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茂新村喜乔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121
颗粒名称: 大茂新村喜乔迁
分类号: K275
页数: 2
页码: 62-63
摘要: 本文主要报道了大帽山村重建新村的情况,包括新村落成、剪彩仪式、领导嘉宾前来祝贺、村民们乔迁新居等内容。
关键词: 新村落成 剪彩仪式 大帽山村

内容

1992年6月3日,大帽山东侧山麓的平地上,一座新村落成了。村前彩门彩旗飘扬,鞭炮响声连天,家家门户喜贴红联,备设酒席,宴请亲眷、宾客。整个新村沉浸在喜庆乔迁欢乐之中。
  这天,中共漳州市委秘书长杨琼、市政协副主席周力文、县委书记洪我追和五套班子的其他领导及镇、乡、村干部前来参加剪彩仪式,共祝新村居民乔迁,康乐幸福。村支书林亚民同志,环顾新村四周,山峦、沙滩、树林茂盛,提议把原来的大帽山村,更名为“大茂”新村。这意见得到各位领导的赞同,并撰写对联:“大茂适逢盛势发,新村焕彩党恩存。”
  原大帽山村,座落于大帽山西北侧的半山腰,数县内海拨最高点。不知何年何代建村。据考证:大帽山半山腰的洞穴,四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住过古人类,发掘中有出土石器、贝丘、鱼骨、陶片等古文物。《东山县志》记载:大帽山早有一个南泊浦村。走马溪原出大帽山,由厩下村入海。宋丞相陆秀夫、陈宜中扶帝昺泊龙舟于此。
  历史沧桑,地壳运动升降,俗有“沉乌礁浮大帽”之传。大帽山村民居于大山高点,耕耘着山坑水灌溉小方块的贫瘠山田,步着盘山越岭弯弯曲曲的小道。因此,衣、食、住、行甚为艰辛。解放后,政府多种优惠照顾偏僻小自然村。曾出资从村西山隙处修一条小车道连接赤石村,交通稍有改观。但前年因一场滂沱大雨造成山体滑坡,路断壁立,交通复阻。人民政府对此尤为关心,遂将大帽山村重建新村列为政府议事日程,多方筹款二十多万元,选址投建,统一规划,计占地六千七百三十平方米,营造三十座美观大方,窗几明净,排列整齐的崭新平房。从此大帽村村民告别了古老的住宅,搬进了平地新居,告别了羊肠小道,踏上平坦大路。多少代人梦寐以求的夙愿,今天终于实现。村民们怀着无限感激的心情,跨上兴村富民奔小康的征程。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二辑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二辑》

本辑涵盖了多个主题,包括人民政协和国家的建设发展、经济改革、对外开放、旅游资源开发、工业发展、农村变化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沈双又
责任者
杨琼
相关人物
林亚民
相关人物
何代建村
相关人物
陆秀夫
相关人物
陈宜中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漳州市委
相关机构
漳州市政协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
山西省
相关地名
盘山县
相关地名
西山区
相关地名
赤石村
相关地名
上兴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