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丰稔与《云霄县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雲霄文史資料第十辑(总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767
颗粒名称: 郑丰稔与《云霄县志》
分类号: K295.7
页数: 4
页码: 56-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郑丰稔是一位历史学家和地方志专家,他在晚年从事地方志修纂工作,先后完成了多部县志的编纂。他主张修志要防止“三失”,即“失体、失词、失实”,提出要根据史汉和潮流来制定凡例,并提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在云霄县志的修纂过程中,他领导了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完成了这部三十万字的志书。
关键词: 郑丰稔 地方志 修志

内容

民国三十四年(1945)秋,郑丰稔笔山先生应云霄县长徐炳文之聘,来云负责修纂《云霄县志》。
  郑为龙岩龙门赤水村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从小读书,廿四岁进县学,廿七岁补廪生。科举废,进福州全闽师范学校,毕业后任龙岩中学监学兼经学教员,被选为县教育会长、去毒社长和咨议局候补议员。宣统二年,清廷补行拔贡试,赴试中式,授直隶州州判,签分广东。清制州判以下分发,由大臣验看,须跪背履历,耻之,不赴。留京应首次法官试,中式,授正七品推检。三年正月,赴任江西高等市判厅民庭推事。未几,丁父忧回岩。
  民国元年,当选临时省议会议员,旋为正式议员、副议长。袁世凯称帝,受通缉,回岩于紫金山设帐授徒。八年,任福建省高等审判厅厅长,设署漳州。九年,返省垣主持议会会务。十二年,直奉战争结束,被推为福建省制宪筹备处副处长。越年,以闽省代表身份,赴京参加段祺瑞“善后会议”;秋,任临时参政院参政;冬,回闽任省议会代议长。十五年,北伐军何应钦部入闽,议会解散。从此无意仕宦。廿一年旅居厦门,先后受聘任大同中学教员、厦门大学教授。廿六年,徙永安大湖任教省立师范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省政府主席张鼎丞聘任郑笔山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员。1953年1月27日,病逝于厦门鼓浪屿,享年81岁。
  郑硕学宏博,于史志尤熟练,晚年从事地方志修纂工作。1939——1949年的十年中,先后应聘修成泰宁、华安、崇安、龙岩、漳平、长泰、云霄、南靖等八部县志,并出版《八邑志书序例》,由厦大黄典诚教授作序。欧阳飞云先生评论说:“我国修纂地方志享盛名的,民国以还,除了已故的梁启超、蔡孑民、陈石遗和翟兑之、李太棻等人外,当数郑稔先生了”。
  郑方志之学本师承于清代章学诚,然于义例则多所创新,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他说:“近今科学大昌,举凡政治之敷施,社会之动态,无不日新月异,动荡靡已。不惟章氏所指摘者绝不相容,即章氏所主张者,亦都成过去……乃古之作者,知有官而不知有民,知有地方已有之陈迹而不知社会前进之途径,则其弊也。”他主张“凡例在根据史汉,门类则切合潮流。”提出修志要防止“三失”,即“失体、失词、失实”:“苟体例之或乖,斯零乱而莫纪,此失体之弊也。……太质则伤俚,太文则伤繁……识不足以辨雅俗……理不足以辨贞淫……此失词之弊也。若夫剿袭以为博,割裂以为工,徒致力于浮夸,举无当于实际……或乞灵于案牍,或假手于吏胥,或追崇所生而不孚众议,或惟凭己见而戾于舆情,此失实之弊,较之失体、头词而更甚者也”。
  郑先生应聘来云,已是年逾古稀。他行装简束,安顿于县体育场司令台陋室内。县长召集陈嘉臧、方邵安等人会议,成立修志委员会,设修志馆,由县长兼馆长,郑任总纂。
  云霄自清嘉庆十九年(1814)修《云霄厅志》后,只在民国廿四年,由县长雷寿彭(宁化人)主持重印增刊旧厅志若干部,修志工作已间断了一百二十多年。
  抗日胜利后,国民党更加腐败,物价飞涨,民生凋敝,社会动荡;加之科学落后,交通闭塞,采访困难,信息不灵,使修志工作存在种种不利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郑氏只得沿袭嘉庆年间的厅志,嘉庆以后至民国期间,只好依靠极不完整的档案材料和约请一些机关单位或社会人士,进行协辑。补苴罅漏,诸多艰巨。
  三十六年(1947)三月,志稿告成,计约三十万字。除“卷首”(序言、县图、乡镇图、凡例等)、“卷末”(厅志序例、修志者姓名等)外,分设“大事”一卷、“地理”三卷(包括疆域、位置、经纬度、气象、山川、水利、风俗、歌谣、土产等),“典礼”、“氏族”、“社会”(包括政党、议会和农、工、商、渔、妇等公会、协会)各一卷;“民政”、“财政”、“建设”、“教育”、“保安”各一卷(统辖于“政治”之下);“秩官”、“选举”、“司法”、“宗教”、“艺文”各一卷;“列传”二二卷,“列女”一卷,“丛谈”一卷,计二十二卷。
  就全志看,从谋篇结构、纲目设置到内容取舍(主要指对旧志)、文字表述,与传统的旧志相比,都有较大的革新。尤其是首设“大事”和“社会”、“民政”、“财政”、“建设”等门类,以及突出提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大胆剔除旧志中一些相沿成习荒诞无稽的记载等等,都是可取和值得借鉴的。从总休看,还是把清末和民国时期主要的史料保存下来了。
  郑在笔砚繁忙的情况下,仍注意深入民间采风和发现人才,因而有张瑞莹、石正、石谷、周风歧等人为之协辑,并通过他们收集记载了一些过去受人忽视的民间风俗、歌谣等资料。当他听说下河有一蔡皆宜,谙于掌故,双目失明,即专程前往拜访。在诗文往来中,与张瑞莹结成忘年之交,离云前夕题诗赠书,至今张君犹念念不忘。莆美南山寺尚保存其墨宝楹联,雪泥鸿爪,水矢弗谖云。

知识出处

雲霄文史資料第十辑(总第十四辑)

《雲霄文史資料第十辑(总第十四辑)》

本文记述了关于云霄县的文史资料,涉及抗旱斗争、移民安置、企业发展、民间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还包括了具体人物的传略,如方大利、许天爵等。此外,还收录了关于云霄县行政区划、水文、桥梁等方面的文章。摘要、关键词、分类号和人物传略等信息需要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和提取,无法在给出的信息中进行具体生成。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耀堂
责任者
张瑞莹
责任者
郑丰稔
相关人物
徐炳文
相关人物
郑为龙
相关人物
袁世凯
相关人物
段祺瑞
相关人物
张鼎丞
相关人物
郑硕学
相关人物
黄典诚
相关人物
欧阳飞云
相关人物
梁启超
相关人物
蔡孑民
相关人物
陈石遗
相关人物
翟兑之
相关人物
李太棻
相关人物
章学诚
相关人物
陈嘉臧
相关人物
方邵安
相关人物
雷寿彭
相关人物
张瑞莹
相关人物
石正
相关人物
石谷
相关人物
周风歧
相关人物
张君犹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厦门大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云霄县
相关地名
岩龙门
相关地名
赤水村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泰宁县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
崇安街道
相关地名
龙岩市
相关地名
漳平市
相关地名
长泰区
相关地名
云霄县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