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共鸣韵未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063
颗粒名称: 丝竹共鸣韵未尽
分类号: J124-27
页数: 3
页码: 20-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0年元宵之夜,台湾省台北市“丽声业余潮乐研究社”与福建省东山县“海峡两岸知音乐友奏鸣社”联合演奏潮曲音乐。潮曲自明末流传至台湾,并在台湾各地形成多个潮乐社团。然而,80年代后台湾社会转型和外来文化冲击导致潮乐社凋零,但东山“丽声业余潮乐研究社”仍保留下来,并发展为“海峡两岸知音乐友奏鸣社”。该社开展了多次乐友联欢演奏,为农村文化活动做出贡献,以乐会友,以艺交谊。"
关键词: 潮曲音乐 乐社团 两岸文化交流

内容

一九九〇年元宵之夜,皓月当空,海风轻拂。在县文化馆曲艺厅上,座无虚席,气氛特别浓烈。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时而天马行空,壮怀激烈;时而涧水缓流,离人追思。随着这跌宕起伏的音乐节奏,听众情不自禁地击掌和声。
  原来,这是台湾省台北市“丽声业余潮乐研究社”与福建省东山县“海峡两岸知音乐友奏鸣社”联合演奏的潮曲音乐。
  潮曲,是潮汕一带和闽南南部流传的地方戏曲,它不仅能为潮州戏伴奏,且在没有角色表演,没有演员歌唱的情况下,亦能自成一体,独立演奏,这种独立体的组织被称为“乐社”或“曲馆”。
  早在明末,这种潮乐就随着闽粤先民移居台湾而成为民间戏曲艺术在台湾岛上传播。日本占据台湾时,民族文化艺术受到禁止摧残,几乎沦于灭绝。抗战胜利后,广东潮剧团曾几次赴台演出。由于乐曲优美,做工细腻,引起一时轰动,亦掀起民间潮曲热。一九五四年潮州旅台乡友在台南市成立“胜利潮剧团”,曾在台湾全岛巡迥演出,激起广东福建两省旅台乡亲的共鸣,异乡游子,倍觉亲切,他们聆曲思乡、消解无限乡愁。因此,潮乐社团相继成立。高雄市有“潮声乐社”、“东山同乡会潮乐团”、“高雄县凤山潮乐社”;在台中市有“潮州乐社”;新竹市有“闽南同乡会潮乐社”;台北市有“南园潮乐社”、“潮艺潮乐团”、“潮合潮乐团”、“潮庐潮乐社”、“东山同乡会潮乐团”、“丽声业余潮乐研究社”;在基隆市有“闽南第二潮乐团”(云霄县籍)、“闽南第五潮乐团”(东山县籍)等等。这些社团不仅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而活跃台湾各地文娱生活,以乐会友互相交流技艺,并且,台北市“南园潮乐社”还到新加坡、泰国、香港交流演出。
  八十年代以后,台湾社会转型,大家为了发展经济而忽视民族文化艺术的继承传播,加上外来文化冲击,受到爵士鼓、电子琴从竞争到排挤民族乐器的应用,争夺了下一代。由此各乐社、曲馆相继凋零,以致败落、解体、消亡。然而,潮乐因根基深固,虽然解体之后,没有挂牌名号,但其民族乐器尚在流传应用,民族之魂不灭,余音犹存,曲韵未终。从社馆组织转入业余、分散、自愿即兴的活动形式,而台湾东山“丽声业余潮乐研究社”具有坚强生命力而存在下来,一花独放。
  随着两岸关系鬆弛,该社林向瑞先生借回乡探亲机会,怀着寻根访知已、管弦叙别情的意愿,团聚新旧乐友,日夜以潮乐弹奏,疏通亲谊,並倡议寓教于乐移风易俗恢复乐社组织。林向瑞先生的倡议遂博得家乡潮乐爱好者的热烈响应,县政协文艺组大力支持,並以县文化馆带头向上级报请备案,组建“东山县海峡两岸知音乐友奏鸣社”,于一九八九年八月十七日正式成立,聘请林向瑞先生为名誊社长,且与台北市“丽声业余潮乐研究社”结成姐妹社关系。
  “奏鸣社”成立之后,积极开展以乐会友,以艺交谊的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发挥一定作用。在台亲人乐友纷纷慕名而来,参加潮乐演奏。该社自成立时起至目前,台湾潮乐界有中华业余潮乐团、基隆市闽南第五乐团等团体先后莅临联欢演奏者达163人次。
  “奏鸣社”还为繁荣我县农村文化活动出了力量,积极协助文化部门培训十多个潮州大锣鼓班,出席参加漳州市水仙花节文艺汇演,赢得荣誊。
  相会喜逢元宵节,潮韵丝竹倍有情。海峡两岸潮乐社的乐友,情趣盎然,弹琴拉弦,正是为乡亲作结成姐妹友谊的联欢汇报演奏。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辑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辑》

本书是介绍东山与台湾五缘关系的专辑,东山与台湾的渊源关系是具有:地缘相连、史缘相承、文缘相近、血缘相亲、物缘相似的“五缘”关系。

阅读

相关人物

谢溪滋
责任者
林向瑞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乐友奏鸣社
相关机构
胜利潮剧团
相关机构
潮声乐社
相关机构
南园潮乐社
相关机构
潮庐潮乐社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台北市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潮州市
相关地名
台南市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高雄市
相关地名
台中市
相关地名
新竹市
相关地名
基隆市
相关地名
云霄县
相关地名
香港特别行政区
相关地名
东山区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东山县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