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骥传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三十七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672
颗粒名称: 林天骥传略
分类号: K820.857
页数: 2
页码: 62-63
摘要: 本文讲述了林天骥是清光绪年间的御前花翎侍卫,曾担任广东和南澳两省总兵,并在平息海盗扰乱方面有突出贡献。他威望很高,被人誉为叔侄同科。他还在洪水期间亲自参与抗洪,并赈济灾民。晚年他回到诏安县,并成功平息了长期存在的宗派械斗,使县城恢复了繁荣和秩序。他除了武功出众,还善于书画和诗词创作,留下了一些传世作品。
关键词: 林天骥 传略 诏安县

内容

林天骥,诏安县人,清光绪三年丁丑科中式武进士,御试擢召为五品御前花翎侍卫。光绪壬午年,出任四品京都卫戍统制。历任广东岭南游戎、南澳两省总兵、兼统水师指挥等。天骥与林壬叔侄,丁丑同科进士,时人誉为叔侄同科。光绪辛巳年春,公例假回乡祭祖,光绪帝和太后钦赐《文武世家》殊荣,自此敦伦堂首座主,十三世祖公派下子孙均享受《文武世家》荣誉。
  光绪年间,南澳岛地处闽粤两省,为海隅重镇。南北海运中心,海上贸易频繁。时海匪横行,往来商船及捕捞鱼民,屡受其扰。公督师南澳,军纪严明,爱民如子,平息海盗之扰,缓靖海域之安宁。遂受上宪数次记功。总督为奖赏公之辛劳,白银千两犒赏军士,雇专职吹鼓师六名专为公进餐时鸣奏鼓乐,时谓“三吹三打”,以示督府对军功者褒扬,公恶其喧哗,上书解散乐队,令其携赏银他乡谋生操业,乐匠感激不已,时人皆叹誉公之清高。时至今日,南澳岛上,广为传诵公之事迹。
  公性刚直,平易近人,对乡亲父老,邻居族人,和善亲热,不摆官格,关心民之疾苦。光绪辛巳夏秋,诏安特大洪水,东溪浒溪两处堤岸汲汲可危,公亲临两溪两岸,聚集耆老民众,协力筑堤抗洪。奈因洪峰过大,林家堤岸决口,林家巷乡良田遭受洪水泛滥,溪沙覆没大片良田,乡民流离逃走。公见此景,解囊五佰元,建议五常堂拨公粮五佰石,赈济林家乡民,令其搬掉田中淤沙,千亩良田来年得以及时播种、助林家乡民众度越灾后难关。
  公晚年致仕还乡,进入县境见四处萧然,其时诏安全县大闹宗派姓氏械斗,全县城乡分红白二旗号,相互残杀,持续已达数年之久,时有人命发生,伤残更日有所闻。村村互为虎视,人人毛骨悚然,市井形似瘫痪。官府政令难施,各条街道堵筑栏册,城门出入寥廖无几,城外通道,残留瓜子,长蔓结瓜,来往行人之稀少,可想而知。公见此景旋回南澳,召来旧部,势如大军压境,协同知县武营,即时制止民变。继而亲自出马,奔走城乡各处,诚心竭力劝阻,进而会同县令,纠集各姓族魁于县衙,从中妥协斡调解。至此多年民变械斗得以平息,市井繁荣秩序得以复原,合邑黎庶无不额手咸颂公之功德也。
  公虽为武官,尤好书画诗词,著有《册砚斋》诗集等,传世书法真迹尚留存西郊澹园院内,大殿悬挂之对联:“修入三摩无声无息,度将一切大慈大悲”,署款“光绪旃蒙协浍季秋月”。
  (本文稿为林仕葆先生提供)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三十七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三十七期》

本书讲述了史海钩沉、人物春秋、文化守护、薪火传承、往事纪实、田园流光、艺苑掇英、乡土风味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林耀水
责任者
林天骥
相关人物
林壬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南澳县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
林家巷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