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方言快板与街头剧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835
颗粒名称: 忆方言快板与街头剧活动
分类号: G127.57
页数: 2
页码: 14-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方言快板和街头剧是两种常见的文艺宣传形式。方言快板是以群众口语编写的,有板有眼、有韵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通俗生动,男女老少都能接受,且不受任何场所和演出条件的限制。街头剧则是以街头巷尾为舞台,表现手法夸张,直观形象,观众一目了然,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关键词: 云霄县 方言快板 街头剧

内容

方言快板,是根据宣传内容,运用生动的群众口语所编写的,有板有眼、有韵脚的一种文艺宣传形式。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通俗生动,男女老少都能接受,且不受任何场所和演出条件的限制,还可通过广播站进行有线广播宣传。
  方言快板,配合中心运动及时,传播快;宣传过后,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人人会念。如五十年代宣传增产节约爱护粮食的《捡谷穗》:
  “中国少年儿童队,
  组织落田捡谷穗。
  一粒一穗勿浪费,
  粒粒积积归大堆。
  支援人民解放军,
  解放台湾和金门。”
  这快板很快就在全县中小学生中流行。收成季节,课外活动时便有师生排着队念着快板,下田捡谷穗,捡回后送交国家粮库。这样的快板通俗易懂,又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战斗性,比起教学生背诵“焉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为形象生动。
  又如宣传征兵的《青年踊跃去应征》:“好铁正会打成钉,好男才能去当兵。青年参军上光荣,保家卫国去应征。一朵红花挂胸前,光荣军属人尊敬。”1989年,针对云霄农历七月大搞“普渡”铺张浪费的陋习,根据县委宣传部的要求,编了《破除迷信刹住普渡风》快板,其中如“普渡一年虽一摆(次),日子並无同齐(一起)拜。有的初一、十五“福”,十八、廿四分角落;头中元来尾中元,弄得全家团团转。单是普渡且慢讲,到处请客大轰动。暝日请客闹猜猜,浪费人力和钱财,生产工作放了了(都丢下),封建迷信大祸害……七月天气热毒毒,鸡鸭鱼肉快沤臭(变质)。自己吃是吃不了,只好相送忙奔走,亲戚朋友幸(送)透透,了钱了工吃苦头……”。
  在县委、县府、人大、政协,以及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通过大宣传大发动,从这一年起全县刹住了“普渡”的铺张浪费风。在宣传教育过程中,这首快板传播到全县各个角落,收到很好效果。
  街头剧,则是以街头巷尾为舞台,一般用不着布景,人物情节也较简单。尤其是活报剧,表现手法夸张,直观形象,观众一目了然,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这是解放初期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鼓舞下,加以发展推广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另一种文艺宣传活动形式。
  活报剧,如《打倒地主阶级》,剧中的地主,身着长衫,头戴写着“反动地主”的高帽,双手五花大绑,被手执武器的工农兵押着游街过市,群众看到地主的狼狈相,看到小孩捡起小石头和果皮向他投掷,无不扬眉吐气,灭了地主阶级的威风,长了劳动人民的志气。又如《反对美帝侵略朝鲜》:侵朝美军司令麦克阿瑟,被打得头上绑着染血的绷带,右手被打断用纱布扎着挂在脖子上,拄着拐杖,一拐一扭;美国总统杜鲁门,手拿原子弹进行核讹诈,却双鬓贴着伤湿止痛膏。两个狼狈相依,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押着,在雄壮的《志愿军战歌》声中狼狈而行。对于宣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正义之战必胜,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必败、肃清崇美恐美思想,起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本书收录“零的突破”、“难忘的演出”、“回忆《街头文艺》”、“忆方言快板与街头剧活动”、“抗战中话剧演出活动”、“县文宣队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等3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何复初
责任者
麦克阿瑟
相关人物
杜鲁门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云霄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街头剧
相关专题
活报剧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