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仙峤记言》碑刻的发现谈郑成功进驻铜山卫所史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004
颗粒名称: 从《仙峤记言》碑刻的发现谈郑成功进驻铜山卫所史实
分类号: K825
页数: 5
页码: 33-37
摘要: 该文主要讲述了郑成功以金、厦、南、铜为根据地,进行叱咤风云、威撼四海的抗清复明,驱除荷夷,收复台湾的活动,在史册上写下一页页慷慨激昂,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留与后世缅怀思念。为了怀念英雄的业绩,最近在省、地、县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县文化馆重修了郑成功曾经扎过的铜山水寨大山(城关九仙顶),对山上的摩崖石刻进行剥藓削苔,填红描碧。在清理的过程中发现一支宽六十九公分,高一百七十五公分,额上雕有祥云拱日的《仙峤记言》碑刻。
关键词: 郑成功 人物传略 东山县

内容

民族英雄郑成功以金、厦、南、铜为根据地,进行叱咤风云、威撼四海的抗清复明,驱除荷夷,收复台湾的活动,在史册上写下一页页慷慨激昂,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留与后世缅怀思念。
  为了怀念英雄的业绩,最近,在省、地、县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县文化馆重修了郑成功曾经扎过的铜山水寨大山(城关九仙顶),对山上的摩崖石刻进行剥藓削苔,填红描碧。在清理的过程中发现一支宽六十九公分,高一百七十五公分,额上雕有祥云拱日的《仙峤记言》碑刻。碑文写着:“秦精钻石,仙籍纷纶,九鲤始於莆,衍於铜。时庚申寨主何九翁鼎建,延宾持禅,钖其上。嗣则完公先兄读书峤巅,构益增壮。戊子桂王以念瓦木散芜。然幸忠振伯洪公捐金募建,暨长林开士道宗、恩波开士戒珍,互刿增辟,亩延灯若干名,佃住若干所,如指上螺,与少室而昌,条兼功德弘深。当时而仙,非时而世,所云俗也。当时而仙,非时而益仙,子之所谓仙也。二开士之造胜区,树久大仙之理矣!予耳熟能悉,敢告夫后之茹葵者。藩前勋镇暨信士洪旭、张进、黄廷、万礼、甘辉、余宽、卢若腾黄兴、陈尧策、陈□、陈六御、张魁、黄元、沈明、黄大振、肖拱宸、郑擎柱、黄梧、黄钦、黄志高、董廷、翁求多、林义、吴锡、朱寿、林胜、沈奇、许德、范忠、杨□、李润、林文灿、郑□□□□□□□□□□□□□□张英、陈魁、范进、余新、□□□□□□□□□陈□、陈□、游绍□□□□□□□。
  以上共乐纳缘金叁百□□两,重建费用过银贰百贰拾捌两。观音堂、九仙山买过缘田银壹百两,受种子玖斗,坐址铜钵洋后宅。时永历壬辰岁端月谷旦学儒□□刘廷金、金浦陈□□。”
  这支碑刻全文内容写的是永历戊子二年,清顺治五年(公元一六四八年),在忠振伯洪旭倡导下,发动同僚募款修建铜山卫所水寨大山(九仙顶)名胜的事迹。修建工程前后五年,到永历壬辰六年,清顺治九年(公元一六五二年)竣工,才将收支情况勒石公布。然而,碑刻也反映了当年郑成功率领部将进驻铜山的史实。
  《仙峤记言》碑刻首先引用“秦精钻石,仙籍纷纶”的典故,表达了这座仙山石刻的精巧以及仙籍的游宿。“九鲤始於莆,衍於铜。”根据《铜山志、追志铜山人物序》一文记载:“我铜原系海岛,於明太祖洪武丁卯二十年(公元一三八七年),设立卫所防倭,命江夏侯周德兴建铜山所,隶镇海卫,初调漳军戍守,以地近多不着伍,乃於二十六年(公元一三九三年)充调兴化莆禧所官军以戍之。”同时,为了消除官军的家庭顾虑与充实新建石城的住民,鼓励守兵挈眷随军来铜,并享有优待。因此,携带眷属的官军也将原籍莆田九鲤湖仙这尊神偶带到铜山奉祀。弘治庚申十三年(公元一五〇〇年),铜山水寨大山的寨主何九翁重新修建,把九鲤湖仙奉祀在山巅的石洞里,让人们焚香朝拜,溯念祖籍。这样,铜山水寨大山遂被称为“九仙顶”。“嗣则完公先兄读书峤巅,构益增壮。”据《铜山志》记载:“有乡贤刘善懋修葺九仙顶的事迹。刘善懋字公浣,明崇祯三年举人,自以重修,旁结石室,曲径深幽,高贤题咏,俱镌于石,又置栏杆,植树种花,林木阴翳,清幽高洁。”故《仙峤记言》作完公先兄、意或斯人,姑待考证。
  接着指出“戊子桂王以念瓦木散芜。然幸忠振伯洪公捐金募建,暨长林开士道宗、恩波开士戒珍,互刿增辟,亩延灯若干名,佃住若干所”由于明朝末年,外敌入侵,盗寇猖獗,以致民不聊生,而九仙顶名胜也难幸免,香客逐渐稀少,屋舍年久失修,空留下住持僧道宗和观音堂的和尚戒珍,冷对禅门,嗟叹岁月,一派凄凉荒芜景象。郑成功部将在当时兵荒马乱、国事动荡的情况下,对“九仙顶”古迹进行了修建。经查考文献,核对碑文,我认为郑之部将立此碑刻,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南京被攻破后,福王就擒,清兵长驱直下,虽然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草草组成一个流亡政权,也难以挽回局势。不久,黄道周兵败婺源,聿键被杀于长汀。郑芝龙拒绝郑成功的婉言劝告,变节投降清政府。在此危急的情势下,郑成功毅然起义抗清。当时,“兵将战船百无一备,往南沃召募,闻永历即位广西,遥奉年号,称招讨大将军罪臣。”见《海上见闻录定本》。郑成功以桂王朱由榔作为圣君看待。然而郑成功的处境仍是孤立:“金门被他的叔父郑鸿逵所占厦门为建国公郑彩和他的弟弟郑联据守;其上海坛、南日、南北二茭舟山等岛,悉系鲁王遣万安侯周瑞、平彝侯周鹤芝、定西侯张名振、阮美等分守;其下诸岛,铜山系南昌伯朱寿所据,南沃系忠勇侯陈霸所占,惟安平块土,莫能展其所为,徒训练士卒、整饬船只,飘游于鼓浪屿,或入海澄,或出镇海卫,以观其变。”《台湾外记》郑成功为了站得住脚,並望有所进展,经审慎权衡,认为:金、厦、南铜四岛,从地理形势看,铜山卫所与诏安、云霄,一衣带水东面与澎湖列岛相望;北对漳浦梁山塞住漳江奔流大海的中柱南仅张一苇帆,可制南沃。从军事设施分析,自建卫所以后,一直扎有重兵,水师官员领有士兵一千一百四十一名,福船、哨船、冬船、马船共有四十六艘。陆兵驻有铜山营,官兵分步战兵四百二十六名,守兵五百九十名(《诏安县志:武备》),时称“海滨重镇”。这些水陆官兵在抗御倭寇,打击荷夷,都是勇猛善战的。再说,乡贤黄道周“抗清复明”、“忠君爱国”的思想。对当时岛上民众有较大的影响,根据上述分析,铜山可谓军事要地。因此永历戊子二年闰三月,郑命令张进到铜山说服朱寿交出兵权,归张进率领。同时,並派出前中书舍人江于灿,黄志高奉表于肇庆。”(《小腆纪年》)。接着,“八月郑在铜山整顿船只,训练士卒,候广西永历信到。”又云“十月江于灿,黄志高同太监刘玉赍永历诏到,晋封郑成功为威远侯,功拜受毕,厚待刘玉、”(《台湾外记》)。从以上这些文献记载,充分证实了郑成功在永历戊子二年进驻铜山,一方面扩充实力,训练士卒,养精蓄锐,做抗清复明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等待桂王讯息,以便和各路勤王义师取得联络,求得进展,直到桂王派太监刘玉到达铜山卫所,对郑成功宣慰,并诏谕策应,迅速配合何腾蛟收复江南半壁河山。这是一次有历史意义的宣诏,因此,《仙峤记言》才出现“戊子桂王以念瓦木散芜”之句。
  郑成功接到桂王的诏书,了解了江南军事形势后,遂即整顿戎师,从铜山出发,在白塔登岸,进攻云霄。这一战斗,有关志书,记载都很生动。当时横戈跃马,登城冲杀的将领都在《仙峤记言》碑刻中留有芳名。由此,联想到进攻云霄前夕,参与军事部署的也就是碑刻中的这些虎将。查阅文献得知:张进、甘辉任亲丁镇,黄廷、林胜任援剿左镇,万礼、黄梧任前冲镇,黄兴任中权镇,陈尧策任护卫前镇,陈六御任北镇,张魁任奇兵镇,黄元任游兵镇,沈明任护卫左镇,黄大振任援剿前镇,肖拱宸任中冲镇,郑擎柱任礼官,黄志高任监军,翁求多任监纪,林义任左冲镇,林文灿任殿兵镇,张英任五军总制,陈魁任左先锋镇,余新任援剿右镇,卢若腾是名儒。
  永历戊子二年这一年,是郑成功首次向桂王投谒表本,接受晋封的一年;也是军事上在铜山卫所大集结的一年。为了纪念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洪旭才发动全军将领捐金修建郑成功驻扎过的营址水寨大山上的“九仙石室”、“观音堂”,并勒碑文记事。
  总之,《仙峤记言》这一碑刻,距今三百多年。它的发现,是郑成功进驻铜山的历史见证。

知识出处

东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东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本书收录“同宗共祖 骨肉情深——谈东山和台湾的渊源关系”、“东山华侨史实鳞爪”、“东山岛地理和地貌形成史迹”等9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汉波
责任者
郑成功
相关人物
何九翁
相关人物
洪旭
相关人物
张进
相关人物
黄廷
相关人物
万礼
相关人物
甘辉
相关人物
卢若腾
相关人物
黄兴
相关人物
陈尧策
相关人物
陈六御
相关人物
张魁
相关人物
黄元
相关人物
沈明
相关人物
黄大振
相关人物
肖拱宸
相关人物
郑擎柱
相关人物
黄梧
相关人物
黄钦
相关人物
黄志高
相关人物
林义
相关人物
吴锡
相关人物
朱寿
相关人物
林胜
相关人物
沈奇
相关人物
许德
相关人物
范忠
相关人物
李润
相关人物
林文灿
相关人物
张英
相关人物
陈魁
相关人物
范进
相关人物
游绍
相关人物
田银
相关人物
刘廷金
相关人物
周德兴
相关人物
刘善懋
相关人物
朱聿键
相关人物
黄道周
相关人物
郑芝龙
相关人物
朱由榔
相关人物
郑鸿逵
相关人物
江于灿
相关人物
刘玉
相关人物
何腾蛟
相关人物
林胜任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东山县文化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