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私立集友小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第十七辑(合刊)》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943
颗粒名称: 云霄私立集友小学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6
页码: 56-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私立集友小学是云霄县的一所学校,由爱国华侨陈嘉庚资助兴办。学校的前身是塘坪的硕文小学和云霄公学。1926年,私立集友小学正式成立,成为集美学校的一部分。学校通过集美教育扩广部的补助和侨胞的资助,逐渐发展壮大。1929年,学校正式备案并改为公立。私立集友小学历经26年的办学历程,为云霄县的普及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为培养了大量的人才。1944年,校长陈凤岐表示该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知名人士。一些知名校友包括方宗熙、陈嘉音、方初宝等。
关键词: 云霄县 云霄私立集友小学 校址 校舍

内容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我就读于文昌宫县立清华小学(一度改称县立西南中心国民学校)。当时,在云霄城关较知名的还有在王府的县立清溪小学(一度改称县立东北中心国民学校),以及在塘坪的私立集友小学等几所完全小学。六年毕业后,这些学生大都先后升入县立初级中学22—23组或云霄简易师范,以后有的升入省立云霄高级中学5组读书,由少年步入青年时期,彼此同窗相聚,十分亲切,并逐渐知晓各自启蒙学堂情况,他(她)们当中有一大批学业优良的同学肄业于集友小学。而集友小学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资助兴办的,名气很大。当年的耳闻目染久记心田,加之,新近发现许多创办时的珍贵历史档案,翔实记载当年若干鲜为人知史事,又进一步披览一些文字资料,采谈访录该校校友,作了追忆补充,兹作必要的综合纪略,供存史参考,并飨读者。
  一、云霄私立集友小学开办经过
  私立集友小学,校址在塘坪,原址曾设立硕文小学、云霄公学,即集友小学前身。这里要提及的是还附设幼儿园。民国15年(1926)9月改设为私立集友小学,系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在创办集美学校、厦门大学以后,所致力于普及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当时,集美学校有补助闽南兴办各学校之举,云霄县留集学会乃派代表向集美扩广部接洽,承蒙应允并拨发开办经费,经留集学会选择人员进行筹备,于9月10日爱告成立。(过去有的回忆资料说成立于7月间,不够准确,应以9月为准)初因经济未丰,学制暂设初小四年级。民国16年(1927)得到集美校友吴焕三在南洋聘请几位热心教育事业的校董,并募筹学款补助,于是年扩充为完全小学六年级制。鉴于校内设备逐渐完善,教职员工服务精神甚佳,且黾勉以求发展,民国17年(1928)开始学校又得到地方学教之补助,及至民国18年(1929)秋向县教育局申报正式备案,经县教育局长阮国英转报福建省教育厅,民国18年(1929)12月20日教育厅长程时煃奎批示“准予备案”。以上可知,私立集友小学创办经过梗概。全国解放后,1952年陈嘉庚先生到云霄将该校移交云霄县人民政府,改为城关第五小学,后又并入永新小学。总之,云霄私立集友小学经历筹备组织、集美补助、民办公助、正式备案和改为公立等历史时期,历时26年,为社会普及教育,为云霄县培养造就数以千计有用人才。但其创办艰辛历程,有所传闻,而对其中许多重要组织举措,则鲜为人知。
  二、校址与校舍设置
  集友小学校址塘坪,主体是吴氏宗庙,比较宽阔。据林建成、方文传等校友回忆记述,校舍大致分布有师公井部分,大厅大操场是吴氏宗庙及其广场。还有吴氏私塾一间,天井一个,二层小楼一间,可用教室及办公厅最少五间。塘坪塘边部分:有吴氏宗庙(小的),可供利用教室一间,小操场一个。师公井部分还有花园菜园教室混合型校舍一座,可供利用教室二间,生产基地约二亩多。活动基地部分,还有吴氏墓地俗称牛囝墓一片,可供童子军野外作业活动场所。
  三、校董会成员与校董会章程
  集友小学校董会由11人组成。以陈嘉庚为总,同安人,商,住新加坡;戴金枝,云霄人,商,住麻坡;黄和尚,云霄人,商,住麻六甲;吴华山,云霄人,商,住麻坡;吴白香,云霄人,商,住麻坡;张承芳,云霄人,教育,住云霄中学;张澜溪,云霄人,政,住云霄城外;吴正义,云霄人,商,住城内;吴子青,云霄人,教育,住城外;吴锦堂,云霄人,政,住城外;吴焕三,云霄人,教育,住城外。
  从民国18年(1929)7月为向省教育厅申报核准备案时草拟的校董会章程,并获省教育厅指点后修正形成的文书档案可知,该章程分总则、组织、权限和会议四项十一条款。校董会名称为云霄县私立集友小学董事会。其宗旨为求永久存在并力谋其发展。以旅集学会及集美教育扩广部同为小学之主体。设总会于云霄,新加坡、麻坡等地设分会。校董分永久和普通两种,并视捐助款额多寡,确定分别悬挂18、16、12、8寸校董个人像片于校内。永久校董个人为终身校董,凡终身校董还可享受亲派子孙一人免费入学优待。校董权限行协聘及辞退校长,审订年度经费,参与各种会议等重要活动事项。会议分为常会、临时会、职员会和联席会四种。常会每年7月和1月各召开一次;临时会由校董事三分之二公请,或在校长要求时召开;职员会则每年3月召开一次。视必要时与旅集学会和教育扩广部召开联席会议。这些会议议决与审核校政建设、经费筹集支付、教学质量、教职员工聘任辞退,生员操行等重大事宜。
  四、校产资金来源与支付概况
  校产资金来源是办校的重要支柱,私立集友小学常年除由集美教育扩广部补助大洋500元外,南洋侨胞戴金枝常年资助500元元,黄和尚、吴华山各赞助250元。还有留集学会常年赞助200元。其他收入150元,学生缴纳学杂费200元,地方教育款补助每月84元全年计1千元。尚有校产山地价值约550元,加上临时收300元。以上各项合计年收入3250元。支付教员薪俸1700元,职员俸给200元,役员120元。图书购买费250元,仪器设置费200元,标本购置费100元,消耗费250元,其他支出100元,临时费330元,合计年支出3250元。收支平衡。
  五、学校组织编制和教职员生
  校董会为学校最高权力机构,校长主持校务会议。设立教务、训育、体育、事务四课。教务课下置,成绩考查委员会、教科用书审查委员会和各种教学法研究会。训育课下置,操行考查委员会、指导股和惩奖股。体育课下置,卫生股、体育成绩考查委员会、课外运动股。事务课下置:保管股、会计股和采办股。学校课程设置:一至六年级共设置三民主义、公民、国语、常识、卫生、乐歌、体育、图书、手工等。在五、六年级加设历史、地理、自然和英语四个课程。
  学校教职员生情况,历任校长有吴绍箕、陈凤岐等。主要教职员,据民国18年(1929)呈报正式备案时记载;教职员人数,15年度6人,16年度9人,17年度12人,18年度14人。主要有:吴绍箕,27岁,云霄人,集美高级师范毕业,时任校长,曾任云霄中学教员,创办时到校;陈凤岐,26岁,集美旧制中学毕业,曾任云霄县党部青年妇女主任,现任训育主任,创办时到校;吴都,27岁,云霄人,集美旧制中学毕业,曾任晋江锦东校校长,现任教务主任,民国17年秋到校;石戊,25岁,集美师范毕业,曾任马巷新仑学校训育课长,现任庶务主任,民国17年春到校;张士超,20岁,云霄人,集美师范毕业,曾任马巷松山学校,同安翼城学校教务课长,现任体育主任,民国18年春到校;张养源,23岁,云霄人,集美旧制中学毕业,曾任同安东陵学校校长,亨保学校代校长,现任图书主任,民国18年春到校;沈嘉亨,29岁,云霄人,集美旧制师范毕业,现任教员,学校创办时到校;柳济川,26岁,云霄人,集美旧制师范毕业,曾任同安光华学校教务长,现任教员,民国18年春到校;汤醒民,28岁,云霄人,集美旧日制中学毕业,现任教员,民国18年到校。
  至于在校学生人数,据民国18年(1929)11月填报当时在校学生人数;一年级(上下学期)73人,二年级(上下学期)53人,三年级(上下学期)45人,四年级下学期36人,五年级下学期14人,六年级下学期15人,合计在校学生236人。
  1944年学年度教职员和应届在校学生,已知有校长陈凤岐,教职员有:赖青山、方毓奇、张志成、陈炳章、张江宝、张国宝、吴育坤、朱束绿、汤精镜、汤精鉴、方惠卿、黄素云、黄素娥、吴梅枝、吴水琛、陈友福、吴沛然、张春水、陈如达、唐品达、林文涛等等。
  早期教员尚有林作梅、吴肇堃、梁云铭、黄登记、吴爵、江春汉等。
  该届学生有,方文传、方镇守、许英、方碧贞、方春梅、吴曼云、郑文英、方大传、汤宝全、白如羡、赵克谦、周如玉、林建成、吴惠聪、方裕聪、张志达、汤水林、孔景祥、黄金川、吴长火、阮舜良、陈其水、吴其滔、陈长盛、陈钦恭、方初宝、方金木、方秀贞、朱绍武、许绍能、江士敏、江建连、赖清福、郑志远、张家全、吴素贞、吴瑞香、吴祖武、吴大益、沈有平、周国宾、高振成、李秉章、杨亦芦、陈万明、柳士宗、周建忠等等。
  记得陈凤岐校长在世时曾言及集友小学及其前身公学培养造就一大批人才,涌现出在科技、教育界和政界许多优秀知名人士。如林作梅,曾是该校自然科学教师,毕业于中央政治大学;方宗熙,厦门大学生物系毕业理学士、英国伦敦大学研究生并获遗传学博士学位,山东海洋学院副院长,我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科普作协副理事长。陈嘉音,毕业于福建师范专科学校教育系,曾任私立元光中学校长、云霄简师教务主任、云霄一中教师、云霄县开漳历史研究会副会长。方初宝,广西师范学院教授、研究员。方文传,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高级工程师。林建成,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高级教师。陈长监,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专科班、教师、上海县民盟副主委、上海县政协常委等。
  注:本文根据历史档案资料及采谈访录编写,并参考集友校友林建成、方文传等回忆记述整理。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第十七辑(合刊)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第十七辑(合刊)》

本书收录了庆祝活动概述,风雨同舟荣辱共同心同德竞向前,县政协历届各次会议简况,县政协四十年大事记,做中国共产党的诤友,庆典诗词选,发挥历史文化优势 建设美好漳水云山等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郑澄桂
责任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