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枧脚圩见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802
颗粒名称: 抗战中枧脚圩见闻
分类号: K265
页数: 5
页码: 48-52
摘要: 本文描述了抗战时期枧脚圩的繁荣景象,包括商业繁荣、交通便捷、经济活跃等,同时也记录了当地的教育、文化活动以及社会现象。
关键词: 云霄县 枧脚 抗日战争

内容

枧脚,又名枧河,地处山区,是我县马铺乡一个最大村庄,它与平和县的国强乡、南胜乡毗邻。国民党时,双地乡(现马铺乡)乡公所,就设在枧脚顶河何氏大宗内。抗日战争期间,枧脚成为东山、诏安、云霄等县通向平和、南靖、龙岩、永定、漳州以至广东大埔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枧脚圩设有国民学校、税务代办处、盐管站、盐警队部、运驿站等。一时间,小小山区圩场机关林立,城关人、漳州人、厦门人、福州人、北方人,云集枧脚,使枧脚圩成为双地乡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的中心,出现了畸形的繁荣景象。
  当时,一些善于经商的人,看到枧脚经济活跃,认为开店做生意有利可图,先后开办了中西药、糕讲、百货、烟丝、棺木等商店,最盛时共有32家,店店相连,鳞次栉比。兹开列如下:
  除上述各家商店外,每月逢三、六、九圩日,赶集的摊贩不计其数,仅猪肉摊就七八摊,节日最多日销19头猪肉,平时也日销八九头猪肉。小饭摊、面摊五六摊,卖淡水鱼、海鱼的有六七摊,蛏、蚶、鱿鱼、虾米、蜂干、红花鱼、鱙鱼干、鲃巴〓鱼、螃蟹等海产,在这山区圩场可以买到。各种时令蔬菜,应有尽有。山村特有的火笼(冬天取暖的暖炉)、木屐、棕蓑、草席以及各种竹蔑制品多的是。双地乡各村、平和县安厚、古爽、泮地、高坑、南胜、坂仔等地做买卖的平民百姓,每圩有好几百人,节日的圩场多达上千人,小孩子赶圩,得从成年人的胯下钻过去,几乎没有空地给人们自由出入,人与人摩肩接踵,赶圩人群的嘈杂声音,在一公里外还能听得见。难怪讲究“风水”的老人说,枧脚圩是“黄蜂出窝”的好地。
  抗战时期的枧脚,商业繁荣,货运兴隆,邻近村落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人当挑夫赚钱糊口,手头零用钱也不那么紧。于是,有人开办赌馆,聚众赌博,吸取人民的血汗钱。每逢圩日,赌徒们聚集赌场,赌起玩命钱,地方上的头面人物乘机收取“赌税”,利用开漳圣王生日,大演特演社戏,最多竟然连续公演潮音20台的神明戏、赌博戏。
  在抗战中,枧脚还办起基督教堂,地点先后在下楼的“学仔埔”、枧脚圩大店里。传教士有四人:施金山夫妇、陈金龙、刘秀娇夫妇。美国牧师敏加勒和温卫凯,美国女传教士文美德姑娘和美玛安玲姑娘,先后两次到枧脚传教,听教者廖廖无几,四位外国人竟能说一口流利的闽南话。
  退休老教师张江宝,是抗战中首任枧脚国校校长,他对抗日和对山区教育很积极,特别是宣传抗日形式多样,教学生唱方言快板,影响很深,迄今我还记得两首,兹背录如下:
  一、《日本旗》
  日本旗,日本旗,
  白布当中一点圆,
  有人说是红膏药,
  有人讲是臭屎鄙,
  两说都不是,
  原来是一面狗皮膏药旗。
  二、《番薯粉》
  煮饭煮科滚,
  吃饱好去打日本,
  大汉人当先锋,
  小囝仔做后盾,
  军队枪口比科准,
  把日本鬼打成番薯粉。
  抗日战争期间,枧脚国民学校办得很出色。校长是来自城关的方志诚,教师陈迎禧、汤成家、谢守义、石春泰等,他们办学有方,治校严谨。为了师生演戏,唤起民众爱国抗日的热忱,学校制作校服,早晚升降旗集中训话,还有铜鼓队、啦叭队,早展在纸口厝后山顶吹啦叭,叫学生起床集中早操,真有点战时军训的气氛,学生远足春游,铜鼓队、啦叭队开道,校服整齐,训练有素,精神抖擞,多次受到县府传令嘉奖。
  以上是我的亲历、亲闻、亲见。这一段史料,或许对于开发山区经济还有点借鉴作用。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本文收录了追述汤铭盘参加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前后云霄见闻、张达卿在辛亥革命前后、忆先父谈云霄庆祝民国成立、乌山游击队政工团追忆、解放初的“青干班”和“文工团”、乌山游击队活动亲闻、解放前后亲历二三事、忆胡耀邦同志来云霄、云霄县抗敌后援分会纪略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何复初
责任者
施金山
相关人物
陈金龙
相关人物
刘秀娇
相关人物
张江宝
相关人物
方志诚
相关人物
陈迎禧
相关人物
汤成家
相关人物
谢守义
相关人物
石春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云霄县
相关地名
马铺乡
相关地名
平和县
相关地名
南胜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