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中小学德育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三辑(总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882
颗粒名称: 云霄中小学德育工作
分类号: G527.3
页数: 6
页码: 68-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1989年至1993年,云霄县教育局、教育工会、一中和教师进修学校等单位联合开展了一系列德育工作。重点包括强化领导、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德育环境、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以及开展有特色的专题教育活动和德育课题研究。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文、开展党课、教研活动、建设德育基地等举措,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 德育工作 领导加强 德育课题研究

内容

1989年6月4日,县教育局、教育工会、一中、教师进修学校,联合在一中召开中学德育工作研讨会,提出大力重视、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从1989年6月至1993年做了大量工作。
  (一)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
  1989年暑假,县委、县政府举办“中小学骨干培训班”,组织中小学校长、处室主任、政治教师三百多人,认真学习十三届四中全会文件和邓小平漏志重要讲话。县委书记戴全成同志作报告,这是县委加强德育工作所采取的有力措施。会后,县委、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相继建立德育工作领导和办事机构。主要有:云霄县中小学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局德育工作指导小组等。各中学、学区都成立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德育干部。教育局从“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工作常规、德育基地和教材建设、专项活动、课堂教学渗透、课题研究”等六个方面重视、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教育。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县教育局、教育工会联合七次发文、六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贯彻中宣部、国家教委和省、市宣传、教育部门的指示精神,各中小学都把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和德育计划,组织教职员工深入学习社会主义理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党的十四大文件。为了培训学校领导干部和德育专干,教育系统党总支先后举办八个专题党课、“五个”专题讲座;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三期完小校长培训班、二期“德育讲座”、七期“二史一情”教育骨干培训,为下河、和平、马铺、常山等学区举办“二史一情”教育全员培训讲座。教育工会举办二期学校工会主席和理论骨干学习社会主义理论、德育理论、师德规范培训班。在政策导向上,明确提出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应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1992年教师节表彰“三育人”先进集体41个,“三育人”先进工作者128人。1993年5月表彰优秀德育专干12人。1989年以来评奖德育优秀论文作者101人,学校教学渗透德育优质课教师25人。
  (三)优化德育环境,加强德育基地、德育乡土教材、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各级党政领导注意抓精神文明建设,认真组织“扫黄”和除“六害”,加强校园治安,净化社会环境。教育部门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推进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开展唱优秀歌曲,看好的图书、影视和影评、书评活动。各中小学努力优化校园德育环境,做到各校有《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雷锋和世界名人画像、校训,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标语、国旗和升国旗设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图书室、少先队活动室及设施、红领巾广播室等。
  县教育局十分重视德育基地、德育乡土教材的建设。1990年12月成立筹建“仙石乌山地区革命斗争纪念馆”小组,1991年4月确定建馆方案和文字资料,1991年8月底制作完成,9月28日举行开馆仪式,副县长郭拱明为纪念馆剪彩,部分当年老红军、游击队员和离休老干部参加剪彩仪式。开馆以来,接受参观学习约一万人次。1991年9月成立“乌山革命斗争纪念馆”筹建组,深入老区基点村采访当年老红军、老交通员、接头户,拜望当年在乌山地区领导革命斗争的健在老同志,查阅党史资料,征集革命文物,撰写文字材料,拍摄革命旧址和乌山地区的建设面貌。1992年2月,纪念馆文字材料经三次修改,于4月上旬基本制作完成。纪念馆展厅约80平米,分为四个部分,以绘画、彩照、模型、文物、文字、首长题词、《乌山情》大联唱录音等形式,再现了乌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被漳州市教委定为市级德育基地。4月24日,在“乌山革命斗争纪念馆”所在地和平农场场部举行隆重彩剪仪式,曾在乌山革命根据地浴血奋战过的老领导和老同志、中小学校长和部分师生共三百多人参加。原红三团团长、福州军区副政委、82岁高龄的卢胜将军,原中共闽南地委书记、中共龙溪地委书记,70岁高龄的卢叨同志等,在市政府副秘书长黄文龙、云霄县委书记郑育祺、县长刘子维等市、县有关领导的陪同下,为该馆剪彩并重游故地。开馆以来,已接受市、县各方面来宾和本县师生一万二千人参观学习。
  几年来,县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下河学区、和平学区联合编写中小学德育乡土教材9辑共14.87万字。运用现有的德育基地和自编德育乡土教材,组成二个教育系列:革命传统教育系列,以乌山革命斗争史为龙头,包括仙石纪念馆、乌山纪念馆、献宝山烈士陵园、闽南地委机关遗址、红旗不倒的龙透村党支部史迹展览室、云霄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坪水村)遗址等;社会主义教育系列,以县情教育材料为龙头,包括常山“三史”(华工血泪史、农场创业史、华侨爱国史)、云霄烟厂、常山学村、百里向东渠、峰头亿方水库发电站、下坂水果村、礁美温泉养殖场等,作为师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
  (四)发挥课堂教学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教研室,引导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渗透德育的内容,遵循“有意(有教育意识)、有机(德育与各科的有机联系)、有序(分层次,序列化)、有度(把握好渗透度)、有效(有实效)的原则,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予以渗透。1992年4月,教师进修学校经教育局批准,就《在“二史一情”教育中突出抓好主渠道的落实》发文各中小学,提出学科渗透德育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中学思想政治课、小学思想品德课,重在对学生进行政治观点的教育,发挥政治导向的作用;语文课重在情感的熏陶;历史科重在史实的教育;地理科重在对学生进行人口资源等国情教育;理科重在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还编印《小学语文各册教育点》、《数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文摘》等资料供各中小学参考使用。1992年9月,在《关于切实发挥学科教学在“二史一情”教育中主渠道作用的意见》中提出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常规要求:规定教师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有德育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学校领导、年段和教研组长听课、评课,也要有德育的标准和要求。规定各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成绩,是评选教坛新秀、优质课、优秀教师、教师年度考核、晋升职务、见习期新教师能力考核等的一项主要条件和依据。使各科教学的德育渗透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五)开展有特色的专题教育活动
  县教育局每学年都组织开展一至二次专题教育活动。比较突出的有由教育局主办、三十三个单位参加的首届学校艺术节。这项活动从1991年9月开始筹备,历时半年,于1992年2月18日开幕,2月25日闭幕。在一周内举行国情教育图片展览、中小学生“二史一情”知识竞赛、师生书画展、中小学教师演讲比赛、中小学生征文比赛、灯谜活动以及二场文艺演出等,七万二千多名师生参加了艺术节活动。进一步对师生加强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
  1990至1991年,县教育局、团县委、老干部局、县关心下一代协会,联合聘请离退休老干部、老红军、老领导组成“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团”,分为四个专题,深入中小学进行巡回报告六十二场,三万多名师生受到生动、深刻的教育。1992年4月,以“纪念红军进漳六十周年”为主题,再次组团为中小学举办十四场报告会,共有一万二千多名师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此外,县少工委还结合少先队建队四十二周年,开展生动活泼的纪念活动。
  (六)开展德育课题的研究
  1991年5月,县教育局、县德育研究会,确定十三所中小学为德育试点校,并召开试验课题商讨会议,讨论确定了十三个德育试验课题。教师进修学校也以“二史一情”教育、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为研究课题,指导中小学试点校开展研究活动。四年来,教育局、教育工会联合举办德育研讨与德育论文评奖活动6次;编辑出版德育研讨文集8辑共23.67万字。一批德育教学论文在省级(CN)杂志发表或在省级会议交流,其中由教师进修学校撰写的论文11篇。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三辑(总第十七辑)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三辑(总第十七辑)》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云霄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本书收录“回顾杜塘水库”、“云霄县人民会堂的兴建”、“云霄县供销合作社的创建”、“云霄县程控电话与邮电综合楼”、“解放前鱼商公会”、“三葫芦棕木屐”等约30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汤如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云霄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