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凭鱼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644
颗粒名称: 海阔凭鱼跃
其他题名: 记艺学双璧的旅外大画家许海钦
分类号: J212.052
页数: 4
页码: 175-178
摘要: 许海钦是台湾淡江大学教授,擅长人物花鸟和鲤鱼绘画,被誉为“东方之毕加索”、“世界艺坛大师”。他的画作成就早为学术艺林所肯定,被誉为当代创作业绩显著的文人画家。他的作品将东西方绘画精神融合,获得了广泛赞誉。
关键词: 诏安县 许海钦 画家

内容

“许海钦,台湾淡江大学教授,旅台后移居加拿大,擅人物花鸟,尤精鲤鱼。”根据《诏安县志(1999年版)》这一记载,我特地将自已收集的各地报刊上有关资料整理下来,让家乡人知道许海钦教授同时还是被西方媒体誉为“东方之毕加索”、“世界艺坛大师”的大画家。他的画作曾与著名画家张大千的作品一起被陈列于台北“中正纪念馆”贵宾室。他的足迹甚至遍布欧、美、亚许多国家,办画展、讲学,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作出了突出贡献。
  书香门第谦谦君子
  1930年12月,许海钦先生出生于福建省诏安县南门内大夫第。曾祖父、祖父皆为前清举人。父名良柱,为闽南诗书画大家之一,母亲郑翠华,是个擅长诗书画的才女。许海钦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文学艺术的熏陶,4岁就能执笔作画,6岁被称神童画家,13岁与本县著名画家沈汉桢等联合办画展于诏安县中山堂,声名大噪。许先生天赋颖悟,书画过目便能又好学精进。18岁到台湾就学,1953年,他以美术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台湾政治作战学校第一届,其后又毕业于淡江大学中文系、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第一名考取,第一名毕业)以及台湾神学院哲学神学研究所,并获得文学硕士、神学硕士之学位。
  许先生的美术创作和文学论著极多,单列出版者约二十余种,其中论文《论题跋》《古款暨宋以前故宫名画题跋考》以及《许海钦画集》被美国国会图书馆珍藏。同时,他还曾六次获台湾文艺奖,包括诗书及散文。其艺术创作成就早为学术艺林所肯定,被誉为当代创作业绩显著的文人画家。
  许先生曾教授《题跋学》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教文墨画于美术系,教中国文学于台湾神学院、淡江大学,许教授还曾经交流教授一年于韩国庆南大学中文系,从事中国文学史、文学理论、古典文学及现代文学的教学工作。
  许先生以正规完整的学历和渊博的文化学养,包括文学理论、美学原理、哲学思
  维和神学渊源,娴熟而深刻地汇成笔底风云,墨池日月。
  绘画由形入韵狂草直追怀素
  许海钦教授擅长中国绘画及书法,他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三位副院长,即壯尚严先生、邓志良先生和李霖灿先生指导下的学院派高材生,出入台北故宫,潜心研究唐宋画之风格。其绘画手法秉承中国的传统与艺术精神,温柔敦厚,笔精墨妙,又吸收了西洋绘画技巧,运笔自如,构图雅致。他的作品不仅把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充分表现出来,同时融合西方艺术质素于东方笔墨之间。
  他画的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皆有独特风格,境界恬淡,神韵灵妙。对艺术,许教授认为“要全身心投入,对自然界的一切都要有细心的体会,心灵上先有一个图景,然后才能诉诸色彩和线条,而这种心灵图景上的美感首先要打动作者本人,然后才能感染读者。”“作画绝不能急功近利,米勒终身是个农民,梵高穷困潦倒一生,但这并未妨碍他们的作品那种永恒的艺术价值。”为得鲤鱼的形态,捕捉神韵,许海钦教授养了20多年鲤鱼,特别解剖鱼鳞、鱼刺、鱼骨进行分析,刻意求工以写形,熟悉鲤鱼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各种习性和性情以写意,最后剔除鲤鱼的外形,用心写鲤鱼并将其人格化以写趣。他的《百鲤图》画作里,鲤鱼栩栩如生,百鲤百样,水声入耳,犹临其境。
  许海钦教授还善长画仕女,他画仕女的笔法源于顾恺之的“女史箴”,刚劲矫捷,步履生风,既有力又细腻婉约,秦风唐韵,亦时时流露在笔墨之间。“我追求的是美,创造也是美,也让世人分享这美感。”他笔下的美人既含蓄又摩登,常常是著高跟鞋、穿洋装、露背装、泳装,这在中国画史上是大胆前位的创新!一位专门收藏许海钦教授仕女画的先生说:“看许海钦先生画中美人,可以使人将欲性升华为艺术性。”画中所有浮面色相,皆变成具有深度的思想和阐述理念的表现手法。
  1980年,许教授在台湾省立博物馆举行画展时,1幅高逾2丈的巨幅水墨画《四海归心》即被台北新落成中正纪念堂收藏陈列于内。
  著名画家尹瘦石先生称许海钦的画“没有旧画的影子,完全是自已的创新,既有文人画气息,又有气魄声势。”
  对于书画艺术,许海钦教授还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理念,许教授认为作为书画艺术家,一定要有超越时空与自己优秀的民族个性相匹配的人生境界,才能使作品既带有东方的文化色彩,又能与西方艺术谐和地揉合,不着痕迹。“一个画家不是为画为画,而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环境所产生的灵感。”他的得意作品《孤云寄太虚》是一幅空阔鸿濛,大江奔泻,裸女吹箫,孤云一片的自然万象图,他以这幅作品来表现他对
  人生、自然和艺术的理解。图上“洛来江”的浩渺,足令人由然生起宇宙深邃无垠之思,而人却自然处于其间,正合天人合一之意。
  曾当过牧师的许海钦教授不但在绘画上独创风格,其狂草书画颇有唐代大书画家怀素之风,书法风致,卓然不群。
  许海钦教授与其夫人王宝月女士志趣相同,常常共同题诗作画、吟诗作对,还一起办过书画联展。许教授的每幅作品均盖有“揽月宝鉴”的印章,可见夫人在他心中的地位,因为印章里这四个字是用李白诗“欲上青天揽明月”,而许夫人的姓名是王宝月,因而选用。每当许教授作画题诗前,必定虚心求教许夫人,得其“如凝”两字,方能正式题字落款。
  超级文化大使
  1989年,许海钦先生赴欧美各国巡回讲学,办画展,实践了他阐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人生追求。在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布莱梅、荷兰阿姆斯特丹、比利时布鲁塞尔以及美国旧金山、纽约、华盛顿等地的画展,无不空前盛况。欧洲艺评赞为“东方之毕加索”,美洲则誉为“世界艺坛大师”,亚洲则美称其为“超级文化大使”。许先生在荷兰恩道芬欧洲最高科技大学与莱顿汉学研究院专题演讲《老子和中国绘画思想及技法的关系》论文时,创该校来宾最多的纪录。
  1991年,许海钦教授偕妻儿移民加拿大温哥华。加拿大卑诗电视台为许教授作了一次特别专访。众所周知,卑诗电视台是甚少进行这类华裔人士专访的,由此可见许先生在当地所造成的艺术影响是多么的强大!
  1992年,应中国文化部邀请,由中国文联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加拿大画家许海钦作品展》,历时2个月在北京、南京和上海三大城市分别举办,共展出许教授的精品力作65幅。期间很多国内的艺坛名士纷纷慕名前来欣赏其作品,其中包括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吴作人夫妇、水彩画家李剑晨、花鸟画家杨建侯等,他们皆称赞许先生的作品在传统中有时代感,更带创新的布局和笔法,尤为难得的便是把西方绘画的精神完全融合于东方的笔墨之间。对于这一些,徐悲鸿夫人特别赞叹,因为徐悲鸿先生生前亦常鼓励学生这么做,她觉得许先生的作品成功地做到这一点,而且做得非常巧妙,可说是浑然天成,毫无斧凿之痕迹。
  这次展出,许先生精湛的画艺和作品的魅力获得了众多参观者的赞誉。这次画展期间,许海钦先生还应邀访问了北京中国画研究院、江南、江北、安徽各书院,与当代美学理论家、书画家们交谈切磋画艺,参观名胜古迹并在许多文物风景点实地写生。他与美学家王朝闻的晤谈情趣盎然,王教授说:“与许海钦先生交谈甚恬,欲罢
  不能”。
  长期以来,许海钦教授相继旅居东北亚、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地,见闻广博,阅历丰富。他对台海两岸以及对全世界的文化交流,可以说是厚积薄发,孜孜以求。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衷心祝愿许教授的艺术创作更加辉煌!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

《诏安文史资料》

本书分人物春秋、地方建设、经济纵横、教坛今昔、文化天地、史事钩沉、书画名人、民俗天地、丹诏胜迹、考古札记、邑人往事、顾问论坛、苏区风采、风雨同舟、人物春秋、人生履痕、乡土拾遗、海东诏安人、大事记等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沈幼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