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申报中央苏区县工作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三十七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680
颗粒名称: 诏安申报中央苏区县工作纪实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8
页码: 106-113
摘要: 2009年5月4日福建诏安县被列为中央苏区县名单上的事件,以及福建省委出台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情况。文章中介绍了诏安申报中央苏区的艰辛过程,包括领导重视、紧张有序上轨道、下大力气固根基和上下联动保成果等方面。同时,文章也提到了申苏工作人员为此付出的辛勤努力和艰苦奋斗,以及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收获。文章中展现了诏安申苏工作的历史价值和艰辛过程,以及取得成果后带来的喜悦和认可。
关键词: 诏安县 中苏历程 工作纪实

内容

2009年5月4日,这是六十万诏安人民的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光辉日子——福建原中央苏区县名单上又增加了诏安这个县份。两天后,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真是双喜临门,喜上加喜。诏安作为中央苏区范围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美好发展前景。这一刻,让盼望已久的诏安人民激动不已,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这一刻,让付出艰辛汗水的县领导与全体申苏工作人员感慨万分,深情地拥抱这沉甸甸的硕果。
  回首艰辛曲折的申苏历程,一幕幕往事在眼前回现。
  一、领导重视,申苏工作一盘棋
  2007年12月20日,县委在采纳市、县老促会关于诏安申报中央苏区县(以下简称申苏)的建议、开展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县委书记于南生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申苏工作。市委党研室高家凌主任应邀出席会议,他介绍了争取中央苏区县的现实意义及申报的基本条件,客观分析了诏安开展申报工作的前景和困难。会议指出,申苏是县委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海西发展战略、加快诏安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做好申苏工作,不仅是对曾经在诏安战斗过的革命先辈的缅怀和纪念,也是在新时期重构诏安优势、推动诏安发展的可贵资源和难得契机。会议决定成立诏安县申报中央苏区县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许武章任组长,县老促会会长沈汉溪副任组长,聘任原县委党研室副主任蒲云西等4人为领导小组顾问,下设申苏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县申苏办),依托县委党研室,主要承担申苏资料搜集整理、业务指导和上传下达的职能,由组织部、老区办等单位抽人组成。在会上,于南生书记提出“申报工作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做”的要求,予人以信心和力量,以后一直成为了整个申报过程中工作人员动力源泉。正是这次会议,诏安开始迈出了申苏的坚实步履。
  申苏启动以来,在许武章常委的组织协调下,相关单位分工负责、自觉配合,处处都体现了同心同德、顾全大局的大协作精神。县委组织部主要承担申苏中后勤保障、人员协调、部门协调的职责,及时地解决了工作中的一系列实际困难和问题。县建设局以大局为重,及时让出县园林处办公楼,又主动地处理了相关善后问题,使要求达五年之久的筹建县革命历史纪念馆馆址问题迅速得到解决;霞葛镇党委以申苏为己任,书记多次亲临现场督促落实,投入27万元,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南陂厚安村“文圃学堂”这一重点革命旧址的搬迁、修复和配套道路建设。县委办、政府办、老区办、民政局、老干局、财政局、档案局、广电局、机要局等都对申苏工作给予支持和帮助。县委、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和乡镇的密切配合,形成了申苏工作全县一盘棋的格局,是申报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环环紧扣,紧张有序上轨道
  申报伊始,县申苏办首先着手组织全体党史干部查清县内现存的史料状况,对照申苏的四个基本条件,发现该时期(1930年至1934年10月)的史料存在着研究成果不多、历史文献缺乏、史料观点偏颇等重重困难和矛盾。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2008年元月下旬,先后五次邀请了顾问和一批老同志、老党史工作者进行集中座谈,许武章常委亲临指导。与会老同志对县委的申苏决策深受鼓舞,情绪高涨,不但积极释疑解难、提供资料及线索,而且还主动承担工作任务。通过集思广议,明晰方向,工作面随之紧张展开。6月5日,在工作量加大,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县委组织部确定一位副部长负责县申苏办的后勤保障工作,抽调多名干部充实县申苏办力量,并分成两组同时开展工作。文物组承担着督促落实县委办下发的《关于发动征集、修复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文物和史迹的通知》(2008)28号文件精神,具体负责文物征集,督促县纪念馆改造和秀篆石下“敦敬堂”、霞葛厚安“文圃学堂”、官陂马坑楼仔村等11处革命旧址的修复工作。文字材料组除了相应承担县馆、旧址的文字、图片及布设任务外,继续加班查阅、整理资料,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第一稿申报材料在3月5日形成。之后,按照上级党史部门的指导意见和不断寻得的新证据,反复地进行修订、充实。
  三、紧抓重点,下大力气固根基
  5月29日,县领导小组在福州举行省、市、县三级审稿座谈会上,省、市室领导和专家在会上评估了诏安申报进展状况,帮助剖析问题,理清思路,指出了申报证据依然乏力的要害问题。据此,我们加大了证据搜集的工作力度。县申苏办迅速制定外出查档预案,查档人员于6月5日就全部赶到福州。当日,省室领导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召集诏安查档人员,就主攻方向、心理问题和技术要点等方面作了详细的指导。此后,省室巩玉闽副主任还多次与有关单位沟通,为诏安查档人员提供了很多的工作便利。许武章常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每天都在了解进展情况,并予反馈指导和鼓励,使工作人员感受到责任的重大,干劲倍增。
  在这次为期36天的查档旅程中,我们是马不停蹄地一地接一地,一处接一处,先后走访了省档案馆、省党史部门档案室、省图书馆及闽西、粤东九个市、县的党史部门和一些档案馆、纪念馆。在档案资料查阅中,面对部分临时抽调人员业务生疏的问题,党研室宣传股长沈明娇、征研股长叶妙真发挥了业务骨干作用,言传身教,以老带新,按照“不漏不丢、有的放矢”的要求开展工作,整个团队始终处于协作、紧张、高效的运转状态。共查阅《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编》、《闽西革命历史资料汇编》等文集、书籍和档案300多(本)卷,报纸四种(1931—至1934年的《红色中华》、1930年至1935年的《福建民国日报》、《福建民国》、《江声报》)约4000份,获取有价值的史料证据愈66条。其中,在福建省博物馆找到了1976年我县霞葛镇五通陈坑村人黄显凸捐献的“饶和埔诏县苏维埃政府”铜质印章,与在省图书馆查到的1932年9月22日《江声报》的一则报道相呼应,有力地印证了饶和埔诏县苏维埃政府在诏安成立及活动的客观历史事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功夫得来的成果,使诏安苏区发展的轮廓日益清晰,为申报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加强沟通,上下联动保成果
  联络沟通工作是申苏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申苏初期,许武章常委和县申苏办陈碧火主任就多次往返福州、漳州两地,积极与省、市委党研室领导联系、沟通,并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2008年2月8日(农历正月初二),许武章常委和陈碧火主任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带着申苏材料初稿在漳州向省委党研室副主任巩玉闽和原副主任、巡视员林强汇报了申苏工作进展情况,并聆听了专家的指导意见。2008年3月7日,省、市室领导的帮助下,把在平和调研的中央党研室一部原主任黄修荣、一部苏区处处长王新生邀请到诏安,请求指导诏安申苏工作。由于历史文献积累不足、申报材料相对薄弱等因素,申苏工作陷入僵局。直到8月3日,申报材料第一次上报中央室,仍然未得专家的认可。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我们从未气馁,依然负重前行,一方面在自身问题上找原因,继续在完善申报软硬件上下功夫;一方面保持与省室的密切联系和沟通,还数次奔波于北京进行艰难的汇报和沟通,以寻求新的突破。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2008年8月,“中央苏区县历史与发展论坛”在建宁举行期间,省室副主任巩玉闽多次与中央党史专家就诏安申报一事交流了看法,很多观点都被专家所接受。10月,市室高家凌主任获悉中央党史专家将参加在江西宁都召开的“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学术研讨会”的信息,马上派曾一石副主任赶往参加会议并寻机与专家接触,经过长谈,双方在“饶和埔诏”即就是“饶和埔”的问题上初步形成了共识。11月13日,在得知中央党研室领导来武夷山市调研的情况后,许武章常委和陈碧火主任立即驱车赶往武夷山市与之会面。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真诚、敬业和执着感动了中央党研室的领导和专家,再加上省、市室的有效沟通,他们对诏安申苏工作的态度开始有所转变。当晚,黄修荣老主任、王新生处长立即加班审稿,并提出了宝贵意见,使陷于困境达半年之久的申苏工作终于见到了曙光。为赶在新年到来之前上报中央,我们赶制了新一稿申苏材料前往福州,省委党研室主任陈雄、省老区办主任罗万荷两位领导连夜听取汇报。第二天,2009年元月5日,省委党研室、省老区正式联合向中央党研室上报《转报中共诏安县委、县政府关于请求确认诏安县为中央苏区范围的请示》的文件及相关附件,这标志着申苏工作已进入实质审查的新阶段。
  2009年元月诏安举办“青梅节”期间,中央室一部领导应县委邀请再次亲临诏安指导,参加了诏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开馆仪式等活动,并进行了认真全面实地考察,使他们深入客观地认识了诏安的历史与现状,从而进一步认同了诏安的申苏史实。值得一提的是,1月8日晚,黄修荣老主任和李蓉副主任放弃休息时间,与省、市、县等13位同志一直加班到凌晨2点30分。根据中央室的的指导意见,我们趁势而上,加班加点,赶紧补缺补漏,修订申报材料,在2009年3月份又二次上京,在专家的指导下当场修改,直至达到申报审批标准。在申苏的重要关口上,县委于南生书记、吴文团县长亲临北京、福州,向中央党研室有关领导和专家汇报,他们以殷切之心、肺腑之言,表达了诏安六十万人民要求还原历史事实、告慰革命先烈的迫切心愿,深深地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大大加速了申苏进展。辛勤付出终于迎来了收获硕果的时刻,2009年5月4日,中央党研室终于正式发文确认诏安为原中央苏区县。
  五、经受考验,风雨过后见彩虹
  申苏工作的成功,凝聚了中央、省、市委党研室领导的片片深情,凝聚了县委书记于南生和县长吴文团和领导小组运筹帷幄的决策智慧,凝聚了全体参与申苏工作人员的酸甜苦辣。
  申报工作紧迫而繁重,需要每个人实实在在付出时间精力,用心用脑去做。实际上,在一幅幅火热与严酷并存的苏区革命斗争画面中,在一个个充满理想和执着的共产党人身上,无处不闪烁着那种“坚守信念,舍己为公,艰苦奋斗,顾全大局”的苏区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工作人员。因此,参与申苏本身就是一个接受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在550天的申苏工作中,许武章常委和陈碧火主任曾七次赶赴北京、多次往返福州、漳州两地,与党史系统有关领导沟通、汇报和会稿,加上工作人员奔赴赣南、粤东、闽西、福州等16市县查阅历史文档,总行程将近5万公里。申报过程中,全体工作人员团结协作、日夜奋战,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资料610卷、历史书籍923册、民国时期报纸近5000份,总计字数达2亿字,查访当事人、知情人、历史见证人100多人,主报告及附件也反复修改了13次。“举全县之力,作申苏之搏”,这就是诏安的申苏轨迹。
  超常规的任务接锺而至,申苏工作人员无论何时何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牺牲了无数个节假休息,舍小家,顾大家,从无怨言。长年积劳和外调时的长途颠跛,很多人身体一直处于透支状态,依然坚持。在福州时,有位同志在上路时已感冒发烧,在到达的当天下午工作时从无提起,直到回宾馆休息时才发现已发高烧,在打针吃药后的第二天继续带病投入紧张工作。在申苏处于困难的半年间,大家丝毫不敢懈怠,人心不乱,工作不松,力度不减,从不放弃。我县新老党史工作者都认识到这是党史部门百年一遇显身手的绝好时机,懂得去珍惜机遇,善于去把握机遇,全力履行部门的职能,化压力为动力,尽到了党史工作者的良知和职责。正如上级党史部门一位领导对诏安党史工作的评价所言:不但积累大量宝贵的资料和成果,充实了硬件设施(纪念馆、旧址),而且在实战练兵中,锻炼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三十七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三十七期》

本书讲述了史海钩沉、人物春秋、文化守护、薪火传承、往事纪实、田园流光、艺苑掇英、乡土风味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于南生
相关人物
许武章
相关人物
蒲云西
相关人物
沈汉溪
相关人物
巩玉闽
相关人物
沈明娇
相关人物
叶妙
相关人物
林强
相关人物
黄修荣
相关人物
王新生
相关人物
陈碧火
相关人物
陈雄
相关人物
罗万荷
相关人物
吴文团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
秀篆镇
相关地名
官陂镇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霞葛镇
相关地名
陈坑村
相关地名
苏区镇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平和县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建宁县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宁都县
相关地名
武夷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