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会创始人提喜籍贯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821
颗粒名称: 天地会创始人提喜籍贯考
分类号: C912.2
页数: 3
页码: 126-1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地会创于乾隆二十六年,起源于福建漳州的云霄高溪观音亭与高溪庙,创始人俗名郑开,法名提喜、涂喜,又称洪二和尚。
关键词: 云霄县 天地会 籍贯

内容

南京大学蔡少卿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主任秦宝琦副教授,根据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朝档案资料,分别出版了《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和清史资料丛刊《天地会》(1—6)等著述,以大量的清档资料证实,天地会创办于清乾隆二十六年,起源于云霄高溪观音亭与高溪庙。创始人俗名郑开,法名提喜、涂喜,又称洪二和尚(据说他乳名洪,排行第二),其联络暗号“五点二十一”,是根据汉字笔划结构的特点,把“洪”字的“三点水”加上“共”字下面的两点为“五点”,再把“共”字的上半部分解为“二十一”而成。所以乾隆五十四年(1789)五月初三日,闽浙总督伍拉纳和福建巡抚徐嗣曾,在给皇帝的奏折中称“天地会节经查明,起于提喜。该犯俗名郑开,僧名提喜,又名涂喜,又名洪二和尚。既以‘五点二十一’为暗号,而悖妄词句内竟敢嵌入‘洪’字,以致台湾逆匪(按,指林爽文)造作洪号顺天等字,皆缘此起。”
  关于郑开籍贯,据清档资料,当时有一被捕的会徒赖阿力供称,他是由漳州“福兴班”(戏班)梁阿步传入会的,梁阿步告诉他“本会头人洪李桃,年四十余,俗家住漳浦县榕树脚。”
  榕树脚,据查考,原在云霄城关下港尾附近漳江边的九尾湾,时与城关均属漳浦县,后于咸丰初的一次洪水中被冲毁,居民一部移入城关,大部则下移至约二里之距的高塘村附近,重建家园,仍称榕树脚旧名。但据实地调查,郑姓並不在今榕树脚村,而是在高塘村。1988年,全村190多户,郑姓占百分七十以上。村中有郑氏宗祠“景福堂”,同治间进行过修建,存有两对石刻联语,其一:“固始溯源自是衣冠济济,高塘分派企看瓜瓞绵绵。”另一对:“祖德垂庥历五百年九房如故,宗芳远绍传十余世一脉相承。”据此,郑开应是高塘而不是榕树脚人,或者是上世先住榕树脚,而后迁居高塘。可惜高塘郑氏家谱已于“文革”中毁没,但根据县志记载和对该村75岁的郑自成和60多岁的郑振文的调查采访,似也可以得到证实。
  高塘郑氏,望出荥阳,播迁固始,唐代入闽,定居泉州石井。明永乐间,有郑某到云霄经商,定居高塘,为一世祖,生九子名仕燕、仕赵、仕魏、仕齐、仕吴、仕楚、仕韩、仕秦、仕鲁。长房派城关杉寮社;二、四房派广东潮州,繁衍揭阳、赤岭、柘林、大溪等地;三房派云霄居仁山上窖,乾隆间又分派广东黄冈、汫州及潮阳金浦;五、七、八房居高塘,五房又派城关北门、西门;六房住城关;九房于成化间往台湾,开基高雄围仔内。郑开即是五房仕吴公之后。
  仕吴传至六世奕可为明崇祯三年贡生,铨临江通判未赴任。奕可子冏骕(七世)天启四年举于乡,曾在高塘村建社学。至第十世郑国梁(曾于乾隆三十三年由台湾诸罗县学中式副榜为贡生)长子郑乌面生三子,长佚名,二郑开,三郑答。郑答居台湾,近年其后裔郑庚东从台北县淡水区,通过香港九龙叶伍炎先生辗转寄信到高塘。过去可能因伯祖郑开天地会案,而一直与祖籍地失去联系,世代只用闽南话流传祖籍地名,因此信封上写:“福建省漳州府温烧(云霄)高堂(塘)乡郑氏宗亲收启。”信中写明“祖考答公,高堂(塘)郑氏第十二世,瑞生于乾隆丙寅十月十三日。祖妣黄氏,瑞生乾隆戊辰三月十三日。”
  郑开少时,家庭贫困,居住于社学内,后外出四川、广东谋生,皈依佛门为僧。乾隆二十六年从广东惠州返闽。与下曾人在诏安县溪雅村教授拳术的李少敏(又名李阿闵)结识,回云霄高溪观音亭,开始在观音亭创设天地会,並于距此约500米的高溪庙(灵著王庙)传徒。
  郑开设会取“人生以天地为本”之义,创造了“大指为天,小指为地,传递茶烟具用三指”、“五点二十一为‘洪’字”等暗号。提出“洪家兄弟,喝了三合河水是洪英”和“互助互济,团结抗暴”的口号,使天地会迅速得至发展。乾隆三十三年三月,由嫡传弟子卢茂等三百多人,发起攻打漳浦县城的第一次反清行动,因事泄失败,卢茂等十名骨干被杀,但提喜並未暴露。以后天地会发展到广东、台湾等地,乾隆五十三年,林爽文在台湾再次发动了大规模起义。
  乾隆四十四年三月,提喜在观音亭圆寂,火化后,骨灰由儿子郑继(此时已入赘于潘家)奉至仙人山仙峰岩石室“萝藤底”安放,並由其继承衣钵,法号“行义”。同月,天地会案发,行义被捕解福州严刑拷问,查出提喜是天地会创始人,由伍拉纳派汀漳龙道德明额,到仙峰岩石洞取出骨灰瓦罐送福州,行义被杀。至嘉庆初,闽浙总督汪志伊在《敬陈治化漳泉风俗疏》中,再次提到:天地会起源于福建漳州,系乾隆二十六年由漳浦县洪二和尚,即万提喜俗名郑开首创。
  天地会以“洪家兄弟”相称,故亦称“洪门”,对以后推翻清朝帝制有很大的影响。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本文收录了追述汤铭盘参加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前后云霄见闻、张达卿在辛亥革命前后、忆先父谈云霄庆祝民国成立、乌山游击队政工团追忆、解放初的“青干班”和“文工团”、乌山游击队活动亲闻、解放前后亲历二三事、忆胡耀邦同志来云霄、云霄县抗敌后援分会纪略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方群达
责任者
方道金
责任者
郑开
相关人物
郑振文
相关人物
郑国梁
相关人物
叶伍炎
相关人物
李少敏
相关人物
林爽文
相关人物
郑继
相关人物
汪志伊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云霄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