舄山革命根據地的开辟和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731
颗粒名称: 舄山革命根據地的开辟和发展
分类号: K264.6
页数: 10
页码: 1-10
摘要: 本文是关于中国工农红军在闽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的历史记载,主要涉及红军在乌山地区的斗争经历和战术,以及在游击战争中与敌人的斗争情况。文中描述了红军在游击战争中的策略和战术,包括组织军事行动、与敌人的斗争手段、在困难环境下的求生手段等。
关键词: 游击战争 战争史 云霄县

内容

位于诏安、平和、云霄三县交界的乌山地区,地势十分险要,是进行游击战的好地方。
  埔尖山战斗胜利结束后,为了进一步发展闽南的游击战争,使闽南和广东韩江以东地区连成一片,党决定开辟乌山革命根据地。一九三四年年底,组织上派我带领一支由红三团战士组成的精干武装,由群众带路,到云、和、诏的乌山一带开展工作。云霄水晶坪,有一个反动地主,平时依仗手下豢养的一股武装,到处为非作歹,欺压百姓。为了打开局面,扩大政治影响,第二年春,我们在云霄县水晶坪的桥仔头打了一场小规模的战斗,把那个反动地主枪毙了,並收缴其反动武装。这是我们进入乌山地区的第一仗。
  在这以前,中国工农红军东江独立师二团三连,原属中共广东东江特委领导,主要在广东汀海隆都、潮安秋区一带活动。闽粤边区特委成立后,划归闽粤边区特委领导,改称红三大队。这时,他们在潮、澄、饶三县交界山区活动,主要以凤凰山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一九三四年底,潮、澄、饶凤凰山苏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分田运动,遭到广东敌军邓龙光师的残酷军事“围剿”;加上他们在工作方针上犯了过左的错误,红三大队被迫撤离广东浮凤(浮山、凤凰)苏区,转入闽南乌山地区继续武装斗争。
  一九三五年三月,由于外部影响,红三大队内部进行了“肃社党”斗争,错杀、错关、错抓了一批指战员,这使红三大队的战斗力受到严重的削弱。为了统一领导,加强乌山地区的武装斗争,同年四月间,特委决定将我们与红三大队合并,成立闽粤支队。原来集中力量准备打回广东凤凰苏区,因敌人以重兵封锁交界地区,大部队过不去,我们又折回乌山地区坚持斗争。不久,部队改称独立营,组织上决定我任营长,吴金当政委。独立营人员这时有二百多人,编为二个连,在梅林、仙人石、大沙岗、牛寮、七高〓、银空、和尚寮、公田、水晶坪一带为根据地。为了恢复潮、澄、饶地区的工作,特委指派原红三大队长金盛等十多人化装潜回诏、饶交界的浮凤山区恢复和发展党的工作,继续搞武装斗争。
  独立营成立以后,吸取凤凰山的教训,在云、和、诏乌山地区建立党的地方组织和群众组织,开展游击战争,打击地主豪绅势力。实事求是地对肃反扩大化问题作了纠正,使部队的战斗力很快得到恢复。那时,开展游击战争,我们主要靠党的正确领导,靠群众的支持,靠指战员的勇敢,靠“十六字诀”的正确的战略战术:敌人来了,我们就上山,敌人走了,我们就打民团,打地主武装,抓土豪;敌人“围剿”这个山,我们就上那个山,把敌人搞得没有办法。独立营先后在云霄的牛角径、诏安的梅州、上官陂……等地打了许多胜仗,沉重打击了地主豪绅势力。
  一九三五年八、九月间,独立营在地方武工队、自卫队的配合下,采取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智取诏安官陂附近的金溪圩园林灰寨,抓了两个地主,缴了一百多支长短枪,并把没收的财产分给群众。根据当地群众的强烈要求,杀掉其中最反动的一个地主。人民群众拍手称快。这一仗,使乌山下一带的工作开展起来了。金溪圩附近的豪绅地主纷纷逃往县城。拔掉这个反动据点后,乌山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周围的平原地区成了我们的游击区。这时,独立营在乌山根据地内设立了交通站、被服厂、印刷所,还有后方伤兵医院和看守所。
  一九三五年开始,蒋介石为了扑灭闽南革命斗争烽火,急忙调国民党中央军八十师、七十五师和广东军一五七师先后驻防闽南,配合伪保安团和地主反动武装,对根据地和红三团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围剿”。
  军事上,敌人首先采取集中兵力,重重包围,然后实行“分进合击”的战术。由于他们彼此勾心斗角,为了保存实力,谁都怕挨打。因此,“合击”没有一次成功。然后敌人又以“驻剿”的战术,企图通过割断红三团和群众的联系,进一步孤立红军,消灭红军。但敌人的阴谋遭到了破产。接着,敌人又采取“移民并村”的战术,在很短的时间内,靖、和、浦苏区大部分群众都被移走了,确实给我们造成相当大的困难。然而,敌人仍然无法阻止我们和游击队的活动。
  经济上,敌人采取封锁政策。他们首先对圩场上的买卖进行严格控制,规定一个人只能买一定数量的粮食、菜油、盐和日用品,多买了就要以“通匪”论罪。同时,敌人设立重重关卡,不让粮、油、盐和日用品进入根据地。此外,敌人还进一步加强保甲制度,规定“资匪不报者杀”、“供匪粮食者杀”、“济匪窝匪者杀”等等。当时,特委一方面发动和领导群众实行“坚壁清野”:敌人来了,游击队掩护群众上山躲藏;敌人去了,游击队站岗放哨,群众就下山生产。另一方面,红三团与地方游击队紧密配合,开展小规模的、分散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在各处袭击敌人,使敌人不敢在苏区一带长期驻扎下来。
  一九三五年下半年,环境更加困难,有时连续几天没有吃到饭。可是,我们的战士,象钢铁一样坚强,住在山上,饿了找竹笋、摘山果、挖野菜充饥,不但没有畏难的情绪,而且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不久,红三团根据特委的决定,暂时撤出苏区,分散向新区开展工作。为了加强对新区工作的领导,成立了浦南、浦西两个区委,分别由吴庭坚、柯志达任书记。尽管当时岁月艰难,可是根据地的人民深深地懂得:红军“每一天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为人民的自由解放,站在革命战争的最前线”。因此,他们始终和我们在一起。如平和五南区、龙门、龙心等村的群众,节衣缩食,冒着生命危险把粮食送给红军,而且,为了扩大我军力量,把自己的亲人送到我们队伍中来。当时,参加红军的人数,几乎每户都有一人。
  为了保障红军的休整与给养,特委派林路同志到党组织建立早、群众基础好的平和县和东区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以建立缓冲区。由于林路他们执行正确的政策,不到两个月,就基本上控制了这里三分之一、近三万人口的地区。在普遍成立的自卫队组织的基础上,和东区建立了武工队,由陈天才同志任队长。以后,红三团在与敌人“捉迷藏”时,经常到这里休整、补给。在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和东地区成了红三团的可靠后方基地。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由于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因而巩固和发展了党的组织,保存和壮大了红军。在游击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红三团开辟了云和、浦云、浦南、双格四个新的游击区,使靖、和、浦根据地和云、和、诏乌山根据地从此联成一片。一九三六年春,在消灭了张保祥反动武装后,红三团又建立了灶山游击区。
  “把党的方针变为群众的方针,还需要我们长期坚持的、百折不挠、艰苦卓绝、耐心而不怕麻烦的努力。没有这样一种努力是一切都不成功的。”一九三五年秋,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提出闽粤边区党的斗争方向和任务,即继续以红三团和独立营为主力,普遍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粉碎敌人的“清剿”,并决定在各地组织“漳州人民抗日义勇军”。党要求红军部队既要会打仗,又要学会做经济工作,做群众工作,打好“政治仗”。
  红三团采取分散队伍,配合地方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到群众中去。开始只进行一般性的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以后转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宣传。由于多写标语,多做宣传,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革命觉悟。经过二、三个月的工作,我们与当地的党支部建立了更加密切的联系。
  原来的赤卫队在敌人的高压下,大部分当了守望队。红三团根据党的指示,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很快地把这部分人重新组织起来,然后通过他们作其他守望队的工作,把他们争取过来。红军人员下村,先从小事情做起,如半夜去抓地主的塘鱼,事先与守望队联系。等红军工作人员走了,他们才打枪,事后我们把鱼分给他们等,每次使他们都得到一些利益。以后红军经过这里,等队伍走后他们才打枪。然后我们又鼓动他们一起去打土豪,把所得到的东西分给他们,逐渐引导他们和红军站在一起。最后把敌人的守望队争取过来,使敌人的炮楼,成为红军掌握的赤色炮楼;敌人的守望队,成为红色抗日自卫队。
  以后,守望队就用红军的名义,打土豪,贴标语。白天在家生产,晚上集中行动。轮到站岗的守望队,除管家应付国民党外,其他的三人成一个组,到敌人据点或炮楼的周围打冷枪,吓得敌军晚上不敢出来巡哨。有时敌人从据点出动了,人少了,守望队就把他们解决掉;人多了,守望队就派人送信,迅速通知红军。有时我们就组织队伍打埋伏,搞袭击。我们所需要的粮食及其他日用品,一般都通过他们得到解决。
  此外,我们还做了争取保甲长,搞两面政权的工作。由于我们执行政策对头,区别对待,只惩办个别极坏的保长,从而争取了多数,使敌人的所谓“连保连坐”、“十条杀例”失去了作用。到一九三六年夏天,平和县五南区二十三座炮楼,属于红军掌握的就有十六座。全区九个保,有四个保长被我们争取过来了。因此,红三团突破了敌人的封锁与包围,在闽南胜利地坚持了艰苦的游击战争。
  两广事件发生后,蒋介石调集大批军队向广东逼进。这时闽南的敌人正集中兵力在“围剿”平和地区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云霄县城只驻着敌人一个保安团,后方很空虚。正好这时部队的经济发生了困难。我们决定利用这个时机,在中元节袭击云霄城敌人银行。这样既可以从敌人的银行里搞到一笔钱,来解决困难;同时,又可以配合平和地方主力红军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进攻。
  我们决定化装奇袭。中元节这一天早晨,从独立营和红三团中挑选四十多名精明强悍的班排干部和老战士组成的小分队,由我带队。有的把枪插在柴草中,有的放在篮子里,有的装扮成“阔佬”等等,大家混在络绎不绝的人群中进入县城。
  城外,红三团、独立营以及赤卫队,共有五百多人,已在拂晓前赶到城西南门外的将军山脚,隐蔽在甘蔗园里。为了使队伍能进城和撤退顺利,我们在离城只有二、三里的一个山堡阵地上配置了两挺机枪。
  原来约定在上午九点钟打响战斗。因为这时银行正在办公,保险柜都开了,钱摊子也摆出来了,便于我们行动;同时也好让城外的部队有时间小股小股地运动到离城更近一点的地方,以便接应。可是情况临时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进城的一个同志在买东西时,一弯腰,不小心把枪从腰里掉了下来。老百姓一见就轰动了。伪警察发现后就叫喊。顿时大街上,人们到处拥挤着,向四处跑去。这时,我一看表,还不到九点钟,但心想,如果不立刻动手,一旦秘密暴露,那就有可能捉不到鱼倒沾一身腥!情况十分紧急,不由我再多加思索了。于是,我急促地下达命令:马上动手,一定要把钱拿到手。一部分同志在陈连长的带领下,迅速地占领了敌人的银行。他们当场干掉了几个持枪抵抗的行警,其余的就规矩了。银行的出纳在我们的攻势下,乖乖地把钥匙交了出来。就这样,银行里的钱全部落在我们手里。其余的同志在发出准备战斗的暗号后,把满街的柴捆堆放在路口,构成一道障碍,然后很快地占领了街头巷尾的有利地点,警惕地注视着敌人的动向,以掩护陈连长他们完成任务,並顺利撤出。
  在城里,我们活动了三个多钟头,同敌人进行了紧张激烈的战斗。我在战斗中不幸负伤,但没有声张,仍然坚持到最后。等陈连长他们取到款以后,我们就向敌人投了一排手榴弹,利用烟雾作掩护,敏捷地穿过敌人,迅速地撤离了云这次战斗,经济上,缴获伪钞一万多元,除了红三团和独立营用以外,还送一部分给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军事上,使得敌人对平和一带的进攻也很快被我们粉碎了;政治上,影响很大,我军占领云霄县城,震动了敌人,鼓舞了人民的斗争情绪。
  在严酷的斗争中,我们十分注意红军队伍的发展与建设工作。在红三团和独立营分别设立教导队,专门训练班、排干部;同时经常把游击队或人民抗日义勇军中部分较优秀的战士选调到红三团和独立营。这时,闽南地区红军主力已发展到七百多人,人民杭日义勇军也发展到一千多人。尽管环境险恶,条件艰苦,我军一直立于不败之地,使革命的红旗在虺仔石山、乌山、梁山上空高高飘扬,迎来胜利的曙光。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二辑

《云霄文史资料第二辑》

本书记述乌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以及一些相关的革命历史故事和人物事迹,展示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阅读

相关人物

卢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