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566
颗粒名称: 蒲姓
分类号: K810.2
页数: 4
页码: 672-6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诏安县蒲姓的情况。其中包括溯源、入闽、开漳、支系与传衍、分布、人物、文物、谱牒名录等。
关键词: 诏安县 蒲姓

内容

溯源
  蒲姓,乃黄帝之后(一说亦为舜裔,出于帝舜六世孙虞思封有虞国,都蒲坂故城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上古黄帝裔孙分封于蒲子国,后国亡,子孙以国为姓,由壶口蒲津关一带,向东西迁徙、蕃衍生息,直至全国各地。此乃中华蒲姓本支之渊源也。为不忘发祥故地,亦别于其他蒲姓宗支,便世代相传,以“河东”为堂号(族望),或称“河东发祥”“河东旧家”“河东衍派。”
  此外,还有三支蒲姓,其堂号是:
  京兆堂夏禹子有扈氏,立扈国子鄠(今陕西户县),子孙以国为姓。后迁西戎(今甘肃),因居处池塘多蒲草,乃改姓蒲。后裔蕃衍于陕西、四川等地。
  齐郡堂夏朝分封子孙于纪城蒲姑,蒲姑侯以封地为姓。后因地在汉代齐郡,子孙便以“齐郡”为堂号(见《江苏睢宁志》)
  大粤堂,阿拉伯大食国商人侨居占城(今越南),宋太宗雍熙二年(乙酉,985年)迁入中国广州,后蒲罗辛率族人再迁福建泉州,遂入籍焉,以蒲为姓。此乃外来支蒲姓,信伊斯兰教(回教),后裔与当地人通婚,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因其先居粤,便以“大粤”为堂号。
  代更年湮,人世沧桑,谱牒散佚,史料难觅。本文仅就蒲姓河东派蕃衍播迁情况,作一概述。
  入闽
  唐朝中后期,蒲姓河东派裔孙定居于河中宝鼎。唐僖宗中和元年(辛丑,881年)黄巢农民起义军攻入京都长安,蒲姓官员随帝驾入川,部分蒲姓族人也随迁入川,定居成都。迨宋真宗大中祥符间,成都新繁蒲勋曾孙蒲远,字仲舆(1011-1103年),登庆历六年(1046)丙戌科进士,初授绵竹县尉,迁集州、梓州司理参军,因丁忧守制,皆未赴任;后改授福建闽清县令,虑涉元祐党争,累及家眷,仅秘携少子蒲稷、孙谷之闽,卜居侯官桂枝乡荣亲里,逾年,以足疾辞官归隐,留寓湖北蓟春长子蒲穆(宋进士,供职礼部)处终老。卒前一年,自撰墓志;其子好友黄庭坚为书墓碣,作诗记事。
  蒲稷,字孟宗,为河东派入闽始祖,衍派子孙,称孟宗派系。稷生谷。
  蒲谷,字元礼,号晏始(2世),生二子:尧章、尧仁(3世);尧仁之后不详,尧章生开宗。
  蒲开宗(4世),南京庆元五年(1199)已未科进士(见淳熙《三山志》,授安溪主簿,携家眷赴任,遂家焉(见《安溪县志职官》)。生二子:大宾、仕宾(5世)。
  蒲大宾,其后不详;蒲仕宾(1222年-?)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庚寅科以恩贡授晋江县令,置产法石乡,因家焉。生二子:寿晟、寿庚(6世)。
  蒲寿晟(1228-1315年),好读书,宋度宗咸淳初年进士,七年(辛末,1271年)官至梅州知州,迁吉州知州,后见宋祚危如累卵,遂辞官归稳,寄情林下,娱于诗文,著有《心泉诗稿》,妣张氏,生长子师孔;继妣金氏,生次子日和(7世)。
  蒲寿庚(1232年-?),宋末泉州守将,降元失节。入明,其后为洪武帝贬为贱民。
  蒲师孔,生崇训(8世),元末迁居漳州,为开漳始祖;蒲日和,其后不详。
  开漳
  河东孟宗派系崇训支派
  蒲崇训,字仲昭,开漳始祖。四传玄孙蒲略(12世),明初,迁居海澄,又传三代孙蒲景才(15世),再迁漳浦。
  蒲景才,明贡生;生三子,衍三房:长房分居沙岗,次房分居西庄(今杜浔),三房分居下寨。
  漳浦蒲氏传衍10代,遭际倭寇为祸福建沿海,明嘉靖三十九年(庚申,1560年)正月十三日,沙岗蒲朴直(1509-1561年)之妻被寇掳掠舟中,为免受辱溺海而亡,朴直忿郁,翌年病卒,葬漳浦沙岗半杭中。生二子:蒲明、蒲朴素(二世27),昆仲避乱迁居诏安梅洲,实际为入诏开基祖。
  支系与传衍
  朴直支脉
  一世26:蒲朴直,因意外变故未入诏,仍尊奉为始祖。
  二世27:蒲明,字达叟(1548-1617年)。妣吴氏,生三子:华、宽惠、芳;蒲朴素,无嗣,入继宽惠为嗣。
  三世28:蒲华,乳名犁,业教课徒,妣吴氏,生一子:蒲禄;蒲芳,生三子:龙、凤、卯,清初举家由梅洲迁广东潮安浮阳;蒲宽惠,乳名牛(1584-1643年),出继朴素为嗣,卒葬梅洲东墘山麓,妣谢氏,广东海丰人氏,生五子:忍、仲、苏仁,发、盛,后谢氏携孙蒲爱迁海丰平山,再后,四子发,五子盛后裔亦迁广东海丰平山。
  四世29:蒲禄,生二子:志、乌娘,清康熙间祖、子、孙举家迁台湾嘉义;蒲忍,字宗派(1616-1696年),先务农,后染布,妣杨氏,生四子:廷炳、廷辉、廷灿、廷焕。
  五世30:蒲廷炳,后与子、孙举家回迁漳浦沙岗;蒲廷辉(1645-1707年),妣杨氏,生二子:佚名1、佚名2,清乾隆间,昆仲举家同迁台湾嘉义;蒲廷灿,清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年)三月初八与弟廷焕由梅洲同迁诏城东关仁美街,生四子:建、实、让、振,后携次、少两子迁海丰平山,长、三两子留守;蒲廷焕,乳名佳惜,谥端朴(1657-1742年),清康熙十九年三月初八与三兄同迁诏城东关仁美街,开染布店,经营有方,后以积蓄购祖祠基地于五显街,妣曾氏(1662-1707年),考合葬三都水磨坑山麓,有碑为记,生五子,衍五房:汉秀、淮秀、河秀、泽秀、汝秀。
  六世31:长房蒲汉秀,字宗坦(1683-1719年),妣高氏(1685-1743年),生三子:角、誉、平;次房蒲淮秀,字淳厚(1685-1740年),妣涂氏(1687-1720年),继妣杨氏(1676-1767年),生七子:勇、略、敏、凯、玺、颖、超;三房蒲河秀(1687-1727年),妣郑氏(1690-1762年),生四子:逢、伦、偕、舜;四房蒲泽秀,字宽裕(1695-1757年),邑武信郎,葬诏邑东界山莲花寨下,土名周厝田,生六子:贤、荐、乡、元、吉、成;五房蒲汝秀,字庄直(1705-1778年),李氏(1706-1763年),生四子:泉、郁、裕2、悦。
  七世32:次房长子蒲勇,字文熊(1705-1770年),妣姚氏(1704-1773年),生五子:城、池、巩、宁、嗣;次房次子蒲略,字文豹,妣涂氏(1714-1781年),生三子:俊、伦、乌九;次房三子蒲敏,字文驹(1711-1751年),妣沈氏(1722-1773年),考妣合葬诏邑东界山猎蛇坑,生二子:逞、昭;次房四子蒲凯,字文琪,妣林氏,生二子:乔、察;次房五子蒲玺,字文骆(1715-1787年),葬溪东美营东山岭,称东山祖,妣陈氏(1729-1760年),生一子:翰,次房六子蒲颖,字文彪(1717-1803年),妣郑氏(1736-1806年),生三子:生、猛、读。
  八世33:蒲翰,又名长生,字良侯,号朴庵(1749-1815年),国学生,出资筹款建祖祠“宁远堂”,谢氏(1752-1835年),考妣合葬红坑火尖石下,称红坑祖,生二子:格、桐。
  分布
  朴直支脉
  南诏镇:东关社区三民北路蒲厝巷、寒泉巷、当店巷、溪岸巷。
  四都镇:四都墟(蒲氏)。
  文物
  祖祠家庙
  朴直支脉
  入诏六世次房祖祠“宁远堂”坐落诏城东关社区三民北路中段蒲厝街,坐西向东,二进四金土木石结构,建于清嘉庆间。大门联曰:
  小结构大规模泽延百世;面清溪背古郭瑞绕一堂。
  祠内柱联:宁辑家邦在亲亲与长长;远道近法须继继而承承。
  人物
  清
  蒲奋扬,南诏镇东关人,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壬午科武举人,官至都司。
  迁徙台、港、澳人物
  蒲华(犁),城关东关人,清康熙间携子蒲禄,孙志、乌娘举家迁台湾嘉义。
  蒲廷灿之子,城关东关人,清乾隆间昆仲举家同迁台湾嘉义。
  台、港、澳知名人物
  蒲贤钦,城关东关(今诏安县南诏镇东关社区)人。民国中央警察大学毕业,1947年奉派去台,曾任台湾省警察厅高级警监(已逝)。
  附录:知名人士
  蒲鸿滨:南诏镇东关人,中国建筑工程公司西南分公司经理。
  蒲鸿猷:南诏镇东关人,福建师范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蒲腾光:南诏镇东关人,厦门海沧开发区规划处副处长。
  蒲郑爱榕:南诏东关人,厦门大学海洋学院教授。
  蒲少城:南诏镇东关人,诏安县政府副县长。
  谱牒名录
  1.《诏安蒲氏世谱》清光绪八年蒲辉、蒲家珍、蒲昌海等编。
  2.台湾版《蒲姓族谱》1988年蒲发轫编。
  3.《诏安蒲氏家谱》(2003年11月,蒲福钦编)。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文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