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云霄县甘蔗生产发展梗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740
颗粒名称:
云霄县甘蔗生产发展梗概
分类号:
F326.1
页数:
8
页码:
49-56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云霄县种植甘蔗和建立制糖工业的历史。文章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甘蔗种植的演变和当地制糖工业的发展,描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经济状况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
甘蔗
种植情况
云霄县
内容
人类种植甘蔗的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公元前三世纪,印度人就已种甘蔗。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也巳种植、利用甘蔗。我省在公元前三世纪,闽王曾进贡沙糖给汉高祖,可见当时利用甘蔗制糖已有一定水平。
我们云霄县种植甘蔗和建立制糖工业都有长期历史。据《云霄厅志》载:“甘蔗一名薯蔗,一名都蔗,别名营蔗,可作糖”。唐朝漳州郡别驾丁儒的《归闲二十韵》写道:“柑藏树上珍,醉宜薯蔗沥”。足证薯蔗在唐朝时,我县已盛行种植。近百年来,土糖作坊狁似雨后春笋,“榨营蔗浆炼成乌糖、砂糖、白糖、冰糖诸种“,已有相当工艺水平。
但是,旧社会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甘蔗生产的发展。在悠久的岁月里,我县大部份种的是茎细怕风,低产低糖的“竹蔗”。由于品种古老,耕作粗放,自然灾害频繁,加之受“好男不入赞,好田不种蔗”的随习影响,导致广种薄收,亩产量低者仅收两三百斤,最高单产也只有二千斤左右。
里,抬到公司山公坟去埋葬。洛内的大、小万律,不管龟里死活,想尽一切办法,剥削龟里的血汗:放高利贷、开设赌场、开烟馆卖鸦片烟。多数的洛内龟里,不是染上抽鸦片成了烟鬼,便是赌博输光了钱。卖苦力赚的钱,不是抽空,便是赌空。当地政府虽然禁止赌博和抽鸦片烟,可是,洛内的马打和暗牌,就是警察、便衣队执行任务要抓赌博、抓抽鸦片的人,也必须经过大巡总同意,结果总是抓空。此外,还经常有“马九亚杉”,即澳门籍的妇女到洛内龟里间来,找龟里们缝补破衣服赚钱。她们是借名补衣的妇女,多数是下级的暗娼。
当时,龟里间普遍流传的三首歌谣,就是这种生活的写照:(1)洛内龟里真好势,住厝方便免出钱,吃饭也免来出米,出工、大细由胶治(自己)。(2)出工像个吉宁人,收工变成阿舍囝。(3)有钱〓某(妓女)间,没钱槌心肝,破(患)病鲁君厝(医院),死后公司山(公坟),鸦片赌博安心肝,洛内总巡做靠山。这些歌谣反映了旧中国华侨苦力工人的悲惨遭遇。
附注:
洛内——新加坡码头苦力工人居住的区域。
龟里——英语Coolie的译音,即苦力,出卖劳力的工人。
大巡总——承包工的总工头。
大万律———大工头。
小万律——小工头。
土靠车——人力推的小车辆。
杆矮,亩株数不足,产量不理想,亩产有的五、六百斤,大半没有收成。因此群众丧失信心,面积打不开。后来,陈扬休有计划地在东门外的县中心苗圃,亲自动手种植,搞示范,良种良法一起抓,发挥了良种的潜力,取得了当时预想不到的好收成。亩产量高达一万四千斤至一万六千斤,比“竹蔗”增产四倍多。它以产量高,长势旺,糖分足,机械性能和杭病性强而著称。蔗农闻讯,奔走相告,纷纷前来参观,要求串换种苗。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万余斤蔗苗,被下坂乡的豪绅张浩然包销了。这样,数年之后,逐步打开了云霄甘蔗发展的新局面。全县种“竹蔗”七、八千亩的面积,都为爪哇蔗所取代。诏安县等地蔗农,也纷纷来云霄串换引种。
台系蔗能在云霄“扎根安家”,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一九三七年,福建省建设厅长陈体诚带领一批人,包括省长陈仪的日本籍老婆也在内,前往台湾博览会参观农业展览。当时我县陈扬休也去赴会。在博览会上,这些代表“顺手牵羊”,带回台蔗品种“108”“、109”、“134”等十几个种茎。因日本人的封锁,代表们离台时,被日本军舰截检,蔗茎被抢回大半。可是陈扬休裹装在背包里的数十节蔗茎,侥幸没被发觉。陈扬休带回这些台系蔗茎后,先在漳浦县的万安、大南坂等地试种,经过淘汰留优,选择好的株系,后来也引进云霄。
良种,是甘蔗增产的基础。在云霄,甘蔗种植、品种改革方面,几经周折,终于打开了局面。在这一事业中,首先应该提到的是老技术员陈扬休,曾经进行了巨大的努力,为我县引进良种做出了贡献。经过的情况是这样:一九三一年间,唐生智的妹夫林里列萨,通过外交引种机构,引进东爪哇蔗,在南方蔗区种植。当时从南京晓庄学校毕业的陈扬休,多方筹措,在漳浦县万安公司合营的丰祥农场(后为大南坂农场),扩大这些蔗种,并做了示范鉴定,计有爪哇种“2878”、“2883”、“2765”、“2952”、“2867”、“POJ”等。这些引进试种的品种,其产量、质量和适应性,各有千秋,均表现比古老的“竹蔗”有优异的特性。例如:“2878”,茎杆坚硬,抗风,抗蔗螟,含糖量18%;“2883”,茎粗,耐涝,含糖量17.5%;“2952”,红茎,抗病力强,抗蚜虫;“2765”,茎杆细,含糖量19%;“POJ”系东爪哇农事试验场的改良蔗,具有产量高、糖分高等特点。爪哇蔗,大部份是爪哇土蔗、明桂甘蔗与中国甘蔗杂交育成的。
一九三六年,陈扬休引进上述蔗种,在云霄县推广。重点曾在西林、居人山、下楼、上窖、溪口、新坡、瓷窑、洲渡、下坛等地试种。在推广过程中,工作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时,蔗农思想保守,技术落后,沿袭古老品种栽培法,良种不能与良法配套,故未充分发挥良种潜力,表现分蘖慢,茎不仅内销八闽,还由船运远销潮州、漳州、汕头、温州、宁波、上海等地。这对繁荣云霄经济,促进国计民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九四九年,云霄解放后,全县甘蔗种植面积一万零八百六十亩,总产量达四千九百万斤,相当莆美公社一九八〇年的年产量。主要品种有“台糖134”、“爪哇蔗”,尚有少部份“竹蔗”、果蔗等。解放以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我县的蔗糖业得到振兴和发展。随着农村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充分调动了广大蔗农战天斗地、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推广新的种蔗技术,推进了甘蔗生产的发展。一九五二年,全县甘蔗面积虽然减为一万零二百四十九亩,但总产量却达到五千三百二十八万斤,比一九四九年增产8.62%;平均单产达六千五百三十二斤,比一九四九年的单产四千五百斤,增长45.1%。一九五六年,农村掀起了合作化高潮。中共中央发布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云霄县广大农村,大兴农田水利,兴建杜塘水库和其他山塘、水库、灌溉渠道,大力植树造林,改变了农业生态环境,为减轻早灾威胁,促进山地、水田甘蔗的增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甘蔗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从山地到山田,全县种蔗面积发展到一万七千五百二十五亩,比一九四九年增加6.1%;总产量达到六千八百一十四万斤,比一九四九年提高38.9%。
同时,在农业生产措施上,广大蔗区通过深耕并堆放客土,增厚土层,增施有机质肥料,热化土壤,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并改善了灌溉条件,改造生态环境,提高了粮、蔗产重。
为了发挥云霄种蔗的优势,一九五六年我县建立了云霄糖厂。一九五八年,还引进了工业原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闽龙57/418,华南56/12和部份印度蔗等新品种,它对当时的甘蔗生产起了推陈出新,促进增产的作用。
在云霄的甘蔗生产发展史上,广大蔗农认真总结增产经验,积极引进推广良种,实施科学种蔗,努力提高单产,促进甘蔗生产更上一层楼。一九六四年,全县种植甘蔗一万七千四百五十一亩,总产量达到一亿二千四百三十九万斤,平均单产达七千一百二十八斤,与一九四九年相比,面积扩大六千五百九十一亩,总产增长一倍半,单产提高58%。六十年代,科学实验繁花似锦,双溪口大队甘蔗沟里套种水稻成功;下坂大队养红蚂蚁治蔗螟初见成效;一些社队施用磷钾肥和微量元素根外追肥,都起了显著的增产效果。甘蔗高产片,由亩产六千多斤,增至一万二千多斤。
七十年代,根据上级指示,县人民政府落实了蔗粮挂钩政策,发放补助粮。以一九七三年原料蔗实际收购量为墓数,各社队在各自的基础上,每超过一吨原料蔗,补助原粮二百五十斤;增购一吨土糖,补助原粮二千斤。同时,并保持化肥供应指标和返销糖政策不变。每收购一吨原料蔗,奖售化肥五十市斤;每交售一吨甘蔗,返销糖二十斤;达不到基数,按比例倒扣返销粮。实行蔗粮挂钩政策的蔗区,粮食征购任务不变,蔗粮可抵征购任务。实行了蔗粮挂钩政策,解决了蔗区社员口粮偏低的问题,调动了蔗农的积极性,使全县甘蔗生产迅速发展。一九七六年,全县种蔗面积二万六千二百九十三亩,比一九七五年扩大九千七百四十八亩,总产量达到一亿五千八百五十五斤,比一九七五年增长81.71%。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〇年,面积、单产、总产皆与年俱增。以一九八〇年同一九七五年相比,面积增加66.99%,单产提高59.04%,总产增长165%。
解放三十多年来,在云霄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广大蔗农和科研人员,积累了一批科研成果和增产经验,并有所创造。一九五九年,从广东省顺德县引进的粤糖57/423,曾创造了亩产二万斤的记录。从一九七六至七八年,全县大面积推广本省蔗麻研究所育成的“闽选703”、“70/611”和“闽糖68/181”等新品种,均比“台糖134”增产一成以上。目前,这两个品种,已占全县甘蔗面积40%左右。一九七五年,双溪口大队为了解决人多地少、粮蔗争地的矛盾,种植了二十三亩五分半年蔗的栽培试验,获得成功。一九七六年,该大队扩种半年蔗八十四亩五分,早稻亩产七百六十八斤,甘蔗亩产一万零八百一十斤。双溪口第一生产队,早稻亩产九百十八斤,半年蔗亩产达一万四千斤。一九七八年,全县推广半年蔗二千八百一十亩。以上科研成果,为加快全县甘蔗品种的新陈代谢,完成甘蔗新品种的历史改革,夺取稻、蔗双丰收,蔗、糖双高产,莫定了良好基础。八十年代,甘蔗、糖业生产有了新的飞跃。一九八〇年,全县种檀甘蔗二万九千三百零四亩,总产量达二百二十六万零三百四十市担,比一九七五年增长159%,单产达七千七百十三斤,比一九七五年增长46.2%,为我县甘蔗生产发展史谱写了新的篇章。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二辑》
本书记述乌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以及一些相关的革命历史故事和人物事迹,展示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阅读
相关人物
柳怀信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云霄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