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敬惜字纸的风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雲霄文史資料第十辑(总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773
颗粒名称: 民初敬惜字纸的风习
分类号: K203
页数: 2
页码: 88-89
摘要: 本文描述了民初时代社会上敬惜字纸的风气盛行的情景。人们对待任何有字的纸都充满尊重,不允许践踏,要及时捡起放进字纸篓。城关处建有“字纸亭”,用于焚烧捡拾起来的字纸。每年冬至前后举行送字纸灰仪式,人们带着纸灰笼以盛大队伍游行,最后将纸灰投入海中。文章还提到一些专门捡拾字纸的人,他们全凭自愿,收到逢年过节的礼物作为慰问。虽然民国初期还可见到捡字纸和字纸亭的痕迹,但现在已经绝迹。
关键词: 字纸 敬惜 民初

内容

满清时代,社会上敬惜字纸的风气很盛行。凡是有写上字的纸,即便是废弃无用的,统叫字纸,都要敬惜。掉在地上的,不得践踏,要随时捡起,放进字纸篓,以示尊重。童年,我在私塾里读书时,同学们捡起的字纸还要在头上打个转圈,才放进篓中,以示尊崇孔教,尊重文字。
  当时在城关许多地方建有“字纸亭”,亭额题“敬惜字纸”,作为各处捡拾起来的字纸焚烧之所。当亭中纸灰烧满时,管理的人把纸灰装入特制的篾笼,加上盖,并用黄纸密封,集中存放。
  一年一度的送字纸灰仪式约在“冬至”前后举行。各“字纸亭”集中的纸灰笼,由人们挑在肩上(每人限挑二笼),排起队伍,沿街游行。地方绅士(其中也有留着辫子,头戴红帽,身穿清朝制服的满清遗老、秀才、举人、监生等),各执大香一把,配合笙箫管乐隆重送行。纸灰挑至巷仔口下船,运往北岐外投入东海。
  小时候,我亲眼看到三个专门捡拾字纸的人。一位叫“吴庸”魁梧大汉,胡须束发,阔袖长裾,形状古怪。经常背着写有“敬惜字纸”四个字的大布袋,在街道上捡字纸。一位叫林木,双溪口人,高个子,穿长衫,背大竹篓,同样在大街小巷捡字纸。另一位是方烈,他手足有骈趾,人们都叫他“廿四指”,也背着“敬惜字纸”的大布袋沿街捡字纸。还有一家商行老板吴乐施老先生,八十多岁了,在晚上手提风灯发现掉在地上的字纸,也一一捡拾起来。这些人都是出于自愿,乐意而为,没有固定报酬。只是逢年过节,商户人家酌送些礼物给他们表示慰问和敬意。
  敬惜字纸的风气至抗日战争之前还可看到一些踪迹。在街道上偶尔可见一二个老者弯着腰捡字纸,有些地方还保留有字纸亭。现在则已绝迹。

知识出处

雲霄文史資料第十辑(总第十四辑)

《雲霄文史資料第十辑(总第十四辑)》

本文记述了关于云霄县的文史资料,涉及抗旱斗争、移民安置、企业发展、民间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还包括了具体人物的传略,如方大利、许天爵等。此外,还收录了关于云霄县行政区划、水文、桥梁等方面的文章。摘要、关键词、分类号和人物传略等信息需要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和提取,无法在给出的信息中进行具体生成。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八卦
责任者
吴庸
相关人物
林木
相关人物
方烈
相关人物
吴乐施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