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公路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809
颗粒名称: 云霄公路建设
分类号: U412.36
页数: 6
页码: 84-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云霄县的公路建设历程,包括国道324线的建设经过和云平公路建设概况。全县现有公路里程550.96公里,其中国道324线41.37公里,省道22.4公里,县道26.68公里,乡村公路459.91公里。
关键词: 云霄县 公路建设

内容

云霄是闽粤交通要道。民国十八年(1929),始建闽粤千线——龙诏公路,后因抗日战争破坏殆尽。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县的公路建设日益发展。
  据1990年统计,全县共有公路550.96公里,按地方行政公路管理网络分,其中国道324线41.37公里,省道22.4公里,县道26.68公里,乡村公路459.91公里,云糖专用公路0.6公里;按线路等级分,其中三级公路55.67公里,四级公路35.38公里,等外公路459.91公里。现有路面总里程177.8公里,其中次高级沥清路面50.9公里,中级砂石路面42.6公里,低级砂石路面83.3公里。1979年,省公路普查时下达我县养护指标后,几经修、改、扩建,现在全县实际专业养护里程119.85公里,列养补助里程308.01公里,未列养里程123.10公里。
  全县总面积1166平方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47.25公里。陆域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51.07公里。全县193个行政村,有191个村通公路,是个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具备的县份。
  一、国道324线的建设经过:
  1949年9月,云霄解放后,为适应支前军运之需,于19506月,华东支前公路修建委员会,商得中南军区政治委员会同意,确定修建闽粤沿海主要交通线一一龙汾干线。由广东省交通厅调派干部,筹组广东指挥分所办理施工。是年7月开始测量,8月,我县支前委员会、建设科发动群众,9月5日,组织民工上场,至1951年“五一”节,修通了云霄路段,并成立云霄汽车站,通车承运支前军需物资。同时,又把我县从城关经常山进入诏安县境的37公里公路修通,1951年冬,将城关溪边、鱼行、和平路、经堂口的公路,改经九尾、大冬堀,衔接后汤段,使公路不再经过闹市。1953年9月至1954年4月,增建高塘大桥,取代“方舟”车渡。1959年5月,成立御史岭修建指挥部,投资18万元,组织民工开展降坡扩宽大会战,把103K—105K的2.5公里11%纵坡降为6.6%,路基从7米拓宽至9米。1960年,指挥部转入竹仔前降坡,并把柘港、船场、东坑等木桥改为永久性石拱桥。
  1965年5月,交道部第三公路工程局决定,把龙汾干线的漳浦至云霄沿海路段,改从漳浦城关经盘陀岭至云霄高塘桥衔接。山线隐蔽,符合国防要求,有利开发山区,繁荣经济。三局颁发了(65)计财字6—176号设计任务书,批准两县改线总长41.74公里。在龙溪专署领导下,云、浦两县政府于5月13日成立“0532工程指挥所”,分两段施工:0532—1工程指挥所,负责漳浦城关至云霄内楼段23.963公里,投资135.85万元;5月31日动工,1966年2月竣工,比原计划节约投资6.36万元;0532—2工程指挥所承担云霄内楼至高塘段17.777公里,投资125.32万元;6月21日破土,1966年3月竣工。平均每公里总成本8.1116万元。这次改线,动员浦、云9个公社3200名民工,组成9个中队,由公社干部任中队长、指导员,加强现场施工领导,进展很顺利。
  改线工程进展到高塘桥衔接后,指挥所又和云霄县委决定投资增建云霄大桥(185.32米),从下坂叉路口,经享堂前至后汤衔接。当年6月动工,至67年4月,包括路和大桥全部竣工。合计这次云霄改线总里程22.21公里,除云霄大桥外,还增建盘陀岭、古楼、后埔、七里铺、下城、宝山六座中小型桥,182.15延米。改线后,龙汾干线漳州至云霄由117公里缩短为98公里,漳浦至云霄从61公里缩短为43公里,跨越云霄县境路段由37公里增至42.1公里。
  1971、1982、1984年,三次整治了龙汾干线,拆迁了公路两侧侵占路界建筑物,移迁通讯、供电电杆,搬迁杂果,恢复了路基。尔后,又进行了一些修、改建工作:1972年,对享堂岭、大吼塘岸进行了改弯、降坡;1974年,公路部门投资6.78万元,拓宽盘陀岭顶1.68公里的陡窄路面(6米)至8—8.5米;1978—1979年,云霄路段改砂石路面为沥青路面;1984年,龙汾干线两侧,竖“路界”石牌,约每50米竖一牌,路基两边各留15米作为公路界限。
  1987年,国家更名国道龙汾干线为国道324线。起点福州,终点昆明,跨越闽、粤、桂、滇四省,全线总长2740公里。现跨越云霄县境修建里程42.05公里(从盘陀岭顶402K十750起,至竹港湾444K十700止)、属国家三级公路,次高级沥青路面,路基宽12米,路面宽8—9米。
  二、云平公路建设概况:
  1958年大跃进期间,县委设想从西门至石梯岭,修建通平和的云平支前公路。1959年省支前委员会拨给10万元,开始前期准备工作。1960年5月,省人委批准按六级路标准,核定云霄段22.5公里,拨给56.76万元修建费。全县组织二千名民工上场,至年底,计投入83833工日,挖土方74139立方米,建涵洞32个,245.2延米,备碎石1500立方米,采备桥涵石料500立方米;南岭门10%、十二牌11.3%的纵坡均降下5米,汽车通至十二牌岭14公里;1962年10月,通车至车圩“鹅头”,长达17公里。
  这时,县委、县人委责成交通科筹划既通车圩、又通马铺入平和县的云平公路新方案:从下河公社产田埔的路段岔出,经车头、双溪、石字、马铺、坪美岭,进入平和县界。于是,县委、县人委和马铺公社党委成立下河至枧河双河支前支农公路建设指挥部,县财政拨款6万元,供销、粮食拨出平价肥、粮各24万斤,支持公路建设。1961年国庆节,马铺公社发动4421名民工上场,奋战三个多月,修通下河至马铺16公里的公路,其中建筑后坑埔、车头、双溪、贝城、马铺5座中小型临时木桥,138延米,筑涵洞58孔、58延米。共挖土方14万立方米,石方5万立方米,动用田地62亩,拆迁房屋3014平方米。
  省、地委领导看到这种“少花钱,多办事”的精神,大加赞扬,再拨款8万元。我县组织技术力量,测量马铺至安厚路段。1964年4月,省交通厅根据我县测设计划,列拨专款107万元,组织云、和两县人民修建这段公路,是年底竣工。尔后,省交通厅又列拨30万元,以增强和改建下河至马铺段,把5座临时木桥,改建为永久性石拱桥,36孔不合标准的涵洞,改建成永久性涵洞,并对峰肚、石字等危坡,增砌护墙,加固路面。至1968年7月,达到晴雨畅通。
  1974年,峰头水库淹没了库区云平公路峰头至马铺路段11公里。省交通厅、水电厅和专署领导视察后,由水电厅按六级简易公路标准,拨款84万元,成立改线公路指挥部,动员城关、莆美、下河、火田、东厦、马铺公社数千民工大会战,县建筑社承建福石桥,至1975年元月28日,完成了改线任务,实际总投资38万元。1976年5月,交通部门再投资8.5万元,交云霄公路段负责增强路面,扩建福石道班房,提高为四级公路,中级砂石路面,路基宽7米,进行专业养护。
  三、建设乡村道路的历程:
  1951年,全县土地改革结束后,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改造自然,利用生产空隙,变冬闲为冬忙,就地取材,土法上马,改造乡村小道为简易大道。1954年大年初一,车墩区男女老少自带粮食、工具,集中到马铺至徐山古道上,开展修路竞赛,经三天大干,修好了这段路,让自行车工人载客至车墩。整个五十年代,全县共修建扩建乡村简易道路2603公里。1958年,全县掀起“大搞车子化,大造机耕路”运动,奋战一年,兴建机耕路3398公里,实现了村村有机耕路,人畜力车送粪下田,运粮回家。
  继修通城关至和溪的云和支前支农公路11公里后,在1961—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实行“民办为主,公助为辅”,专业队和群众性相结合,“农忙小干,农闲大干”的方针。推进了社队公路建设,交通部门乘机抓公路永久性以及提高好路率建设,即使在“文革”期间,我县修路也没间歇,先后修通云平公路,增强陈岱至礁美路面,修建陈岱通峢屿、城关通下河、车圩、马铺;七里铺至岳坑、水头;和平农场通各作业区等线路计111公里,占六十年代全县修路总里程178公里的61.68%。
  1977—1981年,沿海、山区和边隅村庄普遍要求建设自己的公路。白石、泮坑等山村,生产队出钱,社员出力,自带工具、粮食,男女老少齐上阵,大干一年,各自修通了7公里的盘山公路,沟通了城乡经济,使溪口、大坑、火田和七里铺村都通了公路;七里铺的公路又相继通到后埔、圆峰、泮坑、白石村。车圩通曲溪、马铺通乌螺的公路也在此时修通。在65—75年这10年中,全县共建社队公路184.66公里。
  八十年代,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使全县的交通建设形成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新局面。莆美、竹塔、峢屿等公社联合修建了数年没干成的云山线,1981年底剪彩通车。继之,修通了桥头至大仑,〓头至际头尾,九〓坑至四近塘,桥头至通贝、坪坑,车圩至七高〓,埔仔楼至胜坑、龙井,挑椅至蛇地,〓头至内湖,大砂矼至梅山,大塘至白凤,下寮通三星,青美通重地、竹港通陈岱等公路,总长152公里。据1990年统计,全县共建成民办公助的乡村简易公路459.91公里,占全县公路总里程83.12%。
  目前,在云霄境内,已建立起以县城为中心,以国道324线为骨干、县乡公路为脉络的、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广大人民实现了条条乡道接干线,条条大路通北京的夙愿。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本文收录了追述汤铭盘参加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前后云霄见闻、张达卿在辛亥革命前后、忆先父谈云霄庆祝民国成立、乌山游击队政工团追忆、解放初的“青干班”和“文工团”、乌山游击队活动亲闻、解放前后亲历二三事、忆胡耀邦同志来云霄、云霄县抗敌后援分会纪略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方主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云霄县
相关地名
平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