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536
颗粒名称: 林姓
分类号: K810.2
页数: 14
页码: 514-5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诏安县林姓的情况。其中包括溯源、入闽、开漳、支系与传衍、文物、昭穆辈序、祖训牌匾、祖墓碑坊、其它世传标志、人物等。
关键词: 诏安县 林姓

内容

溯源
  林姓系出黄帝,轩辕子孙,司徒派下,商汤世胄。
  据《史记·殷本记》中云:“殷契,母曰筒狄,有娥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乌堕其卵,筒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诗经》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诗句。
  契是轩辕黄帝的玄孙。帝尧的同父异母兄弟,佐禹治水有功,因功封于商,赐为子姓,为商部落始祖。
  商开国君成汤,姓子,名履,是契的十四世孙,甲骨文中称高祖乙,以仁德王天下,任用伊尹为相,时夏桀荒淫无道,政事怠慢,民不聊生。汤率军讨伐,桀对汤的强大攻势,没有抵抗就败逃了。《孟子·滕文公下》说:“汤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诸侯来朝,以示臣服,汤遂得天下,建立国号商,在位十三年而崩,葬于汾阴,庙号烈祖。传十七世,三十一王(约六百余年)。
  比干,商都毫邑人,(今河南省安阳市),是商汤后裔,商帝太丁之子,帝乙之弟,纣王之叔父。子姓,因封地在比(今山东淄博一带),故称比干。
  商王朝末年,贵族政治腐败,国势衰弱,比干深明大义,辅佐王兄帝乙,力挽狂澜,呕心沥血,治理朝政。企图扶正殷商王朝大厦之将倾。帝乙死后,少子帝辛继位(纣王),比干作为王叔,成为托孤重臣,任少师。继续辅佐侄儿治理朝政,为巩固商王朝的统治地位,费尽心血,披肝沥胆,尽虑尽忠。但他的努力并未能挽救商王朝衰落灭亡的厄运。纣王无道,比干为了挽救国家危亡,黎民百姓的安宁,不顾个人生死,犯颜直谏,结果惨遭昏君杀害。一代名臣惨死于暴君之手,千秋功罪自有评说。他的事迹,一直被后世所传颂。周武王封比干墓,孔子称仁并亲自为比干刻碑。屈原在悲愤的《离骚》中留下他的英名。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下了他动人事迹的绝唱。魏孝文帝为他修比干庙,唐太宗在比干墓前举行祭礼。宋仁宗为比干后裔家谱题赞诗。元仁宗为比干塑像。明孝宗为比干重修庙宇。康熙、乾隆挥毫写诗,献文祭比干。李白、孟郊、王十朋咏诗颂比干。比干逝世后,三千多年来民间一直广泛传颂他的事迹。
  明吏部尚书林大鼎为比干画像题赞诗,“气贯山河,皎如日月,天下将丧,难扶殷灭。剖心虽逝,浩然不绝。封墓称仁,唐旌忠烈,亿千万年,谕祭不彻,为诌谀惊,沦为臣洁。赐姓成林,绵绵世秩。绘像至今,仰瞻言切。”
  这首赞诗概括了比干英烈悲壮的一生。在忠烈坊上的楹联“刚之忠之仁之勇之,惨也酷也悲也伤也。”依然激动人心。比干的凛然正气万古流芳。
  林坚,原名泉,字长思,殷少师比干之子,周武王伐纣后,旌表忠烈,封比干墓,征其后嗣。因泉生于长林石室,故赐姓林名坚。念及商汤之后,忠烈之裔,拜为大夫,食采清河(今河北清河县)。后封博陵公(博陵郡治在今河北蠡县)。
  林姓诞生于商朝末年兵荒马乱之中,是行将灭亡的商王朝政局造就了林姓的诞生。自此,林坚成为林姓始祖,博陵邑是林姓始祖的发祥地。位于古黄河之西,所以林氏后裔建立宗祠或编修族谱时都称“西河衍派”或“西河堂”。
  堂联:西山瑞满三仁著绩;河水祥钟双桂流芳。
  其二:西林诞育,存孤实抗回天义;河朔受封,报国常怀贯日忠。
  林姓在发展和播迁的过程中:形成清河、九门、济南、下邳等郡望和堂号。
  入闽
  林禄,字世荫,颖公次子,永嘉元年(307)随司马睿镇建邺。东晋太宁三年(325)奉敕守晋安。卒后葬温陵九龙岗(今泉州肖厝涂岭)。追封《晋安郡王》,被称为福建晋安林始祖。由于后裔极蕃,播迁全闽各地,还先后播迁于两广,再转徙于浙、赣、湘,幅射到大江以北各省区及东南亚、韩国、日本和美州。其陵墓和祠遂成海内外林姓族人寻根谒祖之地。
  林万宠(晋安十五世),字圣公,玄泰长子,唐玄宗开元八年(720)明经及第,授新安郡学,历任长史,饶州刺史,知高平郡诸军事,署高平太守。生三子,韬、披、昌分别为阙下、九牧、游洋(雾峰)之祖。晋安林姓昌盛发祥,始于此。
  林披(晋安十六世),字茂则,福建莆田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十五手抄六经子史千余卷,天宝十一年明经擢第,任将乐令,迁潭州刺史,沣州司马,康州刺史,贬临汀曹掾,改临汀令。林披勤政爱民,政绩显著,擢任临汀别驾。知州事十年,名闻朝廷,御史李栖筠奏授太子詹事。生九子:苇、藻、著、荐、晔、蕴、循、迈、既,传说九子俱任刺史,世称“九牧”。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诏内外长史追显其门。
  堂联:西河肇基光先世;九牧家声裕后文。
  开漳
  唐“九牧”横州派系
  据《龙溪莲池世谱》载:著公(晋安十七世),披公第三子也,小名友直,字孔昭,贞元六年明经及第,初为巴东令,历邕州经略推官,终横州刺史。生一子名患(添护),(另谱载尊公长子松出承著公为嗣子),居横州。至勉思公徙漳,传十五代至观象公(晋安三十二世),初住龙溪赤岭,后播居莲池,石仓。为开基莲池始祖。
  林观象(晋安三十二世),开基莲池一世,系横州之十五代孙,生于南宋淳熙年间,生二子,长绍文,次绍武。绍文生一子,分住漳城内鱼头庙,绍武生二子,长惟善,次惟福,惟善传衍漳州莲池、石仓等处。惟福徙居诏安。
  支系与传衍
  莲池支系(系莲池二世林绍武后裔)
  林惟福,绍武次子,字孝泽,生于南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授广东提举学政之职,途经诏地,悦其山川毓秀,心怀羡慕,任满后留夫人住莲池守田产,携子女徙居南诏,分住含英、梅岭二处,为开诏始祖。卒于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葬吴清溪(今深桥镇政府后山岗)。穴名“十八罗帕”。谥十九致政。生三子一女,长曰一解元(无嗣),次曰四解元(诏林二世),初居石壁,后卜居含英,三曰八上舍人(诏林二世),居梅岭。传衍诏林家庙房。
  二世四解元,林惟福次子,生于南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卒于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生三子,长九朝奉(未冠而逝),次十解元,三七官人(回归赤岭后徙居长泰)。
  四世林仲安,十解元之子,号十一朝奉,生于元成宗至大元年(1308),元进义将军,明洪武十五年(1382)卒,葬于含英村大坑内河田山,穴名飞天蜈蚣。生三子一女,长南生,次整林,三元熹。开派“五常”“四德”,诏林兴盛始于此,子孙从宋末开始传衍粤东和闽南的诏安、东山、云霄、长泰等地,还先后播迁港、澳、台、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地,在诏安派下分布如下:
  林南生支脉(五常堂)
  五世林南生,仲安长子,字伯洪,生于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卒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葬于含英村晚坑内河田山,穴名“出水葫芦”,谥毅威。生五子,至德、茂德、盛德、四德、五德,号“仁、义、礼、智、信”,世称“五常”。子孙传衍派别东门外,林厝巷、含英、溪雅、径尾、郭寮、万田、凤寮、庄上,县城石井、西门、西峤、林都、龙坑(龙眼营)、涵头、柴桥头、溪边、大梧、东山顶山前、东山城关、三溪村、林家巷、后园、沙前埕、黄厝寮等地。
  林元熹支脉(四德堂)
  五世林元熹,仲安第三子,生于元至元六年(1340),卒于明宣德二年(1429),葬寮仔村山,穴名“三台”。生四子:朝宗、文臻、德恩、成桂,子孙传衍派别诏安林厝、大梧、毫厝、东葛头、东山三宗的港西、岱南、梧龙,播迁广东粤东、台湾等地。
  家庙林支系
  诏安家庙林是多支联宗共祭的林姓群体,他以开诏始祖林惟福第三子八上舍人支系为主,附以永春林、漳浦港头林等几个林姓支系联宗共祭。
  八上舍人支脉
  二世八上舍人系开诏始祖林惟福第三子,妣吴氏,居悬钟所。明嘉靖间,朝廷实行海禁,当地海上武装集团头领吴平、林道乾、林国顕等与倭寇相勾结,杀悬钟所千户周华,对抗官兵,梅岭沿海一带民众深受其害,官府欲治吴平、林国顕等通倭之罪,派兵剿灭。子孙族人恐受株连,纷纷外逃,分衍于悬钟东门、南门、第九、小悬钟、下河、县城东门外、郭厝寮、尖山垅、胶塘尾、四都、五都等地。
  林大辂支脉(馀庆堂)
  林大辂,生于明正德(1509),卒于明万历(1580)。祖居南诏东门外“馀庆堂”,俗称林同香,娶妣美山杨氏,次妣李氏,三妣洪氏。生六子:贾、梧、而怀、而贵、而宗、而兴。
  林而兴生于明嘉靖(1558),卒于明天启(1621)。明万历四十一年登进士,官至南京户部主事。生三子:日瑞、日、日灼。林日瑞生于明万历(1585),卒于明崇祯(1643),明万历四十四年登进士,迁陕西布政使,崇祯十五年(1642)迁右佥御史,巡抚甘肃。
  贾、梧、而贵、而宗、日瑞、日灼子孙后裔先后传衍坑尾(康美)。
  而怀支脉
  林而怀,大辂第三子,学识渊博,在南诏林氏家塾“文峰”执教。而兴、日瑞父子皆而怀所教授。父子俱中进士。而怀生三子,子孙分衍南诏东门外、大巷井、馀庆社等处。
  林真支系(明德堂)
  林真,原籍永春人,明万历初自永春从军于诏,多年未归,其母思子心切,寻子入诏,见子已置家室,遂居诏不返,在诏开宗,建基立业,附入家庙林联宗共祭。子孙传衍南诏东门外、西门、广东饶平等地。建祠《明德堂》。
  林珀支系(系元代教谕林景懋之后)
  漳浦佛昙港头林,七世林珀,约于明末从军于诏,因军功寓居于诏,其孙九世“凤山亭”公,从漳浦港头背其父八世“白塔公”骨骸(迁葬),择居西张。附入家庙林联宗共祭。子孙传衍西张。建祠《奏假堂》。
  参与诏安家庙林联宗共祭的还有竹港“燕翼贻谋堂”的林姓支系和云霄官宅“永思堂”林姓支系。
  林文康支系(系唐“九牧”端州派)
  林向日,字双溪,谥文康。祖居宁化石壁,元中岁进士,署程乡县教谕,元末肇基南诏溪东上营村。妣张氏,生四子:原吉、原兴、原庆、原隆。子孙传衍溪东上营、南陂、广东三饶、潮州、揭阳等地。建祠“应源堂”。派下分布如下:
  原吉支脉,分衍溪东上营、福鼎舍。
  原兴支脉,分衍广东饶平枫头、上寮、南陂、德林、东山埔。
  原庆支脉,分衍广东潮州、揭阳。
  原隆支脉,分衍诏安南陂、庵下、上田、桃林、新陂、大陂、古笃、哥口,播迁广西、台湾等地。
  林景春支系(金溪楼仔《孝思堂》)
  林景春,讳茂育,龙海海澄五都人,为启明公第八世裔孙。元末避兵乱祖上从同安县竹坑寨徙居龙海海澄。明嘉靖末年景春从海澄迁徙南诏北门真君亭。生六子:桃、椿、松、橙、梧、梓。桃椿松橙四房衍居何地未详,惟五子梧开派金溪楼仔。六子梓分衍南诏东门。建祠“孝思堂”。
  林梧支脉,传衍金溪楼仔。
  林梓支脉,传衍南诏东门。
  后林支系(西峤《奉思堂》)
  西峤《奉思堂》乃从东山后林三世四川公之孙衍派而来,子孙分衍西峤、后城、顶城、北门埕。建祠《奉思堂》。
  林敬纯支系(秀篆埔坪《种玉居》)
  秀篆埔坪《种玉居》,祖源从广东省海丰县五世敬纯公之孙迁徙而来,子孙传衍秀篆埔坪樟溪坝,播迁广东饶平、台湾等处。建祠《种玉居》。
  分布
  唐“九牧”横州派分布
  南诏镇的东门外、林厝巷、灯笼街、市雅内、仙官街、岳前街、石井、西门、盘石街、城内、文峰街、秀峰街。
  桥东镇的桥园、溪雅、含英、林都、后园、柴桥头、涵头、沙前埕、溪边、林家巷、田仔乾、井脚。
  西潭乡的龙坑、岑头。
  深桥镇的万田、凤寮、庄上、郭厝寮、尖山垅、径尾、胶塘尾、樟朗。
  梅岭镇的林厝、毫厝、东葛头、悬钟东门、第九、小悬钟、董厝。
  四都镇的西峤、四都、邱厝城。
  唐“九牧”端州派分布
  官陂镇的南陂、庵下、新陂、大陂。
  西潭镇的上营、福鼎金。
  永春派分布
  南诏镇的东门外、西门。
  漳浦港头派分布
  四都镇的西张。
  龙海海澄林分布
  南诏镇的北门真君亭、东门、金溪楼仔。
  东山后林派分布
  四都镇的西峤、后城、顶城、北门埕。
  海丰派分布
  秀篆镇的埔坪樟溪坝。
  文物
  祖祠家庙
  诏安林氏大宗祠《追远堂》
  《追远堂》址在南诏东门内戏台后、石井边(今城南小学东北角)。为二进三开间土木建筑结构。坐北向南,是诏安林氏象征开诏始祖肇基开族的祖祠。今祠已废,但祠址尚存。
  诏安南诏林氏祖祠《五常堂》
  《五常堂》址在南诏南大街河沟边。约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为二进三开间土木建筑结构。座北向南,另包墙围山,隙地甚宽,但祠不甚高大。清康熙年间,林家巷王干爹公精通地学,改建三山外门,收外局山水入丈,精巧别致,蔚为壮观。祖祠大门两侧立石狮一对,外匾《大夫家庙》,内匾《五常堂》。
  中堂左右楹联曰:
  一派本西河随唐开漳历七百载昭穆偕岁月永序;
  五常肇南诏自元徙镇衍廿二传俎豆垂春色常新。
  祠门联曰:
  源昉三仁源远流长充滨海五常新气象地夺良峰秀;
  本生九牧本深末茂发上林十德旧家风门吞南狱英。
  《五常堂》历代祭祀隆重,解放初期遭受破坏,祠已废,祖祠石柱、石狮、石匾、石雕、石基七零八落。但祠址尚存。
  诏安林厝林氏祖祠《祀先堂》
  《祀先堂》址在梅岭林厝村,为二进三开间,土木建筑结构,座北向南,规模宏大。原祠《四德堂》,清初林厝蒙难祠废,至康熙五十年重建并易名《祀先堂》,1993年5月再次重修。
  堂联:东粤就官羊城中人蒙教化,
  南闽择里凤山下世启蕃昌。
  其二:祀典堂皇春裣秋尝酬作养,
  先人妥侑忾见优闻按凄怆。
  诏安林氏家庙《思成堂》
  《思成堂》址在南诏东门外,为二进三开间土木建筑结构,坐西向东,约建于明嘉靖至隆庆年间,天启二年重修。《思成堂》是多支联宗共祭的象征性祖祠。至今保存完好,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康熙1717年,知诏邑古润高云龙赠联曰:“西陕无双节;南诏第一家。”
  溪东上营林氏祖祠《应源堂》
  《应源堂》址在诏安溪东(今西潭乡)上营村,坐癸向丁兼子午。1982年3月毁于火灾,1983年重修。
  南诏林氏祖祠《爱敬堂》
  《爱敬堂》址在南诏城内,俗称“林厝祠堂”,为二进三开间土木建筑结构,座北向南,是仁祖派祖祠,今尚保存完好。
  含英林氏祖祠《贻福堂》
  《贻福堂》址在南诏东门外,俗称“含英祠堂”,为二进三开间土木建筑结构,座西向东,是义祖派祖祠,今尚保存完好。
  林都林氏祖祠《似续堂》
  《似续堂》址在林都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为二进三开间土木建筑结构,座北向南,是礼祖派祖祠,2001年重修,保存完好。
  昭穆辈序
  诏安南陂林氏支系字辈序
  大派辈序(从十一世起):
  天元从日仕,上德坚芳荣。欲汝敦和睦,允期毓愈兴。
  岑尾辈序(从七世起):
  明万一光宗,心期汝愈隆。开先宜继后,守法念群公。
  溪州辈序(从十四世起):
  宗廷公大振,法古要宜今。存心行正道,百务自亨通。
  俊公辈序(从十四世起):
  开成宗招,奕世朝君,有志之士,训发泰奇。
  甘园辈序(从六世起):
  茂仕倚兰鲜,蠡斯广奕传。怀南本一贯,群英世代联。
  东田辈序(从十二世起):
  文名天世德,誉闻顕宗功。万古知昭穆,支分富贵同。
  常吉辈序(从十世起):
  寅德应兴扬,胤嗣益继芳。诗书垂训诰,祥发世攸长。
  穆德辈序(从十一世起):
  朝发大勋名,丕承迪汇征。文章光世德,礼乐树家声。
  一霄辈序(从十世起):
  一子廷宗广,士儒称胤兴。
  天朴辈序(从十一世起):
  天元从大世,延庆耀成宗。叶茂由根固,前光后世昌。
  天隆辈序(从十一世起):
  天元从一起,家国自光荣。名意登时振,永为万世宗。
  诏安西张林氏支系字辈序
  用邦国确文,汝甫仲吉升。贻燕垂卿伯,世德永弦昌。
  祖训牌匾
  林氏传世家训十条:
  一、崇孝道二、睦宗族三、重教养四、齐家政
  五、正礼节六、务读书七、明德性八、谨言语
  九、慎交游十、处世事
  祖墓碑坊
  横州派莲池林氏入诏之祖林惟福墓
  林惟福,系莲池二世绍武公次子,宋广东提举学政,退隐入诏,为开诏一世祖。墓葬吴清溪(今深桥镇政府后山岗),穴名“十八罗柏”。
  元进义将军林仲安墓,俗称“蜈蚣”墓
  林仲安,诏林四世,元进义将军,墓葬含英村大坑内河田山,穴名“飞天蜈蚣”。
  五常之父林南生墓
  林南生,诏林五世,元校尉,墓葬含英村河田山晚坑,穴名“出水葫芦”。
  四德之父林元熹墓
  林元熹,诏林五世,墓葬寮仔村山,穴名“三台”。因其墓地杰,清初为保护其墓,在墓侧立“宋十九致政公墓道”碑一块,并非十九致政公之墓。
  林文康墓
  林文康,系宁化石壁人,元中岁进士,元末肇基南诏溪东上营村。墓葬林卢双灌。乾隆乙亥年迁葬南陂营崮宫侧,穴名“龟肩”。
  其它世传标志
  重建“玉铃将军庙”碑记
  明崇祯十三年(1640),时任广东右布政林日瑞为重建“玉钤将军庙”撰作碑文一方,存放在王庙内,至今保存完好。
  九候山风动石
  光绪丁丑科进士,翰林院编修,兼国史馆协修林壬在九候山风动石赋诗题刻。
  附跋:托地何魏然,不受藤萝绊。峭影摇秋空,白云皆惊散。
  小别倏八年,重来蹑绝险。问君识我不,无言头自点。
  九候山“万山第一”石刻
  为清咸丰举人林天翔书。
  保林寺
  址在南诏西门外大菜园,约建于元末明初,专为林仲安之女奉佛诵经所建。后改名为“澹园院”,而再于含英村建“保林寺”。
  人物
  唐代
  林著,字友直,披公三子,贞元六年(790)明经及第,授归州巴东令,历邕州经略推官。
  宋代
  林惟福,字孝泽,漳州莲池人,林著裔孙,宋广东提学政。
  元代
  林仲安,号十一朝奉,南诏含英人,元进义将军。
  林向日,号双溪,宁化石壁村人,元中光进士,署程乡县儒学。
  明代
  林而兴,字君宾,万历十六年举人,四十一年登进士,官至南京户部主事。
  林日瑞,原名日良,字沐元,万历四十年举人,四十四年登进士,官至都御史,甘肃巡抚。
  林登,南诏人,讳训,号亨玉,明恩州参将,诰授怀远将军。
  清代
  林名世,南诏人,乾隆十七年恩科举人,二十二登进士,官至山西犄氏知县。
  林倬云,南诏人,嘉庆九年由府学拔贡举人,十三年钦赐会试进士,授翰林院检讨。
  林英,东门外人,清康熙六十年武进士,官常德营副总。
  林龙光,东门外人,清乾隆三十七年武进士,官广东高罗右营都司。
  林天骥,东门外人,光绪三年(1877)丁丑科武进士,授花翎侍卫,出任广东岭南游戎、南澳总兵。宣统元年当选福建省咨询局议员。
  林壬,字二有,东门外人,光绪三年(1877)丁丑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山西主考。
  林建三,林都人,光绪十六年进士,钦点营用守备。
  林吕韬,清琼雷镇总兵。
  林宝,清河南北镇总兵。
  林兆麟,左都督,文登副将。
  民国时期
  林学渊,东门外人,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北伐军张贞部政委、云诏行营主任(少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林碧梓,林厝人,1931-1965年曾任新加坡水利部长。
  林师珍,曾任广东省南澳县长、福建省诏安县长。
  林德平,林都人,医学物理博士、原子能研究专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林克胜,林都人,副部级。
  林林,桥园村人,著名诗人、书法家,曾任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文化参赞,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郭沫若研究会会长,中华诗词、中国作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五、六、七届委员。
  林枫,曾任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林顺坤,曾任海南省环境资源厅厅长。
  林赐福,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厦门分公司总经理。
  林茂光,林家巷村人,中央军委授予一等功臣称号。2005年授少将军衔。
  林晓亭,桥园村人,历任广东省委统战副部长,广东省政协第五届委员,第六、七届常委。
  林鸿初,南诏人,教授,中国计量科学院副院长。
  林细婴,林家巷村人,历任厦门市司法局长,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林左鸣,南诏人,中国第一航空公司副总经理,全国人大第九届代表,中共十六大侯补中央委员。
  迁徙台、港、澳人物(未详待查)
  诏安南陂徙台支脉(台湾称溪州派)传衍台湾。诏安秀乡埔坪徙台,传衍台湾。
  台、港、澳知名人物
  林学渊(1894-1982年),学名师潜,南诏东门外人。福建法政学堂毕业,加入同盟会、国民党。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北伐任东路军张贞部政委、云诏行营主任(少将)、陆军四十九师政治部主任、福建国民党党务特派员、组织部长、监察委员,国民党中央设计委员、执行委员。福建省参议会副议长等。任内曾主持改变诏安县城面貌,兴建中山路和三民路,支持创办省立龙溪高中,发展地方教育事业,重视培养人才,资助林德平赴美留学。民国37年(1948)经香港旅居新加坡,后飞往台湾,传裔台湾。
  境外知名人物
  林碧梓(1904-1969年),梅岭林厝村人,13岁随父远渡南洋谋生,投寓沙捞越“五头家”田其旺处。民国12年(1923)赴美留学。获美国芝根大学学士学位,后返新加坡从事水利专业。民国二十年出任新加坡水务部长。1965年被选为星洲全局监长,为华裔参政首树旗帜。1959年偕同夫人回国参加国庆10周年大典,受到周恩来的热情接待。并捐赠巨款建诏安侨联大楼,表达他的爱国爱乡之情。
  林从周(1905-1981年),南诏城关人,民国1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先后在泉州、厦门任教。民国27年应聘往沙捞越古晋坡福建学校任校长。国民29年被选为古晋中华教育会主席,积极参加华侨社团活动。抗战期间,带领师生上街宣传抗日,因成绩显著,被选为古晋华侨代表,赴新加坡参加南洋华侨筹帐祖国难民大会。又被推选为古晋筹账会委员。新中国成立,林从周即写诗祝贺,翌年和其他爱国华侨一起倡导、组织“古晋华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暨中英建交大会”,并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说。1963年,林从周回国观光,受到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的热情招待。回诏定居期间,热心侨务工作,先后被选为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诏安县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
  附录:知名人士
  林迈佳:(1584-1667年),字子笃,南陂人,自号龙山野人。与黄道周交好,著有《环中一贯图》,黄道周对其评价甚高。
  林秋良:郭厝寮人,敕授《中书科加七级》,建专祠《圣旨楼》。捐巨资修造港头灰路,造福四方。
  林天翔:林壬之父,南诏东门外人,清咸丰元年由恩科拨贡举人,任广东饶平教儒,著有《四书啜离篇》《左传勾沉录》《农圃须知》等。
  林𤣳玕:林家巷人,号王干爹,精通地学,著《历理究真》,今佚。
  林少韦:南诏东门外人,林壬第三子,1916年任东山县第一任县长,福建省参议员。
  林仲乔:南诏东门外人,曾任东山县县长,擅长书画、金石。
  林学增:南诏人,曾历任龙溪、安海、同安等县县长。
  林从礼:南诏东门外人,黄埔军校第九期毕业,上校军衔。
  林崇明:字锐山,南诏人,黄埔军校第十七期毕业,上校军衔。
  林顺茂:梅岭林厝人,曾任台行政院卫生署专员。
  林仲姚:(1888-1980年),学名景崇,南诏人,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诏邑一代师表,诏安县政协第一届至第四届副主席,著有《紫罗兰诗存》。我县制谜大师、优秀谜作甚多。
  林挺峰:南诏人,曾任福建省政府保卫处长,现任香港华闽乐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林爱珠:女,南诏人,省“五一”奖章获得者,中共十四大代表。历任诏安县县委常委、县宣传部长、县人大副主任。
  林克治:南诏人,历任南诏镇党委书记、诏安县政府副县长。离休。
  林仰峥:桥园人,著名版画家、教授。
  林苏滨:南诏人,厦门地税局外税分局局长(正处),1998年获省十杰青年称号。
  林士本:南诏人,1938年参加新四军,1940年任苏中县县委书记。
  林嘉:南诏人,曾任漳州麻纺厂党委书记。
  林周发:西张人,历任华安县县长,漳州市政协秘书长。
  林泽波:含英人,曾任漳州市农业银行行长。
  林镇乾:南诏东门外人,曾任漳州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漳州市人大常委。
  林琼武:林家巷村人,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博士、副教授。
  林耀生:林家巷村人,早年旅居泰、马、新等国,归国后积极参加土地革命。历任乡长,一至五届县政协常委,第六、第七届政协副主席,第三届侨联副主席、主席等职。
  林方:溪雅人,历任南靖县副县长、中共南靖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林炎光:龙坑村人,工程师,海军汕头水警区常委、装备部长。
  林惠平:东门外人,曾任省商业厅纺织品公司经理,离休。
  林德娟:博士后,漳州师院化学系主任、教授。
  林德福:漳州市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
  林友润:林家巷村人,曾任诏安县检察院检察长。
  林左华:漳州市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主任。
  林瑶三:龙坑人,福建省交通学院机关党委书记、工会主席。
  林韵芳:解放某部副主任医师,正团级。
  林水荣:庄上村人,漳州市烟草局副局长、副经理。
  林镇坤:东门外人,历任漳州市、龙海县、芗城区财政局局长,享受离休待遇。
  林建顺:桥园村人,总工程师,漳州市建设设计院院长。
  林炎光:含英村人,历任海警支队主任、政治委员、支队长、海洋海业局处长。
  林荣元:溪雅人,历任诏安县建设科长,水电局负责人。离休,享受处级待遇。
  林绍坤:桥园村人,企业家,创办福建省省东潮实业公司,任董事长,诏安县人大常委、诏安商会副会长。
  林汉聪:南诏人,企业家,创办福建省诏安华丰纸类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当选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现为省中外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
  名人文献
  明
  林迈佳:《环中一贯图》《山居吟》《两堂家训》《爱劳篇》《萱堂日记》。
  林日瑞:《邑侯黄公重建丹诏城隍庙碑记》《唐玉钤将军庙碑记》。
  清
  林名世:《重新泮池记》。
  林天翔:《四书啜离篇》《左传勾沉录》《农圃须知》。
  林壬:《绣佛斋》诗集。
  林天骥:《凹砚斋》诗集。
  林玕:《历理究真》。
  近现代
  林仲姚:《紫罗兰诗存》。
  林林:《阿莱耶山》《印度诗稿》《雁来红》《扶桑杂记》《扶桑续记》《海和船》。
  林臻:《蓝田余墨》。
  谱牒名录
  古谱:《林梦椿五常族谱手抄本》《龙坑族谱木刻本》《梅岭世谱》。
  新编:《诏安林氏世谱》《林氏似续堂宗谱》《南陂林氏族谱》。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坤木
责任者
林坚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林姓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