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打铁行业今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雲霄文史資料第十辑(总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761
颗粒名称: 云霄打铁行业今昔
分类号: TS208
页数: 5
页码: 33-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云霄的打铁行业从起步到蓬勃发展,经历了合作化、技术革新和改革开放阶段。与厦门叉车总厂的合作带动了产值的大幅增长。铁工厂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和经济核算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关键词: 云霄 打铁行业 合作化

内容

清朝末年,云霄只有几家小铁舖,没有大铁行业。大铁行业的开拓者,乃广东省大埔县人,现已退休老铁匠邱国隆的祖父及其同乡人。据民国卅六年(1947年)旧工商资料记载,这批大埔县人除下农村流动外,相继在城关开设铁舖,计有:万中和、义合、和利、双金、春财、正利、民利、双利、仁利号等,还有专业打铜的金山号。他们既传来了打大铁的工艺,又为云霄增添了许多铁器日用商品:如农业耕耘的铁耙、畚耙、锄头、草镰等,木匠工具斧头、凿子、刨刀及生活用具菜刀、火钳等几十种,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给云霄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当时,云霄人普遍认为,打大铁是件苦差使,既苦又累,赚钱少。下乡打铁更是艰辛,吃的是粗菜淡饭,住的是庙宇牛栏。人们都讲:“打铁师,无人请,自己来。打过一村又一乡,还要自己挑舖盖。”他们还自嘲说:“打铁师,早起吃鸡饭(意即鸡鸣就起床、吃饭、做工),晚上吃蚊饭(日落西山蚊子叫方吃晚饭)。”这是旧社会打铁工人艰苦生活的写照
  1949——1957年
  解放后,打铁工人翻身做主人,政治地位提高了,因此,云霄人也学起打铁。1952年,张结定兄弟三人,开设铁舖“老振太”号,聘请大埔人张宝华为师傅。
  1953年,县供销合作总社派伍淑玉等同志,深入各铁舖宣传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宣传走合作化道路的意义。陈庆能等16名工人响应党的号召,组织起来,於当年元月十四日成立“大铁生产合作小组”,组址在溪边果子行。翌年元月,改称为“大铁生产合作社”,迁址溪边路58号(现铁工厂厂址),工人扩充到40多人。合作社建立后,每人缴纳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生产基金(股金)。当时,资金、原料都十分困难。在政府的支持下,银行给贷款,县府还把民国廿七年五月初六日被日本敌机炸沉在东坑坎水底的大盐艇,指定由该社拆用,大大鼓舞了大铁工人的信心。盐艇拆后全重一万五干多公斤,满足了生产的需要,使该社渡过难关,充分显示了集体的优越性。同时,该社还着手钻研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当时,10号炉邱绍美生产的“鹰咀柴刀”,张百炼的斧头,汪招江的凿子,都获得地区的优质奖。在上述打铁师傅的带动下,许多个体打铁户纷纷申请入社,打铁炉增加到30多炉,人员发展到七、八十人,算是打大铁行业最兴旺时期。
  1958——1965年
  1957年5月,农渔具、水车、大铁、小铁合并组成“云霄县地方国营机修厂”,厂长周日章,书记邓颂汶,厂址在水车社。
  1958年9月,锅犁、度量衡并入机修厂,改为“云霄县地方国营机器厂”,领导照旧,厂址搬至现农械厂。
  1960年,国家经济暂时困难。这个厂,一部分外省籍工人退回家,又下放一批工人到农村各公社,其中打铁工人被下放的有十一人。
  1961年,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打铁车间又恢复了“生产合作社”,属集体经济,原下放的工人陆续回社。该社动员全体工人处理前一时期生产的近万支质量低劣锄头,加工后陆续销出,至63年全部售完,再次恢复大铁社产品质量可靠的信誉。
  1965年,该社进行技术革新。首先是解放人力、仿造弹簧锤代替手工打铁,工效提高二至三倍;电鼓风机代替手工拉风箱,电动剪板机代替手工錾铁等等。特别是改烧木炭为烧煤一项,全年节约三千多元。技术革新,给合作社增加收入,也给工人提高了工资,巩固了集体经济。
  1966——1976年
  十年动乱,这个社,领导班子更换频繁,亏损负债,面临倒闭的危险。粉碎“四人帮”后,企业稍有生机。
  1977——198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改革,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家添置农具,铁器需求猛增。1980年单铁耙一项销售量达4600张,破本社历史最高纪录,年产值18万多元。由於利润增加,扩建了厂房,购置了冲床、车床、电焊机等设备23台,投资近12万元。年底,“大铁生产合作社”改称“云霄铁工厂”。1983年——1984年,产品滞销,工厂又出现亏损。1984年上半年,该厂与厦门叉车总厂达成承制叉车机架的协议,由王开宗、朱绍和、周建泉等同志组织生产,经几个月奋斗,成功地制造出车架84台。
  1985年,进一步与厦门叉车总厂挂勾联营,并在厂内调整了车间组织,除留下10多人维持支农业务外,扩大车架生产能力,加强质量管理和经济核算。产品质量博得厦门叉车总厂的好评。当年完成车架414台,产值50万元,完成税利2.4万元,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84年产值18.9万元,增长近二倍。横向挂勾联营,为该厂的生存、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也为我县与厦门地区的挂勾联营奠定了基础。
  1987年5月,厦门叉车总厂在我县定点设厂。我厂与轻工厂合为一分厂,农械厂为二分厂。为加强一分厂的领导,1987年底,调整班子,任命工程师方金雀为厂长(兼农机厂厂长),陈美珠为会计,陈进才任书记,增强了班子的战斗力。1988年完成各种型号车架1200多台,年产值达180万多元,超历史最高水平3倍多,盈利近4倍。
  至此,云霄的打铁行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知识出处

雲霄文史資料第十辑(总第十四辑)

《雲霄文史資料第十辑(总第十四辑)》

本文记述了关于云霄县的文史资料,涉及抗旱斗争、移民安置、企业发展、民间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还包括了具体人物的传略,如方大利、许天爵等。此外,还收录了关于云霄县行政区划、水文、桥梁等方面的文章。摘要、关键词、分类号和人物传略等信息需要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和提取,无法在给出的信息中进行具体生成。

阅读

相关人物

方金雀
责任者
梁松根
责任者
邱国隆
相关人物
张宝华
相关人物
伍淑玉
相关人物
张结定
相关人物
张百炼
相关人物
汪招江
相关人物
邱绍美
相关人物
周日章
相关人物
邓颂汶
相关人物
王开宗
相关人物
朱绍和
相关人物
周建泉
相关人物
方金雀
相关人物
陈美珠
相关人物
陈进才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大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