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头水库移民安置事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雲霄文史資料第十辑(总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759
颗粒名称: 峰头水库移民安置事略
分类号: D632.4
页数: 9
页码: 20-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峰头水库移民安置事略的摘要:峰头水库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兴建的,淹没了云霄县北部山区的大片土地和村庄,导致大规模的移民搬迁。移民安置工作从水库动工时开始筹办,分阶段、分批次完成了2320户11770人的搬迁安置任务。移民分别安置在本县7个乡镇,建成了62个新村点。移民搬迁后,他们在新村点重新建立家园,克服了困难,积极开展生产活动。政府提供帮助,移民勤奋努力,图近谋远,重建了美好的新家园。移民安置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但得到了全县人民的支持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
关键词: 峰头水库 移民安置 搬迁

内容

公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云霄县北部山区,因兴建峰头水库,淹没了大片土地村庄。万众移民,虽不是远迁外省他县,却以云霄民众大迁徙之先例,载入史册。
  一、搬迁前旧村容简述
  △水库淹没了原隶属马舖乡11个行政村的33个自然村,淹没土地13718亩(其中耕地6280亩),淹没旧房24.4万平方。旧房大多为古老的圆形半圆形生土楼,土墙泥地板,屋内不事装修。村庄顺山势临漳江上游之滨而建,凸凹不整。
  被淹没的村庄如下:
  部上行政村:庵仔岭、部上、双溪、内磨、〓下。
  新林行政村:新林。
  石字行政村:石字、山口埔、大柏径、犁壁埔、红楼、山猪湖(田淹厝不淹)。
  青美行政村:下楼、吊钟、顶楼(田淹厝不淹。)
  车墩行政村:车墩、贝城、马溪、虎仔坝、吊牛树、新楼、坑口。
  龙镜行政村:龙镜、坪上、大坪头,瑞田、坑仔畔。
  马舖行政村:坪美、马辅寨(田淹厝不淹)。
  石芹行政村:七高山。
  宝石行政村:下墩。
  宝洞行政村:下杭溪(田淹厝不淹)。
  还有位于水库大坝外侧因工程施工而迁移的峰头村的顶楼。
  △库区人口稠密,耕地不足,人均半亩粮田,山地稍有开发,所种茶果的收获尚不成宗。虽称山青水秀之处,却有依山无林伐,傍水不务渔,种稻缺口粮之嫌。常年缺粮的新林有“米袋挂在马舖圩”之说。
  △祖传手工副业,新林的麻织布匹,坪美的竹编箩筐,在云、浦、东诸县素负盛名。区内以母猪育猪囝、春季收烤菸为主要经济收入,建有小水电站、碾米厂13座。
  △文化教育方面,有职业中学一所,完小2所,初小6所。文物古迹较有影响的是:新林的孔明庙和大坪头的关帝庙。
  △旧村的交通较方便,陆运有云平公路,水运的撑竿木船,上可至车墩前,下可达云霄县城。
  二、搬迁的时间和去向
  峰头水库1974年11月动工兴建,1986年5月封涵蓄水,1988木完成扫尾工程,历时14年。按照水库工程的要,库区移民安置工作从水工程动工时开始筹办。1979年首批安置了新林村、部上村的部分移民。1979年至1986年,分期分批完成了2320户11770人的搬迁安置任务。1985年起,各移民新村进行道路、供电、供水以及文化教育设施、交通道路的配套建设,开山造田,种茶种果。
  库区移民分别安置在本县7个乡镇,建成62个新村点。其中在库区淹没线上(仍属马舖乡管辖)新建村点32个,安置移民1186户,5189人,称“就地移”。外迁移民1134户,6581人,安置在30个新村点:下河乡7个,188户;云陵镇1个,13户;莆美乡11个,363户;陈岱镇3个,156户;火田乡4个,298户;和平乡4个,76户。分散在各乡村的投亲靠友47户。(安置去向详见附表)
  三、安置后新村景近观
  △外迁六个乡镇的30个新村点移民6587人,共向安置区征用耕地3200亩,山地约3500亩,人均耕地0.48亩,山地0.54亩。库区就地移民现有耕地621亩,人均0.12亩。
  △移民新村点共新建住房18.4万平方,人均15.7平方。外迁点的房屋结构多属条块石砌墙,钢筋混凝土盖板,绝大部分有了厨房、畜舍、厕所等配套,马舖就地移的房屋多为土墙瓦顶,但人均占有面积较外迁点多。多数村点兴建了通车村道、供水、供电设施及学校、村公房等公业设施,30%的外迁户办了沼气,使用沼气煮饭、点灯。新村点建房有所规划,村容普遍比库区旧村卫生、整洁、大方、美观。
  △移民现有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比旧村原有耕地少而差,加上人口的增长,移民搬迁后口粮不足问题比旧村更为突出。政府每年供应移民回销粮100多万斤,口粮紧缺有所缓解。国家每年还拨给兴修小型水利经费10多万元,支持移民改善农田水利灌溉条件。政府帮助移民村点搞开发生产规划,几年来已开山种茶果3658亩,开山造田400亩。
  △移民的经济收入状况大大低于全县农村人均收入,但随着地理条件的改变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普遍比搬迁前有了不同程度的好转。安置在火田乡的移民有养猪、种果的收入。在陈岱镇的移民主要靠往常山农场和东山县做工的劳务收入。就地移民仍以种茶、养母猪为主要经济收入。
  △交通道路方面:原马舖云平公路改道,城关至马舖乡政府畅通无阻。在库区东线正兴建环库公路,可望在今明两年完成。许多移民村点添置了渡船,做为赶圩和过水种地和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全库区现有32艘营业性木制挂机渡船,14艘钢筋水泥耕作渡船,和几十只小木船。外迁移民村基本实现村村通汽车。
  △文化教育方面:移民村点共新办和联办小学24所,新建教宝50间,基本解决了儿童就读问题。
  峰头水库库区万余人众“背井离乡”“扫地出门”,他们不为贪财卖地,也不为外出掏金。他们为了国家建设的需要,为了云东两县人民的利益,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的高尚风格得到党和政府赞扬,他们的困难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广大移民满怀信心克服面临的困难,决心以自己勤奋的双手,把移民村建设为美好的新家园。
  安置区乡村干部和村民为移民的安置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挤出3200亩耕地,永远让给移民耕种,每亩只收100元的补贴费。其中一部分不是峰头水库受益区,能让耕地给移民,这充分体现了他们为国家建设、为帮助移民解决困难的可贵的奉献精神。
  四、几个值得记载的特点
  峰头水库库区移民搬迁和安置,其规模之大在云霄的历史上是空前的。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建设峰头水库受益云、东两县,其移民安置的数量超越云霄县的自然承受能力,加上国家下拨的专项经费不足,移民安置的难度特别大。省水电厅1982年给峰头水库库区核定的移民人数为11770人,到1988年基本安置完毕时,移民人口数已增至13535人,占全县同期农业人口数的4.5%。按上级指示,峰头库区移民人口限于云霄县境内安置。在这个人多地少的县份,若按全县人均耕地0.53亩的指数划给移民,则平均全县每个农户要挤出耕地0.13亩,无疑是个很大的压力。
  移民搬迁安置的费用,由省政府依据省水电厅给予核定的移民人口数先后拨给,总额人民币1139.21万元,其中属于移民直接安置费每人854.50元(用于建房、征地、赔青、搬迁等)。其它属于国有房屋赔偿费及交通邮电等费用。由于水库工程停停建建,工期长,移民搬迁安置受其牵制,只能随之拖延。移民经费从70年代末开始使用,至1988年,10多年间物价大幅度上涨,致使资金的缺口很大。县财政连年赤字,无法弥补这个缺口。
  第二个特点:组织动员有方,全县人民支持,搬迁井然有序,安置耐心细致。根据中共龙溪地委指示,为了组织动员好峰头水库的移民搬迁和安置,云霄县于1974年11月成立县移民安置办公室,由一名县委常委担任主任,抽调一批干部深入库区,进行细致的库区人口、耕地和财产的调查登记等前期工作。随后,根据水库大坝的施工进度,移民办组织库区各村,分期分批进行定点建房和拆旧搬迁。在选定移民村点中,贯彻“就地为主,就近为主”和“集中新建村为主,投亲靠友为辅”的方针,采取移民、安置区和县里三结合确定移民安置地点的方法,做到移民户、接受地群众和县里领导三满意。各移民村点的组成原则是:统一规划,自愿结合,照顾宗亲邻友关系,以利团结互助。由移民户民主产生新村点领导班子,在县移民办的指导和协助下,负责管理该村点的建房、搬迁和安置的具体事宜,统一规划新村布局,集中组织基建。资金的开支由移民村点的领导班子管理,建立群众监督和领导严格审批制度。
  在整个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中共云霄县委和县政府始终坚持对群众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发动,不搞强制搬迁和强行安置。动员库区群众服从整体利益,支持国家建设,又以库区群众顾大局、识大体的牺牲精神去教育全县人民,使安置区干部群众热情接待,大力支持移民。县移民办负责经常性思想工作,当每一批搬迁安置时,县委、县政府均派出数百名得力干部,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带领,各部门各科局下村包户,深入库区群众,挨家挨户进行组织动员。从而达到:拆旧搬迁,井然有序,安全妥善,不出事故。
  第三个特点:政府帮助,移民勤奋,图近谋远,重建家园。峰头库区的移民搬迁之后,住房缺少配套、占移民总数50%以上的就地移民少地缺粮(人均只有耕地0.12亩)问题待解决。为弥补这些缺缺陷,为移民群众的长久生计,县里保留和发挥移民安置办公室这个临时机构的职能,由一名副县长分管,通过移民办去帮助组织移民战胜困难。从1985年开始,移民办着手一面抓新村建设,帮助移民搞住房配套,筹建公益设施,一而帮助移民规划远景,安排开发生产项目,兴水利,造耕地,种茶果。广大移民经过三年的辛勤奋斗,住房的配套,厨房、畜舍、厕所以及学校、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兴建起来了,人均房屋面积提高到15.7平方;外迁各村点的饮用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基本解决了,所种茶果也部分开始收获。移民的日常生活困难已大大减少,人心安定,建设新村的热情日益高涨。
  1990年初,就地移民缺地少粮问题得到漳州市和云霄县党政的高度重视,韩市长多次视察库区移民村,市、县政府拨专款支持开山造田,县成立库区开山造田指挥部,提出三四年内帮助就地移民解决耕地问题。经过半年的努力,石芹、龙镜、马舖等村移民积极响应,已开山造出水旱兼用田400亩。为给新垦耕地配套水利灌溉,省水电厅还批准兴建蓄水102万方,灌溉兼可发电的下庵水库,现已动工修建,预计两年建成。
  一路风雨,几度沧桑。峰头水库作为一个省建大型水利工程的移民安置不同于一般:它遇到同类型、同等规模的移民安置所未遇到的困难。在县委、政府领导下,经过全县人民艰苦奋斗,移民安置工作终于步出低谷,走上坦途,向人们展示了美好前景和胜利的希望。这是云霄人民的光辉业绩!这是库区人民奉献精神的凯歌!
  1990·11·1

知识出处

雲霄文史資料第十辑(总第十四辑)

《雲霄文史資料第十辑(总第十四辑)》

本文记述了关于云霄县的文史资料,涉及抗旱斗争、移民安置、企业发展、民间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还包括了具体人物的传略,如方大利、许天爵等。此外,还收录了关于云霄县行政区划、水文、桥梁等方面的文章。摘要、关键词、分类号和人物传略等信息需要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和提取,无法在给出的信息中进行具体生成。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坚
责任者
黄鸿源
责任者
曾祥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云霄县
相关地名
下河乡
相关地名
云陵镇
相关地名
莆美乡
相关地名
陈岱镇
相关地名
火田乡
相关地名
和平乡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峰头水库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