山发掘出土的众多文物,说明东山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一万年前后,东山就有人类活动。1960年福建省文化局在东山县举办第二期考古技术训练班,对坑北蚵仔底山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发掘。经过五天的发掘,掘露面积188平方米,发现了石锛、石刀、石环;夹砂粗陶器有陶罐、陶杯、陶拍、陶纺轮等共790多件。1987年2月东山县文化馆文物组孙英龙、陈立群从文物调查中收集到一批化石标本,从中发现了一块古人类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贾兰坡、尤玉柱、张振标等专家鉴定,确认为地质时期的晚更新世末到全新世初的晚期智人化石(距今约一万年),是福建省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命名为“东山人”,1986年10月在大帽山南坡海拨65米处发现了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采集到石锛、石斧、石刀、石球、砺石、素面泥质陶、夹砂陶和红褐色绳纹陶等140多件标本,还有一些山羊、鱼等动物遗骨。该遗址经测定为距今4000年左右,属东山岛较主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1988年,又在苏峰山东南坡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采集到石锛、石刀、砺石及陶器等。以后又在径口、港西、英坑等地发现了同年代石锛、石斧等石器。
  1987年,全国著名岩画专家盖山林发现了铜陵镇风动石附近有数处古人类刻的岩画。有太阳、女生殖器(贵子石)、仙脚桶等。它是东山古人类刻绘在岩石上的图画,大部分作于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是原始氏族部落的产物。
  从新石器到商周时期,东山属于七闽地,这时岛上的大帽山、苏峰山、坑北山、径口山、埕英、英坑、港西都有古人类在生活(从近几年普查发现的石锛、石斧可以证明)。1990年10月至1991年4、5月,专家及东山县文博工作人员又先后在樟塘镇南山头、樟塘村大林下、西埔镇梧龙村崎坑水库、埔尾、西坑村壳灰厂、石坛村南、顶西村东、前楼乡东英村、岱南水库等11处,共采集到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末期石制品306件,有石片、石核、尖状器、凹缺刮器、刮削器等。这些发现,证明了万年前古人类就在岛上活动、生存、繁衍。同时由于“东山人”的发现,把福建人类历史从七千年推前至一万年,也证明了台湾海峡在漫长的第四纪时期,曾多次露出陆地,使大陆和台湾连在一起,古人类、古动物通过台湾海峡陆地迁徒到台湾,“东山陆桥”确实存在,说明闽台同根同源。
  东山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秦属南海郡;汉、三国属东越;汉元封元年(110年)后属南海郡揭阳县地;晋属绥安县;隋属龙溪县;南北朝属义安郡;唐属怀恩县,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属漳浦县。唐垂拱二年(公元六八六年)唐将陈政、陈元光带兵开发闽南,有十八个姓氏的士兵先后到东山岛落户,开辟荒地建立村庄。为纪念陈元光开发东山岛,当时八尺门被称为“陈坪渡”,并在岛上建立了一些纪念陈元光及其部将、女儿的庙宇,如前何威惠庙、铜钵妈庙、梧龙庙、铜陵大使公庙等。
  唐代东山岛已有数十个村庄,当时除了农业生产外,也发展了一些手工业作坊和简单的捕鱼、晒盐作业。
  到了北宋至元代,东山岛属于漳浦县安仁乡思政里。南宋时期,手工业生产也比较发达,有个姓孟的窑匠在磁窑村建了十二个陶瓷窑,雇用一百多个姓曾的工人烧制加釉的碗、盘、茶、酒具等。瓷品色彩斑斓,瓷质优良,销售量大,据传有18条大船专门运销外地。南宋时东山还有一些乡村经济比较发达,如店宅、官路尾、官路下等。
  宋代东山建筑业已相当发达,西山岩山坪院(初来寺),建筑美观,结构精致,是我县最为古老寺庙之一,宋刺史吴省元曾在此隐居读书。元兵进岛时寺庙被焚毁。宋代还建了南正院寺庙。南宋东山岛设后林、磁窑、樟塘、东坑四铺,每铺设堡兵60人,属南诏镇管辖。
  宋末,亲营村潘穆齐,据说为救宋少帝赵,抗击元兵有功被封为司礼监,并建设亲营村城垣。
  明代东山属漳浦县辖。明嘉靖九年(1530年)划五都属诏安。铜山所属漳浦。雍正十三年(1735年)铜山所也划入诏安县辖。明代是东山县历史上最繁荣昌盛时期。为抗击倭寇,江夏侯周德兴在铜山建城垣,取名铜山,设守御千户所。有正副千户各一名,设铜山水寨署在水寨大山,为闽海五大水寨之一。并建立了洪淡(岐下村)、金石(官路尾村)、赤山(东沈村)、漳潮(铜山)等四个巡检司设兵驻守。东山岛成为福建沿海军事要地、闽海重镇。当年,铜山曾组织“保安堂”抗击来犯的倭寇。
  明初,随着驻兵、人口增加,寺庙也逐步兴建起来,其中有关帝庙、铜陵天后宫、四洲佛庙等。以后又建了庙山、宫前天后宫、梧龙庙、靖海寺、古来寺、宝智寺,文庙、恩波寺等。为防御倭寇海贼,还建有城按、径口、东沈、后林、前何、南山、石坛、探石、梧龙、陈城、岐下、南埔、川陵等土堡(土城)。并建立了望山、川陵山、泊浦、走马溪、古雷、八尺门(二座)等七座烟墩台。
  明嘉靖五年(1526年),巡海道蔡潮建崇文书院、南溟书院、文昌宫和文峰塔,使东山的文化发达,“名贤蔚起”。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镇东卫指挥陞钦差总督吴文抗倭有功,铜山水寨所官兵同立“惠政碑”以纪绩(在水寨大山)。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二月二十日,葡萄牙海盗239名入侵铜山五都,在歧下海边走马溪被我全部歼灭。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戚继光率义乌兵进驻铜山,歼灭倭寇海盗曾一本。明隆庆二年(1568年),东山第一个进士唐文灿建“纶章垂耀坊”于顶街。明万历九年(1581年),戚继光再次进驻铜山水寨大山,称浙兵营,负责铜山诏安沿海军务。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初七,黄道周诞生于铜山所深井村,曾任明隆武朝的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明万历年间的湖塘人蔡方平任浙江严州府淳安县知县。墓在大帽山,为东山最大古墓葬之一。
  明崇祯六年、七年(1633、1634年),荷兰侵略者二次侵犯东山岛,巡抚路振飞、大帅徐一鸣在海上击败荷兰侵略者。第二年又来犯,被全歼在宫前湾。明隆武二年(1646年至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驻铜山,在此招兵、造船、筹粮募饷、训练水师,至今留下许多遗址。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铜山500多青壮年随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1663年,郑成功儿子郑经驻守铜山,后退守台湾,铜山众多百姓跟随。
  清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在铜山实行“迁界”政策,强迫百姓迁往内陆,房屋、城郭、船只被焚;在八尺门边开界沟,筑界墙,颁布《迁界禁海令》,越界者格杀勿论,岛上顿成一片废墟。人们在八尺门界墙边怀念故土,以后陈坪渡改称“八尺门”。到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复界,七月二十四日,铜山人回归的只有十分之二、三。这次迁界事件是东山历史上一次最残酷的破坏。一次浩劫,造成东山数以万计人死亡、流散。千百年来东山人民辛勤劳动果实化为乌有,富饶的土地变成废墟。
  复界后东山人民重新开发海岛,重建家园。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十四日,靖海侯、水师提督施琅率水师战舰,从东山宫前湾(原称平海澳),启航直取澎湖,收复台湾。至今宫前天后宫留下康熙御赐木匾,1993年该匾赴台湾参加福建“妈祖信仰民俗文物展”。
  清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九日,铜山五都梧龙村农民林美圆组织领导“义兴会”(属闽南小刀会)起义军数百人在苏峰山下瓮底坑盟誓起义。四月十三日攻陷铜山城,后失败,是东山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民国五年(1916年)5月1日,东山建县为东山县,建公署于原总镇衙(今县图书馆)。民国26年到33年(1937—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三次侵犯东山岛,军民英勇抗击。民国30年(1941年)6日,43位侨胞捐款一万余元建东山抗战阵亡烈士公墓及纪念亭,并立“抗战纪念亭记”(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50年5月12日,东山县解放。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物工作,加强文物管理和保护。文物管理工作由县人民政府文教科负责。1958年文物管理工作由文化科负责。1959年文物管理由东山县文化馆负责。1959年1月,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我县坑北水库蚵仔底新石器时代遗址、磁窑村古窑、八尺门城堡、东门屿文峰塔等四处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分级管理单位。1980年,文化馆有一名兼职文物干部,1983年文化馆设文物组。1986年7月,东山成立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为政府管理本县文物的管理机构。1988年5月,黄道周纪念馆建成使用,同时成立县博物馆,三个机构合并办公,人员7人。
  建国以来,东山文物发掘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已有文物400来件,工艺品及书画200多件。
  东山博物馆充分运用文物史料,拓展对台、对外文化交流。从1985年至今,已先后举办了“东山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展览”、“海峡两岸东山人书画展”、“国防教育文物展”、“东山改革开放十年回顾展”、“谷文昌事迹展”、“闽台史前文化关系展”等20多个展览。博物馆开馆至今,已接待中外观众35万人次,其中有中央军委、文化部、财贸部、民政部、国家文物局等单位及彭冲、李德生、方毅等领导。还有荷、法、泰、德、日、菲、新、美、英、苏等10多个国家和台、港地区的来宾,成为东山对外对台文化交流的窗口。
  东山文博事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1980年到1993年期间,县文物工作者对全县进行文物普查,发现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11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4处,古建筑67处,石刻110处。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关帝庙、水寨大山、抗战烈士陵园3处,其中关帝庙已呈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人民政府从1984年至1992年先后颁布四批62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东山的文物精华。
  县文物部门还积极组织维修关帝庙、水寨大山、庙山、南正院等1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发动群众捐献文物共200多件;年年召开文物表彰会。县博物馆和黄道周纪念馆还先后编写了《东山文物名胜志》、《大陆和台湾通航史》、《闽台渊源的历史见证》、《施琅出师台湾地点及奏封妈祖史实》等40多篇文章,见诸于海内外报刊杂志。
  数年来,县博物馆先后荣获省、市文物工作先进单位,省、市发现古人类化石奖,市、县文明单位、县对台宣传先进单位、县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等。
  东山文物事业的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向广大人民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对保护东山历史文化遗产发挥了重大作用。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二辑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二辑》

本辑涵盖了多个主题,包括人民政协和国家的建设发展、经济改革、对外开放、旅游资源开发、工业发展、农村变化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孙英龙
责任者
孙英龙
相关人物
陈立群
相关人物
贾兰坡
相关人物
尤玉柱
相关人物
张振标
相关人物
苏峰
相关人物
唐开元
相关人物
陈元光
相关人物
潘穆齐
相关人物
周德兴
相关人物
洪淡
相关人物
戚继光
相关人物
曾一本
相关人物
唐文灿
相关人物
黄道周
相关人物
蔡方平
相关人物
路振飞
相关人物
徐一鸣
相关人物
郑成功
相关人物
陈坪渡
相关人物
林美圆
相关人物
李德生
相关人物
方毅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东山区
相关地名
铜陵镇
相关地名
樟塘镇
相关地名
南山区
相关地名
西埔镇
相关地名
万年县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绥安县
相关地名
龙溪县
相关地名
义安郡
相关地名
怀恩县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龙庙镇
相关地名
铜陵市
相关地名
北宋镇
相关地名
安仁县
相关地名
南宋乡
相关地名
磁窑镇
相关地名
东坑镇
相关地名
南诏镇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
铜山区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
水寨镇
相关地名
赤山镇
相关地名
东沈村
相关地名
庙山镇
相关地名
文庙镇
相关地名
南埔镇
相关地名
湖塘镇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淳安县
相关地名
界沟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