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以来云霄县行政区划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雲霄文史資料第十辑(总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766
颗粒名称: 民国以来云霄县行政区划概况
分类号: D035.1
页数: 5
页码: 51-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云霄县,民国时期成立于民国二年,归属于西路道辖区。后来成为福建省的一个县份,隶属于全省县份之一。在闽海事变后至解放前,云霄县的行政区划发生了一些变动,包括所属行政督察区和区署的调整。解放后,云霄县的行政区划沿革包括乡镇、公社和农场的划分和合并。
关键词: 云霄县 民国 行政区划

内容

一、民国二年云霄废厅置县及其归属
  民国元年从中央到地方实行新制,废除清代的府、州、厅的地方建置,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当时云霄尚未建县,仍为云霄厅,归属于西路道辖区内。民国二年3月云霄才废厅置县,是西路道辖属内的县份之一。西路道于民国三年6月又改称汀漳道,道所在地在龙岩。
  民国十四年,国民政府成立,宣布废除道一级建制,于是福建省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云霄属全省63个县份之一。
  民国廿二年11月20日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年12月13日人民革命政府第12次中委会决定将福建划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四省和福州、厦门二市。龙汀省辖龙溪、云宵等21个县,省会设在龙溪。
  二、闽变后至解放前云霄行政区划与辖属
  民国廿三年1月闽变失败,2月陈仪主闽,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辖64个县。云霄县于第六行政督察区,设专员公署于漳浦,辖9个县。
  民国廿四年10月至廿五年,全省改为7个行政督察区和厦门市。设置8个特区。云霄属于第五行政督察区,专署驻漳浦,仍辖9个县和石码特区。
  民国廿七年1月,第五行政督察区专署移驻龙溪。
  民国三十年10月,第五行政督察区专署由龙溪迁驻平和。
  民国卅三年11月28日,第五行政督察区专署由平和迁驻云霄望安山下享堂内。
  民国卅五年1月,全省又分为9个行政督察区,2个市,66个县,第五行政督察区辖龙溪、云霄等7个县。2月,第五行政督察区专署由云霄迁回龙溪。
  民国卅五年5月,云霄县辖7个乡镇:云陵镇、岱屿镇、阳山示范乡(卅七年改为阳山乡)、滨江乡、西岳乡、吉龙乡、双地乡直至解放。民国卅八年1月又规定县可择要设置区署,代表县政府督导乡镇办理各项行政及自治事务。据此,云霄设一区署。
  需要提及的是:从1927年至1949年,漳属境内两种政权并存。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武装和革命根据地,有了自己的政权和行政区划:1935年10月,在中共闽粤边特委的领导下,建立了云和诏县委;1937年7月,云和诏县委属于中共闽粤地区特委、中共漳州中心县委领导。1940年11月,云和诏县委属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中共闽南特委直接领导;1947年1月至1948年3月,云和诏县委一度改为县工委;1948年3月以后重新建立县委,属中共闽南地委领导直至全省解放。
  三、解放后云霄县行政区划沿革
  1949年9月25日,云霄县和平解放(地下工作人员进城,宣布和平解放协议生效)。10月1日,闽粤边纵四支队十三团进驻云霄(后改为警备六团),10月2日31军主力抵达云霄,随军南下干部同时到达。首任县长石瑞,县委书记兼公安局长郑国栋。县人民政府成立后,云霄县划分为六个区。云陵镇为第一区;滨江乡为二区;岱屿镇为三区;吉龙乡为四区;双地乡为五区。1952年,拆出原属第四区的下河乡与菜埔乡合并成立第六区。
  1954年,云霄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1969年“文革”期间改为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11月,恢复县人民政府。1954年改第一区为城关镇,1958年改称城关人民公社,1980年又改称云陵镇至今。1954年莆美乡属第一区;1958年8月属红旗公社;1960年1月属东厦公社;6月成立莆美公社;1984年改称莆美乡。第二区,1958年成立红旗人民公社,1960年分为东厦、莆美2个公社,1964年再次合为一社,称为东厦公社。1984年改称东厦乡。陈岱镇解放前称岱屿镇,解放后改为第三区,1957年分为陈岱、峛屿二乡,1958年成立海峰人民公社,1961年分为大埔、陈岱和峛屿3个公社。1984年改为陈岱镇。下河乡,解放前属吉龙乡,解放后属第四区,1952年为第六区,1954年拆区后属下河区,1958年分为下河、车山二个公社。1962年下河、车山又合并为一社;1984年改称下河乡。马舖乡解放前属双地乡,解放后为第五区,1958年成立为卫星人民公社。1961年分为马舖、新林、枧河3个公社,1964年3社又合并为马舖公社,1984年改称马舖乡。和平农场,解放前属吉龙乡,解放后属第四区,1957年分为河坪、安吉二个乡,1958年办为国营农场。今称和平农场或和平乡。常山华侨农场,1953年元月建场,隶属侨委,开始只有归侨147人,以“敢埔”为基地,进行开荒耕种。
  1959年1月转为全民所有制,称国营云霄常山华侨农场,附近的双山农业社并入。1960年又有附近的吉仔、大水堀、吴墩、下浦、溪边等村并入。1960年底至1961年初,再并入陈岱公社大埔管理区的口寮、内寮两村和官洋管理区柘林大队的柘林、罗田等村。随后下云、寮后、三脚寮、自水〓、丝竹洋、官宅、马洋、坪水、楼仔岭、大埔仔、半径也相继并入。
  1963年5月6日,计分设:常山(五队)、双山(六队)、溪墘、柘林、大埔、寮后等管理区。其范围东与陈岱,南、西与诏安、和平农场为界,北与莆美为界,总面积160886亩。现分为12个管理区4个行政村。
  至1984年底统计,云霄县有2个镇、7个乡、2个农场,5个居委会、131个居民小组、166个村委会,2181个村民小组。

知识出处

雲霄文史資料第十辑(总第十四辑)

《雲霄文史資料第十辑(总第十四辑)》

本文记述了关于云霄县的文史资料,涉及抗旱斗争、移民安置、企业发展、民间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还包括了具体人物的传略,如方大利、许天爵等。此外,还收录了关于云霄县行政区划、水文、桥梁等方面的文章。摘要、关键词、分类号和人物传略等信息需要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和提取,无法在给出的信息中进行具体生成。

阅读

相关人物

郑澄桂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龙汀省
相关地名
龙溪镇
相关地名
黄龙溪镇
相关地名
云宵县
相关地名
云陵镇
相关地名
岱屿镇
相关地名
滨江乡
相关地名
西岳乡
相关地名
吉龙乡
相关地名
双地乡
相关地名
下河乡
相关地名
莆美乡
相关地名
东厦乡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河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