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趣俗今古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066
颗粒名称: 保健趣俗今古同
分类号: K892.25
页数: 6
页码: 31-36
摘要: 本文介绍了台湾和东山岛的民俗习惯与医药保健奇俗。这些习俗包括煎茶作为煎药、避瘟插榕枝、门前倒药渣、房事备银簪、捶龙治疗疲劳、季令重食补、扭痧治中暑、保健鼠曲粿等。虽然这些习俗在其他地区已经消失,但在台湾和东山岛仍然保留着。这些习俗反映了同胞们对传统中药和保健方法的珍视和依赖。
关键词: 台湾 东山岛 医药保健

内容

台湾岛上的大陆移民有一些是东山岛乡亲,他们的风俗习惯绝大部分仍保持不变。民风民俗有着同流同源的孪生面貌。正如清代道光年间到台湾进行考察过的丁绍仪说的:“台民皆徙自闽之漳州、泉州,粤之潮州、嘉应州。其起居、服食、祀祭、婚丧,悉本土风,与内地无甚殊异。”这里撷取的便是东山岛和移居台湾同胞中的一组有趣又有益的医药保健奇俗。
  ·煎药叫煎茶· 两岸同胞崇尚泡饮工夫茶,把茶看得比大米还重要,称茶叶为“茶米”,简直成了无茶不成礼的地步。《台湾风物志》载:“至于嗜茶者则遍及全省,大多象潮汕人那样品工夫茶。”工夫茶味道初喝起来比药汤还苦。但小孩子从小受到熏陶,有“吃苦”的本领,对一些不怎么苦涩的中药汤反而望而生畏。做父母的就编说这是茶。一听说是茶,小孩就无所畏惧了,再苦也不皱眉。久而久之,中药汤就被叫成了“茶”。其实,视茶如药古已有之。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茶的药用价值,并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达。
  ·避瘟插榕枝· 偶有家里人患病,为防止传染别人或需要安静调治,禁止外人打扰,不好意思说出口,习惯在大门的门环挂两束榕树枝,以此告启外人“谢绝入内”。相传,此俗是海峡两岸敬仰的北宋“神医”吴本(台湾同胞通称“吴真人”、“保生大帝)所创。宋景耀元年(1034)年,吴本的故乡闽南一带瘟疫流行,疫区人亡田荒。吴本以济世为怀,救人无贫富之分,济人无贵贱之别。为了控制住传染源,他别出心裁用榕枝做记号,劝阻亲友勿相互探视,避免传染,以利治疗。
  ·门前倒药渣· 相传,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成名后,求诊问药者络绎不绝。有一年瘟疫肆虐,找孙思邈开药者使他应接不暇。于是,孙思邈想出妙策,叮嘱前来求诊者把中药废渣倒在行人过往路口,让时疫患者自己取样到药铺抓药。这一做法传到铜山(今东山岛)和台湾,人们认为这是宣传医学知识的好形式,又节省求医周折,于是蔚为奇俗。另有一传: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有一次路过某地,发现药渣里的药物配伍错误,当即找到患者家,说明来意,另开处方。几天后,患者痊癒了,此事流传开来。从此,人们将药渣倒在门前,以使有配方错误的地方能被过路良医发现,从而得到纠正。尽管倒药渣于街路门前有碍雅观,其它地区多已绝迹,但在东山岛、台湾乡亲当中,倒药渣之风不但未息,反而成为一种可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俗信。
  ·房事备银簪· 凡结有螺髻的妇女,几乎都插有一支闪光尖锐的银簪,这是由于婚俗中有这一传统保健节目:做母亲的都要买给出闺女儿一支银簪,防备婚喜之日,新郎醉酒行房,过于兴奋,出现性欲难控的“暴脱症”致死。新娘子有此“宝器”,偶遇不测,就可持簪向新郎尾推骨猛扎一针,这时精门就会紧锁,化危为安。此外,银簪还因有能验毒、杀菌等俗信,被两岸同胞视如药簪。
  ·捶龙驱病魔· 捶龙是一种古老的“捶打疗法”。劳作后的人们回到家里,如果觉得肩疼腰酸,困乏疲惫时,习惯呼唤晚辈:“过来!给我捶龙!”晚辈人就攥着一双小拳,轻柔而有节奏地在肌肉劳损部位捶打起来。为何称之“捶龙”?原来,两地同胞把周身12条经脉视为盘绕人体的“龙”。经过这一奇特的捶龙疗法,使绷紧的肌肉、经络得到震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因而,捶龙之后,周身轻松,精神大振。
  ·季令重食补·当地人既重传统中药又重食料选择,就拿平常来说,进补的药料、食料多是“四神”(莲子、芡实、淮山、茯苓)炖猪肚、猪小肠以及鸡、鸭、鸽等。具有健脾养胃、滋补健身疗效。每年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日人都习惯食补。特别是立冬,倍加重视,说是:“到了补冬日,只要对时对刻,哪怕是喝一杯水也是补的!”据《台湾风物志》载:人们重视立冬日进补,称为“补冬”、“养冬”。是日,家家宰鸡煮肉以佐膳,或食羊肉炒芝麻又佐以油饭,或食锦蛇汤,咸谓可以耐寒,以充实体力御冬。
  ·扭痧治中暑· 中暑病人俗称“着痧”。遇到此症,人们习惯用食、中指的中关节蘸水,或用铜钱、瓷汤匙蘸些清水或麻油,根据病痛不同,选择部位(通常把病人头部眉心捏红,也有的在背、颈部后两侧、手脚两侧臂弯、膝弯处)反复地捏(手拧)或刮,直到出现深红色红斑或血痕为止,此谓“扭痧”。扭痧后病人感觉轻松,不用吃药打针,病状悄然而退。
  ·保健鼠曲粿· 每年清明节,两地乡亲遥隔着天河般的台湾海峡,共同缅怀逝去的列祖列宗,习惯制作红龟粿,分送亲友。台湾著名史志学家连横(1878—1936)在《雅言》一书中记叙:“年节祭祀之时,每制红龟,以馈戚友”。红龟粿中有一类“鼠曲粿”,具有保健治病作用,存放十天半月也不易变质。鼠曲果采用中草药“鼠曲草”或“艾叶”洗净略煮后,捞起捣烂加入米桨做成粿皮,中间包着豆沙馅等,外观呈绿色。鼠曲粿果能扩张局部血管,治疗非传染性溃疡及创伤,还能降血压,治疗消化性溃疡及祛痰、镇咳、风湿痛等。为何清明节制作这一绿色保健粿果品,一说是清明期间,鼠曲草和艾既多又嫩;一说是祭祀逝世的亲人应避讳红色粿果品。
  ·端午采百草· 世传,神农氏尝百草而发现中草药。后来端午节采药便成了约定俗成的活动。时下,大部分地区此俗早断,而在这两地民间依然保留这一古老的遗风。人们认为,初夏时节,草药繁生,是采集的大好时机。因此,端午节这天,除了插艾挂菖蒲,洒雄黄酒,饮午时茶外,不少人喜欢漫步郊野或攀山越岭觅采一些常用中草药晾晒备用,俗信这天采集的中草药疗效最佳。
  ·七夕驱虫俗· 每年七夕,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购买石榴和中药使君子。晚餐就用使君子煮蛋、肉、螃蟹等做汤。晚饭是红糖米干饭,饭后习惯给小孩分食石榴。据医籍记载:使君子和石榴均为中药,有一定的驱蛔虫效果,而且没有副作用。这一保健节俗在国内绝无仅有,盛行不衰。
  ·吃鸡进成年· 重阳节这天,凡是年届15岁的少男少女,人人都要进食一只用雄鸡炖熬“十全大补”药剂或田七(中药),也有的加入人参、高丽参等名贵滋补健身方剂,炖熬成一碗美味可口的“鸡液”。即使是贫困人家,做父母的无论如何也要设法购买一只鸡让儿女这天进补。进食时,通常要坐在大门槛上,别人不得分享,这似乎是进食者的一种”专利”,吃后跨出家门,意味着走向社会,俨然是一种独特的保健成人礼仪。
  ·损伤饮童尿· 不少闪伤或跌打损伤者,习惯乞讨一泡童尿,加入白糖拌匀饮下。喝下童便后,轻者可治癒,重的过后施以它药也有利治疗。因此,童尿被誉为“伤科中仙药”。旧时,民间还把它充当眼药水治眼疾。据明代医籍《本草纲目》中载,人尿可治疗40多种病症。目前,台湾高雄开设了“喝尿族联谊中心”,饮自尿保健、治病的“喝尿友”达数万人,遍布台湾各地。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辑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辑》

本书是介绍东山与台湾五缘关系的专辑,东山与台湾的渊源关系是具有:地缘相连、史缘相承、文缘相近、血缘相亲、物缘相似的“五缘”关系。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长华
责任者
丁绍仪
相关人物
吴本
相关人物
宋景耀
相关人物
吴本以
相关人物
孙思邈
相关人物
李时珍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潮州市
相关地名
北宋镇
相关地名
铜山区
相关地名
天河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煎药叫煎茶
相关专题
避瘟插榕枝
相关专题
门前倒药渣
相关专题
房事备银簪
相关专题
捶龙驱病魔
相关专题
季令重食补
相关专题
扭痧治中暑
相关专题
保健鼠曲粿
相关专题
端午采百草
相关专题
七夕驱虫俗
相关专题
吃鸡进成年
相关专题
损伤饮童尿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