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人民的抗倭史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020
颗粒名称: 铜山人民的抗倭史略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6
页码: 21-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明朝初期,中国沿海地区开始遭受倭寇的侵扰,特别是在福建沿海。为了防御倭寇,明太祖在1387年(洪武二十年)派江夏侯周德兴在福建沿海要塞建筑城堡和巡司,并训练民兵。然而,明朝中叶以后,由于政府的腐败和昏庸,海防逐渐松弛,倭寇问题愈加严重。铜山是福建沿海的重镇,也遭受了严重的倭患。
关键词: 东山县 抗倭史

内容

元朝末年,中国沿海一带就开始遭受倭寇的侵扰。明朝初期逐渐猖獗,从江浙一带逐步蔓延到福建沿海。为此,明太祖于一三八七年(洪武二十年),派江夏侯周德兴在福建沿海要塞建筑十六个城堡,设置四十五个巡司,并训练十多万民兵,分戍在各个重要防地。
  当年,周德兴亲临铜山视察地形,发动民众建城防倭。城址原计划建在龙潭山,因该处地势过于纵深,不能在海滨直御倭患的锋芒,后才改置在铜山(即现城关城内)。经过铜山人民数年的辛勤施工,筑成一座坚实牢固、雄伟壮观的铜山城。全城均用石块砌成,周长五百七十一丈、高二丈一尺;女墙八百六十四堞,窝铺十六个;设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西门、南门各建有城楼,东门、北门临海闭塞。与此同时,周德兴又先后在五都地方,发动民兵建筑了金石、洪淡、漳潮等巡简司城。还在井屋沃(原属漳浦辖、景泰间迁至西门沃。)建置铜山水寨;设福船、哨船、冬船、快船四十六只,派一千一百四十一名官兵驻守。当时,铜山水寨与福宁的烽火、连江的小亭、泉州的语屿、兴化的南日为全闽的五寨。北自金石到语屿,南自梅岭到厂东、都由该寨所辖,是漳郡滨海重镇。把守水寨的船只,非汛期则团泊寨沃,轮番出哨;迂汛期则分哨镇海,左哨陆鳌、右哨沙州、后哨鲎壳沃。
  一三八八年(洪武二十一年),信国公汤和巡视东南沿海时,为进一步加强海防,在福建设置福宁、镇东、平海、永宁、镇海五个卫和十二个守御千户所;铜山是其中的一个所,属镇海卫管辖。千户所设正千户一员、副千户二员、镇抚一员、百户十员、官兵一千二百二十名,这是铜山设治的开始。
  一三九三年(洪武二十六年),周德兴又在铜山城西门外建置一座教场演武亭(即现行官一带),作为操练军队之用;演武亭后开一大井(即今大井头),供军用;在西门内开“四官井”,以防倭寇火攻;在城外西南面滨海处开四个大池,造成险要地势,以防阻倭寇的进攻。同时,建筑七座烟墩炮台,迂有倭患,即举火为号,以便抗御。以后,巡海道蔡潮来铜山,又在城中南北相直的地方建筑望海台,以备瞭望;并开周德兴关闭之东、北两门;又在西门直到小沃的沿海地方建筑水城、以备北方空隙。由此可见,明初铜山和福建沿海各地一样,海防是比较巩固的。这个时期,倭警甚少,即使来犯,也不敢过于放肆。
  明朝中叶以后,由于明政府的腐败昏庸,不仅不积极抗倭,反而限制乡兵组织,任用贪官污吏。在这种情况下,沿海防务渐渐松弛,城堡不修、军器破旧、战船十有八、九废弃。卫所军士不堪军官的剥削和虐待,纷纷逃亡;余下多系老弱,缺乏训练,甚至有的防地空无一卒,真是“兵非所练、船非专业;见寇舶至,闻风逃匿。”就铜山来说,当时城楼失修,虽设有水寨,但守备虚挂空名;官兵懦弱无能,畏倭如虎,偶有抵抗,也不过是“驱群羊以格猛兽”而已,往往同倭寇一交锋就一哄而散,溜之大吉;连他们把守的铜山水寨也被倭奴和海寇所焚毁,楼船战具蓦然一空。实谓“弗能自保,焉能保人?!”官兵不但抗倭无能,而且胡作非为:有的任意杀戮无辜良民、冒充倭寇首级向上请赏;有的挖掘地下死尸,戮其头颅,墨其面目,焚烧颅发、灭除网痕,冒充倭寇去报功。更可耻的是,有的官兵和地主豪绅、竟背叛我们民族的利益,私通倭寇,充其内应,趁火打劫。当时,人民不死于倭寇,则死于官兵,所谓“贼梳兵篦”,形容甚为确切。在这种情况下,倭患越发猖獗、为害愈加严重。
  铜山系海防重地,是倭患出没频繁的地方,倭患尤为严重。据《漳州府志》记载:“嘉靖三十五年十月,倭寇自漳浦六都登陆,屯住后江头土城、流劫诏安五都(系现东山境界),焚掠无数。”又载:“嘉靖三十七年一月,倭寇劫五都东坑口,掠夺财物、焚毁房屋、杀掠男女五十余人;又连劫港西、杀掠五十余人。十月又突至铜山攻水寨,惟东坑一带焚劫尤惨。”那时候,倭寇一到,不是烧杀抢劫,便是奸淫掳掠、残酷异常,灭绝人性。在倭寇的猖獗骚扰下,铜山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损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有压迫就有反抗。富有反侵略斗争传统的铜山人民,没有被倭寇的横暴所吓倒。他们团结一致,奋起抵抗,到处卷起汹涌澎湃的群众性抗倭怒潮,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流芳千古的英雄事迹。
  早在元朝末年,聚居在铜山城东门一带的金、丁、马、铁四姓渔家民众就自发组织起来,开始了对倭寇的防厄。当时,由这四姓招集二十余家,设保安堂(即现关帝庙):白天出海捕鱼,晚上在堂练武,用削成鸭舌咀形的竹竿做武器;设瞭望所于高处瞭望,迂有倭警,人人手执武器,选择有利地形埋伏,给来犯的倭寇以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痛击,常常把倭寇杀得抱头鼠窜,仓皇逃下海。
  明嘉靖年间,在倭寇作乱最猖獗的时候,五都各地民众,纷纷组织民兵团练,筑造土堡,保卫家园。当时,樟塘、康美、城垵、径口、后林、南山、石坛、梧龙、岐下、亲营、东沈、前何、探石、陈城、南埔等乡村先后都建筑了土城堡,组织了民兵,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歼灭来犯之敌。
  传说住在铜山城外的南屿渔民,曾用巧妙的办法同来犯的倭寇进行机智的斗争。南屿地处铜山滨海突出部,是倭寇登陆必经之道,这里的渔民首当其冲,最先受害。为此,渔民们自动组织起来自卫,用桨棍、竹竿、扁担做武器。他们选陈绰当首领。陈绰非常机智,在与倭寇交锋中,善于巧施妙计,痛歼来犯之敌。他发动家家户户献釜,倒伏在海滨沙滩中,摆成“暗釜阵”;倭寇上岸时,常无戒备而陷入“暗釜阵”,滑倒在海滩上,寸步难行,进退不得;陈绰趁机率众冲杀,常常给倭寇以歼灭性的打击。倭寇屡遭伏击,伤亡甚大、胆颤心惊、不敢轻举妄动。
  在铜山人民勇敢机智抗御外侮精神的影响下,一部分有爱国心的官兵也行动起来,参与抗倭斗争,成为反抗外族、尽忠保国的英雄。当时,铜山营把总张万纪,经常在浓雾弥漫,乌云密布的天气里,亲自带兵,暗持军械,假扮渔民,驾小舟下海,故意与敌相迂;倭寇以为是手无寸铁的渔民,便不加戒心地进行抢劫,常常被杀得狼狈不堪。铜山渔民对张把总的抗倭行动给予大力的帮助和密切的配合。张把总每次下海,渔民们总是争着出船出人,充当向导,配合作战,更加有助于消灭敌人。铜山水寨把总童乾震和他的儿子童养锐,也是当时抗倭的有名英雄。他们领兵坚持在铜山水寨哨御倭犯;在民众的协助下,屡次打退倭寇的入侵,使之无法得逞。铜山人民称赞说:“军人有二童,倭贼且一空。”后来,童乾震在东岳山战斗中,因后援接济不到,势成孤立;倭寇突然大批涌至,受围数重,身被倭奴刺中两枪,同千户白仁义、陈学书等人英勇牺牲。他们的抗倭事迹,永垂青史,流芳千古。
  尽管这样,由于倭寇的残忍横暴,当时的抗倭斗争仍然处于艰难境地。
  一五六二年(嘉靖四十一年),民族英雄戚继光率精兵由浙来闽支援抗倭。一五六四年(嘉靖四十三年),戚继光亲自南巡来铜山。一五八一年(万历九年),戚继光又派他的义乌兵四百五十名戍卫铜山,驻札所城北,设把总一员。因义乌兵系浙江人应募入伍的军队,故称“浙兵营”。“浙兵营”负责调征铜山至悬钟、诏安沿海以及油柑岭、凤山等孔道的哨事。一五八二年(万历十年),戚继光再次亲自来铜山巡视,使铜山的防务进一步巩固。
  由于戚家军纪律严明,富有战斗经验,屡创倭寇,深受铜山人民的热烈欢迎和衷心爱戴,人们经常给戚家军送慰劳品、做“咸光饼”给他们做干粮。戚家军和铜山乡兵民众亲密合作,协同作战、共守海防、结成一支坚强的战斗队伍,使倭寇闻而失魂,望而生畏,来犯逐渐减少。
  崇祯年间,倭寇虽然基本平息,但尚未完全根绝。一六三二年(崇祯五年),粤西学宪邑人陈士奇,回籍为母治丧,适逢倭寇来犯便毅然带头捐银,雇工修缮铜山城,并召集城中健儿奋勇抵抗。大家插血立誓:“不与倭俱生,不肯隶名于寇籍,不肯受赂于寇”。陈士奇还与守城诸将发明扭攻车和炮石、蛮牌等军器,亲自试制铳药,加强军事装备。有一次,倭寇集结大批人马,耀武扬威,直冲铜山城。陈士奇率城中健儿,奋起抵抗,激战一天,斩获倭首十余人,残敌惊骇败退。第二天,倭寇不死心,又重整旗鼓,再次进攻。陈士奇和乡勇便施计诱敌近城,然后发大铳轰击;结果,冲杀在前的数十名倭奴全被轰毙,其余惊慌失措,纷纷逃命。乡勇乘胜追击,又斩杀四十余人,取得战斗全胜。从此以后,倭寇就渐渐消踪匿迹了。
  由于铜山人民的坚持抵御,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倭斗争的彻底胜利,在铜山反侵略斗争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永为子孙后代铭记和传颂。
  (注:根据《东山县志之二:东山人民革命斗争史上集》的材料整理。编辑组略有删改。)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三辑

《東山文史資料第三辑》

本书收录“东山保卫战概况”、“东山保卫战的后林乡人民”、“回忆港西山的防御战斗”、“黄继光式的英雄张学栋”等13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孙用奇
责任者
周德兴
相关人物
陈绰
相关人物
陈学书
相关人物
白仁义
相关人物
戚继光
相关人物
陈士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