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方祥征与豫和酱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雲霄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915
颗粒名称:
方祥征与豫和酱园
分类号:
F426.8
页数:
2
页码:
59-60
摘要:
本文属于历史类文章,主要讲述了云霄县豫和酱园的创办历程、经营状况和发展历程,以及解放后的变化。
关键词:
方祥征
豫和酱园
云霄县
内容
七十五年前,云霄还没有酱汁生产行业,除有个别人自制自用酱汁外,群众烹饪调味基本都是用食盐。如要用酱汁,都要从广东饶平或厦门等地购进,既运输不方便,价格也昂贵。
当时云霄豫章商行老板方德容的次子方祥征,因其父已故,商行由他主持经营。他颇有商业才能,觉得云霄沿海大豆出产甚富,东山盛产制造鱼露的迪鱼又近在咫尺,如果办厂生产酱油、鱼露,原料不成问题。在生产技术方面,他想到父亲的好友在福州“遇春安”酱园当师傅的伍家。伍家原籍南安石井人,这位朋友的儿子伍连捷同样熟悉这门技术,于是即往聘请。连捷欣然应允,并带另一同乡到云霄与祥征共商开设酱园的事。
经商榷,酱园的名称延续豫章商号的“豫”字,定名为“豫和”酱园。并决定采取股份制,计设十股,方圣征、方祥征各占三股,庶出的方文征、方休征各占一股,伍连捷及与他同来的同乡各一股。推举伍为酱园家长(即经理)负责生产筹划和技术管理。时适祥征的第三子方志仁从厦门集美商科学校毕业,祥征即令其停学参与经营,担任酱园财副(即会计)。
民国十年,豫和酱园开张,厂址在巷仔口豫章行厝后,系以一宅基地扩及一丘稻田建成,占地二亩多,初具规模。开业后,业务日见进展。伍连捷的调剂技术功底颇深,产品在色、香、味等方面都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酱油分三等,一等称“酱油精”,二等称“滋养”,三等称“美味”,鱼露特等称“鲑汁精”,上等称“鱼虾素”,以下两种称“甲汁”、“乙汁”。瓶装以圆形“寿”字为注册商标。除酱油和鱼露外,还生产腐乳、豆豉、酱肉、酱菜及蛋制品。产品除在本县、邻县销售外,还远销浙江宁波、绍兴等地。
由于产品销路大,生意兴隆,原来的厂房和设施已不能适应要求,便于民国十五年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建。将原厂址西面称为“沙墩”的一片农地扩为新厂区,占地面积约为原来的五倍。厂内建有能容数千担迪鱼的鲑窖,近2000平方米的晒汁台,还有大联灶、发酵房、豆腐作坊、木工场、成品车间、宿舍区以及可容纳数百头猪的猪圈,西面路口设经理部、洽谈室和帐房。面向城关的外墙,由马山归侨素有书法盛誉的张栋材题写“豫和酱园”四个大字,每字字径五尺见方,四五里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此后,其他商人也纷纷办厂,较具规模的有“协成”、“聚成”等数家,连城乡其他作坊计十余家。
祥征乳名及,人称“及老”;志仁乳名乌糖,人称“乌糖舍”。祥征年老后由志仁接手经营,股份依旧。
解放后,属豫章家族的股份因划为官僚资本由政府宣布没收,做为公股与其他原有股份继续经营,称为公私合营,以后又改为国营云霄食品厂。
知识出处
《雲霄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本书收录“日寇流窜云霄见闻录”、“忆抗战中的救护工作”、“金泰顺号帆船被日寇焚毁事件”、“忆抗战诗歌一束”、“沉痛悼念卢叨同志”等2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方万盛
责任者
方祥征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云霄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