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喜、万五道宗、万云龙史料比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978
颗粒名称: 提喜、万五道宗、万云龙史料比较
分类号: C912.2
页数: 13
页码: 112-124
摘要: 文章介绍了洪门(天地会)起源问题的史学研究和天地会创立者的争论,着重讨论了提喜在天地会创立中的角色,提供了他的背景、行为和相关记载。
关键词: 天地会 云霄县 起源问题

内容

随着中外、闽台文化、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海外华人、华侨中众多洪门社团人士寻根谒祖活动的陆续开展,促使关于洪门(天地会)起源问题的史学研究在中外史学界逐步深入,且获证并公认了云霄高溪地方的两座寺庙,是全世界洪门的祖根、圣地,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众多学者和游客,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起着应有的积极作用。
  然而,在天地会创立者研究问题上,长期争论不息。陶成章在《教会源流考》一文中,认为天地会“始倡者为郑成功,继述而修整之者则陈近南也”。所谓陈近南,是天地会秘密《会簿》中的人物,猜测影射派的学者们说陈近南即郑成功的谋士、东宁总制使陈永华。章炳麟认为天地会是明朝遗老或郑成功所创立。也有人认为天地会是郑成功军中的“以万为姓”集团所创立。后一种观点被称为“准郑成功创会说”,主要代表是台湾的翁同文等学者。近期有附和翁同文先生之说者,推出“以万为姓”的老五万五道宗创立天地会,而且也有人以为“道宗”即“达宗”。似此种种,诱发了部分人以臆测、猜射方法去推求天地会创立者。
  由于清政府镇压天地会的大量官书档案的发现,以及广西自治区、台湾省相继新发现天地会秘籍,僧人提喜作为天地会创立者的佐证资料更丰富而有力,为学术界所普遍关注。
  究竟天地会是谁创立?时至今日,郑成功或陈永华创会说及明朝遗老或称“汉留”创会说,由于缺乏史实,其观点近来已不攻自破。而天地会创立者之争论,近期主要集中于提喜,万五道宗,外加一个叫“万云龙”的人。笔者参与此项研究十余年来,查获了此类不少资料,发现这三者虽皆属确有其人,但并非皆与天地会史事有直接关系。现将收集到的关于提喜、万五道宗和万云龙的资料整理出来,作为比较,以供参考。
  提喜
  根据清廷官书档案记载,提喜俗名郑开,乳名洪,僧名提喜,又名涂喜,排行第二,人称洪二和尚,又称洪李桃(?——1779)。清廷档案记载,天地会头人洪李桃,是和尚,“俗家住漳浦县榕树脚”,即今云霄县莆美镇高塘村人。早年曾在龙溪东门外福连寺当和尚。
  提喜总结了异姓结拜兄弟的经验,参照其他秘密结社的结盟仪式和联络办法,加以改造创新,取“大指为天,小指为地,接递茶烟具用三指”称“三指诀”或叫“出手不离三”;以“五点二十一”暗指“洪”字,以及“开口不离本”,“木立斗世知天下”等等手势暗语,作为内部联络暗号。他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取“人生以天地为本”之意,在漳浦县高溪乡观音亭(今属云霄县东厦镇溪塘村高溪小村)正式创立天地会。提喜规定入会仪式须设立香案,在刀剑之下盟誓并穿过刀剑驾起之“门”,喝血酒,谓为“歃血拜盟”;会内互称兄弟叫“洪家兄弟”,提倡“喝过三河水是洪英”(会内人)。三河水即在高溪村前汇合的漳江、南江和梁山蔗港之水;提喜还制定了誓词,作为严格会规;又取历史上的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三结义之义,管仲、鲍叔牙之忠作为结会精神,这些使下层广大群众更易于接受。提喜创会宗旨,大方向为“顺天行道”,又具体到“婚姻丧葬可以互相资助钱财,与人打架可以帮助出力,传会与人可以得到酬谢”;是为互助互济,团结抗暴。
  乾隆二十七年,提喜便在高溪庙传会收徒,当年即有漳浦杜浔人卢茂,陈岱下曾人李少闵与高溪楼村人方劝入会。此后又有陈彪、云霄城北门内仓边巷赵明德、云霄城内张破脸狗、山尾村陈丕、平和县人严烟以及张普、徐炎、何哲、陈栋等人相继入会。
  提喜把结会根源编成“三姓结万李桃红,九龙生天李朱洪”。万指万和尚即洪二和尚,李桃红为红李桃,红也作洪,也指洪二和尚。李朱洪正是三姓,隐含三姓结万姓,众多、广大之意。李为李少闵,朱为朱鼎元,九龙即马九龙和尚。李少闵为当时人,至于朱鼎元和马九龙,“提喜传法时,只说他们是远省有法术的人,是年代久远的人”,托词隐略了。
  除了清廷官书档案载明提喜洪二和尚是天地会创始人之外,天地会内部秘籍也有大量记载。乾隆五十二年二月十三日,清军在台湾与天地会林爽文起义军交战时,从一牺牲的天地会部将身上获一纸《结盟底稿》,其中记有“本原异姓缔结,同洪生不共父,……。”这是天地会史上最早的结盟秘籍。“同洪生”的“洪”即天地会始祖洪二和尚,故会内称为“洪门”。
  嘉庆六年七月,福建同安洪门人士陈礼南在广东雷州府海康县发展林添申入会时,示以《表文》,记有“万姓一本,合归洪宗”,并声称“结拜之后,各人以洪为姓,拜天为父,拜地为母”。
  嘉庆十一年六月,江西会昌人周述滨,在福建永定拜天地会人卢盛海入会时,“设从前传会之提喜即洪二和尚牌位”,并传“开口不离本,出手不离三及三八二十一口诀,暗藏洪字笔画在内”。
  嘉庆十四年四月,江西会昌王新涛结会,“设立从前传会之万提喜即洪二和尚牌位”。
  嘉庆十六年,广西巡抚成林,搜获东兰州天地会人姚大羔所藏《会簿》,其中记载“师尊万提起,法号士曰云龙,……指洪为姓,歃血结盟,结为洪家。”
  嘉庆十六年,广东兴宁天地会人在江西龙泉县传会,所用《花帖》记有“首传天地会和尚字提喜,佛名万和尚。”
  1985年广西田林县出土一套清代《天地会文书抄本》,其中记载“高溪庙内有一位长老,姓万名提喜,道号云龙。”说“齐天御使”捧玉帝“忠义榜文”,在高溪松柏林张挂,叫万云龙接榜,称“高溪云龙之忠义,天差御使之榜论,后传天下之结交,君臣五祖之敬训,秉玉皇敕下之清规”,敕万云龙在高溪设下木杨城,立忠义堂,创洪门,中兴报仇(火烧少林寺之仇)。抄本中虽加入神话色彩,但仍明白记载高溪庙、长老提喜,道号云龙,于高溪立忠义堂,创洪门之事。
  台湾新近发现光绪丙午(1906)年重刊本《锦囊传》(见附页复印件),记有洪门“始祖红面红须目腔姓万名提起,法号云龙,系福建云霄高溪庵和尚为记。”
  英伦不列颠博物院藏本,有“万大哥名持喜法号云龙禅师”的画像(提起、持喜均为提喜近音笔误)。
  似上列记载还不少,篇幅所限,未便赘列。概而述之:从乾隆末以降,有档案记载的福建、广东、江西、广西等省诸多天地会结会案中,凡有《库稿》、《花帖》、《会簿》、《表文》、牌位等传会盟书的神牌,几乎都记载天地会始祖或师尊,大哥是万提喜洪二和尚,法号或道号云龙;所供牌位亦然。
  乾隆三十三年,天地会首批会员之一的卢茂,出面组织发动围攻漳浦县城的首次反清起义,以及乾隆三十四年冬至三十五年初,由陈岱下曾村李少闵发动的第二次反清起义,均为提喜“暗中指使,不露名姓”。卢茂竖起了“顺天当道”大旗;李少闵则提出了一个“明代后裔朱振兴”,“欲举大事”并制了“大明”红绫扎付。乾隆五十一年末,台湾天地会人林爽文、庄大田反清起义,也以“五点二十一”为暗号,“顺天行道”为号召。清廷档案说:“台湾逆匪制作‘洪号顺天’等字皆缘此(提喜)而起。”
  乾隆四十四年三月,提喜于高溪观音亭病故,骨灰殓入一个盖上饰有瓦狮子的瓦罐(金斗瓮),葬仙峰岩石洞中。提喜之子郑继在高溪观音亭继承提喜衣钵,僧名行义,又名续培和尚。
  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陈丕被广东官方拿获,供出提喜住高溪观音亭。因提喜已故,清福建当局从高溪观音亭捕去行义。行义在福州供认其生父提喜即洪二和尚。闽浙总督伍拉纳派汀漳龙道德明额到云霄仙峰岩,查起瓦罐骨殖,解到福州,令行义滴血验试,证明提喜与行义确系父子关系,天地会起会案告破。乾隆皇帝于乾隆五十四年正月十七日下旨说:“天地会节经查明起于洪二和尚,今既据行义供认伊父提喜即洪二和尚,是提喜为此案传教正犯,已无疑义。”至此,清政府才把天地会起自提喜之案了结。
  万五道宗
  道宗和尚,法号无考,其俗名也无考。有人说俗姓张,其籍贯有说是诏安官陂,或说可能是云霄。史料记为“万礼小功弟”。道宗僧名最早见于清嘉庆二十一年编《云霄厅志·卷十六》记载:崇祯四年(1631)云霄白塔村吴士鼎募建龙湫岩,当年十一月五日落成,聘请道宗为住持,收纳信众所捐缘金、缘米。吴燮山立碑记载此事,记有“住持僧道宗收”之句,即龙湫岩请道宗为首任住持僧。但却有人据此事而说“道宗建龙湫岩”。此说与厅志原义不符。
  有关道宗的最后一次记载,是康熙十四年五月,郑成功部的刘国轩、刘进忠、何祐等,与广东尚之信部的王国栋,于广东大埔县新圩凤塘寨之左鲎母山之战。结果王国栋大败。据载:“是役也,道宗万和尚于战场收尸骸,计三千有余,瘗义冢者五。”因此就有人认为这次道宗收尸是与郑经和解。其实作为僧人,收尸、超度亡灵之类事,本是佛门弟子平常之举,更何况三千余尸骸乃郑军和王国栋军双方之战死者。从上列两处记载资料看,道宗其人的生卒年尚未能明确。
  据史料记载,崇祯末,社会动荡,盛族乡绅肆虐,导致民间产生了结小姓为共姓的械斗集团。当时闽南地方出现了“包”、“齐”、“共”、“万”等姓。例如云霄、诏安、平和交界处的山区出现了“以万为姓”械斗集团。此一“以万为姓”的集团,推张耍为首,共十八人。其中张耍为老大称万礼,郭义为万二,道宗为万五,蔡禄排第七。其余人至今无考。这就是“万五道宗”、“万和尚”称谓之由来。该集团啸聚山林,占据诏安二都九甲即官陂深山老林。他们杀人越货,据《诏安县志》、《南陂林氏族谱》等史料记载,广东饶平和福建漳浦以及诏安南陂社一带是他们的抢掠范围,时称“九甲贼”或“老万贼”,诏安县城人人皆知。“九甲贼”、“老万贼”之声名,小孩听了都吓得停止哭闹。而道宗作为一个僧人,竟也参与了该集团的核心组织,是该集团的策划者、主谋人。
  据近年学术界在诏安官陂一带作调查时采访过的一位官陂老农张有吕说:“老万杀过人,抢掠了大量的财物之后,为了修善补过,在长林地方建起了长林寺等寺庙”。这实是一种自竖碑坊,标示忏悔,遮人耳目之举。
  “以万为姓集团”于顺治六年(1649)五月,从郑成功将领施郎(后改为施琅者)招,领众数千归郑。自此之后,万五道宗与郑部交往甚密。永历帝壬辰即清顺治九年,道宗以“长林开士”名义,参与由郑成功驻铜山部将文臣洪旭、张进、黄廷、万礼等重建九仙岩及增建观音堂和九仙外殿。顺治十年冬至十一年,道宗在诏安官陂建长林寺,郑成功“拓其基”,黄山、张进、甘辉、洪旭等助缘。可见此时与郑军关系密切。
  顺治年间,万五道宗主要活动于铜山和厦门等地,当时郑成功以金、厦为根据地,尚有声势。到了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攻南京失利后,于当年九月初三日返抵厦门,清朝派将军达素率满洲骑兵尾随南下,且召集福建、浙江和两广各路水陆兵马,欲合击金、厦。顺治十七年七月,郑成功为了抵御清廷的压力,遣部属张光启往日本借兵。但日本“仅助铜熕(炮)、鹿铳、倭刀而已”。西南永历帝方面,李定国战败,孙可望降清,永历帝被吴三桂所逼,欲走缅甸。如此形势,郑成功苦金厦弹丸两岛,难敌清军,抗清形势急转直下,极为不利。开始考虑东渡台海的战略。
  郑成功在顺治十八年十一月,打败荷兰人,收复台湾岛。而当时作为郑成功的部属,留守铜山的万七蔡禄,于是年夏,见郑成功将退守台湾,大势不妙,亦自认为台湾荒凉之地,去也不服水土,便密通清将黄梧,准备降清。此事为郑成功子郑经觉察到,便从厦门派洪旭至铜山传令万二、万七带本部随军过台岛。并授计传令将官,说“若遵令,则无他意;若迟延观望,急除之。”
  原来郑成功从南京返厦时,在厦建“忠臣庙”,万礼死于南京之役,牌位配享忠臣庙。但郑军中有怨言,说万礼在南京非战死,而是兵败逃走入水,不及弃盔甲而溺死,不该配享忠臣庙。郑成功了解此实情后,遂从庙里撤去万礼牌位。此事引起万五道宗和万七的不满。万二郭义则认为万礼“虽不死于战而溺于水,实亦没于王事,非同谋叛者等,与汝我何干”?此时万五道宗从长林寺往铜山住九仙岩,见万二欲听令往台湾,便阻止万二,叫万二应听从万七降清。但万二意尚踌躇。万五道宗复逼之曰:“自古英雄弃暗投明,若当断不断,乃妇人之仁也。”万五在劝万二降清时,甚至“击榻”而劝之、胁之、逼之。万二终于跟着万五、万七叛郑降清。万二、万七在万五策划下,迫死驻铜山的忠匡伯张进,于顺治十八年六月十九日,放任部下抢掠铜山。此事《云霄厅志·卷十九》录府志说:“禄、义俘掠铜山子女以万数,哭声震地,死者相枕籍……”,铜山岛在此次事变中,蒙受惨祸,几乎绝灭种族。万二、万五、万七由清将黄梧于陈岱接应,从八尺门过云霄,叛郑降清得逞。对于此次事件,万五道宗留有诗句:“何物释子坏长城,畏死何堪见乃兄。”这就表白:万五道宗为了“以万为姓”兄弟的利益,不顾自身作为一个“释子”(和尚),不惜破坏扶明之“长城”(郑军),而极力策动郭义、蔡禄叛郑降清。史证凿凿,以致至今闽南一带尚对此史事流传古讽曰:“三日反清,四日反明”的俚语。
  康熙十三年,万五道宗曾交由其徒实晟,在平和、云霄和诏安交界处天马山之麓建一座高隐寺。翌年,万五道宗又有广东战场收尸之举。之后,便不见踪迹,他卒于何时何处?迄今尚无资料可考。但道宗的墓葬却有详细的口传。
  据1993年83岁的诏安上官村老人张苏枝自我介绍:他原是高隐寺和尚,并说他知道万五道宗墓在云霄县马山林太史公墓前面,具体地点在马山村戏台旁边。1958年“公社化”时,墓被平掉了。他从十岁到三十几岁,每年都去祭扫道宗墓。官陂、霞葛、平和大溪,云霄车子庵等处各房和尚,于二月三十日到云霄下云村过夜,三月初一日给万祖师(道宗)扫墓。墓很大,墓塔六角形,上面是圆的,周围像交椅圈,人可以绕着走。塔比人高,共二层,三合土做的。有碑约三尺多高,二尺宽,碑刻记不得了。这些情况,有待进一步查考。
  可是,有的人在对万五道宗其人其事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以影射推求之法,认为道宗为天地会创始者,且藉某些专家学者之名份、观点,于报端宣传。就此类事,曾被藉名宣传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罗炤,于1995年3月27日写信给《福建日报》社编辑部,重新阐明其观点,进行纠正、澄清、声明(详见“罗炤笔迹”二件于附页)
  万云龙
  关于万云龙,现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院有遗物“藏本”,内存一画像。像面部长满刺猬胡须,双手各执短棒,一介武僧装束。画像的文字注有“万云龙,法名和满”。在肖一山先生从伦敦抄录回来的《近代秘密社会史料》一书中,万云龙的画像印在第35页,而“万大哥名持喜,法号云龙禅师的画像则印在同一本书的第34页(见附页画像复印件),由此可见万云龙与万提喜是二个人,只不过是提喜法号与云龙之名偶尔相同而已。这与清乾隆间贵州岚皋“南宫观”住持僧、法号“弘一”和清末民初著名学者、高僧李叔同的法号也称“弘一”,皆为一种巧合现象,前后不可混淆。《西鲁序》对万云龙是这样记载的:万云龙,僧名达宗,法名和满,浙江太昌府扶婆县人氏,在家生有三子,不幸打死人命,中年出家万云山。他帮助过火烧少林寺逃出的僧人,被称为“万大哥”。
  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史研究所赫治清副研究员,发现了1993年齐鲁书社出版《赵执信全集》,此书中第485页,对于万云龙记载如下:顺治十六年,“巡抚张公疏奏公功,方议内升卿事,而剧盗万云龙者破吉水、新喻二县,既获,复逸去,公坐是夺俸。云龙辗转楚闽间,多死党,一日能知千里外事。公百计钩致,越二年竟擒之,始免吏议。”此文为《全集》收入的赵执信生平简介。“公”指赵执信。吉水、新喻为江西省县名。这就是说,万云龙实有其人,是顺治间活动于江西、福建交界一带的反清英雄,且是侠僧,于顺治十八年被赵执信擒杀了。由此可知,万云龙被杀100年后,即乾隆二十六年,提喜和尚始创“天地会”,虽提喜的法号也称“云龙”,但与前者却未见任何源流关系,不可混为一谈。
  结束语
  一、从清政府官书档案和天地会内部秘籍及结盟书、底稿、花帖、表文、牌位等资料记载看,都证明自乾隆末至清末,清政府和天地会人都称洪二和尚万提喜法号云龙者,是该始祖、师尊、大哥,是福建云霄高溪庙或高溪庵和尚。其创立天地会的记载也明确,官书档案与秘籍记载相吻合。
  二、有关万五道宗资料,从未见清廷官书档案有任何载录,确与天地会创立与传播毫无干系。天地会是乾隆中期的事,而万五道宗乃明末清初的人,历史年代差开人与事。相反,万五道宗之为“以万为姓”主谋人物,以及策划万二、万七反明降清的史料,确具有很详细记载。且自万二、万七降清之后,又有大批该集团的人,如叶冲、陈升、黄靖、曹英等人,都降清做了大官。
  三、万云龙确有其人,是天地会人尊重的反清英雄人物,因其图像被天地会人收入《会簿》;万云龙之名与提喜法号正好相同。实则提喜和万云龙是两个人;从未见万五道宗之名叫“云龙”之记载,所谓“万五道宗名云龙”之说,并没有任何史料依据。
  四、道宗僧名,自崇祯四年云霄白塔村《募建龙湫岩碑记》始,至铜山《仙峤记言》碑,诏安《长林寺碑》、《长林寺弟子报恩题名志》碑,厦门万石寺《闲乐居》碑,诏安《高隐寺石碑记》等,均镌“道宗”。道宗自己也从未出现用过其他僧名。有人硬说“道宗即达宗”,实有牵强附会之嫌。查九座派和尚,是到了乾隆中期以后,直至嘉庆年间,始有“达”字辈僧名出现。而道宗生活年代是明末清初,是时该派僧人未出现“达”字辈。综上所述,可证明“达宗”不可能是“道宗”,绝不能合二为一。
  五、提喜法号云龙,秘籍称“万提喜”、“万云龙”。秘籍说这个“万”字,是“万姓合一本,合归洪宗”,“万姓与来共一宗”,“万姓同埋共一宗,“万姓都姓洪”之意,是“万家姓”之“万”,万家姓都来入洪门,归洪宗;然而,清初以张耍为首的“万字集团”成员,“以万为姓”如万礼、万义、万禄、万五道宗等等,他们仅合几姓为姓万,形成客观存在过的姓万了。深究其实,万礼等一伙人改自家姓为姓万,是出于小集团利益,集杂姓为一姓共同对付巨姓的作用,是由械斗集团发展成为劫掠财物,侵扰百姓的团伙组织,嗣而走向归顺郑成功,且又走向叛郑降清,反复无常的历程,其本质已甚昭然。
  而天地会组织成员则提倡“五湖四海尽姓洪”,万姓都来入洪门。这与“以万为姓”集团是具有本质上的明显区别。因此,可以明确地归纳为两句话来说明,即:“以万为姓”集团是集几姓为姓“万”;“天地会”是化万姓为洪姓。这里先后两种“万姓”,前者是真的形成姓“万”的械斗集团;后者的“万姓”,指的是众多姓氏之泛称,如“五湖四海”并不是实际上的五个湖四个海,即广义与狭义上的不同解释。因而,通过上述资料的排查、比较,不难看出,近年来有一些探讨“天地会”史事的人,把“万五道宗”这股姓万组织与“天地会”秘密组织混为一谈,这就是犯了上述先后两种“万姓”释义上的错谬,应予澄清。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八辑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八辑》

本文收录了血染乌山路、地下工作组与云霄和平解放、云霄礁美台胞接待站、回忆日寇投降时云城情景、解放初云霄县域变更、“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回顾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方道金
责任者
陶成章
相关人物
郑成功
相关人物
陈永华
相关人物
章炳麟
相关人物
李少闵
相关人物
赵明德
相关人物
张普
相关人物
徐炎
相关人物
何哲
相关人物
陈栋
相关人物
李桃红
相关人物
周述滨
相关人物
卢盛海
相关人物
姚大羔
相关人物
刘国轩
相关人物
刘进忠
相关人物
何祐
相关人物
罗炤
相关人物
肖一山
相关人物
赫治清
相关人物
叶冲
相关人物
陈升
相关人物
黄靖
相关人物
曹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云霄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