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551
颗粒名称: 吕姓
分类号: K810.2
页数: 4
页码: 623-6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诏安县吕姓的情况。其中包括溯源、迁徒、分布、堂号、昭穆、海峡两岸吕氏根连根等。
关键词: 诏安县 吕姓

内容

溯源
  吕氏出自姜氏,为炎帝神农氏十五代裔孙姜伯夷。夷佐虞舜掌礼,偏掌四岳为诸侯。伯夷号太岳,佐禹治水有功,封为吕侯,赐姓曰吕。遂以国名为氏(封地在今河南新蔡)。吕尚(姜子牙)即其后裔,佐周武王克商,封于齐。世有国土。
  迁徙
  战国时,吕尚十九世孙康公贷,为田和所灭。厥后子孙散居海滨,或散居韩、魏、齐、鲁。其后又徙山东东平寿张。历经廿五代,传至吕青,初为令尹,佐汉高祖有功,封为阳信侯,遂世居河东,帮称河东郡。其子吕臣,为司徒。吕氏望出河东,从此肇始。
  自吕青世居于河东之后,直至宗南迁,这期间大约1300余年,经过了近四十代,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等朝,吕氏家族聚散不一,远近不等,灵礽一派,参商殊处。然历朝人才济济,青史留名者车载斗量。悠远世氏繁荣,浩瀚壮观。句萌于河南,挺秀于山东。战国以后,名州县宗,蓬勃生气。只闽漳开化最缓。六十四祖祖谦,字伯恭,好问六世孙也,好问随高宗南渡,仕至尚书左丞相,居金华。时祖谦早擢高第,历官著作郎兼国史编修官,和朱熹齐名,称东南三贤之一。是南宋的文学家、哲学家。学者称他为东莱先生。其后裔,经由江西婺源入闽、粤。吕祖谦中传孙有万春,大正,十二郎。吕万春世居福建汀卅府宁化县石壁乡。传下五子,秉彝、秉翟、秉仁、秉东、秉信。秉彝、秉仁、秉翟三子同移诏邑,卜居诏安二都秀篆,后秉彝、秉翟兄弟复移广东饶邑车头东界。吕大正居上杭,子良箫移居南靖,吕十二郎亦居上杭,子受祉移居广东丰胜。
  秉仁吕大公,万春之子,居诏安二都秀篆河美,是诏安吕氏始祖。蕃衍甚众,嗣后族众佥议,择于阁下溪地方,建祖祠一座,号曰:《著存堂》,众八房胤孙迎祖进祠登龛,祀奉开基始祖考号万春吕大公、祖妣慈惠吕太妈刘氏孺人。
  分布
  据诏安二都秀篆《吕氏族谱》及《阁下溪房谱》载:“考祖吕万春原系福建汀洲府宁化县石壁乡,遗下五子,秉东、秉信两子在籍,余三子秉仁、秉彝、秉翟兄弟同来卜居诏安二都秀篆,厥后秉彝、秉翟迁广东饶平邑车头。秉仁吕大公遂开基诏安秀篆吕氏家族。
  吕氏自开基秀篆,繁衍迅速,子孙众多,共有八大房头。
  大房摇头房,开基祖吕十九公,妣游氏大娘,子孙现居河美村塘洽子,祖祠在河美寨上塘洽子。
  二房园门房,开基祖吕三十公。子孙现居住河美村新丰楼。祖祠建在河美塞里园门口。五世裔孙天琳吕七公到广东饶平汤溪庄小溪村中央楼,并在中央楼建祖祠一座,子孙住小溪。八世裔孙凌霄公从小溪返回河美新凤楼建祖祠一座,其派下三房大今居新凤楼,凹背头、树皮寨。
  三房石溪房,开基吕十六公。祖祠在河美寨上(原叫河美寨里)石竹霞,堂号:《衍庆堂》。并立有派序诗《昭穆》一首,曰:文伯一伯仲,元先有大宗;华祖声作振,世运端荣隆。
  文字从石溪房七世排起。子孙现住河美村塘楼。寨上溪背楼。五世盖在公派下子孙分居广东省揭阳、惠州等到地。
  四房盛坝房,开基十四公,衍派盛坝楼、塘巷。建祖祠于河美村寨上下尾仔祠,堂号曰《盛兴堂》(又叫长盛堂)。盛坝房七世至十世分一房在塘巷居住,并建成一宗祠,堂号曰:《永盛堂》。子孙现居住河美寨坪村下坝。
  五房玉龙房,开基祖吕念八公。子孙现居住在堀龙、玉龙坑。建祖祠在堀龙村玉龙坑。坐壬向西兼亥巳分金。
  六房北田房,吕十一公开基。祖祠建在秀篆北坑村,堂号曰:《源草堂》。十一公长男刚正十八公移居焕塘村,开基田鸡石、隔背村、大北坑,另建祖祠。次男十九公仍居北田,生两子。长子三五派下移居隔背大北坑,并建祖祠,其派下分居台湾基。次子三子于明朝中叶移居广东省饶平东山。并先后建祖祠二座,大祖祠曰:《追远堂》。开广东省饶平东山镇广厝坑村、径口村、东山村。
  七房营唇房,开基祖三十一公。建祠在河美村寨上曰:《营屋祠》,同时在塘唇楼上角还建有宗祠一座。子孙衍派塘唇,今居寨坪村寨背。
  房中楼房。开基祖吕十八公。十八公祖祠建于河美村寨上曰《中央祠》。子孙现住河美村松茂楼、园岽,并分居广东省饶平、建饶凹塘村、汤溪,秀溪乡塘背、宫前,并建祖祠一座。吕氏,源于渭水,始于河南,挺秀山东,衍派江南。源远而流长,根深而叶茂。诏安二都秀篆吕氏八大房头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甲午仲秋共同在秀篆河美阁下溪建始祖大宗祠,康熙五十五年仲冬落成迎祖入祠。堂号曰《著存堂》。著存堂为门楼、门厅、天井连两廊、拜殿、大殿组成。三升式斗拱,屋顶翘面飞檐,三进三开间。宗祠后山靠三秃。面前过三水,形穴《片月沉江》。宗祠建筑全部是木柱架结构,总共三十六根大木柱,一斗三长式斗桥宗檐屋架,承载住楹桷瓦盖,即使墙倒,屋架仍完好无损,充分表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特色。
  吕氏祖祠大门面横匾:《吕氏宗祠》。
  大殿神龛对联:
  著作衍家传佐仪成百书文章光世泽;
  存成追祖德帝师望千秋勋业振宗功。
  堂号
  郡望:河东、东平
  堂号:东莱、著存
  昭穆
  金華髪祥蕃衍潮漳傳芳理學紹美文章
  英俊蔚起甲第賡揚百千萬世永際其昌
  海峡两岸吕氏根连根
  明清二代,吕氏族人东渡台湾者甚多。据台湾族谱资料,去台始祖人数以及开发繁衍人数,同安居首,诏安二都秀篆居第二位。诏安秀篆吕氏八个房头,在八世、九世、十世这段时间,各房兄弟相约迁台,有的举家到台湾落户。根据玉龙房《吕氏族谱》载,玉龙房派下各小房去台人数40多人;北田房《吕氏族谱》载去台30多人。他们与台湾原居民拓荒开发,建立村寨,繁衍子孙,修建宗祠,已经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他们大多开基于桃园、台北市、台北县,高雄市,嘉义等县。居住人口最密集的是桃园市,台北县极桥市,中场市的月眉里,中和市石门路,桃园县的大溪镇、八德乡等等。两岸宗亲历亲往来不绝。海峡解冻以来,台湾吕氏族人更多次组团回乡谒祖。
  1988年秋,吕芳章带领台湾吕氏一行13人到秀篆谒祖,拜访河美吕氏宗亲会,祭拜了万春公祖祠,提出了重修“著存堂”建议。回台后又再来信,倡议重修阁下溪祖祠与盛坝房祖祠。
  1989年5月20日,台北县板桥市以吕文雄为团长,领吕三部等宗亲一行28人到河美祭祖;提出了修建万春公祖祠具体步骤。
  1989年9月18日,台湾中场市月眉里吕芳正一行到秀篆寻根谒祖。1989年9月20日吕之郎一行27人到玉龙坑拜祖,并出资人民币34000元于祖地公业;并捐赠人民币3500元作为小学修建经费。
  1992年8月,吕芳荣一行33人到玉龙坑拜祖,出资人民币3万元,用以玉龙坑修建老屋楼至玉龙坑乡村道路,同时出资重新修葺了玉龙坑吕氏宗祠。
  1993年6月18日北田房田鸡石派下台湾吕氏宗新一行16人,在吕承盛带领下到田鸡石村祭拜田鸡石房老祖,出资新台币36000元作为费用。并到阁下楼祖祠祭拜吕万春公,提议修建祀祠意向。1994年4月17日,台湾桃园县大溪镇北田房达川派下访祖团一行14人,由吕芳沣带领到河美阁下溪祖祠谒祖。
  1998年6月19日,1999年6月1日,吕文雄前后二次带领30人前来著存堂谒祖。
  2000年6月由台湾吕代宗亲与秀篆宗亲共同成立了《阁下溪》三层楼,宗祠重建委员会。由台湾土城吕万春祭祀公业出资90万元,在原址重建。
  重建后的河美阁下溪祖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1228平方米,为中西混合结构形式。室内水泥柱、砖砌墙,外贴花岗岩石版。屋脊仍是中国传统古建筑形式,翘角飞檐,尾脊上二龙戏珠。黄色明瓦、富丽堂皇。
  新建“著存堂”门楼,祭祀大厅,与祠龛平行,两边各有一厢房。宗祠门口一广埕和一泮池,四周围墙。门楼石刻对联曰:
  萬脈興嗣孫濟美;春商旺奕世榮昌。
  进门入大厅,两边壁上高挂吕氏族亲台湾各地宗亲宗祠重建落成贺匾。大厅中央龛顶横梁挂着黑底金边金字横匾曰著存堂。有一副对联:
  著作衍家傳左儀成晉百書文章光世澤;
  存成追祖德帝師望重千秋勳業振宗功。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许柏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