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古城的三座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030
颗粒名称: 铜山古城的三座书院
分类号: G649.299.57
页数: 5
页码: 4-8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东山县的铜山古城中的崇文书院、南溟书院和东壁书院的历史沿革和相关情况。文章中涉及到了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包括龚朝鼎、唐文灿、黄道周等人的倡捐和设塾劝学,以及书院在历史上的发展和变迁。
关键词: 铜山古城 书院 历史沿革

内容

东山县的铜山古城是明代漳浦县的铜山所。古城建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后从正德元年至嘉靖五年先后兴建了三座书院:
  一、崇文书院
  明正德元年(1506年),镇海卫龚朝鼎倡捐,由铜山所善士武守为集资在古城内深井村兴建一座奉祀孔子的庙。
  根据世人恭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和《孟子、中篇》有孔子集群圣之大成之说,为孔庙取名“大成殿”。又以朱熹《四书集注》有“道之显者谓之文”,“文王殁后,文乃在孔子身上”之说,“大成殿”也被称为“文庙”。
  大成殿落成以后,武守为又同监生葛步阶倡建了青云馆于古城内东门的地方,设立了月课,传授孔子的儒教学说。
  铜山所自学的读书人,从此越来越多了。大成殿也因此逐步成为读书人谈论孔子儒教学说的聚集场所。
  到了正德十一年(1516年),随着形势发展需求,大成殿就相应地被改为崇文书院了。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铜山所第一个中举人的唐文灿首倡设塾劝学,入塾学生达两百多人。到隆庆二年(1568年),他又中了进士,继续坚持劝学,由于他的长期设塾劝学,就使崇文书院到了万历七年(1579年)也发展为社学。
  唐文灿书塾设在哪里?根据上述情况,后人推论是崇文书院。又《黄子年谱》有万历十七年(1589年),道周五岁入小学读《论语》的记载。后人推论,当时铜山岛只有深井村一所崇文书院的社学,道周深井村人,幼年读书无疑是在这所社学。
  万历四十年(1612年),崇文书院又动工修建。天启二年(1622年),适黄道周中进士回乡东皋,乃为铜山孔庙的华表题了匾额:“斯文在兹”和两旁门对“江汉”“秋阳”;“金声”“玉振”。
  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迫铜山人迁界,堕毁城垣,焚烧房屋,崇文书院就沦为废庙。
  康熙十九年(1680年)铜山复界。直到嘉庆年间,才将崇文书院改为文昌宫,既祀孔子,又配祀文昌帝君。
  同治元年(1862年),崇文书院的文昌宫,被迁设於东壁书院。崇文书院就变成了维护封建统治而提倡“三从四德”的“节孝祠”了。
  民国七年(1918年),东山大地震,东壁书院坍塌,院内文昌帝君移回崇文书院,恢复文昌宫。将崇文书院内的节孝祠迁设原漳潮巡检司废衙,(俗称“潮府”。后设国民党东山县党部。解放后为第二小学分校)。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东山县立初级中学创办,崇文书院的文昌宫都划为校舍。
  公元一九八五年,东山中学迁入演武亭新建校舍、崇文书院的文昌宫又成了废庙。
  公元一九八五年三月黄道周诞生四百周年,邑人决定在他幼年读书的崇文书院社学旧址,兴建黄道周纪念馆,并于是年八月廿四日动工,现尚在兴建中。
  二、南溟书院
  为了提倡理学的教育思想,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巡海道蔡潮奉准在城内古嵝山上兴建了一座奉祀理学家的紫阳朱子祠,称“南溟书院”,供读书人谈经论道。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祠圮。次年,官给银三十九两重葺。
  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因迁界废弃。十九年(1680年),铜山复界。翌年,有迁界时旅居漳郡华封的铜山籍进士唐朝彝提出倡议:要重建南溟书院设义学。迨至三十五年(1696年),铜山所划属漳浦县云霄厅管辖,漳浦知县陈汝咸以一县之长,本着“有司“之责,到南溟书院配祀了乡贤黄道周的神位;设立义学,延聘了增生王亹为义学师,积极劝勉学生念书。学生人数很快地增多了,旧修校舍不够容纳,陈汝咸又于三十六年(1697年)捐出自己的薪俸,带头倡议扩建校舍,立刻得到秀才唐朝绳和地方人士的响应,捐输资助,顺利完成南溟书院的扩建。并竖有石刻碑记两块。即陈汝咸《南溟书院碑记》、郑郏《重建南溟书院碑记》。
  雍正二年后义学被废。十三年(1735年),铜山所也划诏安县管辖,诏安知县雷其达才来南溟书院设立月课。
  乾隆元年(1736年),台风吹折南溟书院的栋宇。二年,诏安知县苏石麟、参将任文龙倡议捐俸修葺,士绅相继支持,连廊庑也兴复了。
  咸手三年(1853年),有山后村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贡生朱琼瑛来铜陵设塾讲学。收马兆麟等很多学生。根据当时人口趋向城外发展形势和适合办塾的条件,后人推论,朱琼瑛的书塾是在南溟书院。所以到了光绪十一年(1885年),马兆麟也上南溟书院掌教,充任山长。
  民国十四年(1925年),南溟书院被海军驻东办事处架了无线电台,设了电报局。因营业冷淡,后停设。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东山县禁烟委员会在南溟书院设立戒烟所。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适应战时疏散,原设在县政府内的司法处、监狱、看守所就迁设于南溟书院。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司法处迁设古来寺,南溟书院全归监狱看守所使用。
  公元一九五〇年五月东山解放。翌年、南溟书院就被改为第二小学分校校舍。
  “文化大革命”期间,南溟书院被拆毁,两面石刻碑记的踪迹也难寻觅了。
  三、东壁书院
  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蔡潮建了南溟书院后,又以民间传说的神话“东壁星掌管天下图书府”,特再在深井村风动石前面偏东的地方,兴建了一座魁星楼,称“东壁书院”。
  根据《黄子年谱》,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黄道周从铜山迁居浦邑。在这之前,曾在铜山收陈士奇,陈瑸为门下,“夜则共寝,日则共砚”。根据当时深井村的崇文书院还设社学,则后人推论,共砚会在东壁书院魁星楼上,黄道周因有《魁星图》创作留世。
  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因铜山迁界,东壁书院全被焚毁。十九年复界后也未修复。
  同治元年(1862年),庠生许靖光等为崇拜所谓管理人间功名禄位之神,倡议在东壁书院遗址恢复并扩建新的东壁书院,将崇文书院的文昌帝君迁入魁星楼。
  民国七年(1918年),东山大地震,东壁书院就坍塌了。院内文昌帝君也迁回崇文书院去了。“东壁书院”石刻横匾也安附在崇文书院门上,后人往往把崇文书院误称为东壁书院。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本辑主要介绍了东山县铜山古城的历史、地理、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并介绍一些爱国爱乡以及在文学艺术取得成就的历史人物。

阅读

相关人物

胡己闻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