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中旅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843
颗粒名称: 常山中旅社
分类号: F590.63
页数: 6
页码: 43-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常山中旅社,亦称常山华侨大厦,位于福建省云霄县,是常山华侨农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办社十二年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以“食宿方便、服务优良”而闻名。该社由原华侨接待站发展而来,先后扩建、改建,建立完整的服务体系,包括餐厅、客房、小卖部、车场等配套设施。社内注重培训,提高服务水平。近年来,常山中旅社不断发展壮大,服务范围扩大,接待旅客数量不断增加,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 云霄县 常山中旅社

内容

屹立在国道324线439公里处西侧的常山中旅社,亦称常山华侨大厦,是常山华侨农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办社十二年来,以“食宿方便、服务优良”饮誉闽粤,名扬中外。创造了“小中旅、高效益”的优异成绩。1982年前,我兼任该社经理,历经初创、发展的全过程。回顾往事,犹历历在目。
  接待华侨打前站 创造条件办中旅
  常山中旅社是从办“华侨接待站”起步,逐渐发展起来的。
  早在六十年代初,泉州中旅社开往广州、深圳、拱北的华侨班车,定点在诏安南侨旅社吃午饭。南侨旅社虽属国营商业旅社,设备算好,但来往旅客混杂,影响华侨就餐,尤其早上从泉州开出的班车,过午才能到达诏安,旅客长途忍渴挨饿,意见颇多,要求改换新点。
  我们常山华侨农场虽属农村,但这里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又是侨区,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在这里居住。他们与海外侨胞关系密切,感情融洽,习俗相仿,语言相通,人缘好,社会治安好,是进出闽粤和出国过境的中途较好停靠点。
  1963年春,泉州中旅社派人来农场联系建立中途停靠点,建议在农场设立“华侨接待站”,解决过境华侨途中吃饭和休息问题。农场党委接受泉旅建议,以机关食堂为基础,因陋就简,筹办接待站,并抽调机关干部吴振成、陈虹主管接待站,聘请厨师潘洪主管伙食,添置食堂用具,整理环境卫生,迎接新客人的到来。
  1963年5月15日,“常山华侨接待站”迎来了第一批华侨客人。从此,这个没有挂牌的接待站就成为海外侨胞的小憩和联络点。
  办站初期只接待泉旅一家,人数不多。后来经泉旅搭桥引线,接踵而来的有漳州、厦门、福州中旅社的过往侨客,一时来往人数骤增,高峰期一天竟达几百人。食堂容纳不了,干部只好礼让桌位。为了解决主客吃饭矛盾,一方面要求进站就餐的侨车必须事先以电话或电报预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筹建华侨专用餐厅。而筹建华侨餐厅最为实用。但农场财力不足,即请求省侨委拨款。经省侨委吴锦南副主任批准,暂借五千元,立即组织力量兴建华侨专用餐厅。1964年专用餐厅建成,总面积100平平方米,餐桌用具全新配套,可供100人同时用餐,初步改善了接待条件,侨胞很满意。
  “文革”期间,机关食堂处于半停顿状态,“华侨接待站”被迫暂停接待。
  1969年,农场革命委员会成立。地区革委会下文通知恢复常山华侨接待站。根据地区革委会通知精神,农场先后抽调陈来土、彭明沙和陈虹同志重新整顿接待站,恢复接待华侨业务。但那时来往的华侨不多。
  七十年代初,回国探亲旅游、了解文化革命情况的侨胞日益增多。粉碎“四人帮”后,回国观光旅游的侨胞骤增。接待站不但要解决吃饭问题,有时华侨要求过夜住宿。当时机关招待所床位不多,只好动员于部并铺或回家睡觉,把干部宿舍腾出来,让位给客人休息。这种权宜之计不能长久,农场党委反复研究:要么扩建机关招待所,要么筹建中旅社,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把握时机 抓紧办社
  1978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侨务工作会议,我和省侨委副主任许良枫同志应遨出席会议,会上主要讨论恢复各级侨务机构;华侨农场中旅系统的归属和建设问题。会上决定新建和扩建一批中旅社。凡新建的中旅社按每个床位定额二万元拨款。上海市和广东省优先安排,我们福建也力争一部分投资。经过我的请求和建议,省侨委同意拨给常山十个床位(每位二万元)二十万元,做为常山农场筹建中旅社的投资款项。
  农场党委对筹建中旅社很重视,进行过多次讨论,并分工我负责基建,要求尽快建成投入营业。随即抽调干部、技术员组成筹建小组,负责建社事宜。
  首先是选址定点问题。当时大家提出三个建社地点:一是场部后面的胡椒园;二是场部前面的茶园;三是游泳池东面的荔枝园。经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农场党委反复讨论、分析对比,一致认为:一、二两个地点,靠近场部机关,场地不够大,没有发展余地。第三个选点交通方便,场地开阔,有拓展前途。经研究决定并上报省侨办审批。省侨办副主任吴扬同志亲自到农场考察,拍板定案,同意以第三个选点为建社地址。
  其次是建设规模问题。由于建设资金有限,既不能模仿大、中旅社的设计图纸,又不能搬用招待所的建筑模式;既要考虑有限的建设资金,又必须考虑今后的发展。当时省侨办没有现成图纸可以借鉴,农场自身又没有设计力量。因此,我与陈方同志到厦门大学找党委副书记未立功同志帮助。老未同志文革后期下放到常山农场劳动,对农场很有感情,积极支持我们的工作,派厦大基建科张振辉同志来农场搞设计,农场技术员蒲友生和方清楚与其配合,日夜加班,连续突击七天,完成大厦图纸设计,并请云霄和东山二个县的建筑公司技术员审核、修改定案。
  图纸设计出来了,由谁承建?农场的基建队技术力量不足,无法承建。县建筑公司基建任务繁重,不敢接受。时间又十分紧迫。我和陈方同志请县建筑公司经理方福林同志一起到东山建筑公司联系,由东山县建筑公司承建,并签定合同书,于1978年10月动工兴建。
  1979年10月中旅社竣工,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有客房32间150个床位,大餐厅两个400平方米,还有服务台、会议室、小卖部、仓库、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工程总造价36万元,超支16万元,省侨委补拨5万元,农场投资11万元。工程经过县建设银行验收,符合标准,同意使用。
  1979年11月12日,原“常山华侨接待站”撤消,除留几位机关食堂炊事员外,全部管理人员、服务员、炊事员转入中旅社。我兼任经理,陈开统同志为副经理。1980年1月举行大厦落成典礼。省中旅社、泉州、厦门、汕头中旅社、地区侨办、云霄县委、上级有关部门、农场各单位代表应邀参加落成典礼。地委统战部长许云同志为大厦落成典礼剪彩。省中旅社赠送菲利浦20英寸彩电一台,菲律宾爱国华侨林国良先生赠送日立牌20英寸彩电一台。
  经营有方 效益显著
  改革开放给中旅带来了生机。近几年来,常山中旅社相继投入70多万元,用以扩建、改建、装修,建成比较完整的服务体系。
  餐厅经过扩建装修,已有800个餐位,除旅客包餐外,还可以点菜,开办结婚宴席、会议包餐、大型宴会等各种服务。楼上设有6个豪华宴会单间,可特约开办高级宴席。厨师经过专业培训,能配做地方名菜,又会烹调款式多样的闽粤名菜。食在常旅,别有风味,是一种享受。
  客房经过改建装修,南向客房设有卫生间,二、三楼各有一间高级套房。客房分为单人房、双人房、多人房三个档次。高级房间装有空调器、电视机;中等房有电视机;普通房配有电风扇。全部客房都装上电话机。旅客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凭证办理登记,选择喜爱的房间。住在常旅,空气新鲜,清净幽雅,卫生舒适,房价不贵,符合大多数旅客的消费水平。常年客房住宿率在70%以上。
  小卖部供应各种新鲜名优水果、食品、冷饮、日用品、装饰品、陶瓷古玩等,基本满足过往旅客购物的需要。
  车场经过扩建,可增加停靠车辆数十部,高峰期日夜停靠客货车70多部,小车队有货车1辆、小客车2辆,为旅客和侨、台、港澳同胞服务。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该社奉行“宾客至上、竭诚服务”的办社宗旨。全社110个管理人员、服务员、炊事员、勤杂人员进行岗位练兵、专业培训。请高级厨师来社传经送宝,派技术骨干到外地学习取经,以提高全体人员的服务水平。做到人人心中有旅客,旅客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旅客要求办的事尽力帮忙,为旅客提供最佳服务,让旅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去。有几次中途堵车,旅客受阻,消息传来,领导及时派车送茶水点心,为旅客解渴充饥。有时客车中途出事故,我们联系交警及时处理,疏通车辆,从社内服务到社外,受到车单位和旅客的赞扬。
  常旅有地理上的优势,更有优质的服务。近年来,管理、服务与经营不断上新台阶。我们开始只接待中旅系统的客班车,继而扩大到旅游部门的闽港、厦港班车,再发展到省属长途客运单位的班车。客源不断扩大,旅客逐年增加。办社初期每年接待旅客五六万人次。1987年后,旅客迅猛增加,从87到91年5年间,共接待中外旅客3545716人次,平均每年接待70多万人次,12年来共接待中外旅客4245295人次。客多财源广,办社以来年年有盈利。年利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1990年利润突破百万元。1991年盈利达到120万元,不但为中旅自身发展积累了资金,也是农场重要的经济来源。常山中旅社已成为农场和中旅系统的先进单位。
  我1982年离休,由陈开统副经理负责;陈开统同志去香港定居,由胡明沙同志接任经理;胡明沙同志调罐头厂当副厂长,经理由庄火源担任;1992年4月庄火源调漳州中旅社,现任经理为陈加荣。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本书收录“零的突破”、“难忘的演出”、“回忆《街头文艺》”、“忆方言快板与街头剧活动”、“抗战中话剧演出活动”、“县文宣队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等3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庄明发
责任者
叶通书
责任者
潘洪
相关人物
吴振成
相关人物
陈虹
相关人物
吴锦南
相关人物
陈来土
相关人物
彭明沙
相关人物
许良枫
相关人物
吴扬
相关人物
陈方
相关人物
张振辉
相关人物
蒲友生
相关人物
方福林
相关人物
陈开
相关人物
林国良
相关人物
许云
相关人物
胡明沙
相关人物
庄火源
相关人物
陈加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云霄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