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昆腔的历史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091
颗粒名称: 东山昆腔的历史沿革
分类号: J821.9
页数: 4
页码: 63-66
摘要: 本文描述了东山昆腔(昆曲)在清道光年间由东山人林亚哥传入的历史背景,以及随后在不同时期由不同的人士推动下的发展历程。文中包括了对昆腔在东山岛上的流传和发展、艺派分歧、艺术复兴和保护等方面的描述,最后指出了目前对东山昆腔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情况。
关键词: 东山昆腔 传入 文化保护

内容

昆腔(昆曲)于清道光年间由东山人林亚哥传入。相传: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林亚哥的父亲林鸣岗前往广东省碣石镇任水师总兵,他随父赴任,那里有浙江绍兴人会唱昆腔,他即在那儿从师学艺。回乡后,在衙门边开设了“大德当铺”,并以当铺为课堂,招朋引友,传授昆腔。一些爷辈、士绅也步入铺中欣赏、学唱。昆腔就这样在东山岛上流传开了。
  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间,东山人陈荣祥,酷爱昆腔,在任商船管理员期间,他常川走于上海、宁波、温州等地。每次外出,他总要走访艺友,谒拜艺师,共同探讨昆腔艺术,从而达到较高的造诣。此后,他对东山民间的昆腔进行一次大胆改革,取得一定的效果。由此推动了东山昆腔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又有一位姓海的外省人到东山盐场任职,人们尊称他为“海老爹”。海老爹素谙昆腔,他闻得铜山(今东山)这偏僻孤岛竟有此艺,颇为诧异,以后便欣然参与活动,并倡立了“枕云天”昆曲馆。该馆成立后,举人马兆麟、马徵祥父子也欣然参与。于是“枕云天”声誉大增,热心昆腔者也日益增多,并由工商大众发展到士绅阶层。
  1921年间,东山昆腔爱好者林澎川前往上海经商时,购到一套《六日曲谱》。为弘扬昆控这一艺术精粹,提高东山昆腔的艺术水平,高季瑜创办了“东山国乐研究会”、“昆曲传习所”等曲艺组织。
  随着昆腔艺术在东山的不断发展与争鸣,便产生了艺派分歧,“洞天和”昆曲馆也由此诞生了。当时参加两馆的人数达70多人,日间夜里,传艺学唱,十分活跃。1921年至1937年间,东山昆腔达到了全盛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山昆腔组织也随之解散。
  新中国成立后,东山昆腔在政府和文化部门的重视下得以复苏。1957年它由清唱形式发展到登台表演,并保存了《白蛇传》、《醉打山门》等传统优秀节目,深受欢迎。昆腔这朵古老的艺术之花如枯木逢春吐新蕾。每逢盛夏时节或节假日,新老昆腔爱好者三五成群,带上鼓、板、管、笛、弦等乐器,或到名胜古迹,或到海滨沙滩,尽情弹唱、怡然自乐。其队伍也得以扩充。
  “文革”期间,昆腔同样遭受劫难。那珍贵的《六日曲谱》和昆腔手抄本均被付之一炬,昆腔队伍也受到冲击。至此,东山的昆腔艺术几乎奄奄一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政府和文化部门非常重视和保护昆腔这一文化遗产,使之再度获得新生。每逢节假日或重大庆祝活动,都邀请昆腔队伍参与踩街、游行等庆祝活动或安排演出。文化部门还鼓励我们老一辈昆腔爱好者积极抢救这一国粹。于是我和孙初升先生从头越,共同回忆,整理成节目片断。然而不幸的是孙先生不久便溘然长辞。完成这一任务便惟我独自承担。到目前为止,共搜集整理出12个节目共47首,其中《白蛇传》13首、《甲封王》4首、《富贵长春》1首、《醉打山门》3首、《三醉》1首、《伏虎》4首、《思凡》5首、《弹词》6首、《哭像》1首、《长生殿》3首、《西厢记》5首、《赏荷》1首。
  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曾分别向国内外播放了东山昆腔爱好者们演唱的节目。1985年7月《中国建设》杂志第7期曾刊文向海内外介绍东山昆腔的活动情况。1986年元霄节,该剧种参加“东山县首届民间戏曲音乐演奏会”获得了特别奖。1993年9月,浙江昆曲剧院教授于修询先生对东山的昆腔十分关注,特寄来了《幽情逸韵落人间——纪念昆剧传习所成立七十周年》一书,并通报了大会学术交流情况。
  东山昆腔这朵艺术之花经过几代人的精心培育更加呈放异彩。纵观其发展史,它既无奉祀曲师老爷神位,又无聘请专业教师指导,均以老带新,互教互学,代代相传。至今仍保留着一对“昆腔竹笛”,该竹笛系于清朝道光年间向“苏州周兰所”购买的,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了。于今该笛吹奏时音质仍不亚当初,堪为东山珍贵文物。在伴奏乐器上,除保留以笛为主,鼓、板、锣、钹为辅外,还结合二胡、三弦、吉他、小提琴等中西乐器,使演奏更加丰富多采。
  东山昆腔流传至今已有七代,第一代林亚哥、第二代陈荣祥、第三代黄保卿、第四代林春亭、第五代高季瑜、第六代陈蕴玉、第七代黄匡国。现我已逾古稀之年,目前虽后继有人,但知音入传者不多,深恐久后失传之虞。故深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继续得到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使东山昆腔这一艺术能得以振兴,并积极向海内外传播这一国粹。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一辑》

本书收录东山保卫战亲历记、回忆东山保卫战中苏峰观察所的耳目作用、东山·诏安抗日御寇(转载)、辛亥革命老人谢又秋、东山史人小记、东山华侨名人——曾启昌、钟馗正气画师艺魂——林少丹先生逝世周年祭、名宦乡贤蔡方平、感恩录——忆陈宝善师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匡国
责任者
林亚哥
相关人物
林鸣岗
相关人物
马兆麟
相关人物
马徵祥
相关人物
林澎川
相关人物
高季瑜
相关人物
陈荣祥
相关人物
黄保卿
相关人物
林春亭
相关人物
陈蕴玉
相关人物
黄匡国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绍兴市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