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华侨史实鳞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001
颗粒名称: 东山华侨史实鳞爪
分类号: D634.2
页数: 10
页码: 9-18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东山人出国谋生的历史和原因。根据调查和分析,东山人出国谋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200年前,主要分布在新加坡、马来亚、越南和印尼等地。出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贫穷、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以及逃避债务和婚姻等。在历史上,出国谋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和离乡背井的悲惨遭遇。然而,在某些时期,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洋群岛的工商业发达,吸引了大量东山人前往谋生。
关键词: 华侨史 历史渊源 东山县

内容

一、出国时间探索
  东山人出国谋生始于何时?根据我们多年来的调查研究、分析推论,较可靠的大约距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了。具体事例分述如下
  (1)东山人旅居新加坡:清咸丰年间(一八五一年),风灾严重,年景不好,民不聊生。康美人林瑞仔从铜山港(今城关)乘“大得利”帆船去新加坡,不久回来,乡人闻之,皆相率到新加坡谋生(距今已一百三十年)。
  公元一八四五年,康美乡受灾荒,有十三人乘船出国谋生(距今已一百三十六年)。
  城关旅居新加坡的华侨陈金华,是当地知名人士。他出生于新加坡(二十年代逝世)。陈的祖母是由东山城关往新加坡的。据此推论,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年以上。
  (2)东山人旅居马来亚:东山华侨名人薛佛记的“薛家族谱”记载:薛(佛记)字文舟,乾隆五十八年(一七九三年)出生于马来西亚麻六甲(推至其父母辈,距今已有二百余年)。
  (3)东山人旅居越南(旧称安南):据城关刘氏家谱记载:刘桂在清朝乾隆年间到安南谋生,居住十三年后回国结婚。时值乾隆年间(公元一七三六年至一七九五年)距今约有二百一十年。
  (4)东山人旅居印尼:由于中国与印尼相距较远,其时水上交通工具落后,东山人去印尼的历史较短。根据印尼华侨反映:城关南门黄秋南(旅居印尼华侨)的父亲黄朴,是最早到印尼爪哇岛的东山人(距今约有一百来年)。
  据国外华侨界传说,东山人出国谋生,远在清朝康熙甲辰年间(一六六四年),清政府对沿海百姓实行迁界移民时逃往南洋的。据此,出国至今已有三百一十八年了。
  东山人出国谋生较多的时代,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南洋群岛未被战火波及,工商业很发达,商人有利可图,农工阶层亦受其惠,故当时称为是南洋的“黄金时代”。战后,东山人在厦门经营二间客栈,出国较方便,船旅费低廉(每人只收银元二十元左右)。其时又因国内军阀混战,时局动荡,人民谋生困难。人们羡慕南洋生活好过,于是,大批东山人涌到南洋。据康美乡调查所得,一九三三年因灾荒而出国的就有五十余人。迨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开始,海上交通阻隔,出国谋生的人便似凤毛麟角了。
  二、出国的原因
  从历史上看,出国谋生并非一件乐事,而是离乡背井、生离死别的悲惨遭遇。绝大多数人都是因贫穷,无以为生;或者是受不了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逃壮丁,避债务,反抗封建婚姻等原因而出洋的。
  (1)因政治原因出国:如清朝时,梧龙乡人“小刀会”首领林美圆,因反抗满清暴政,率众起义。起义失败后,于一八五三年与一批起义者逃往新加坡。以后,林在新加坡组织“义兴公司”,有所活动。
  (2)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为发动内战,大抓壮丁。青青壮年为逃避抓兵而出国的,城乡各地,比比皆是。
  (3)旧社会苛捐杂税繁多,加上天灾人祸导致经济破产而逃亡出国的占大多数。如上述康美乡人的出国情况就说明这个问题。又如山只乡林如源一家五口,以农为生,因向黄山村富户林天然借款五百元治丧,一年倍利,无法偿还,遂逃国外。
  (4)旧社会,重男轻女之风甚盛,特别是农村,养“童养媳盛行,因包办婚姻,常引起家庭不睦,使妇女失去家庭温暖。旧东山岛“三灾”(风灾、沙灾、旱灾)多,百姓生活艰苦,常以番薯野菜充饥。而妇女更惨,没有社会地位,劳动负担重,食不饱腹,衣不暖身。在这样的重重压迫之下,遂相率到国外做苦工、当女佣。正因如此,现在我县归国华侨女性居多。城关地区则例外,出国者多是男的,妇女只是少数。
  此外,满清时期歧视华侨,清政府称国外华侨为“奸民”,称载人出国是“载臭柑”。还有,乘帆船漂洋过海,得冒极大风险。据历史记载: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年),东山“李德义”号帆船运载数十人出国,船在城关南门海边出发,啼哭声连天,情景惨然。据说“李德义”号驶至“万里长沙”(今西沙群岛)遇台风,乘客多罹难(史载一八七三年古历六月二十七日刮大台风)。
  三、分布地区
  据东山侨联会多年调查所得,我县旅外华侨(包括后裔)分布地区如下:新加坡最多,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其次是马来亚(包括沙〓越),印尼又次之,越南、泰国、菲律宾、缅甸、柬埔寨等国较少。最近查悉,还有少数人旅居于美国、英国、日本、瑞士、荷兰、
  阿联(亚丁埠)、圣诞岛等。
  我县旅居新加坡的华侨,多数聚居于小坡一带(非中心商业区);在马来亚的,则分布在新山、小笨珍、文律、步来、峇株巴辖、巴生坡,居銮、〓咯等地。居北马的甚少;在沙〓越的,则分布在木胶、古晋、诗巫、峇南、拉叻等地;在印尼的,多聚居于爪哇岛,如万隆、雅加达、三宝龛、井里汶、直葛;在苏门答腊的,则分布在巨港、棉兰、亚沙汉、宁岳等地。据悉,我县华侨居于沙〓越和印尼的多数为城关人,农村的较少,如有则多居于印尼的廖内岛、武廊等地。
  四、创业安居
  经过漫长岁月的艰苦奋斗,东山华侨深深懂得寄人篱下的痛苦。他们热爱祖国,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时期的种种爱国行动,已尽人皆知。他们身处逆境,富于艰苦创业精神,经过二百余年的不断奋斗,逐步改善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并涌现一批被人传颂的优秀人物。
  东山人早期出洋谋生的多数是劳动人民,其间也有少数是知识分子。如旅居印尼的满清举人马徵祥(曾任爪哇某报社编辑)、旅居缅甸的贡生江之永(任过仰光中华学校校长)旅越华侨张大江、陈宝善、许粹侯等都是满清秀才。还有后林人林革尘也曾在印尼苏岛任报社编辑。
  现在,东山华侨的职业大部份是工人(包括产业工人和杂工)、店员、小商贩、教师、医生、公务员、船员,仅少数是资本家。工商业者中多数是经营建筑业的,部份人开办公司、工厂、行号,还有六人专营侨批业的(共开设六间信局,对我们争取侨汇作用颇大)。还有个别是操特殊职业的,如传教士、道姑、道士、和尚、江湖术士等。
  溯自十九世纪以来,东山华侨曾出现了如薛佛记(一七九三年至一八四七年)这样的杰出人物。一八三〇年前后,他领导当年“福建帮”的总机构“恒山亭”,薛是该亭五位大董事和五位总理事的最高领袖。他一生都在马六甲度过(今属马来西亚)。佛记次子荣樾是第一位长年经商往返于新加坡、厦门的英籍华人(一八八四年逝世于厦门)。
  荣樾长子有礼(一九〇六年卒)是新加坡第一家华文日报《叻报》的创办人。该报于一八八一年发刊,传及其子兆熊,至一九二三年停刊,足足发行了半世纪以上,对新加坡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一八九二年,有礼被舆论界推举为市议员,但他推辞不予接受。
  荣樾次子有文,任过汇丰银行买办。有文长子中华,热心于社会事业,曾受封为“太平局绅”,历任市政局长(一九一九年始)和中华总商会会长、福建会馆主席等职。
  荣樾第三子有福,于一八七四年在上海应出洋留学考试,名列前茅,尝官费留美进波士顿大学学习。一八八一年回国,旋入福州船政衙门学习水师。一八八四年七月法国进寇福州马尾,有福见危授命,奋勇抗击法寇,终以身殉国,年仅二十三岁(见新加坡东山薛氏家谱)。
  总之,薛佛记是新加坡“福建帮”的开山鼻祖,其家族不愧为星马华侨之名门。
  在二十世纪初期,东山华侨林溪茂教授(一九一二年至一九六七年)于一九六五年荣任新加坡大学第一任副校长,一九六七年逝世于英伦。他一生遗下著作十四部,大部份是有关经济学的理论著作。
  二次大战结束后,东山华侨有多方面的发展,有的参加当地的政治活动和进步组织有的当上市、国会议员工人运动领导者等。最近,雕塑艺术家黄明宗,年仅四十余岁即崭露头角,现为新加坡青年协会顾问,其作品常在世界很多大都市展出。
  东山华侨很多人都热心于教育事业,关心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佼佼者如南埔人谢联棠先生(一八八八年至一九七四年)。他一贯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一九二八年谢在新加坡开设“侨兴国货公司”、并在印尼苏岛兴办“苏东中学”。一九三一年在家乡南埔创办“南薰小学”,全校师资经费均由他负责。解放后,谢仍经常寄款资助办学,被乡人誉称为东山之陈嘉庚。还有在马来西亚的刘达溪先生,他在文律倡办“乐育学校”;在〓咯的黄献南先生,倡办“耕文小学”。还有新加坡的沈保发先生,自任“暨武德学校”董事。因办学成绩优异,特蒙新加坡总统封赐P.B.M荣衔。
  东山华侨除自身艰苦创业外,还努力培养下一代,不少人的后裔都受过高等教育,负笈欧美,学有专长,成绩显著。有的还荣获硕士、博士学位等,堪与欧美人媲美,为祖国争光。他们身居异邦,心怀祖国,关心祖国的四化建设。有的应邀回国讲学,如激光专家林耕华、电脑专家朱华等等。
  在企业界方面,二十世纪初期,东山华侨先贤中,有陈金华先生(据说曾受封为太平局绅),在马来西亚丰盛港开采锡矿,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为东山人所熟悉;实业家王水斗先生(坑北乡人),在南洋开设“新记成凤梨厂”,产品畅销国内外,并曾任南洋华侨中学第四届总理事职务;旅居沙〓越的华侨知名人士陈起龙先生,曾任木胶中华商会主席,被当地政府委为“甲必丹”(华人领袖),至今达四十年之久,足见众望所归。其经营的工商业,亦曾显赫一时。
  据笔者所知,三十年代聚居在新加坡的东山华侨还是寂寂无闻,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只有城关人许岳东开设“源丰号米行,经营泰国米业。大战期间,东山华侨经营的工商业渐有发展,先后达十余家,特别是曾启昌开设的“曾启昌行”,拥有大小轮船四十余艘,在日本占领军的特许下,往来于新、泰之间,运载军粮民食。当时曾的地位,真是炙手可热,盛极一时,被称为新加坡“七君子”之一。我国大陆解放后,曾开设办事处于广州,并把剩余的三艘货轮驶回国内,参加公私合营,接受国家领导。
  五、侨团简介
  东山励志社,成立于一九二五年,设在新加坡,原名东山同益社,一九三八年改为今名,会员都是东山城关人。
  星洲南洋东山会馆,于一九三八年六月二十七日成立,是东山旅居南洋的华侨较有影响的团体。
  新加坡康美林氏联谊会,是康美同乡组织的家族会,对外少活动。
  印尼东山同乡会,成立于一九五六年十月一日,设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印尼排华发生后,停止活动。
  巴生东山会馆(成立时间不详),设在马来亚的巴生坡。此外,在马来亚、峇株巴辖与兄弟县侨胞共同组织了“云诏东会馆”。
  东山庙(即关帝庙)在满清时代,由东山城关华侨在新加坡兴建的。庙内奉祀关羽像,是清光绪年间由东山帆船“永合华号”运往的。一说是孙家北船“合安”号运往的。今该庙已并入东山励志社。
  大伯公庙,设在新加坡梧槽律,是坑北华侨王水斗先生建的。
  六、侨眷情况
  (1)分布及生活情况:东山归侨、侨眷遍布全县城乡各地,经过调查,全县归侨、侨眷有八千多户、四万余人。侨户超过六十户的有城关、樟塘、岱南、康美、东沈、后林、西埔、岐下、埕英、白埕、港西、宅山、陈城等十三个大队(镇)。广大归侨、侨眷同全县人民一道辛勤劳动,建设家乡。因他们大部份人有侨汇收入,总的说来,生活水平比一般群众略高。
  (2)投资建设:解放后,广大归侨、侨眷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热心于家乡的建设事业。一九五三年,为了繁荣家乡经济,在县侨联会的努力下,组织归侨、侨眷生产自救,首先在城关组织“华侨苎网手工业社”解决了城关一百多户侨眷妇女的就业问题。
  一九五四年五月,在城关组织“华侨缝纫工场”,以后事业发展,又在西埔开设第二工场,安排侨眷妇女就业十余人(今已全部成为缝纫技工)。该场于五五年底并入城关缝纫第二小组。
  一九五五年,县侨联对国内外侨眷、华侨发动投资,在城关创办“华侨电厂”,至一九五七年一月开始投产。从此,东山首次有了电力照明。
  一九五五年十月,又在城关创办“华侨碾粉厂”,结束了我县多个世纪以来用人力、兽力碾粉的落后状态。
  一九五七年六月,在西埔创办“华侨旅社”,改变了西埔私人经营的旅馆卫生差、收费高的状况。
  以上由华侨、侨眷投资创办的三个企业,其投资款项的本息已于一九七三年前后还清(“文革”期间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华侨的名称也先后被改掉,至今尚未恢复。)。
  (3)侨汇和归侨:解放后,总的看来,我县侨汇有较大的发展。以一九五一年和“文革”前夕的一九六五年相比,侨汇增长百分之五十九;“文革”中,在左的路线破坏干扰下,侨汇一度下降。粉碎“四人帮”后,党的侨务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侨汇有了较大幅度的发展,以一九八一年侨汇总数与一九六六年相比较,增长百分之二百三十二。
  回来我县探亲的华侨(包括华裔)、台胞、港沃同胞的数字是波浪式的。自一九五〇年下半年起至一九八一年(其中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一年数字缺)的二十六年间,计有三千四百五十人次,其中每年超过二百人的有一九五六年、五七年、七二年、七三年、八〇年、八一年等六年,最多的一九八一年人数达三百一十六人。
  (4)县侨联会活动情况: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县侨界人士积极筹备成立县侨联会组织。经过半年的筹备工作,于一九五一年二月二十七日召开全县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会议,成立县第一届华侨协会,选出理事九人,监事三人。
  一九五四年一月二十日,召开县第二届侨代会,选出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九人,并按全国统一定名为“归国华侨联谊会”。
  一九五五年六月十日召开县第三届侨代会,选出委员十三人,成为第三届县侨联会的领导班子。
  一九五七年七月召开县第四届侨代会,选出委员十五人,并按全国统一规定改名为“东山县归国华侨联合会”,沿用至今。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三十日召开县第五届侨代会,选出委员十七人。
  一九六〇三月十三日召开县第六届侨代会,选出委员十九名。
  一九六三年七月二十八日召开县第七届侨代会,选出委员十九名。
  “文革”中,县侨联会被强加上莫须有罪名,濒于瘫痪以至被取消。打倒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一九七九年六月三日召开县第八届侨代会,选出委员二十七人,规模空前,代表性广泛。从此,停止活动达十五年的东山县侨联会,又获得新生,为加速四化建设和争取祖国统一事业,发挥应有作用。

知识出处

东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东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本书收录“同宗共祖 骨肉情深——谈东山和台湾的渊源关系”、“东山华侨史实鳞爪”、“东山岛地理和地貌形成史迹”等9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洪干堂
责任者
林瑞仔
相关人物
陈金华
相关人物
黄秋南
相关人物
林美圆
相关人物
林如源
相关人物
林天然
相关人物
李德义
相关人物
马徵祥
相关人物
江之永
相关人物
张大江
相关人物
陈宝善
相关人物
许粹侯
相关人物
林革尘
相关人物
于英伦
相关人物
黄明宗
相关人物
谢联棠
相关人物
陈嘉庚
相关人物
刘达溪
相关人物
黄献南
相关人物
沈保发
相关人物
林耕华
相关人物
王水斗
相关人物
陈起龙
相关人物
许岳东
相关人物
曾启昌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仰光中华学校
相关机构
汇丰银行
相关机构
波士顿大学
相关机构
新加坡青年协会
相关机构
侨兴国货公司
相关机构
苏东中学
相关机构
成凤梨厂
相关机构
南洋华侨中学
相关机构
中华商会
相关机构
东山励志社
相关机构
巴生东山会馆
相关机构
华侨碾粉厂
相关机构
东山县侨联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