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回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513
颗粒名称: 史事回眸
分类号: K295.7
页数: 12
页码: 451-4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诏安县史事回眸的情况。其中包括大埕湾(梅岭半岛)供水工程建设纪实、谢颖苏故居的书画历史上曾遭受两次洗劫、诏安公园今昔谈、诏安商标及商标管理的沿革等。
关键词: 诏安县 人物春秋

内容

大埕湾(梅岭半岛)供水工程建设纪实
  沈幼仙吴一光
  诏安县梅岭半岛93公里长的海岸线周边有220个自然村,20多万人口,他们祖祖辈辈生活饮用水奇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受到制约。当地流传着一首悲惨的民谣:
  海大水咸煎心头,盼碗淡水润喉头。
  手提肩挑外地水,盼水盼得心血流!
  解放后,梅岭一带的人民翻身做主人,但饮用水缺乏的问题仍没得到根本解决。改革开放以后,缺水问题更加突出,当地群众和驻训部队官兵饮水困难,每年部队演习期间,都要出动长长的“载水车”到县城拉水;落户在梅岭半岛的东翰实业有限公司,安邦水产有限公司,漳州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的发展也受到缺水的制约……
  执政为民、为国防驻军排忧解难,中共诏安县委、县政府作出重大决策:申请作为“交战”项目,兴建大埕湾(梅岭半岛)供水工程!并以亚湖水库为供水水源。这项利军利民的工程经实地测与精密设计,单单东西两线的输水管道就达38公里,而且地形极其复杂,施工难度重重:要跨越通济桥、虎蹄桥、南山桥等大小21座桥梁,33座涵洞,越过旗官山,进入渡西港,跨海到诏安县第一大岛;还须建造两座日供水2.5万吨、总装机8台容量236千瓦的加压泵站、泵房和管理房;建设容量3000吨的清水池及输配电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及建设大埕湾部队营区的配水管网和安装1座200吨调节水池,总投资需3000多万元。可工程敲定之日,县里挖尽家底七凑八凑只能筹集1657万,还不够一大截。
  当县政协主席沈木聪出任这个工程总指挥时,不少人都为工程的家底太穷、工程“荆棘”太多而替他捏了一把汗。可他却坦言:“的确,这工程十分困难,但只要我们有一颗‘执政为民’的心就肯定能克服财政和工程的千难万难!”果然,他满怀信心,立即开始“背水一战”:在县委、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同副总指挥沈松辉等指挥部人员,充分发挥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大造舆论,宣传发动,凝聚全县的民心、民力;另方面遵照制度,呈报42份报告,向一个个有关部门陈情,争取支持;同时不辞奔波跋涉,跑漳州、赴省城、上南京、晋北京求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凭着诚心+耐心+坚心,硬是多渠道挖聚3000多万元的建设资金。
  于是,工程在2004年4月面向全国公开招标,5月30日举行开工典礼,6月底正式兴建。沿线各工地安营扎寨,热气腾腾!旗官山铁牛来往,渡西港机器轰鸣。指挥部以科学发展观审时度势,抓好进度,严把质量关;对工程每一笔开支,都精打细算,力求节约,仅工程和材料两个项目的招标,就节约200多万元。
  祖国边陲的小小梅岭半岛这个工程,牵动着党中央各部门、中央军委、南京军区等的领导的心;国家发改委马主任、全国政协常委胡平、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多次查询工程的进展情况,对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的解决,作出重要的批示。他们的公仆心和工程建设者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给施工人员无穷的动力。
  工程开工不久的9月25日,演习部队开始进驻大埕湾基地。为了能让演习部队提前喝上水,工程指挥部决定西线工程队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快为部队供水,这就要求在通济桥至溪边园、南山桥、含英村、仙塘村、含英村至烟墩山直至营房临时铺设管道。这项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可指挥部多方协调,分工协作,全力督促,硬是在十几天的时间里“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如期在10月1日试压,10月4日正式向驻训部队供水。
  从外凤村到牙头村四公里多长的垦区原是土堤,在挖掘管沟时多次塌方,给施丁造成很大的难度,再加上养殖户运送饲料,道路经常不畅通,群众多有埋怨。工程指挥部当机立断,采取机术人员一路验收,挖沟、装管、回填一步到位的办法,顺利完成该段工程的施工建设。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大埕湾基地派出工程部队给予工程建设大力支援。哪里有危险,哪里便有人民子弟兵;哪里有难关,哪里便有攻克难关的威武文明之师!在解放军官兵的鼓舞下,工地全体员工越战越勇,历经440多天的顶烈日,冒风雨和起早摸黑的艰苦施工,终于2005年国庆节全线通水。在那个难忘的时刻,大埕湾营区驻军、整个梅岭半岛的村民、企业,都欢腾起来。从明朝起就记载着42户185人长年只能饮用一口水质咸舌老井的狮头岛,现在家家的水龙头都流淌着爽口的活命水。那首流传了千年的悲惨民谣,如今,改换了欢乐的新词:
  穿山渡港清水来,清水甘甜乐开怀;
  饮水不忘共产党,人民爱党万万代!
  千里之外的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基地营房部都专电中共诏安县委、县政府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参与建设工程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为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南京军区、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福建省财政厅及各级党、政的大力支持,大埕湾建设工程指挥部,受广大人民的嘱托,在东西两线的加压泵房,立上纪念碑,让这造福当代,功存千秋的惠民工程,永远与天海同在。碑记全文如下:
  梅岭半岛,大埕湾地处县境东南部,滨临东海,有史以来,辖区内淡水资源奇缺,群众饱受生活饮用水困难之苦。诏安县委、县人民政府以造福人民为己任,多方筹措资金投入工程建设。该工程始建于公元2004年6月,竣工于公元2005年6月,历时12个月,共铺设输水主管道38公里,修建加压泵房2座。工程建成使用,惠泽梅岭镇、桥东镇和深桥镇三个乡镇33个行政村群众及部队官兵10万多人。饮水当思源。在工程建设中,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省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都自始至终给予大力支持。值此工程竣工之日,特立碑记之,以彰后人。
  谢颖苏故居的书画历史上曾遭受两次洗劫
  谢汉平
  公元2005年,是太平天国残部攻陷诏安县城140周年,也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这样的日子里,使我忆起先祖父谢绍贤(字杰夫,号成家)曾经讲述我家的两件悲愤的往事:先高祖谢颖苏(琯樵)贮藏于祖居屋和别墅笋庄的书画、古玩,在太平军攻陷诏安城时,在日本侵略军占领诏安城时,曾先后两次被洗劫一空。
  先高祖谢颖苏(琯樵),是福建、广东和台湾省的著名书画家。他一生书画作品众多,传播于闽、粤、台三省和东南亚各国,我家收藏的书画本来也颇可观。他的作品和家藏珍品,分别贮藏于北关的祖居屋和东溪西岸的别墅笋庄(一座占地1820平方米,颇负盛名的庭园式别墅,曾开办诏安启蒙学校数十年,现惜已荡然无存了)。他供职于省城福州。清同治三年(1864)冬天,他从福州返回故里,途经漳州时,漳浦、云霄一带已为太平军占领,他只得滞留在漳州郊区万松关福建提督林文察处。农历十一月初三日,太平军夜袭万松关,先高祖不幸中枪落马,殉难军中,终年54岁。
  噩耗传来,举家哀恸,亲属们个个悲痛欲绝。因路途不通,无法运回高祖遗体,只得寄柩在漳州市郊。
  在全家仍处于悲伤不已的情况下,又传来太平军欲挥兵诏安的消息,全家更加惊惶。匆忙之中,由时年已81岁的先高祖之母亲柯氏主持安排:全家主仆32人,26人避迁到离城25华里的硕兴寨;时间紧迫,只能将笋庄内的书画、古玩珍品搬下帆船,留下先高伯祖谢维崧一房6口人看管祖居屋和笋庄。
  本来认为维崧公无官无职,留守在家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岂料太平军在围城停当之后,于同治四年(1865)农历二月二十一日早晨,冲进我家祖居屋,先把正在吃早饭的维崧公一房男女老少三代6口人全部杀死;而后劫掠了屋中收藏的全部书画、古玩,连先高祖作画的屏门、书写对联的房门也没有放过。
  消息传到硕兴寨,由维崧公胞弟谢颖锋等回来处理后事。他们一进门,只见横尸厅堂,血块成行;12箱计100多幅书画被抢走,屏门、房门也都被拆走。一幅惨不忍睹的景象,真是惨绝人寰的浩劫。
  事隔74年,即民国二十八年(1939)12月2日(农历十月二十三日),诏安县城沦陷于日寇之手。翌日上午,先祖父谢绍贤同先叔祖谢镇江(又秋)正在别墅笋庄欣赏书画,一群日本兵突然破门而入,把笋庄全面封锁。一个军官用生硬的汉语对先祖父谢绍贤说:“你的大大的好!笋庄大大的好!”又翘起大拇指说:“谢颖苏的书画大大的好!”随后,他一声令下,士兵们蜂拥而上,分别到厅堂、客厅、大厅、居室、走廊各处,翻箱倒柜,把收藏在笋庄的50多幅书画、古玩和先高祖之父的画像,掠夺一空。还拆走有先高祖之父谢声鹤手迹的屏门和房门。
  我家又一次遭到洗劫,致使先高祖收藏在家的书画荡然无存。
  后来据悉,日本侵略者掠夺先高祖的书画、古玩都运往东京。后来珍藏于日本东京博物院的谢颖苏(琯樵)的大部分书画,就是从笋庄洗劫的。
  诏安县公园今昔谈
  谢淇
  诏安县之有公园,始于民国十九年(1930)9月,当时本县人张贞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9师师长,驻防漳州,对家乡城镇建设较关注。所以在拆掉东门外旧中街道改建为中山路并把两边商店按统一规格改建为商业洋楼的同时,筹款、组织人员,倡建首座公园。
  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国民革命功绩,建成后命名“中山公园”。公园始建时的概貌,陈士培老先生曾撰文刊登于1991年10月8日出版的《诏安文史资料》第11期93至95页。为了行文需要,本文对陈老文章引用了小部分。
  中山公园建成后的40年,基本上保持原状,到1970年拆迁了公园东南边数十居民户,作了扩展。改革开放后,公园的设施更加完善;此外,1992年1月县人民政府增建怀恩公园,1998年再增建良峰公园。现在,在县城南诏镇范围内已有供人观览、游赏、休憩的公园三座。现依时序分述之,重点写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始建于民国十九年9月,址在西门城内县前街南侧,县政府前,国民党县党部西边。正门朝南,直通中山路中末段。从偏南至西面和北面,围砌土墙,墙内种了几种树木,并保留数株大榕树。正大门为牌坊式的三通门。门楣横书“诏安县中山公园”,为吴晋湘手笔。门内通道在中央竖立一高耸的方形体尖首石碑,东、西、南、北四面分别直刻“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天下为公”“以党治国”的楷书,为本县举人韩希琦所书。石碑附近为花圃。西部有一个颇大的鹅蛋形池塘,池内养金鱼和栽荷花,池中竖一黑灰色古石,石旁载一榕树和一竹丛。塘北有一石亭,亭中竖立建园序文。亭的东北侧建一中山纪念堂。纪念堂后造一假山,载种桃花。堂侧前筑一六角亭,有水泥石阶上下,亭内有水泥椅,可供游人坐谈休憩,为张贞捐建。堂前是一片广场,广场的东南边是民居,中间用一道红砖围墙隔开。园中还有用鹅蛋形石头铺的三条曲折小径。在花圃中分散放置有数张磨石桌椅,曲径两边种植七里香。中山公园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算是粗具一个小县城的县级公园的规模。
  1965年县政府为了在中山纪念堂右边建设人民影院,把假山铲掉。其他的建筑物,基本上仍保持原状。到1970年下半年为了扩大县政府大门前的通道,又把通道中间的六角亭拆掉,使通道能够由北向南笔直地与中山西路连接,其宽度可供两部中型汽车并开。
  改革开放后的1985年,省人民政府建设厅拨款重修中山公园,规划占地面积8000千平方米。在公园的四方,建起古色古香的围墙,把公园的范围固定下来。在南面正大门外设立县园林管理处。园内的方体尖顶石碑,改写为“中山公园”,为本县书画家沈吉文所书,制镀金凸体,高耸向外,闪烁生辉。其右西面林荫下还建一长约9米、宽1.8米、高4米的长廊,廊内西面栏杆内置有长倚背坐椅一排,可供15人坐位。长廊上有拱形屋顶,屋顶下的拱梁绘有书画。石碑右边有一迁回的石子路,直通园内终点,全长约数百米。中间又有三条交叉路,路右东边有六角形亭子三座,构成“山”字形排列,略分高低。亭下筑有水池,饲养红鲤鱼;亭顶为尖顶六角形,分两层,相距不远,顶下有瓦瓴、走檐、斗拱,两侧是“人”字形,亭高约5米至5米半,内外都髹漆全新,还聘书画家在股枋上绘有彩画和撰题古诗或格言。亭内左右两边各置固定背椅,坐此休憩,既可观览四周景物,又可品赏书画佳作;红鲤在身下绿水中游弋,忽隐忽现,使人如置身于“书画之乡”的氛围中,顿感心旷神怡。1986年5月1日落成开放,以供众览。
  从六角亭子的后门下水泥石级走出,向左拐的草地上又有一个圆形的花圃,外围铝制栏杆。直去不远是荷花池塘,池中原竖黑灰古石处,移置一个直形灰古石,栽一榕树和一竹丛,四周围拱小石块,似一小屿。北侧原来竖立建园序文的小亭,1997年改为“香港回归纪念亭”,序文为叙述香港回归的经过,亭后可通公园后门。
  园墙西面有一列房屋,长有五米,县画眉(鸟)协会设此。向南有一狭长似走廊的林带,门匾横书“鸣禽”楷体,黑底白字。林中可闻啾啾鸟鸣声,内有售鸟和设台球场。
  园中计有百年老树14株,大树50多株,小树百株,分栽四周。树种有竹丛、扁柏、榕、棕榈、石榴等。此外,还有七里香四畦,白花开时,香飘满园,四季都有花卉开放。每当春光烂漫时,黄、白的蝴蝶,一对对飞扑于花丛中;夏天荷花盛开时,更有红、青色的蜻蜓,来嗅花香、点水……静动结合,增加园中生机乐趣。
  公园开放时间是每天上午6时(冬季6时半),连续至夜间11时半关门。四周竖有白玉兰花灯5杆,球形灯13杆,每杆3至5盏,木杆高3至4米,专供夜间游客照明。
  2004年秋,县政府再拨款为中山公园梳装打扮。首先把入门的原牌坊式向南的大门加宽、加高,出入有2个水泥石级,左右有两条四方形的水泥墙柱,旁接铝制的栏杆,墙上各装了3盏玉兰花形的电灯,园的外围和两个池塘均加高低不一的铝制栏杆,草地上还铺上外地买来的半尺正方的草皮,一阵春雨淋过,连成一片,不见接缝的罅隙,更显绿油油……园林处的职工们经常打扫环境卫生,整理花木,加强管理。为了方便群众出入,还开了后门。2004年1月第二次整理完竣,正式开放,历时约3个月。
  1992年后,中山公园已成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场所,除供游览景物外,每日里,园门开后,总有一群群青、中、老的男、女群众,特别是老妇,她们个别或集体进行健身活动,有一批男女集体进行扇舞、剑舞、巾舞、气功、八段锦等运动。还有养画眉鸟的爱好者,每天清晨都提鸟笼到六角亭池边,自择草地放下或挂在树上,静听其鸣声啁啾,互相评赏,自感其乐无穷。
  园林管理处20年来每逢节日,或单独或配合有关部门在园内举办过滑冰比赛、书画展览、元宵节花灯比赛、盆花赛、根雕比赛、青少年书画展、菊花赛、画眉鸟相斗赛等等活动,使中山公园更加生意盎然。
  怀恩公园
  诏安县旧名怀恩,园名知情者一睹便知即诏安公园的别称。址在县政府旧址的背后北门外,是北门城内外的分界处,距中山公园不远。
  建成于1992年1月,面积11334平方米,总投资140万元,园名为本县人在重庆的中国漆艺大师沈福文所书,镀金楷体凸面。该园的特点是利用北门大塘改建,水的面积占全园面积的十分之七多,塘岸种有柳树,南岸有水泥栏杆,塘中东北面有一亭阁和二间平房伸入塘中,架空塘上,以桥通岸;它岸上也有水泥石级四处可上下。
  初建时该园购置三只小游艇出租游客乘坐划艇游船,后少人来租,游人比中山公园少。
  近年门口有培育盆花出租,画眉鸟斗赛也曾在此举办。
  良峰公园
  良峰公园系县政府新址落成后起建的,1998年落成,占地面积6.5公顷,址在离城内2公里的西郊良峰山山麓。面积比其它二园广阔,且地势高耸。
  该园最大的特点是在山坡建一座高耸的革命烈士陵墓,中立水晶尖顶形状的标名墓碑,远远便可眺见,四周环绕苍松翠竹成林,空气新鲜,环境幽静宜人,以山地景观取胜。
  建成后,有人在山腰处设专为游客服务的饮料店和摄影店,后增设小食店。还有流动的个体摄影师,利用节假日在大门口招揽游客拍照者。
  每天清晨,在良峰公园内进行各种健身活动的男女老幼不少。但因距城关较远,除附近党、政机关人员和村民夏季来此休憩乘凉及外地路过游客偶然入览外,平常白天游客不如怀恩公园多。
  诏安商标及商标管理的沿革
  林惠聪
  商标是商品生产者使用在商品上用来区别他人商品的一种标记,是将不同生产经营者所提供的同种或类似商品或者服务区别开来的基本标志,可以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前述要素的组合构成。常见的商标有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等四种类型,根据商标的管理,商标分为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
  商标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其发展过程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商贸历史。诏安位处福建省最南端,依山面海,自古省际贸易和商贾活动频繁,明嘉靖九年(1530)建县后,商事更为活跃。特别是清代海运业的大力发展,出现了南来北往的货物交流,加上本地丰富的农副产品、水果资源以及众多的手工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培育了众多品牌的商品货物和农业特产,也出现了一批闻名遐迩的百年老字号店铺。回眸诏安百年商标史,这些老字号是特别值得关注的群体,因为他们凝聚了传统文化,传承了商业价值,反映了人文民俗习惯,体现了地方商业特色,而且在某一时代,他们甚至是某种商品的代名词,可说是商标的雏形。但他们的目的,大多出于市场竞争以示信誉而区别于别人。据《诏安县志》记载,在近代众多的老字号中,比较有名的有:南康成、平平等布庄、针纺织品行业,顺源、源大等酿酒业,沈尝兴咸金枣、翁长春肉松、沈成昌机制烟、顺茂号粮行、逢其源油行,永春药店,奇珍、雪文茶行等。部分商号历史久远,商号逐渐代表了商品和企业信誉,如“沈尝兴”“顺源”一听便知是咸金枣、是家酿米酒。
  但是,商号不等于商标,即使在今天,商号(字号)名称依法规登记后,在一定的范围内可防止企业重名,但这种保护仅限于商号名称,保护不到商号的产品,只有以商号名称作为商标申请注册,才能够得到与商标同样的保护,用商号名称的特取部分作为商标申请注册已成为普遍采用的方法。
  清代光绪以前,朝廷未设管理工商业的行政机关,工商业的商事活动由县衙兼管。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七月,清政府设立工部和商部,同年九月又把工、商两部合并为农工商部,专管工商企业和市场经济活动,执掌对工商企业的登记、商标注册和度量衡等工作。光绪三十年(1904)清政府发布《商标注册试办章程》,这是政府行为的商标注册规范管理的开始。1932年民国政府修正颁布《商标法施行细则》。但由于民国以前的政府对商标管理的不重视,也导致了诏安在新中国建立前商标的贫乏。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于1950年颁布《商标注册暂行条例》和《关于民国政府商标局注册商标处理办法》,诏安也于1950年成立工商科。当时诏安工业落后,又无商标管理机构,商标注册仍未得到重视。直至1965年,诏安才开始申请注册商标。翌年1月和4月,诏安县手工业联社官陂烟丝合作工厂生产的“渡槽”和“古楼”烟纸商标,先后获准注册。“渡槽”牌烟纸商标成为全县第一家工业产品注册商标。
  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商行政管理局被撤消,商标管理处于放任自由状态,在“横扫四旧”中,一些商标被当成“封、资、修”的标志,遭到禁用,商标档案被毁,商标管理工作陷入瘫痪,全县未注册任何商标。
  1978年9月,国务院成立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下设商标局,中断13年的商标注册制度也于1979年12月得到重新恢复。我县于1979年开始清理整顿商标,本县的“双溪”“宝塔”“蝴蝶”“劲松”“花蝶”牌烟纸,“狮球”牌化工原料,“东溪”牌鱼露酱油等7种商标同年获准注册。
  1981年起诏安商标管理工作逐渐走向正轨,1982年商标管理纳入县工商局企业管理股监管。1985年以后,每年都开展商标检查监督管理工作,对假冒商标和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重视对传统产品商标的保护工作,并发展新名优产品商标,实现与国际接轨。
  这可从以下数字看到诏安注册商标的发展情况,目前诏安注册的商标有346件,其中1979年以前注册的仅9件,上世纪80年代33件,上世纪90年代至今304件。其中“活力宝”饮料著名商标一件,“雪珍”茶叶、“荣佳利”服装、“绿迪”饮料、“汇利通”饮料、蒸馏水、“活力宝”饮料等知名商标5件。而且注册商标的商品使用由以前单一的烟纸、酱油等商业商标发展到如今涉及服装、茶叶、食品罐头、果脯、饮料、机械、餐馆、建筑材料等商业商标和服务商标。
  纵观诏安百年商标和商标管理史,从中可以看到诏安商标发展走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民国以前。虽然我县商贸活动源远流长,但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导致了这一阶段商标处于停滞状态。
  第二阶段,建国初至改革开放以前。这一阶段商标注册工作发展缓慢。
  第三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阶段商标管理工作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我县商标发展突飞猛进,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过程。
  究其商标发展缓慢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否存在以下因素:
  民国以前,政府对商贸以及商标没有规范管理,商标法制不健全,导致商标发展滞后。
  上世纪80年代以前,诏安的工业企业较少,小型手工业企业居多,产品不定型,经常转产改产,注册商标赶不上产品变化;而且这些小企业,本小利微,承受不起商标设计、注册的经济负担。
  早期的商标法规,只强调商标注册是企业应尽义务,没有规定他们享有的权利,如1963年颁发的《商标管理条例》。这导致了企业对商标本质作用产生歧义,把注册当成负担,形成漠视商标的局面。
  另外,工商业主对商标注册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足,缺乏注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实行商标自愿注册制度(国家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外),特别是从搞活经济的角度出发,允许带有未注册的商标的商品参与市场流通,商标注册与否,完全由其使用人自行决定。如一些老字号,其产品批量销售海内外,驰名百余年,但其商标却在近十年才正式注册,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
  分析商标发展的原因,可以看到:
  作为工业产权的注册商标,它不仅仅具有标志商品来源和商品标识的基本功能,而且成为一件无形资产,更是一种利益,这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商品交换对商标的依赖越来越大,同样品质的商品,由于商标的不同,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占有就不大相同,驰名、著名商标,家喻户晓,这就激发了工商业主商标注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健全,特别是新的《商标法》的颁布,赋予了商标的法律地位。政府相关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加大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力度,把保护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专用权作为专项行动的工作重点,保护商标专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努力提高全社会的商标意识,严厉打击非法印制和销售假冒商标标识的行为,为企业创名牌、保名牌、发展名牌服务。
  各类经济性质的市场主体的飞速发展,是商标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县各类经济性质的企业有976家(内资532家、外资119家、私营325家),个体工商户4785户,而1990年全县各类经济性质企业才116家,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现在,商标发展较快,但从诏安经济发展的整体要求来看,还需进一步发挥商标战略、策略,积极培育和保护我县的驰名、著名和知名商标。加强对农副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的保护工作,查处侵犯食品商标、涉外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的案件。建立商标经济户口,健全商标监管机制和长效监管机制,为服务商标战略,服务地方经济作出贡献。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至三十期合订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梅岭镇概况、经济、文化、旅游风光、人物春秋、史事回眸、诏安政协大事记、红星概况、经济纵横、教育春秋、烽火岁月、旅游风光、古往今来、史事回眸、读者、作者、编者、文化天地、教育之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